加强实验室团队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2011-04-03李国斌易平贵刘胜利龙云飞
李国斌,易平贵,刘胜利,龙云飞
(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加强实验室团队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李国斌,易平贵,刘胜利,龙云飞
(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高校实验队伍在高等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团队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讨高校实验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构建一个稳定、合理、高素质的实验团队提出了建设思路和对策。
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室体制
高校实验室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基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实验室建设的诸因素中,实验队伍是最具有潜力和最关键的要素[1-3]。如何有效地管理,激发实验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已成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提高实验室效益最有效的途径。然而,目前高校实验队伍的发展相对滞后,在思想观念、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建设高校实验团队是当前实验室建设需要迫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4-6]。
一 实验团队建设在高校的地位与作用
著名物理学家冯端院士指出:“实验室可比拟为现代化大学的心脏。”高校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高校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及学校文化建设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堂。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接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代表时指出:“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靠什么?关键靠教师,靠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包括教师队伍、实验队伍的建设。实验队伍包括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他们是实验室建设的主体,是实验室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7-8]。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它拥有多少先进的仪器设备,还要看它有无一支思想作风好、技术水平高的实验团队,实验团队整体素质的优劣,不但决定着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高低,而且直接影响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果。
二 实验团队建设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财政对实验室的投入不断加大,高校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实验装备不断更新,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我校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经过湖南省“双基”实验室合格评估、“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及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的建设,实验中心在硬件建设、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然而,各高校对实验团队的建设和研究则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不完善
高等学校非常重视教学和科研队伍的建设,强调学术队伍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并有建设规划,而对实验队伍建设缺乏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近年来,实验室工作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其“从属”、“辅助”的地位而使其队伍建设得不到重视。因实验室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不完善,造成实验队伍在思想观念、敬业精神、业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使实验队伍不稳定,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3,7]。
(二)实验教学质量难保证
由于实验中心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各教学系不再直接管理实验室,使实验室建设、管理、教学由不同部门承担,理论主讲教师、实验指导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之间缺乏沟通,课程教学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造成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在内容、要求、重点等方面不一致,甚至有脱节的现象。近3年实验中心既没有新增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也没有对已有的实验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主要原因是:从新实验的开发到应用于教学这个环节上存在很大的脱节,一方面,实验室技术人员对教学内容、实验方案研究很少,没有创新;另一方面,实验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的时间较少,不能针对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即使有了研究成果,也不能及时转化到教学中为教学服务,这种管理模式已影响实验教学效果,更难于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实验队伍结构不合理、不稳定
由于实验室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实验队伍进出渠道不畅,目前实验技术人员大多为过去留校的本专科学生,或随调的家属,实验室无法根据需要补充年轻的高学历人才来优化队伍结构。实验室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年龄偏大,结构性问题积弱难返,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年龄偏大的实验员工作经验丰富,实验技能较高,但知识面狭窄,创新能力差;而年轻的实验人员虽然学历较高,但缺乏工作经验且心态比较浮躁,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实验室因待遇、职称评聘、工作条件等因素,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许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实验技术人员不安心实验室岗位,总想转到教师岗位上去,因此进一步加剧了实验技术队伍业务技术骨干不足,再加上实验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进修培训少,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知识结构、综合业务水平已跟不上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9-10]。
三 高校实验室团队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一)充分认识实验团队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实验室承担了40%~50%的教学任务,其团队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及其管理人员,与理论教学团队一起构成了高校师资队伍的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实验教学、管理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验室团队的建设必须制定近期和中长期规划,认真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明确目标,摒弃实验室“次要”、“从属”的错误观念,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教师队伍与实验队伍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深刻的认识到,实验室的工作水平影响学校的教学、科研的进展,影响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二)充分调动实验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验人员在高校是一个弱势群体,但在心理上,他们要求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尊重,能够展现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在实验团队建设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采取正向激励手段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化学化工实验室技术人员每天与有毒、有害、腐蚀性的气体、化学药品接触,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应不断改善实验室环境和工作条件,预防和消除实验人员的不满因素。建立团队的评估、考核、分配、聘任制度,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有效机制;采用奖励为主惩罚为辅、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手段;注重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充分调动实验队伍的积极性、进取性和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管理等各项事务,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提高实验团队的整体素质
第一,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可贵的敬业精神。师德不但是教师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反映,而且反映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对学校和学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人对事业追求的内在动力,是每一个实验人员必须的素质。学校针对实验队伍进行爱岗敬业教育,激发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第二,培养实验队伍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验室技术人员,除了通过深造提高自己的学历外,更多的应该加强实践训练和专业培训,深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加强现代分析技术、大型精密仪器的操作、维护、维修等培训,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更大限度的为教学科研服务。第三,强化实验队伍的创新意识。实验室人员要善于应用高效的教学手段,独特的创新意识,开发新的实验项目,不断将科研项目转移到实验教学中去,不断提出新思路、新观点,探索实验新方法、开发实验新技术,为学生个性培养建立可靠的保障。
(四)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实验教学团队建设
实验室体制的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实验室改革的重头戏。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实验教学中心。我校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学校负责实验中心建设规划、质量监控、运转经费等宏观管理,学院负责具体工作并由实验中心统一管理。
由于实验中心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建制相对独立,各教学系不再直接管理实验室,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产生了一定的分离,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内容的创新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这也是近3年实验中心没有新增创新实验的主要原因。因此,实验团队建设成了实验室面临的重要课题,化学实验中心在学院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逐步建立起一支教育与管理理念先进,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团队。通过团队的凝聚力,使分散的个体产生强大的合力,开展多种教学研究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分工负责,团队合作,利用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支持团队各项优势的发挥,教师把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理念贯穿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高整个学校的实验教学水平。
四 结 语
实验团队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因素,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技术水平强、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团队,是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高等学校应制定实验队伍建设的中长期目标,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政策,积极改善实验室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1]张 旭,马文权,刘晶晶,等.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3):397-399.
[2]冯 洁.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7(4):10-13.
[3]滕利荣,孟庆繁,逮家辉,等.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08(3):79-80.
[4]脱 慧.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48 -150.
[5]韩 冰.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建设提高高校实验教学及科研水平[J].高校实验工作研究,2007,92(2):76-77.
[6]关丽萍.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4):141 -144.
[7]徐富新,杨兵初,周克省,等.建设教学创新团队,打造物理实验精品课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16-118.
[8]冯 瑞.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19(5):1 -4.
[9]柯献辉.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0):374 -376.
[10]徐 洲.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与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397-399.
G642.0
A
1674-5884(2011)08-0036-02
2011-05-29
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教学研究项目(G30952)
李国斌(1968-),男,甘肃武威人,高级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实验室教学和管理工作。
(责任编校 谢宜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