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2011-04-03陈静
陈 静
(天津师范大学教务处,天津300387)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陈 静
(天津师范大学教务处,天津300387)
针对现行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更新项目管理理念,规范项目管理流程、优化项目管理模式,实施教学改革激励措施等方面分别展开论述,希望对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模式;优化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是高校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是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高校大都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项目研究带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了诸多成绩。但随着高等教育研究的日益繁荣,现行的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理念与模式日渐暴露出其弊端。因而,更新项目管理理念、优化项目管理模式,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成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
一 更新项目管理理念,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实质性开展
高校教学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创新性强的系统工程,将教学改革立项作为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作为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热情的重要手段已被我国高校普遍认同。但由于一些高校缺乏现代的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理念,使得项目管理工作很难有所突破和创新,甚至导致教学改革项目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改革效果。
项目管理部门要更新项目管理理念,变程序化的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重新审视教学改革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切实发挥教学改革项目对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使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与实施真正为教学服务,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项目管理部门要对教学改革项目的组织、实施及评价策略进行系统研究,对现有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政策激励措施,以管理理念更新带动管理模式创新与机制创新。
二 规范项目管理流程,优化项目管理模式
(一)严格把关立项程序
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实践证明,立项把关程序不严,容易出现改革项目研究进展受阻、项目研究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因此,项目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项目立项审批制度,履行项目立项评审程序,严把立项入口关,确保项目质量。
项目立项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并公布项目管理办法,发布立项指南,制定立项评审标准等。这里仅以立项指南为例,谈一些认识。立项指南大致包含立项指导思想与立项范围界定2部分内容,立项指南是引导教师把握教学改革研究方向的重要依据,要精心谋划。
在立项的指导思想中,要引导教师明确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有别于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必须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产生并为教学活动服务,因而强调项目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尤为重要。因此,无论是立项指导还是结项评审,都应以项目的实践性作为改革项目的重要评审指标,注重改革项目研究的过程与效果,而非单纯使用发表论文数量等硬性指标衡量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果。当然,在强调项目实践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对教学改革理论的研究,应鼓励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其教学改革实践寻求理论支撑。
在立项范围的界定问题上,应当明确高校教学改革涉列的问题很多,涵盖综合性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改革等诸多方面,要确保教学改革实质性开展,必须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全面铺开。一些高校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改革作为教学改革项目开展的切入点,集中精力引导教师用教学改革项目带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改革是高校各项教学改革之根本,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立项,势必使高校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方式发生实质意义的转变。
立项指南公布之后,项目管理部门应组织评审专家通过答辩评审程序对项目的改革内容、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每一项改革项目都符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大方向。
(二)进行过程跟踪管理
动态的过程管理是避免教学改革项目流于形式的关键环节,不容忽视。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必须定期检查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过程跟踪管理。一方面,要求项目负责人定期提交项目中期检查表,向项目管理部门报告研究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校、院督导组及同行专家听课、观摩、走访、与师生座谈等形式,对教学改革进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往的中期检查工作主要采用由项目负责人向项目管理部门汇报研究进展的形式,缺乏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的实时监控环节。教学改革项目可以做为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的一部分,纳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中,以便项目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教学改革情况进行监控指导。项目中期检查工作是教学改革项目管理过程中最易忽视的环节,项目管理部门与项目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适时采取督促措施保障改革项目顺畅有序地开展。
(三)结项验收与成果推广
教学改革项目结项验收应当注重项目的实践性和推广性,注重改革对相关专业、相关课程的参考、借鉴和推广作用。项目鉴定或验收可以采用专家评议方式,评审专家在审阅项目结题书、项目研究总结报告、中期检查材料、反映教学改革的原始资料和学生收益作证材料等相关材料基础上,听取项目负责人汇报并与其充分交流,全面了解掌握教学改革情况,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最终确定结题项目名单。
项目验收工作结束后,学校还要扎实做好项目成果的推广工作,这也是以往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中容易忽视的环节,很多项目在结题验收之后其成果被束之高阁,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广作用。应该说,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不单单是项目本身的研究任务,同时也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学校可以采用教学改革示范课展示、优秀教学研究论文评选、教学成果奖评定、召开教学改革研讨会等形式促进项目改革成果的推广。
三 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激励措施
实施有效的高校教学改革激励措施,可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出高水平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有效的教学改革激励措施包含2个部分——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首先,对高校教师进行内部动机的激励。要加大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宣传力度,营造教育科研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氛围。通过校领导与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使高校上下高度重视本科教学,使教学改革深入人心,激发教师自觉、主动地投身于教学工作中。要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进行周期性评比,并在全校通报表彰,形成有效的隐形竞争环境。其次,进行适度的外部奖励。学校对教学改革项目需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和制度支持。在经费支持方面,学校需增加项目资助的经费投入,这是从事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的物质基础。学校要规范项目经费使用范围,确保资助经费专款专用。同时,可以视教学改革成果的价值和实际效应给以项目组适时的、必要的资金奖励。在制度支持方面,学校可实施研究生助教制度来作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要进行有利于鼓励教师进行本科教学的管理制度改革,对教学岗位责任制、聘任制、教师考核、培训、职称晋升等政策做出相应调整,使本科教学指标占据相对较高的比重,以有力的政策支持来引导、激励教师关注教学、研究教学。
[1]陆继锋,陈炳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2]姜彩丽.高校教育科研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6(5).
[3]石 鸥,王昌善.高校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机制的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4(1).
G64
A
1674-5884(2011)08-0029-02
2011-05-10
天津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我校教学改革立项的理念导向与管理模式优化研究》(1058)
陈 静(1979-),女,天津人,讲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教育原理研究。
(责任编校 谢宜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