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信息化过程中市民网络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河源市为例

2011-05-31张晓玲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河源市河源市民

张晓玲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517000)

我国自信息产业部在2002年7月提出城市信息化建设发展方针和目标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了数字化城市建设。城市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相应的,对市民的信息素养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升市民信息素养水平,缩小市民间的“知识鸿沟”,进而提高信息化设施的利用率,促进城市的和谐、健康发展,是城市信息化对政府提出的新课题。

1 城市信息化要求市民具备网络信息素养

1.1 河源市信息化现状

河源市是一个人口达348万的地级市,由于地处粤北山区,多年来经济上的落后导致信息化也相对落后。近年来,特别是在2003年河源市信息产业局成立后,我市信息化工作才走上正轨。截至2005年,网络基础设施已基本覆盖到各工业区和居民住宅区;市信息产业局、科技局、社会保障、公安、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都建起了自己的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各商业银行实现了ATM和POS的跨行联网,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市直部门之间实现了电子政务互联互通,及与省委省政府之间政务网的互联互通;无线电管理、统计、环保、质监等二十个单位也与省对口部门实现了资源共享[1]。至2010年底,城市电话用户达33.5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05.03万户;互联网用户达16.13万户,比上年增加3.53 万户[2]。

在2009年7月31日和2009年8月14日,河源市政府分别与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及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签订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共投入38亿元,全面构建电子政府、信息经济、网络社会、数字家园,推动“数字河源”建设。未来的河源将是一个信息化城市。

1.2 城市信息化,市民需具备良好的网络信息素养

城市信息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网络使许多公共设施网络化、自助化,购物、缴费等活动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市民的生活更为便利。更重要的是,城市信息化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城市生活的诸多信息通过网络发布传递与交流,市民在生活、就业、求知等各方面的信息需求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商业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站点、图书馆网站等得到满足。信息资源决定市民的信息需求将以网络信息为主。城市信息化不会只是一个城市的信息化,未来城市之间必将实现互联互通。也就是说生活在信息化城市中的市民时时处处都会接触到网络、接触到网络信息,需要用到网络信息。网络信息素养的高低,代表着不同国家、城市、人群在数字化经济时代发展的差距,影响着人们能否获得更多的如教育、培训、问政、娱乐、购物、交流的机会,决定了人们能否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

总之,信息化城市和网络信息需求要求市民具备良好的网络信息素养,即需具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筛选、分析鉴别、利用创新的能力和道德素养。

2 当前河源市民的网络信息素养状况

本课题组进行了一次河源市市民信息素养水平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43份。调查对象涉及在校大学生、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工人、农民、军人、自由职业者等,年龄在17-60岁之间,基本覆盖了市民组成的各个层面,调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河源市民的信息素养水平。其中网络信息素养情况如下:

2.1 信息意识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调查显示,27.57%的河源市民每天都利用计算机及网络,40.74%的市民经常利用;对于文本、文件、图片等的上传和下载,53.09%的市民选择会,40.33%的市民选择会一点。可见网络已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普遍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能力。

2.2 网络信息获取能力

从表1可以看出:多数市民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查询能力,能使用自然语言进行检索,也会做检索记录。

2.3 网络信息选择利用能力

表2显示:市民普遍对信息的真伪、权威性有一定的鉴别意识;信息道德素养较高,有一定的知识产权观念,尊重原创者。

表1

表2

3 河源市民在网络信息素养方面的缺失

3.1 获取信息的方法较为单一

搜索引擎(占单选的67.11%)是大部分人查找信息时的首选途径,这与搜索引擎的简单易用、信息量大有关。但单一的信息获取方法(尤其是搜索引擎)不利于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专业性。同时,也反证了在使用图书馆、专业数据库方面信息素养的缺失。

3.2 缺乏必备的网络信息检索知识

不懂网络信息检索语言,因而也常常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检索意图,不能构建有效的检索式,从而使检索的结果过于宽泛或漏检、误检,信息获取的效率、准确率低。

3.3 普遍缺乏信息筛选能力

“一次实际的检索是由情感和认知操作交互组成的,其中情感控制操作的方向,认知提供操作的内容。”[3]检索结果列表少则一二页,多则数十页,市民们鉴别不了检索结果与检索目标的相关度,就以情感为导向选取感兴趣的先看。这将导致偏离检索目标或错失许多相关文献,进而要反复重复同样的检索。

3.4 信息鉴别意识不强

对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64.61%的市民选择“有时会”核对,说明信息的真实与否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是很受重视,那么,在信息利用时,由于网络强大的传播功能,就很容易出现以讹传讹、虚假信息满天飞的情况。

3.5 信息利用效率低

4.95 %的人完全不会运用信息,47.03%的市民只停留在对信息的简单接收、利用上,表明了信息创新利用素养的缺失。

4 对策

4.1 明确职能部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河源市的单位或社区对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教育活动只是偶尔才有,近期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只有由市政府组织的针对干部开展的信息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河源市的信息素养教育还只处于无规划、无组织、无标准状态。河源市民在网络信息素养方面的缺失,也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此。城市信息化过程中,政府有责任提升市民的信息素养水平,以提高信息化设施的利用率,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1)要明确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职能部门,以负责规划、推广及组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2)要结合市民存在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信息素养水平等差别的现状,构建起一个与学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相区别的市民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4.2 图书馆有义务承担市民信息素质教育的任务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是目前河源“地区最大规模的图书馆,无论是服务人员、馆藏资源、馆舍面积都是地区最多、最大的图书馆,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也位居地区前列”[4],适合也应该承担起市民信息素质教育任务。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1)常规性讲座,可以刻录成光盘随到随学,也可以定期开课,以方便满足到馆市民的学习需求。(2)开设网络课程,市民可随时随地自由学习。(3)订单式培训,以利于有需要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中进行某方面的提升性质的培训。

4.3 信息素质培养需有针对性

不管由哪个部门承担信息素养教育任务,网络信息素养都应作为现阶段河源市民信息素养教育的重心。针对缺失,必须:

(1)要注重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的培训:了解检索语言,有效构建检索式,熟悉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分布与检索。现在的检索系统的确是朝着智能化、人性化发展,但尚未普及也不够成熟,常常还不能满足较为复杂的检索需求。熟练掌握信息检索技术能帮助人们从信息汪洋中更快速、精确地找到需要的信息。在《网络用户信息获取语言使用行为研究》一文中也指出:“权威的和专指的查询式在网络搜索中有着不俗的表现,能够更好地帮助用户找到其需要的信息资源。”[5]所以,信息检索技术应该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点。

(2)要熟悉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排列原则,能分析检索结果与检索目标的相关度,减少信息筛选的盲目与反复。

(3)重点引导市民把信息创新与知识创新作为信息查询活动的源动力,推动市民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和吸收有利于形成自身知识体系,提升自身学识水平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创新性利用,为自己的专业学习、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

[1]河源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EB/OL].http://www.heyuan.gov.cn/T/2008-10-24/Article_23820_1.shtml,2008-10-24.

[2]2010年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heyuan.gov.cn/T/2011-03-30/Article_41183_1.shtml,2011-03-23.

[3]冯湘君.基于用户信息行为的图书馆体验营销策略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3-6.

[4]邵魁德.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立区域信息服务保障体系研究[J].现代情报,2010,(5):46-48.

[5]赖茂生,屈 鹏.网络用户信息获取语言使用行为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6):16-23.

猜你喜欢

河源市河源市民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一路一景 一段一品——广东省河源市打造“四季常绿四季花开”公路品牌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