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黑龙江省旅游文化圈的战略思考

2011-04-03杨铭铎

当代旅游(学术版) 2011年4期
关键词:文化圈黑龙江省旅游

杨铭铎

构建黑龙江省旅游文化圈的战略思考

杨铭铎

旅游文化圈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区域发展理论,在其应用过程中,必将促使黑龙江旅游文化系统整合优化并保持活力。以这种全新的角度和方式,切入如何整合黑龙江旅游资源的问题,促使旅游文化系统朝稳定持续方向发展,是黑龙江旅游系统进化的必然趋势。

黑龙江,旅游,文化圈

黑龙江省是一个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拥有自然风光、历史源流、民族民间、文化交流、红色历程、文化名人、流寓文化、重大事件、开发建设、地域风情等系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强烈时代感的文化资源。但是,多年来由于对于旅游资源开发多立足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的单体区位,过多地考虑的是行政区划的疆界和地理单元的完整性,而忽视了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区域分布与空间差别,旅游开发往往局限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而缺乏深度的区域协作,从而导致目前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大多数较为分散,还处于自然状态,没有开发或没有全面开发。旅游文化圈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区域发展理论,在其应用过程中,以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载体、以地域为媒介、以市场为导向的区域空间结构作为其运作机理,从而实现了旅游圈与文化圈的有效结合,这必将促使黑龙江旅游文化系统整合优化并保持活力。因此,旅游文化圈是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和方式,切入如何整合黑龙江旅游资源的问题,促使旅游文化系统朝稳定持续方向发展,是黑龙江旅游系统进化的必然趋势。

一、构建旅游文化圈的必要性

(一)构建旅游文化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人类开始迎接第三代生产力。第三代生产力的显著标志是文化与经济崭新关系的建立,其重要特征便是“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以及由之产生的当代文化经济一体化趋势。因此,文化作为“软实力”,是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的关键词,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也已将“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以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升文化软实力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文化建设中的古今关系,即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推进文化创新的关系。正如对于旅游活动本质——“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旅游既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的界定一样,旅游与文化的关联度、协同性日益增强。旅游品牌与文化品牌深度融合,越来越成为吸引人们旅游的重要动力;旅游消费与文化消费深度融合,越来越成为拓宽旅游市场的重要引擎;旅游创新与文化创新深度融合,越来越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支点。因此,旅游与文化共生共进、一体化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潮流。因此,文化旅游是黑龙江省旅游强省实现过程中关键的部分,体现的是黑龙江省旅游的综合竞争力。新时期,黑龙江省充分开发龙江旅游文化资源,构建旅游文化圈,增强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把黑龙江省从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打造成“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从而,最终推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东北崛起的伟大历史进程。

(二)构建黑龙江省旅游文化圈是推动“八大经济区”建设的迫切需要

旅游业的综合性和带动性,决定了它的发展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相关产业的介入和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又能够有效地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2008年底,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集聚模式提出的“八大经济区”框架,是一个全省范围内合纵联横的经济发展构架。它使得区域内多元的经济和文化元素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沟通与流动,为更大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优势互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原来各地相对单一的经济和文化元素得到了更大意义的加强,为各地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新的良机。面对这一无障碍的发展契机,旅游文化圈发展不仅是系统内部矛盾的简单解决,也是选择更好的方式将区域经济系统的内部矛盾进行协调。只有系统内部组织的矛盾协调,才能促使系统整合优化、保持活力,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影响旅游文化圈系统发展的内外因素。一方面,黑龙江的旅游业能更便捷地把自己置于社会经济的大系统中,通过相关产业的积极介入来推动旅游文化圈的构建,获得更快、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旅游文化圈经济总规模持续扩大,又将反过来呈放大倍数地促使产业发展进一步协调、产业集聚效应逐渐增强、产业增长点增加、产业链条延长和不断完善。在实现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先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生态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也将获得充分协调发展,加快实现黑龙江省生态经济产业格局的形成。

(三)构建黑龙江省旅游文化圈是整合旅游资源、建立个性旅游形象的迫切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地区在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以文化论特色、以特色论高低。黑龙江省地理位置特殊,四季分明,人文历史奇特,并且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黑龙江省拥有让人身心放松、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拥有供人健身远行、探险涉奇的调养佳处;拥有中西合璧、传统与历史交融的多样文化;还拥有丰富的水域、山地资源和高覆盖率森林,这一切都为黑龙江省旅游文化特色的提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目前黑龙江省除成功开发了冬季冰雪旅游和夏季避暑度假旅游两大系列产品之外,其他旅游资源大多较为分散,还处于自然状态,没有开发或没有全面开发。而且,在开发过程中,往往分地域各自为战,没有进行资源整合和整体开发。旅游文化圈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和方式,切入如何整合黑龙江旅游资源的问题,对黑龙江省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民族风情进行挖掘整理,整合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突出特色、提高品位、创建精品,从而提炼各种旅游文化特色,打造多元化旅游地形象。因此,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旅游文化圈的成熟与发展,必将带动整个黑龙江省的旅游产业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以文化整合或文化标识打造的黑龙江省旅游形象将更加鲜明,更具个性。

二、构建旅游文化圈的可行性

(一)黑龙江省文化旅游发展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市场机制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政策导向、宏观调控不可或缺。特别是要加快旅游与文化融合的步伐,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更离不开政府在市场准入、财税调节、投融资渠道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扶持和推动。2010年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在加强旅游和文化相关部门合作、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创造旅游文化环境、培育新的旅游文化业态、加强旅游文化的市场推广,发展“红色旅游”,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性措施,这将对旅游与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09年,国务院、黑龙江省就如何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规划。具体而言,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文化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旅游文化业列入文化系统文化产业的十大发展重点;文化部联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一系列举措。黑龙江省提出的“十大工程”中抓好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明确了边境旅游和黄金线路两个重点;“八大经济区”中“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明确了“打品牌,挖文化”的目的。这一切都表明,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正在形成一个有效机制,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二)黑龙江省文化旅游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国际旅游业的推动,旅游群体素质的提高,日益形成对旅游区文化底蕴的追求,旅游区的文化底蕴就日益成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文化旅游更是已经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与热点。可以说,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游客的文化素养已经开始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命。据专家调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同样,近年来,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也以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而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黑龙江省的旅游热点地区已从大城市和自然风景胜地转移到生态环境保护较好、人文资源丰富多样的地区。“闯关东”旅游产品的巨大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由此可见,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文化旅游正日益成为黑龙江省广大旅游爱好者出游的首选旅游项目之一。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越来越成为提升经济效益、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源泉。因此,旅游与文化共生共进、一体化发展,是黑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潮流,也预示着黑龙江文化旅游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广阔前景。

(三)黑龙江省拥有厚重的旅游文化资源

黑龙江省地理位置特殊,四季分明,人文历史奇特,并且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黑龙江省拥有让人身心放松、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拥有中西合璧、传统与历史交融的多样文化,这一切都为黑龙江省旅游文化特色的提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黑龙江省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五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黑龙江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北部,是名副其实的“北国”;处于东北亚的地理中心,是东北亚地区文化经贸交流的中心地带;中国的“北极”和“东极”都在黑龙江省境内。

二是具有国际一流的冰雪资源优势。黑龙江省是我国冬季最长的省份,冰雪资源分布广泛,雪质好;冰雪品牌在国内独树一帜,在东北亚甚至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冰雪艺术、冰雪景观、冰雪节庆、冰雪运动支撑起黑龙江省独具魅力的冰雪文化优势。

三是具有高品质的生态、避暑资源优势。黑龙江省的生态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湖泊、大湿地、大熔岩、大油田、大农场,加上清爽的气候与之相配合,使黑龙江省成为中国生态避暑养生资源优势最为突出的省份。

四是具有异域特色的边境旅游优势。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线长2981公里,有25个国家一类口岸和10个边民互市贸易区,诸多口岸市县都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情,界湖界江独具北国特色。

五是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优势。黑龙江省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独特的北大荒文化、红色旅游文化、世界知名的石油文化,都凸显了黑龙江省旅游的文化资源优势。黑龙江省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价值品位上,都堪称是全国的旅游资源大省。

三、旅游文化圈构建的战略内涵

(一)战略目标

构建黑龙江省旅游文化圈,不是简单地强调开发旅游,更深的意图是,以旅游文化圈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充分发挥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优势,塑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突出文化特色,塑造整体形象,提升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最终使黑龙江成为海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入境游客文化旅游首选地,由旅游资源大省转变为旅游经济强省。

(二)战略内容

黑龙江省旅游文化圈的构建是立足于黑龙江省文化流变的脉络,本着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重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样化之间的关系的两大基本原则,依据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态制定旅游文化发展战略。具体按文化传承规律、跨文化交流规律以及“文化质点”突出规律,将整个黑龙江省的旅游文化圈划为女真族系旅游文化圈、拓荒移民旅游文化圈、欧亚交流旅游文化圈、红色革命旅游文化圈、北方渔猎旅游文化圈、山林养生旅游文化圈、湿地生态旅游文化圈、冰雪生态旅游文化圈等八个旅游文化圈。而具体提出的每一“圈”,它又不仅仅是一个旅游圈,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圈,而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得科学发展圈,这种发展模式在全国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

(三)战略措施

1、“和谐共生”战略

坚持共生、共建、共享、共赢,整合圈域生态文化旅游优势资源,通过资源共用、市场共建、信息互通、利益共享,统筹圈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共同发展,实现圈内共生、圈际互融、圈外互动,形成圈域经济社会发展共同体。

2、精品名牌战略

随着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文化品位不断提高,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弱化。因此,今后黑龙江省尤其要深刻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变产品驱动为形象驱动,强化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品的主打品牌形象,进行个性再塑造,以鲜明的区域整体形象对国内外旅游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全面提升建设水平和文化品位。

3、外向带动战略

大力开发具有龙江民族特质的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塑造鲜明的旅游文化主题,突出精品旅游线的外向带动作用和龙头地位。加强与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国内既有的精品旅游线路和国际客源组织渠道,构建国际化的营销网络。

4、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黑龙江省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坚持“保护性开发”,提倡旅游生态安全,强化限制性条件及可持续发展的效益,严格遵循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法规,杜绝破坏性建设,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对旅游开发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开发地的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及资源状况,以实现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实现黑龙江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黑龙江省应积极适应旅游业变革的新趋势,把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旅游文化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式、新形态,旅游和文化呈现出多层面、多领域融合的态势,形成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得益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最终,通过提高文化附加值,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结构合理、效益显著、前景广阔的百业兴旺格局。

[1]吴芙蓉,丁敏.文化旅游——体现旅游业双重属性的一种旅游形态[J].现代经济探讨.2003,7.

[2]波·少布.黑龙江民族历史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

杨铭铎(1956-),男,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博导,黑龙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黑龙江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GC09D211)

猜你喜欢

文化圈黑龙江省旅游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圈里事儿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旅游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
关于创建派出所文化圈的几点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