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的研究
2011-04-03朱传喜
汪 祥, 朱传喜
(南昌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江西南昌 330031)
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的研究
汪 祥, 朱传喜
(南昌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江西南昌 330031)
分析并阐述了目前医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条改革的措施.
医用高等数学;高等教育;改革
江泽民同志指出:“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处于龙头地位.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不仅影响整个教育事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目前,在我国的综合性大学的医学专业和医学类专科高等院校中,医用高等数学作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它在学生学会定量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思维方法,已经渗透到现代医学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检测、诊断等一系列工作中.可以说,医学类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他们在今后的医学科研中定量分析思维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然而,笔者通过大量调研国内众多高等院校及我校的医用高等数学课的教学情况,对目前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深感担忧.本文就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然后结合作者的调研及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改革的措施,与同行共勉.
1 医用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
随着生命科学与医学科学数量化进程的加快,数学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显得愈来愈重要.目前,在国内绝大部分高等院校,医用高等数学都是作为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而开设的,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众多高校的重视,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须解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在医学类专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计划中的地位.
有了明确的定位,才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前进动力.一门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心目中的定位.然而,在许多学生(甚至是一些教师)的心目中,始终认为数学和医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门学科,没有认识到数学在进行医学研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他们以考试及格作为学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目标,以应付考试获取学分的心理去学习数学,从而造成授课质量不甚理想,违背了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
2.教学内容与医学专业脱节.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课程,具有高度的逻辑严密性和严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同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医学专业脱节,使学生看不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目前,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和线性代数,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这些数学理论知识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少之又少,使得医用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空有“医用”之名而并无其实,学生看不到数学在其专业中的“用武之地”,从而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目前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
3.教学模式和方式仍过于传统化和单一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越来多的得到运用,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但是,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设备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例如,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现在很多教材都有配套电子课件,从而造成教师的备课积极性急剧下降,同时由于教学内容完全一致,使得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丧失.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如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没有得到完全改变.
4.授课时数偏少,实验环节不够,后继课程尚无.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数学课程所占的学时数为54—90学时,且基本上都没有开设后继课程,同时还有许多高等院校未开设数学实验.由于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较多,授课时数偏少所带来的后果是教师授课困难,学生学习吃力.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效果自然也无法得到保证.另外,缺少相应的实验环节,造成学生无法更形象直观地深入理解数学理论中的一些抽象问题及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不能掌握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运用相关数学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关于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措施的几点建议
数学与现代医学结合程度将决定现代医学的发展程度.数学在医药科学中的广泛应用,将为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带来变革,也为高等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不断推动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笔者通过调研及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1.学校、教师和学生应三位一体,找准定位.
首先,学校作为决策层,应充分认识到数学在医学专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主要体现在学校应提高在医学类专业学生的数学课程教学时数的比重,增加相应的数学实验环节,同时增加一到两门数学后继课程.例如在医学类专业中有着广泛应用的数理医药学、数理方程等.其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同时要进行相关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如果缺乏相关医学类专业知识,就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体现出医用高等数学的“医用”特点.最后,学生应充分重视数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明确数学是其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基石,端正学习的动机.
2.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只有20%取决于智力因素,而80%取决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1].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适合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强烈与否,是学生学习效果好坏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例如,在我校医学类专业高等数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们通过举行专门针对医学类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方式,激发了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习题课的作用,课后习题由学生自己上台讲解,全体学生和老师作为评委,通过类似于教师授课过程这一方式,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3.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医学院校对课程作了相应的调整,提高了对数学的要求,但同时缩减了数学教学的课时.为了缓解这一矛盾,除了建议学校适当增加教学时数,同时还必须对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医用”的特点,尽量避免纯“数学化”的讲授,多增加数学在医学专业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必有用.
4.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教师应虚心向别人学习,采众家之长.国内外有许多专家同行提出了许多经过实践的非常有效的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例如启发式教学、分层次教学[2]、目标教学法[3]、学习型组织理论教学法[4]、反馈机制教学法[5]等.此外,在教学过程要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单纯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或板书教学方式不如两者结合使用有效,广大学生对后一方式也更加认可.
3 结束语
“教学相长”应是每一名教师始终秉承的理念,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作指导,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为国家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一大批合格的医疗卫生工作和医学科研工作者.
[1] 陈晶,李秋丽.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7(2):53-54.
[2] 邓平基,孟晓谕.分层次教学在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1,21(1):115-117.
[3] 朱传喜,徐义红.推行高等数学目标教学法培养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J].大学数学,2003,19(6):40-42.
[4]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
[5] 郭淑霞.利用反馈机制改革医用高等数学课的教学[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4,15(6):73-74.
Investigation of Presen t Situation in Teaching of Medicine Advanced Mathematicsand Its Reformation
WANG X iang,ZHU Chuan-xi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College of Science,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Some p roblem s were p resented in teaching of Medicine Advanced Mathematics at p resent situation.A lso, according to these p roblem s,several refo rmations advices were brought fo rward.
medicine advanced mathematics;higher education;reformation
G642
C
1672-1454(2011)05-0004-03
2009-03-03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重点课题(JXJG-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