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之我见

2011-03-31孙书勤黄润秋

关键词:精品课程专业课程

孙书勤,黄润秋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之我见

孙书勤,黄润秋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

通过几年的精品课程建设,笔者认为精品课程建设应该包括许多方面,首先要立足于教学大纲和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要有专家认定学生认可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案、内容;有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广泛吸收先进教学经验的优秀教改成果1[1];有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加深教与学的互动,有效促进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先进的教学手段。

精品课程建设;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媒体教学;创新

随着经济的腾飞,高速公路、地铁、长大隧道、高楼、大型桥梁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与之伴随的人为和天然地质灾害(地震、边坡失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的出现也越来越频繁,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并且已经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作为该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课程建设,也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了更高和更广的要求[2],从教育视角看,《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已成为这个专业乃至于这个时代的需要。何谓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立足教学大纲,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以满足教学需要

精细的教学大纲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保障。教学计划的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透视、整合与重构[3],能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四年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专业爱好,为将来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教学大纲是规定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的编撰和实施对于树立专业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是逐步形成学院自己的教育特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4]。

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文件,既要符合工作的要求,又要符合教学规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入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好的教学大纲不仅要体现学院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计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且还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要,及时调整和创新。所以,大纲对专业课程内容的取舍以“计划”为主,对教学目标的拟订以“实用”为准。

二、根据社会需求,及时修改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手段,完善精品课程建设

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最能体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具体措施。在课程建设中,为了使所教授的内容编排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更加新颖、灵活,使教学资源能充分得到共享,必须要不断地完善课件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将课程建设成具有各门专业、学科紧密结合,同时能运用现代网络资源和技术的一门独特的具代表性和普及性的特色课程。好的精品课程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不仅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广为推广,使更多人受用。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是教育要根本解决的问题,反映在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中,就是要解决教学生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指的是要求学生应掌握哪些理论和专业知识。传统的大学教育内容多以学科为依据制定,严密而又固定。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和要求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所授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必须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变革和人才市场对不同专业的新需求,这就要求在精品课程建设和内容改革中,时常要与企业、行业的用人单位共同研究课程结构和内容,合作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怎么教?指的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去掌握知识,从而提高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5]。

三、根据专业特点,结合社会需求加强本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改革

(一)多媒体教材具有传统课本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多媒体课件虽然内容多,资料丰富,但载体的容量大体积小,一个小小U盘就可容纳几百甚至上千本传统课本的信息,并可随身携带,使用方便;其次,内容更新换代快。普通课本由于出版印刷周期较长,相对来说更新较慢[6]。据报道,我国大学课本严重老化,特别是文史类教材过于陈旧的现象在高校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些课程至今还在使用60年代的课本,而电子教材的知识更新可发生在一周之内[7];再者,多媒体教材表现形式丰富。传统的课本主要是描述性的文字和起补充说明的少量图表,对学生的刺激较单一,极易造成他们的视觉疲劳,产生厌倦心理,而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教学内容不仅可提供醒目的文字和生动具体的图片,还可提供声音、活动画面及录像,甚至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动画模拟实验,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教学过程引人入胜,课堂气氛轻松活泼,不易引起学习疲劳,而且还能解决地质理论讲解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同时大大节省黑板板书时间,得以在很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的内信息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更适应于第四纪地貌的形态展示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一个信息的输入、感知、思考、理解的过程。根据所罗门的分类,在信息输入过程中,视觉型的人占69%,言语型的人占30%;在感知过程中,感悟型的人占57%,直觉型的人占42%;在思考过程中,活跃型的人占67%,沉思型的占32%;在理解中,序列型的人占71%,综合型的人占28%[8]。传统教学方法在信息输入过程中,以语言型为主,感知过程中以直觉型为主,思考中以沉思型为主,理解过程中又以序列型为主。这些方式根据所罗门分类中可以看出只适合于部分学习者,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是不太适宜,即使在理解过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群是不太适宜的,直接结果就是教学效果不佳。多媒体教学可以集声音、图像、动画、文本、图形、图表于一体,充分利用人的听觉、视觉乃至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在传授中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把所授内容丰富、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使他们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知识信息,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巩固,使输入的信息完全被接受、消化和吸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库勒克的实验表明,学生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学习可以比传统教学节约40%左右的时间,可见多媒体教学可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最密切相关、离我们最近的一门地质发展史和形态展示学科,尤其是地貌,是现今存在的,目前肉眼能直接感触到的最直观影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动画图片和色彩鲜艳的特色照片,即适应于第四纪地貌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形态的展示,又能强烈地加深学生的观官印像,从而对这门课程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每个章节的教授过程中,不同时期所对应的图片、照片和相应的动画效果,能使学生及时、快速、准确地理解该类地貌的形成条件、机理、过程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便于他们更深层次的推测和探索地质发展史和地表形态的演化历程,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科学发展的奥秘,使教学效果不仅仅只停留在听懂、理解的层次,加强了他们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和喜好。

(三)将地质发展史和地貌形态特点有机结合,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更新,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即要在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强大优势。地质学科和其他课程的明显不同,就是其所展示的是形象科学,但是它又有许多不确定性,例如我们不能仅通过露头就直接得出是何种沉积相和地质构造,也不能单纯从某一种沉积物组成就判断出当时的形成环境,而是要通过地面和地下的有效联系,通过对不同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因此通过插入一些野外地质照片、通过平、剖面图的清晰再现,或者CAD图片的现场制作,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所传授的知识[9]。

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是两个即可分离又彼此密切联系的课程。前者是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后者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地表各种形态的发生、发展和分布受地壳、气候及生物界的变化而影响,而地貌形态又制约着地壳、气候及生物界的变化,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如何将地质发展史和地貌特点有机结合,让学生能更容易地掌握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一步理解组成这些地貌的地质结构和物质组成,加深了解第四纪地层、气候、生物界和地貌的有机联系,通过充分打开他们的想象空间,使他们能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激发起他们进一步探索地质奥秘的浓厚兴趣,最终使他们热爱所从事的专业,热爱地质事业。

(四)不断完善和改进精品课程内容和教授形式,使教育涉及范围从精英走向大众

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小于15%为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大于50%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处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200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3.3%[10]。为了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为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提供足够的人才储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努力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要想扩大教育规模,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大规模提高教育经费投入;二是降低教育成本[11],在投入总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降低生均教育成本,是当前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首选。

我国目前现状,生产力不发达,国家没有投入大规模的资金到高等教育。因此,必须考虑降低每个学生的教育成本。通过网络化教学,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教育投入,这从各类大学收取学费中可以很清楚地反映出来。据报道,美国大学学费占大学经费支出平均为24.3%,其中公立大学为15.5%,私立大学为39.6%[12]。美国一般的公、私立大学本科生学费为10458~22533美元/每年,而美国第一所获得资格认可的网络大学——琼斯国际大学(Jones International Uni2versity,该校为私立大学)本科生学费仅为4831美元/每年,不到公立大学的1/2,仅为私立大学的1/5~1/4[13]。可见,运用网络载体,在教育投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可大幅度降低生均教育成本,使更多的人享受到高等教育。因此,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必将大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精品课程的开启,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电子信息及时、方便、快捷的传播给学生的同时,还将产生一批批质量优良的精品课件和与课程相伴的一系列思考题、习题、考题及参考文献,这些资源的出现无论是在帮助该专业学生学好课程,还是对相关学科的学生了解和接受不同课程内容都将是功不可没,因此,可以说精品课程的建设是真正使教育规模从精英走向大众的最佳途径。

四、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过程

真正的精品课程必须是具有发展性的并经受得起时空检验的。当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相关的配套设施及平台建设等与国家和学校的关注和支持、学生的认可及实践检验等完美结合时,当课程建设、发展与维护走上了科学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课程运行、评价与管理制度走向完善,精品课程建设才算是真正走上了精品之路。主要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保课程质量的“精品”,进一步收集、整合该学科领域内相同和相似课程中的优良资源,运用学校优质的教学平台对课程进行精炼和升华;

第二,加强精品课程科学化、人性化、个性化及具有精品课程特色的优秀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保证课程建设、实施和维护人员的稳定性;

第三,建立精品课程运行过程评价体系及成果奖励机制;

第四,引导学生将精品课程作为学习和参考的纲领性课程,使资源能充分得到共享[14]。

第五,确定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及时、有效地利用网格平台与学生互动,推进课程的进一步深化。

2001年教育部提出了“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此后我国开始了精品课程建设,随着一门门精品课程的诞生,这一新的教学形式必将蓬勃发展。真正的精品课程必将是经得住时间、实践的检验并具有发展性的课程,只有通过上述的一系列周密、连续的不间断工作,才能使其进入一个正常的运行轨道中,才能使精品课程教学改革达到真正的效果。

[1]段善利,李萍,窦明武.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4).

[2]张子新,胡欣雨.土木工程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理念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6(4):81-82.

[3]纪德奎.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回溯与前瞻.教育科学[J].2007,(5):23-28.

[4]韩凤军.“HTML与ASP应用”教学大纲的编撰和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9,(4):105-106.

[5]王成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9,(1):22-24.

[6]张兴.信息技术条件下高等教育变革前瞻[J].教育与现代化.2002(1).

[7]大学课本严重老化[N].齐鲁晚报.1999-10-14(3).

[8]王其云.媒体与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1999,(11):8-11.

[9]饶开永.地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的几个问题探究[G].科技信息.2009,(9).

[10]杨国营.[DB/OL]北京参考网,http://www.bjcankao.com/lifeshow.asp?articleid=27943.2009,7,21.

[11]张兴.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6):12-15.

[12]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13]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政策规划处.美国第一所获得资格认可的网络大学[J].世界教育信息,1999,(9):8-9.

[14]罗卓笔.吴小龙.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中国电力教育[J].2009,(3):114-115.

The Views of Excellen t Courses Construction on Geomorph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SUN Shu-qin,HUANG Run-qiu
(The National Important Laborato ry of Geological Hazard Prevention&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Excellent courser construction has been developed formany years.The aim sof excellent courses construction are established and p ropagandad the college majo r,the subject advantage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drives and p romoted the college development.The article author by near twe years courser construction has considered that excellent courses contain many aspects,the first is stading on syllabus and constituting careful teaching p lan,has advanced teaching notion and p roject which are experts and students determination,has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reflective subject and excellent effects of education reform,and has the advanced teaching wayswhich usemodern info rmation technology,has the interactive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availably p romo te teacher guidance and student autonomous learning.

excellent courses construction;geomorph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advanced teaching notion;multimedia teaching;innovation

G642.0/G42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0539(2011)04-095-04

2010-11-12

孙书勤(1961-),女,河南南阳人,硕士,在职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地质工程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韩冬苗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