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时代高校图书馆低利用率文献的合作储存

2011-04-03邸淑君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储存馆藏利用率

邸淑君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低利用率文献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还是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有比较高的社会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社会价值也越来越高,因此长期保存低利用率文献是图书馆重要工作之一。如何合理地调整馆藏政策、科学地规划图书馆馆藏空间,达到馆藏低碳化,在保障低利用率文献长期储存的同时,提高这部分的利用率,是高校图书馆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需要探索与突破。低利用率文献的合作储存,对于解决图书馆普遍存在的文献储存空间危机、降低文献储存成本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图书馆低利用率文献储存现状

1.1 低利用率文献剧增

中国人民大学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兼有部分理科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有东、西两馆,共2.6万多平方米,收藏各类图书300多万册。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资源的日益增长,其简单、快捷、容易获取的特点使师生更多地倾向于使用数字化资源,使得图书馆的传统纸本文献有一大部分成为闲置的低利用率文献。同时,教育经费增加,购置文献数量激增,老化速度加快,数字资源尚不能完全替代纸本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低利用率文献数量必然不断增长。如近几年人大图书馆低利用率文献空间占有率达到20%左右,大约有60余万册的低利用率文献,除去复本也有多于40万种的低利用率文献。随着每年至少几万种新书入库,低利用率文献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大,将占用较大的物理空间。馆舍空间有限,低利用率文献占用有效书库空间,导致新书上架困难。2004年图书馆对少部分低利用率书籍及合订本期刊进行了淘汰处理。但是,对低利用率文献做剔除处理,会使一些有研究价值的文献永远丢失。可见,剔除处理使低利用率文献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中。结果,大部分低利用率文献被转移到教学楼的地下室收藏。2011年交工使用的新图书馆,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空间不足与文献剧增之间的矛盾。同样,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昌平校区将原档案库改造成远程密集储存书库,北京大学图书馆将昌平5千平方米图书馆大楼改建成储存图书馆,专门存放低利用率文献,定期提取[1]。

1.2 低利用率文献的保存和利用相对落后

国内图书馆界对低利用率文献的保存和处理,特别是在储存模式、策略和规划等方面还比较落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图书馆都先后为低利用率文献建立了储存库,但从功能和特点看还只是为本馆低利用率文献所建的异地书库。这些书库不仅在储存设施、文献修复、环境温湿度控制和提供利用上无法实现经济性和可持续性,也难以形成文献的聚合效应,对本馆的文献保障及他馆的文献共享也难有贡献。高密度图书馆储存设施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管理的主流,当前正是高校图书馆利用合力研发一个更广阔、更系统的方法以维护跨机构的纸本馆藏的最佳时间。

2 国外图书馆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储存研究和实践

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高校图书馆和专门机构对低利用率文献的合作储存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储存的理论研究逐渐升温,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欧美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先后建成了一些储存图书馆,储存库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图书馆存储设施,都是在近15年内建造的[2]。建库和管理模式也呈多样化的趋势,合作储存已经成为发展的新趋势,这对探索我国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储存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哈佛大学就提出了合作馆藏管理理念,并率先建立了高密集式的储存库,大大提高了每平方米文献的存储量,并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为长期保存文献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而其费用仅为一般书库的十分之一。后来相继出现了利用联盟和伙伴关系合作建设的图书储藏库,使合作储存模式从只注重提高存储密度、节省空间发展到注重环境控制和如何方便用户服务等方面,在合作储存理念方面,也从地方性图书储存库发展到区域共享储存库。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图书馆在图书储存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各有不同,在实践上也呈现不同的模式。不同国家根据自己的特点采用的合作储存模式不尽相同,每种模式的产生均是由内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合作储存模式有全国集中式储存图书馆,也有地区分散的合作图书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各种合作储存模式运行机制和经验,透视其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对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储存的研究和实践,建设与我国国情相吻合的合作储存模式,对合理保存低利用率文献资源,保存文献的完整性,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益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3 高校图书馆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储存的构想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文献保障中心,是读者从事信息获取、学习和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图书馆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来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构建和本校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合作储存库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任务。

3.1 合理调配馆藏

充足的馆藏空间已经成为各高校图书馆发展和改进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各高校图书馆为提高馆藏利用率,解决藏书迅速增长与藏书空间紧张的矛盾,纷纷新建或扩建馆舍,以解决“书满为患”的问题。但是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不断扩建书库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藏书空间不足与文献急剧增长之间的矛盾。有调查发现,出版时间在10年以上的图书中,各馆购置的重复率大约在75%,其中无人问津的图书几乎占馆藏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3]。只有合作建立低利用率文献馆藏储存库,剔除重复的复本,才能在区域范围内稳定地保存文献的最低复本量,降低图书馆保存低利用率文献的数量,避免文献重复,促进馆际文献的协调,避免在文献收集保存上的资源浪费,实现藏书互补和共享,优化馆藏结构,有利于实现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和馆藏零增长,至少能有效控制馆藏数量的迅速增长,改善日益紧张的图书馆文献储存空间。这是最经济合理地利用和共享存储空间、节省人力管理资源的重要途径。

3.2 降低馆藏成本

图书馆纸质馆藏是影响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合理调整纸质图书的馆藏量同样也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以有效应对气候的变化,图书馆的发展也要走低碳经济的道路,这样才能持续发展。要持久地保持文献资源的质量,必须不断地吐故纳新,剔除知识相对老化的闲置文献。而剔除低利用率文献会无法应对读者的随机性需求,降低用户对文献需求的满足率。为了保存一些过时的旧书而兴建新馆或扩建馆舍,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原则,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根据本馆服务群体的特征以及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布局低利用率文献的存储。通过实行低利用率文献的共同储存,以减少闲置文献资源的管理成本,通过严格控制储存环境,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升降机配备等技术支持来延长文献使用寿命,保证用户长期获取,这样不仅能降低管理成本,而且能有效聚合文献供应,达到永久保存文献和节省馆藏成本的双赢,从而使馆藏低碳化。

3.3 提高利用效率

合作储存不仅为低利用率文献提供了新的存储共享理念,而且提醒人们重新认识文献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低利用率文献的种类繁多,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对于不同的学科群体,同一领域的低利用率文献的利用价值肯定是不一样的。合作储存能有效提升低利用率文献的共享程度,为使用低利用率文献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保证,提高低利用率文献的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从而推动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在现有体制下建立符合现实需要并切实可行的合作储存机制,建立更加经济高效的多元化合作储存图书馆,为长期合作保存和永久性使用低利用率文献提供可靠的保证,建议教育部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从低碳经济的角度为各高校图书馆解决低利用率文献的选择、所有权、复本量、资金、服务等方面问题,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服务机制。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共建共享活动的基础上,依据区域或行业优势,在地理位置、文化背景、馆藏实力、学科分布等条件范围内,选择建立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储存馆,逐步实现国家级低利用率文献储存网络的建设,使低利用率文献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为社会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1]谢春枝.大学图书馆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储存的功能要素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83-89.

[2]Lizanne Payne.Trends in Shared Library Storage and Shared Collection Management[EB/OL].http://www.arlisna.org/news/conferences/2008/proceedings/ses-09-payne.pdf.2010,(1):14.

[3]赵伯兴.网络条件下我国合作构建文献储存库的理论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8,(1):109-111.

猜你喜欢

储存馆藏利用率
馆藏
冬季养羊这样储存草料
2019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安防云储存时代已来
板材利用率提高之研究
精液长时间冷冻储存与冷冻复苏率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