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敦、纽约和东京看世界城市形成的阶段、特征与规律
2011-04-01◎陈磊
◎ 陈 磊
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国际活动的聚集地和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城市,是全球经济系统的中枢或世界城市体系中的组织结点。目前,全球公认的世界城市只有三个——纽约、伦敦和东京。
根据现有的研究,我们发现,世界城市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产物,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西方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力量的推动和工业化进程的持续发展下,自发培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世界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进程是推动一个城市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地区中心城市,继而成为世界城市的关键和主导力量。除工业化进程以外,科技发明和进步催生的经济发展浪潮则是推动纽约、伦敦和东京成为世界城市的直接因素。
一、世界城市发展阶段划分
从全球范围内工业化进程推进的次序来看,全球先后出现了三个世界城市——即伦敦、纽约和东京,每个世界城市都以一定区域为支撑,代表所在区域发展的最高水平。以时间为序,从欧洲、美洲到亚洲的工业化推进进程可分为五个阶段,而这种阶段性的划分恰好暗合世界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本阶段英国是世界技术创新的中心。1769年瓦特改进蒸汽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1785年卡特赖特发明动力织机实现机械化织布。1825年斯蒂文森发明蒸汽机车。1840年开始使用邮票,标志通信业的发端。
由于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英国成为本时期世界经济的中心,具体表现在∶1.世界工业生产中心。1820年,英国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份额达50%。2.世界贸易的中心。1840年,英国棉织品出口总值达2400万英镑,毛织品出口总值达600万英镑,其它商品出口总值约2000万英镑。
随着英国作为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逐步确立,作为英国首都的伦敦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1800年,伦敦人口86万,巴黎人口54.7万,两者相差不多。但到1850年,伦敦人口232万,巴黎人口131万,伦敦人口是巴黎人口的1.77倍。但由于当时经济规模较小,货币流通量相对较少,伦敦作为世界城市的作用还比较有限。
(二)第二阶段
本阶段中发明了电,但作为动力尚未广泛使用,蒸汽机仍然是主要的动力形式。另外,钢铁冶炼方法取得不断突破,钢铁工业迅速发展,成为新兴主导产业,并推动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形成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性发展。
本阶段前半期,英国仍然是世界经济中心,并于1870年达到它的发展顶峰。1860年,英国铁的产量占世界的53%,煤产量占50%,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6%。制成品贸易额占世界的40%。1880年,英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比重为22.9%,仍位居第一位。但从1873-1874年的大萧条起,英国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与英国经济地位逐渐下降相反,由于美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适宜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和钢铁工业的发展,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美国转移,开始了“大西洋时代”。到本阶段结束时,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国。1890年,美国铁路里程达16.7万英里(约27万公里),钢与铁的产量均超过了英国。同年,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1%,英国仅占22%。
本阶段后期,伦敦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城市。1875年,伦敦人口达424万,相当于巴黎和纽约两大城市人口总和。当时,伦敦不仅是国际贸易中心,而且还是国际金融中心。伦敦成为世界城市的主要原因是∶1.伦敦处于英国与欧洲大陆、英国与北美的中心位置。2.英国强大的工业基础推动贸易的发展,并由此推动航运业、金融保险业的发展,英镑成为世界通行货币。3.英国最大的银行的总部多设在伦敦。
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纽约人口增长速度很快。1900年,伦敦人口为658万,纽约人口为505万。但由于美国国内市场庞大,内需强烈,美国的出口贸易量和资本输出量均较小,故本时期纽约尚未能成为新的世界城市。
(三)第三阶段
本阶段由于电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电气机械、汽车工业成为主导产业。此外,化学工业也成为主导产业。
从19世纪末起,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向美国和德国转移。由于德国两次发动世界大战而战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战败,英、法被削弱,使美国取得了世界霸权。1947年,美国工业生产占西方世界的62%,提供出口商品占32.5%,拥有世界近2/3的黄金储备,在国际金融领域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随着美国经济地位的上升,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910年,伦敦人口为725.6万人,纽约人口为705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纽约人口超过了伦敦。1950年,纽约—新泽西大都市区的人口达1230万人,大伦敦都市区人口为1040万人。
本阶段,一些原以行政、商业功能为主的大城市成为新兴制造业的中心。这是由于电力的广泛使用,使工业得以离开煤矿区向大城市转移,如伦敦、巴黎等城市成为电气机构和汽车工业的产生中心,这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第四阶段
本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1973年爆发“石油危机”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开始进入下降期。本阶段电子、航空航天、石油化学工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1.美国的地位相对下降,但仍然是世界经济中心。美国GNP占世界总量的比例,1950年为36.3%,1986年下降到25.2%,同年欧共体为18.6%,日本为11.8%。不过,由于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使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美元不再享有特殊的地位。
2.“太平洋时代”来临。50年代初,轻纺工业尚为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从50年代末起,日本实施重化工业战略。60年代起,日本重点发展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日本选择了推动本次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电子工业为重点发展对象。同时,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使日本经济增长率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60年代,日本的经济年增长率达11.3%, 70年代仍达到5.3%。由此,日本在一代人时间内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之一。80年代末起,日本的人均GNP开始超过美国。
随着日本的经济起飞,形成了以东京为代表的世界城市。1980年,京滨都市区的人口达1770万,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了纽约—新泽西都市区的1560万人。80年代后期,东京成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至此,东京成为继伦敦和纽约之后的第三个世界城市。
(五)第五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形成了以伦敦、纽约和东京为三大核心的城市体系,它们像三个引擎一样推动和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处于世界城市体系的顶端,是当代三大世界城市。
现代意义的世界城市已经脱离了传统世界城市的概念,不再单纯以经济体量、人口和城市规模、商业交往能力作为评判标准,而是越来越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世界城市网络体系多维度的作用力和影响力,强调能够前瞻性地引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因此,当今的世界城市首先成为综合性、多功能的国际城市,同时,还要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重要的经济节点、金融节点、贸易节点、国际交往节点,在处理全球经济、社会、政治和人文事务中具有核心地位。
因此,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城市是以自身实力为基础,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成为全球社会经济活动的动力中枢和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核心节点。
二、世界城市阶段特征分析
从世界城市发展的几个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并在整体上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一)第一阶段的特征
1.生产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机器的发明和蒸汽动力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科学技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工业革命使英国在世界工业、贸易、海运业中处于垄断地位,并掌握了世界殖民地霸权,其他国家在十九世纪中叶又落后于英国,因而英国便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英国从1750年至1850年仅仅10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一跃崛起为世界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给生产关系及生产方式带来了结构性变革,形成了工厂化的大规模、集合式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资本原始积累加快,财富迅速增加,为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证。大批剩余廉价劳动力加入产业工人大军,涌向城市地区,加速了英国都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从1800年到1850年,伦敦人口增长了两倍,是当时欧洲另一个大都市——巴黎的近两倍。
2.制造业居于产业主导地位,伦敦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1770-1840年的70年间,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1840年,英国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45%,而法国占12%,美国占11%。英国不仅是当时最富有的国家,而且成为世界各国的商品供应者,世界各国则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1801-1850年间,英国的出口额增加了6倍,并掌握了世界贸易总额的20%。当时英国生产的棉织品的80%销售到国外,而所消费的棉花又全部依靠进口。英国不仅是世界各国工业消费品的主要供应者,而且也是工业生产资料的主要供应者。19世纪上半期,煤、铁、机器的输出不断增加。英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确立后,在对外经济政策上就逐步从保护关税政策过渡到了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一方面使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在世界得以传播,另一方面也为英国进一步大规模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对外贸易的扩大和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伦敦港的作用,也为伦敦成为英国乃至世界的中心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强大动力。
(二)第二阶段的特征
1.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伦敦成为世界城市。英格兰银行成立之前,英国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银币和金币。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但那时的英镑尚不能算真正的货币。
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金本位的确立,加之英国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
金本位的确立和英国银行金融业的兴起,极大地提高了英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同时,作为英国首都的伦敦在工业制造、航海贸易和银行金融等领域更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一举奠定了伦敦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高端地位,伦敦终于成为世界各国的中心城市,成为了“万都之都”的第一个世界城市。
2.冶炼技术取得突破,钢铁产业飞速发展。1709年,亚伯拉罕·达比发明了用煤焦冶铁的方法,后又经过达比后代的不断改进,煤焦冶铁技术日益成熟,为冶铁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与此同时,炼钢技术也取得重大进步。1740年,钟表匠亨茨曼发明了坩埚炼钢法。1856年,贝塞麦发明了酸性转炉炼钢法。60年代,法国人马丁和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平炉炼钢法。1878年,英国人托马斯又发明了碱性转炉炼钢法。至此,钢铁冶炼进入了规模化生产阶段,钢铁生产量成十倍、成百倍的增长,钢铁冶炼方法的革新无疑是材料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3.交通革命蓬勃发展,纽约大都市区迅速强大。随着钢铁业的飞速发展和钢产量的大幅提升,交通运输业也迎来了革命性的发展。19世纪初,人们开始了用蒸汽机牵引车辆的试验。1804年,特里维西克发明了火车头。10年后,斯蒂芬逊发明了机车。1825年,斯蒂芬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客运机车,并负责建成了从斯托克顿到达林顿的铁路,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从而开创了铁路运输时代。
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英国出现了修建铁路的热潮,到1850年,已建成通车的铁路线接近1万公里,以伦敦为枢纽和核心的英国铁路网的主干结构初步形成。
1851年,伊利铁路全线通车了。哈德逊铁路也延伸到了西部。纽约同时拥有两条通向西部的铁路,大大增强了它的实力。1815年至1840年间,纽约的人口及其对外贸易额增大了近3倍。1840年,美国1/2的进口货和1/3的出口货经由纽约。到1850年,纽约已经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和全美最大的商业中心,其商品种类齐全,可供应国内外市场。八方货物云集于纽约,再转运往各地市场,纽约是出口棉花的贸易中心,纽约商人把南方的棉花和北部的面粉运往英国,再装上英国的工业品运给美国市场。纽约从进出口货物中收取代租费、运费、保险费等,积累了大量财富,逐渐成为金融中心。1841年竣工的商业交易所成为纽约这一商业中心的权力代表,华尔街成为美国财富与力量的集聚地。
交通运输网的完善,极大地便利了城市间及城乡间的经济往来,使孤立的城市结为有机联系的城市体系。东北部城市的工商业基础已经确立,区域经济实力大增,成为全国第一个核心区。在交通革命时期,纽约实力大增,为它成为全国首位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40-1870年间,纽约的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英国伦敦及其中部的一批著名工业城市。到19世纪70年代,由于纽约的兴起,东北部城市的规模与布局趋于合理,纽约一跃成为了美国的首位城市,而且在世界上也成为仅次于伦敦、巴黎的大都市。
(三)第三阶段的特征
1.第二次科技革命爆发,产业结构由轻转重。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中叶,它以电机的发明为起点,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不仅推动了生产技术由一般的机械化到电气化、自动化的转变,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促使主要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做出了重大调整,由重视轻工业逐渐转向重视重工业。
工业革命产生冶金、铁路运输和机器制造等重工业,但以轻纺工业为主。第二次科技革命诞生了电力工业(发电厂、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生产、输变电机和电缆的生产等)、汽车工业、石油化工业、炸药等合成化工工业等新兴工业,它们的发展速度和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均超过传统的轻工业。伦敦和纽约的产业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发展方向从轻纺工业为主转向重工业为主,重工业的发展为伦敦和纽约等城市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两次世界大战获益,纽约获得了快速发展的良机。众所周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和摧毁。战争给英国、法国、德国、苏联、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但由于美国参战较晚,且在战争期间为参战的盟国生产并销售大量的战略物资,从而大大促进了美国各个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从而带动了整个美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巨额的贸易财富。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很大损失,英镑地位下降,而美国借重战争带来的机遇,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而工业生产的l/3集中在以纽约为中心的大西洋中部各州,即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和新泽西州。这对纽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有重要意义,且这种国际贸易中心的地理和功能优势,为纽约的发展创造了天然的优势。
3.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纽约确立了世界城市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强大、最发达的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达到了顶峰,而纽约也进入了鼎盛时期。1946年,联合国总部设于纽约,纽约成为国际政治中心城市。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成为与黄金等同的世界硬通货是纽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重要因素,它使得纽约外汇市场的运作影响着全球外汇市场。从此,纽约也成为了继伦敦之后世界的首位城市——世界城市。
(四)第四阶段的特征
1.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电子工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子工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二战后的日本紧紧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制定了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制造业。而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和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此期间完成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心的转变。
2.生产性服务业和商业成为支柱产业。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东京成为日本八大财团下属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的总部所在地,成为全国的生产要素配置中心和经营决策中心,完成了由制造业中心向经济中心的过渡。
3.日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东京成为世界城市。1984年,日元成为继美元和德国马克之后的世界第三种国际储备货币。1986年,东京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使得日本的经济国际化又进入了以国际信贷为主要形式的货币资本国际化,推动了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世界10大商业银行机构中,日本占有8家。全球最大500家跨国公司中的34家的总部设在东京,并拥有2000多家外国企业的地区本部和办事处。1988年,东京股票市场的交易额达到288兆日元,超过纽约,居世界第一位。东京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在1990年达到6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交易总额的25%,仅次于伦敦居世界第二位。至此,东京完成了由全国性经济中心向世界城市的转型,成为继伦敦和纽约之后的第三个世界城市。
(五)第五阶段的特征
1.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世界城市不仅承担着国家经济中心功能,对地域经济产生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而且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协调力。按照现阶段标准,世界城市的人均GDP通常在30000美元以上。
2.人口规模大、构成多元化。世界城市的人口数量通常达到一定规模,是所在国家的超大型城市。来本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外籍居民在城市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具有较为明显的语言和文化的多元性。纽约州和东京都的人口均在千万以上,大伦敦地区的人口也达到750万,而伦敦和纽约的语言、文化、种族的多元特征更加突出。
3.国际金融中心,高端服务业较为发达。世界城市的决策与控制中心地位决定了其世界商贸中心、金融中心、资本中心功能,第三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其中金融、会计、保险、法律、咨询、商务服务、国际贸易等占据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在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份额。发达的金融业是世界城市发挥国际经济功能的重要条件,国际上公认的三大世界城市伦敦、东京、纽约同时也是国际三大金融中心,并成为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的聚居地。
4.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和开放度,较强的世界影响力。世界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活动领域,在国际交往和处理国际事务上具有重要的世界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对全球生产运营活动进行指挥、控制和管理,而且体现在拥有众多的国际组织总部,经常举办国际性会议,是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文化交流频繁。同时,这种影响力还会带来较高的城市开放度和包容度。
5.独特的城市特色与魅力、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一个城市要在世界城市群中凸显出来,必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特色,保持和挖掘这些特色,是世界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的战略选择。纽约具有相当程度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联合国和几大主要机构总部坐落于此,以百老汇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使纽约成为举世闻名的娱乐之都,金融业是纽约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世界经济链条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力。东京作为世界城市较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带来的雄厚经济实力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伦敦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其艺术造诣和多元文化也异常突出,创意已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标志。
6.较强城市群带动效应、核心辐射能力强。世界城市对周围城市群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能够形成以世界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均衡发展,资源有效配置,分工合理有序,区域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弗里德曼曾经指出,一个世界城市的经济能力取决于它所关联的区域的生产力。因此,扩大城市经济的辐射范围,加强城市间的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享受经济集约化发展带来的益处是世界城市对周边城市群带来的积极影响。东京—大阪—神户之间的东海道走廊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带。纽约—波士顿—华盛顿大都市带是美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的英国英格兰地区也是具有雄厚全球控制能力的区域。
7.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水平。一是信息化程度高,信息设备、通讯网络完善,能够确保信息流、资金流在国内和国际顺畅流通,是地区的开放度和对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标志。二是快捷的交通体系,成为国际航线的中心,拥有覆盖范围广的地面和地下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港口,能够提供多元化的运输模式,能够确保物质流畅通。三是具有一流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具有国际化服务的产业功能,如具备经常性地举办国际会议的设施和能力,经常性地开展文化、体育、科技交流活动的能力,为吸引外来游客、投资和相关移民提供支撑。
三、世界城市发展规律探析
纵观伦敦、纽约和东京成为世界城市的历史及几个阶段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世界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存在整体上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换句话说,在这些规律性的特征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今天世界上的三个顶级世界城市。
(一)科技革命对世界城市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世界城市是城市间动态竞争过程的一部分,而科技是国际城市竞争的核心。每一次新技术革命都会推动一些在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的国家快速发展,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先进国家,而这些国家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将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城市。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都诞生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世界城市。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革命)使伦敦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座世界城市,第二次科技革命(内燃机和电力技术革命)造就了纽约这个世界城市,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革命)造就了东京这个世界城市。同时,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一些原来的世界城市未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先机,影响到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进而被挤出世界城市之列。
(二)世界城市的主导产业遵循相应规律
从伦敦、纽约和东京从一个港口或者小城市成为世界城市的路径来看,主导产业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在第一阶段,采煤和纺织等轻工业为主导产业;在第二阶段,钢铁的冶炼、生产和应用为主导产业;在第三阶段,电气机械、汽车、化学等成为主导产业;在第四阶段,电子、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在第五阶段,金融、文化和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
(三)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是世界城市形成的条件和标志
从伦敦、纽约和东京成为世界城市的历程来看,英镑、美元和日元成为世界货币是这三个城市成为世界城市的条件和标志。金本位的确立,加上英国在当时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很快也确立了英镑的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另外,英国银行金融业的兴起,极大地提高了英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成为与黄金等同的世界硬通货是纽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重要因素,它使得纽约外汇市场的运作影响着全球外汇市场。从1980年开始,日本推行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1984年,日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对外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资本控制市场由亚洲逐渐扩大到欧美,并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管理中心。1986年,东京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使得日本的经济国际化又进入了以国际信贷为主要形式的货币资本国际化,推动了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四)世界城市产生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区域
世界城市都是世界经济中心,因而世界经济发展变化与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必将导致世界城市的兴起、发展与衰退。伴随着世界经济重心从欧洲转为北美、从大西洋沿岸逐步转向亚太地区,世界顶级城市格局从伦敦一枝独秀,到伦敦、纽约并驾齐驱,再到伦敦、纽约和东京三足鼎立。不同的是,纽约和伦敦世界城市的形成是长期以来通过贸易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强化国际化和依靠市场力量的“自然发育模式”;东京世界城市地位确立的背后则有明显国家战略的意图,国家为有意识地推动优质资源向首都圈集聚,使其以“国家冠军”的身份参与国际竞争,是典型的“规划推进模式”。
(五)国家和区域发展是世界城市的重要依托
国家和区域是世界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载体和区域基础,区域兴则城市兴,区域衰则城市衰。从国家层面看,全球级的世界城市产生必须有全球级的综合国力来支撑。处于全球等级体系顶层国家的主要城市,将作为全球城市等级体系的高层并发挥全球影响力,而处于其他层次国家的城市,仅能作为区域或局部意义上的城市发挥作用。伦敦、纽约、东京的崛起,无不依靠其背后英国、美国和日本的国家综合实力强大支撑。从区域层面看,世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无不以某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为基础,依托的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比如,纽约所依托的美国东北部区域、伦敦所依托的英国英格兰区域以及东京所依托的日本东海道区域,都是具有雄厚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内,都形成了以其为核心的城市群或大都市带。
(六)世界城市的功能定位演变过程相同
从世界城市功能定位的演变过程来看,都是从国家中心城市到区域中心城市,再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纽约、伦敦和东京都是各自国家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首要中心城市,经济规模和人口增长都很迅速,一般兼为各国主要海港或航空港口,是各自国家的首都或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中心,联系外部世界的窗口,也是带动国内各类城市融入世界城市格局的前卫力量。区域中心城市是指经济实力雄厚,功能相对齐全,能够在世界上几个主要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城市。纽约、伦敦和东京都曾经是各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资本和商品集散中心,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同时也是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结合点。纽约、伦敦和东京都是指在世界城市格局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发挥全球性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的国际一流城市,集中了远远超出常规比例的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机构。
[1]诸大建.从国际大都市的空间形态看上海的人口与发展.城市规划汇刊,2003,4.
[2]李方.国际金融中心的货币市场比较和启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4,5.
[3]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中的政府作用.上海综合经济,2002,10.
[4]陈志洪,高汝熹.纽约产业结构变动及对上海的启示.上海经济研究,2003,10.
[5]林兰,曾刚.纽约产业结构高级化及其对上海的启示.世界地理研究,2003,3.
[6]杨贤智,方蕾.上海与国际大都市经济、社会、环境的比较研究.上海环境科学,1996,8.
[7]段霞.世界城市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战略.城市问题,2002,4.
[8]吴雪明.世界城市的空间形态和人口分布一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的比较及对上海的模拟.世界经济研究,2003,7.
[9]宁越敏.世界城市崛起的规律及上海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现代城市研究,1995,2.
[10]邓卫.商贸金融中心城市的条件与环境.清华大学学报,1997,2.
[11]林广.纽约外来移民状况简论(1820-1920).历史教学问题,2004,6.
[12]周冯琦.世界城市纽约对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启示.世界经济研究,2003,7.
[13]张晓立.伦敦城市发展的启示.理论探讨,2010,12.
[14]蒲玉梅.纽约成为全球性城市发展道路的分析.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15]周振华,陈向明等.世界城市——国际经验和上海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