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其主要经验
2011-03-31王锐
王 锐
(甘肃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兰州 730070)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其主要经验
王 锐
(甘肃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兰州 730070)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建党90年来,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经历了一个探索、发展和不断丰富完善的历史过程,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觉反腐;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加强党的建设紧密联系,正确反腐;始终坚持走动员、引导、规范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群众路线,大力反腐;坚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有效反腐;把反腐倡廉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持续反腐;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与时俱进,合力反腐。这些宝贵经验给当前以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启迪。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90年的光辉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地进行反腐败斗争,并在长期的反腐倡廉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值得珍视、弘扬的宝贵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探索
自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反腐倡廉建设实际上就开始了。早在1922年4月,党便成立了专门的纪律检查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针对中央苏区少数干部和共产党员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腐败行为就强调指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1]134这表明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早期在反腐倡廉问题上的坚决态度和严正立场。毛泽东亲自领导了中央苏区的反贪污腐败斗争,查处了谢步升、唐达仁、熊仙壁贪污腐化等案件,清除了一些腐化变质分子,并初步尝试用制度和纪律制止和约束腐败行为。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反腐倡廉建设的开展,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这对红军和根据地的扩大和有效进行土地革命战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面临民族危亡之秋,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党为了挫败蒋介石集团限共、融共、反共的阴谋,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样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开提出建设廉洁政府的政治纲领,并使反腐倡廉建设更加纲领化、制度化和法规化,抗日民主政府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民主、最廉洁的政府。1937年8月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2]3551941年5月1日,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提出并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3]642随着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惩治贪污腐败条例和法规的制定颁布,反腐败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为了把边区的反腐倡廉建设抓好,为了与边区人民共渡难关,党中央领导人坚持从自我做起,艰苦奋斗,严于律己。正是党坚定地反对一切腐败行为且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从而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开创了一代新风、一代精神——延安作风、延安精神。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经过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面对革命即将胜利的大好局面,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反腐倡廉建设,以“进京赶考”的姿态和思想准备,严格要求全体党员为迎接新中国的建立做好准备。面对党执政后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党内有出现腐败的危险性,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防止“糖衣炮弹”的袭击。“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1438-1439毛泽东“进京赶考”、“不当李自成”等豪言壮举表明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腐败的气概和决心,为党在全国执政后的反腐倡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全面推进与曲折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随着历史执政地位的转换,党内部分意志薄弱者产生居功自傲、贪图享乐的倾向,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严重的贪腐现象,这引起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警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将光辉的廉政思想化为实际的表率作用,以带动执政党党风建设和新中国清廉政风的形成。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战斗力,1949年11月中共中央第一次颁发《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并成立以朱德为书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专司党的纪律。同时,针对党内存在的问题,1950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51年10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做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和“三反”运动的决定。毛泽东适时地、正确地指导全党开展“三反”这一场重大的反腐败斗争,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大任务来抓。尤其对在“三反”运动中揭露出来的严重贪污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处以极刑,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这对于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清正廉洁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总体上看,20世纪50年代是建国以后反腐败成效最为显著、政治最为廉洁的一个时期”。[5]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开幕式上,毛泽东指出:“在我们的许多同志中间,仍然存在着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作风,这就是: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工作上的官僚主义和组织上的宗派主义”。[6]116刘少奇在八大政治报告中强调,在党领导国家政权以后,党内贪污腐化、违法乱纪、道德堕落的现象有了某种程度的发展,这种严重现象必须坚决制止。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提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加强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董必武强调法制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党员做遵守国家法律的楷模,以防范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可以看出,八大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反对个人崇拜的思想,提出对党和政府监督的命题,尝试党内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协调,并要求从思想教育和健全法制两个角度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正确的趋向与错误的趋向并行,最终错误的趋向占据上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党的指导思想的巨大偏差,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失去民主与法制的有力保障,党风廉政建设也遭受严重挫折。直到粉碎“四人帮”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在经历了两年徘徊以后,才出现了新的曙光。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恢复发展与新局面的开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也在中国大地兴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并坚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但与此同时,腐败现象在党内也时有发生。“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到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的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歪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7]402—403为此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8]273的重要论断,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党心民意的重大举措,其中就恢复了中央纪委和地方各级纪委,开辟了在不搞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情况下通过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和全面整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新局面。同时,党中央积极探索在实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新途径,有力地保证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也为以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的新路子进行了探索,积累了经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邓小平向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交代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反腐败。他指出:“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9]314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危难之际,强调:“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党是很重视这个问题的,也是有能力克服腐败现象的”。[10]523这一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地位和作用、腐败原因和根源、反腐败形势、战略步骤、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力量源泉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并把反腐倡廉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形成了以教育、制度、监督为核心的工作格局,不断加大打击腐败力度,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强调:“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始终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反对腐败”。[11]这一时期,反腐倡廉建设根据“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12]38的目标,按照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同时强调要治本和源头预防,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反腐倡廉建设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有力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
四、建党90年来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经验
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回顾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个探索、发展和不断丰富完善的历史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给当前以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启迪,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觉进行反腐倡廉建设。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在反对腐败的问题上,党同人民是始终站在一起的。党认为党内出现的各种腐败现象与党的宗旨、性质是完全不相容的。因此,在反腐倡廉问题上,党的态度历来是十分鲜明的,是把反腐败同党的生死存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为此进行了长期、自觉和不懈的斗争。新形势下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从严治党,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第二,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加强党的建设紧密联系,进行正确的反腐倡廉建设。90年来,中国共产党进行反腐倡廉建设是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而不是单纯地为惩腐而搞反腐。党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加强党的建设紧密联系,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在党的领导下正确进行,并取得了实效。今后要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互相衔接起来,更好地整合反腐倡廉的力量,把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有机地结合与统一起来,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三,始终坚持走动员、引导、规范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群众路线,大力进行反腐倡廉建设。在90年的反腐倡廉历程中,党十分重视动员、引导、规范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重视通过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来进行反腐倡廉建设。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反腐倡廉建设为打击腐败提供了有力工具,巩固了党同群众的联系,使党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真诚拥护。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仍然要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人民群众揭发、人民群众监督、人民群众议论的良好氛围,才能使腐败无隙渗透,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第四,坚持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进行有效的反腐倡廉建设。在反腐倡廉建设中,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能否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是反腐倡廉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党在反腐倡廉历史中,十分重视从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抓起。对于那些腐化堕落者,不论官有多大,功有多高,一律依法严惩,绝不姑息。这样做既树立了党威又取信于人民。今后要通过强化教育措施和监督机制,使机关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警戒线”,做到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顶得住歪风,守得住小节,真正使机关领导干部自觉抵制腐蚀。
第五,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持续反腐。90年来,在党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党中央针对当时的特殊形势,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领导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在长期的实践中,党认识到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除,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坚决反对腐败,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持之以恒,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仍然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始终,始终保持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惩处一个,不给其以任何藏身之地。
第六,要不断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与时俱进,合力反腐。90年来,反腐倡廉建设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行多领域、多层面、多手段、多途径的反腐倡廉建设形式,构建惩防制度体系,拓展工作领域,不断为反腐倡廉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今后要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的作用,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
总之,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者和主导力量。今天,尽管党内仍然存在一些腐败分子,腐败现象也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党是有力量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只要她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汲取90年来反腐倡廉建设的宝贵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就一定能坚定不移地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并取得最终胜利。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1941年)[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李义凡.解放初期我国反腐败制度建设的主要历史经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5):30-35.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江泽民.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
[11]胡锦涛.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标本兼治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N].人民日报,2005-01—12(1).
[12]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The Historical Exam ination and Main Experience of the An ti-Corruption and Building A Clean Government in the Commun ist Party of China
WANG Rui
(Party History Teachiny and Research Department,Gansu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Lanzhou Gansu 730070,China)
To the Party,resolutely punishing and effectively p reventing corrup tion is a majo r political task which must be holding on tightly.From its foundation,the Party haswent through for ninety yearswith a p rocessof exp lo ration,development and enrichment and has accumulated abundant experience in the anti-corrup tion and building a clean government.It concludes:always rep resenting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 helming majority of the peop le and consciously against corrup tion:closely connecting the anti-co rrup tion with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and co rrectly against co rrup tion;always adhering to the mass line to mobilize,guide and regulate the masses in the struggle of anti-corruption and going on with it on a large scale;p roceedding from the leading bodies and leading cadres and effectively against corruption;constantly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anti-co rrup tion and p romoting it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These valuable experience has left large amount of impo rtant enlightenment and p romotions to the current anti-corrup tion construction which sets accelerating the system of punishing and p reventing corruption as the key poin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anti-co rrup tion construction;histo rical experience
D262.6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0539(2011)04-001-05
2011-06-26
王锐(1981-),男,甘肃兰州人,法学硕士,甘肃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师,主要从事党建理论研究。
刘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