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美德伦理学视角下《瓦尔登湖》解读

2011-03-31郭旭明

关键词:非人类存在物瓦尔登湖

郭旭明

(湖南科技学院 外语系,湖南 永州 425100)

环境美德伦理学视角下《瓦尔登湖》解读

郭旭明

(湖南科技学院 外语系,湖南 永州 425100)

环境美德伦理学从美德视角探讨天人关系和环境保护问题,认为谦逊是人们所应具备的基本环境美德。《瓦尔登湖》是亨利·大卫·梭罗的代表作,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从环境美德伦理学角度解读该作品并剖析梭罗的环境美德——谦逊,可给当今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瓦尔登湖》;环境美德;伦理学;谦逊;环保

一、环境美德的伦理思想:谦逊

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梭罗一再呼吁人们尊重自然界非人类存在物的内在价值并尽量简单生活,他本人则更是身体力行。梭罗的诸种言行与现代环境美德伦理学之核心思想“谦逊”不谋而合。品读《瓦尔登湖》,读者在他小木屋所看到的除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生活用品和一些书,别无他物。梭罗对所谓“非人类存在物有无价值视其是否对人类有用”和“万物皆为人类而存在”之“人类中心主义”观点持坚决反对态度。梭罗认为,自然界各种“非人类”存在物有其内在价值,人类应该承认并且尊重它们的存在。人类不是大自然之主宰,人类不能也无权为了满足自己物质贪欲而肆意伤害自然界其他物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不过是与自然万物相互平等的另一种存在物,人类应该也必须谦逊,这是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环境美德。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对当时人们的妄自尊大、傲慢无礼与冷漠无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严厉的批评。他写道:

“茀灵特的湖!我们的命名就这样子的贫困!在这个水天之中工作,又强暴地糟蹋了湖岸的一个污秽愚昧的农夫,他有什么资格用他自己的姓名来称呼这一个湖呢?很可能是一个___悭吝的人,他更爱一块大洋或一只光亮的角子的反光,从中他可以看到自己那无耻的厚脸;连野鸭子飞来,他也认为它们是擅入者;他习惯于残忍贪婪地攫取东西,手指已经像弯曲的鹰爪,这个湖的命名不合我的意。我到那里去,绝不是看这个茀灵特去,也绝不是去听人家说起他;他从没有看见这个湖,从没有在里面游泳过,从没有爱过它,从没有保护过它,从没有说过它一个好字眼儿,也从没有因为上帝创造了它而感谢上帝。这个湖还不如用在湖里游泳的那些鱼的名字,用常到这湖上来的飞禽或走兽的名字,用生长在湖岸上的野花的名字,或者用什么野人或者野孩子的名字,他们的生命曾经和这个湖交织在一起的;而不要用他的名字,除了同他志趣相投的邻人和法律给他的契据以外,他对湖没有什么所有权,——他只想到金钱的价值;他的存在就诅咒了全部的湖岸,他竭尽了湖边的土地,大约还要竭泽而渔呢;他正在抱怨的只是这里不是生长英吉利干草或蔓越橘的牧场,——在他看来,这确实是无法补偿的,——他甚至为了湖底的污泥可以卖钱,宁愿淘干湖水。湖水又不能替他转动磨子,他不觉得欣赏风景是一种权利。我一点不敬重他的劳动,他的田园处处标明了价格,他可以把风景,甚至可以把上帝都拿到市场上去拍卖,如果这些可以给予他一些利益;他到市场上就是为了他那个上帝;在他的田园上,没有一样东西是自由生长的,他的田里没有生长五谷,他的牧场上没有开花,他的果树上也没有结果,都只生长了金钱;他不爱他的水果的美,他认为非到他的水果变成了金钱时,那些水果才算成熟。”[1]

从这段文字,读者可以看出梭罗对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茀灵特的反感。梭罗连用了“强暴”、“糟蹋”、“污秽愚昧”、“残忍贪婪”、“无耻厚脸”等词来描写茀灵特,认为他不知感恩,不懂尊重,金钱至上,以自我为中心。梭罗认为,不管是为了人类自身,还是非人类存在物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人类都应该摒弃傲慢态度而培养谦逊美德,充分尊重“非人类”存在物的内在价值与生存权利,并对它们给予应有的道德关怀。

在梭罗看来,不管是湖畔树木,林中鸟兽,湖中鱼鸭,还是瓦尔登湖本身都具有内在价值,人类应以一颗感恩之心和一种谦卑之礼与之交往。唯有具备谦逊品德,人类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而不至在大自然面前盲目自大和傲慢无礼,并自觉主动地严格限制自己利用自然之行为,从而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二、谦逊美德的现代启示:环保

茀灵特先生并非只是生活于《瓦尔登湖》湖畔的一介村民,他也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他是梭罗,也可能是你、我的邻居。他们以“自然界主宰”自居,认为自然界所有“非人类”存在物不过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大自然中对人类生活有用的资料99%应归功于人类劳动而非大自然恩赐,为了人类收成或利润的最大化,人类可采用任何方式改变山形地貌。他们围湖造田,拦河筑坝,或者砍树种稻,他们与水争地、与兽争地、与树争地,能砍的砍,能挖的挖,竭泽而渔,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全球生态恶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如2010年许多国家暴雨成灾,北半球酷热难当而南半球却气候严寒,地球上越来越多的地方不适宜人类居住。其实,所有这一切生态恶化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都在于人类的傲慢与贪婪。他们只关注自身利益,他们把大自然中的其他任何存在物都看作是满足自己贪欲的资源和工具,他们的傲慢态度实际反映了其对事物实际情形的无知和对自己的过分骄傲。

当洪水卷走一个个村庄、干旱烧焦一片片田地,甚至他们自己的嘴唇时,他们才蓦然发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不过是与自然界其他物种命运相连的普通一员。如果人类盲目自大,目空一切,为了自身利益而肆意破坏自然,那么,随着自然界许多有生命或无生命物种的逐渐消失,人类自身从地球上消亡的日子也为期不远了。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寻求解决方案。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梭罗就在其《瓦尔登湖》中呼吁人们:抛弃傲慢态度,培养谦逊美德。谦逊首先要求人们正确理解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个具有谦逊品质的人会意识到人类只不过是宇宙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小点和自然界万千物种中的一种,相比于大自然,人类实在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他会发现人类根本没有资本傲慢自大,也就不会无情地破坏自然。相反,正因为意识到自然的重要和人类的普通,以及人类与大自然的命运相关,他就会珍视自然,保护自然。与此同时,谦逊还要求人们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环境美德伦理学家希尔曾指出,“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根据类似于那些控制其他生物的自然法则生活、成长、衰老、死亡;尽管我们有令人敬畏的、与众不同的人类能力,但是我们却分享动物和植物的许多必需品、界限和责任。”[2]环境美德伦理学认为,有人破坏自然,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夸大了自己相对于自然界其他存在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们没把自己看作自然界万千生物中的一员,没有意识到自己对自然界的责任。如果今天的人们能像梭罗一样谦逊,他们自然会克服自负与无知,从而善待自然,保护环境。

三、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他者支配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日趋严重,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利益而随意改造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关系日渐紧张。为了恢复生态平衡和人与自然关系之和谐,当今人们应向梭罗学习环境美德,尊重自然万物的内在价值,在大自然面前态度谦逊并给予其应有的伦理关怀。

[1](美)大卫·亨利·梭罗.瓦尔登湖[M].徐迟,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李建珊,王希艳.托马斯·希尔的环境美德伦理学思想解析——谦逊地对待自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B712.074

A

1673-1395(2011)05-0012-02

2011-02-28

郭旭明(1973—),女,湖南益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文化翻译学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非人类存在物瓦尔登湖
“非人类纪”的星际艺术及宇宙媒介——答林万山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最有思想的句子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澄明之境,澄澈之书
论当代不分类属的本体论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探析
“对象性存在”的三重规定性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