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要理论视角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2011-04-02吕萍萍何慧星

昌吉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马斯洛少数民族新疆

吕萍萍 何慧星

(1.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3;2.石河子大学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需要”作为一个交叉学科概念,不同学科范围内其定义也存在着差异,其基础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学领域。哲学社会科学中把需要作为人的本质表现和人的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在心理学中则把需要与动机、行为联系在一起,并将其作为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实践证明,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各学科间交叉性和渗透性的增强,将会产生多种多样的边缘学科①。“需要”概念在心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在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边缘学科中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关于“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研究中,由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主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对逻辑起点四个标准[1]的论述,表明“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的论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探讨以“需要”这一概念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即需要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对其方法论的指导方面。

一、需要理论的概述

(一)“需要”概念的界定

马克思是最早提出人的“需要”概念和体系,并对其进行深入而全面探讨的第一人,这一概念主要存在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从历史唯物论和人的实践本质出发,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主体即“现实的人”对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依赖关系的自觉反映。由此看出,马克思所强调的“需要”是已经成为活动内在要素的、与客观手段相统一的需要,它是活动的动力和目的的最初基础。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历史性和实践性,因此,他更强调人的需要所具有的社会历史性,它是人与动物的需要的根本区别。在心理学上,“需要(need)是被人感受到的一定生理和心理发展条件的必要。是个体对某种东西的缺失或过剩状态,需要反映着人类机体对内外部环境的稳定的要求。需要实际上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外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2]

(二)需要理论——马克思主义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交叉点

1.马克思的需要理论

马克思主要从历史唯物论和人的实践本质出发,揭示人的需要体系的三个特点。首先, 就任何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来说,人的需要构成了一个需要的社会体系。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需要从根本上说又都是社会性的,正是人的社会关系把各种不同的需要结成一个自然的体系。其次,就人的需要的发展过程来说,人的需要又构成了一个需要的历史序列。人的需要是变动的,但是这些需要的变动从总体上又呈现出一个向上发展的趋势。就整个人类历史来说,人的需要体系表现为一个不断地由较低的系统向较高的系统发展的过程;最后,人的需要体系以社会劳动的体系或生产的体系为基础,并随后者的发展而发展。人的需要尽管构成了人们劳动或生产的最初动因,但从根本上说,它却是受后者制约的。基于上述基本思想,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分成三个层次或三个阶段,即第一是人的生存或生理需要;第二是人的谋生或占有需要;第三是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08-1970)1943 年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A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文中首先提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且由低到高成阶梯式排列,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五层次金字塔模型。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的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成为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但都有一个决定他们行动方向的主导需要,马斯洛称之为优势需要,这种需要往往转化为动机,并最终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向。

(三)需要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指导意义

从以上对马克思和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内容及特点的梳理中,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主要侧重于从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方面运用定性和思辨的方式进行论述,强调了社会需要的满足对人的发展的意义;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则更注重从个体的需要的角度运用实证和定量的方式进行考量与辨析。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重视人的需要不仅成为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需要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它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3],也就是说,我们在借鉴西方的理论指导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基础。但就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说,对人的需要仅仅停留在宏观和社会关系的角度,已经不能够解决其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了,而随着现代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将人的需要的研究引入了微观和个人整体论的层面。这正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

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需要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状分析

(一)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的具体表现

教育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其需要也有所不同。依据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因素,其“需要”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1.改善生活质量的需要

据调查显示,现今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都生活在兄弟姐妹较多的家庭,且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宽裕;此外,很多家庭,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家庭,多以放牧及做零工获得其家庭的经济来源。这造成了其收入的不稳定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他们家庭固有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在家人没有一技之长的情况下,他们家庭的生活每况愈下,因此,他们对经济状况的改善有着迫切的渴求。

2.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受到尊重的需要

新疆是全国范围内民族成分(相关调查指出,如今新疆地区有55个民族)最多的地区,各个民族维护自己风俗习惯的意识还是很强烈的。正因为如此,各个民族也都有一种加强本民族团结的意识,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一个小群体,伴随其文化水平及思想认识的提升,他们的民族意识也随之增强,在一些牵扯到本民族利益的问题上,他们往往都会全力维护。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而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都会参加一些宗教活动,并遵守和履行相应的宗教教规和教义,这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存在的一个共同特征,也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视的一个突出问题。

3.族际交往的需要

少数民族大学生从中学升入大学,从民族聚居区到非民族聚居区,从本民族文化环境到非本民族文化环境,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不仅包括生活方面的不适应,更重要的是由文化环境的改变而带来的心理冲突与体验。这些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新的环境里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压抑感等,造成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不适应,尤其是族际间的交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族际交往需要更应该备受关注。

4.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就新疆的现实情况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自身非常渴望通过上大学来改善相对贫乏的境况,而且往往肩负着家庭甚至是家族赋予他们的这种责任。由于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意识到了受教育程度将影响人的发展,加上国家实行的对少数民族升学加分的政策,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数量在逐渐的壮大。然而,少数民族家庭在竭尽所能让子女接受更好教育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他们急切希望在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同时,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既能够减轻家庭的负担,又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状分析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现状,就总体来说,一方面能够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其特殊性。但其方法的针对性仍不强,导致了教育成效的不显著。究其根源,就是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这一教育对象的需要关注不够,在进行理论教育时依然注重单向式、强制式的灌输方式,过于重视社会需要而忽视个人需要,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有待改进的弊端之一。同时,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具体的实施中趋于形式化,以致教育活动缺乏有效性。另外,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多样化和必要的灵活性。

三、借鉴需要理论改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抽象层次较高,地位较重要的部分,是其有别于其他教育的方法的重要体现”[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主要是在遵循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对其具体方法进行丰富和完善。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的具体表现,需要理论可以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做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方法,注重把握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需要的特殊性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方法,“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办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5]。具体而言,就是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需要为切入点,实施和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事求是的原则方法应该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一切方法当中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应善于采用观察与调查的方法,尤其可以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中的有关知识,去设计相关的问卷,或具体的访谈,对教育对象的需要、思想现状做一了解,为之后的教育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信息资料。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马斯洛曾指出,“在一般人身上,这些需要有一个特点:通常不能直接看到,但通常是繁杂的有意识的特定欲望的一种概念的引申。也就是说,动机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是人类的终极目的、欲望或需要的研究。”[6]以此为据,判断一个人究竟是在什么样的需要上产生动机并促成某种行为,不能仅凭借其实现目的的手段来评判,而是要看其目的本身。因此,在不同的情境下,还应运用各种分析法(如,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法等)对其需要进行准确定位及定性,尤其要利用好“优势需要”的功能,并对合理需要适时适度地给予一定满足,不合理的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前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实行分层次教育的方法,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有差别对待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还分为不同的小群体,具体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去划分。纵向主要依据其所处大学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结合他们思想政治状况的发展水平及需要的具体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横向主要依据性别及族别差异,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的男女生群体和不同民族的不同特征及需要,开展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

(三)重视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相结合的方法,激发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马克思和马斯洛需要理论的第一阶段或是第一层次,都强调了生存或生理需要的基础性地位。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有维持其生物性规律正常运转的物质需要,它是其他一切需要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需要理论表明,人的越高阶段或层次的需要越接近于社会需要,甚至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将教育对象的需要向较高层次推进,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想政治教育时也应当充分考量其一定的物质需要,改善其生活质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其将社会需要内化为个人需要,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把握情理一致的原则方法,准确处理宗教信仰需要与无神论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很多问题都是源于心理的不适造成的,应采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平行渗透模式”[7]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为其族际交往的需要提供良好的氛围。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是复杂的,且往往与民族问题联系紧密。也就要求应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对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受到尊重的需要给予关注,以避免与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教育产生冲突。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强调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把握情理一致的原则方法。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工程,其教育方法应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以教育对象的需要为切入点,不断发展,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注释:

①边缘科学(又称交叉科学),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学科的边缘交叉领域生成的新学科的统称。边缘学科的生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某些重大的科研课题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领域,在研究过程中,便在这些相关领域的结合部产生了新兴学科。另一种情况,是运用某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另一学科领域的问题,也会形成一些边缘学科。这些边缘学科的不断发展大大地推动了科学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7.

[2]李静.民族心理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329.

[3][4][5]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4:10,9,19.

[6][美]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动机与人格(第三版) [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6.

[7]何慧星,张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平行渗透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10 ,(10):13-16.

猜你喜欢

马斯洛少数民族新疆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我国冰雪体育旅游靶向营销策略研究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多怪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论体育教师的分类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