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巾帼英雄秋瑾的体育思想和实践研究

2011-03-29崔晓华黄晓灵

军事体育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秋瑾师范学堂

崔晓华 黄晓灵 叶 春 张 健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秋瑾 (1875~1907)原名闺瑾,后改名为瑾,字 卿,后改字竞雄,自称鉴湖女侠,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诗人。秋瑾出生于封建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从小天资聪明,爱好练剑、骑马等体育活动。由于不幸的婚姻和惨痛的社会现状,她萌发了用教育和武装斗争来救国救民,尤其是拯救束缚在封建社会中女同胞的思想。自日本留学以后,不仅热情地投身于革命事业,同时还致力于教育、提倡体育。虽然她不是一位专业的体育工作者,但是她对体育的作用有着独到的见解。她的体育思想以及身体力行的体育实践走在时代的前沿,对近代女子体育和青年体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1 秋瑾的体育思想形成背景

1.1 时代背景

秋瑾的生活年代处于清朝末年。清朝自鸦片战争之后,政府和外国陆续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从而导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秋瑾感触颇深,以至于发出了 “美雨欧风顿起沉疴,发聋振聩造儿女英雄”的感慨[1]。时至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腐朽不堪的清王朝与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巨额的战争赔款和苛刻的要求使国家和民族的灾难达到了顶峰。

1.2 社会思潮的影响

自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一系列条约签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国家的日益空虚暴露无疑,当时秋瑾女士在其作品 《精卫石》中有 “年年赔款如斯巨,亦是搜罗百姓身”、“矿山铁路和海口,一齐奉送与洋人”的感叹[1],可见她当时气愤的心情。然而在这个危难的时刻,也有许多爱国人士强烈呼吁全国人民一起来拯救我们的中华民族。其中对秋瑾较有影响的有维新运动和军国民教育思想,维新运动宣传了西方教育、文化、科学制度和政治制度,其中也包括了西方近代体育,如体操等。他们还反对妇女缠足,为女子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一批维新人士在湖南开办 “时务学堂”,开设文化课和体操课,提出 “重体育锻炼” 的 “摄生”方法等;设立 “南开会”,办起了 《湘报》、《湘学新报》,传播了文化教育和体操训练等革命宣传[2],秋瑾非常关注这些爱国行动而常差人去买一些新书报来读[3],以至于秋瑾在出国前集资留学的困难情况下将学费用来营救戊戌人物王照[4];外日本人的军国民教育氛围浓厚,这对秋瑾体育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 秋瑾的体育思想与实践

2.1 倡导女子体育

2.1.1 不顾礼教束缚身体力行,为女子参与体育运动作宣传

由于秋瑾从小就亲眼看到洋人在中国欺凌同胞,因此她认定不能做奴隶,要报国雪耻,就得习武强身。为此她丢掉几千年的封建陋俗,放开双足冲破封建束缚跟随舅舅和表兄习武,练习拳、棒、刀、棍等技术。在舅舅和表兄的指导下,学会了骑马和练剑,同时体魄和意志也得到了锻炼[5]。1904年秋瑾到日本留学,留学期间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参加革命组织联络革命会员的同时,不仅注重自己的身体锻炼而且还感染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参与锻炼。从她写给其兄长的信函中,“妹近日在校,身体甚耐劳,日习体操,能使身体健壮”[1],可以看出。她还经常到东京的神乐坂武术会去练习射击技术,而且在东京古董商店买了一把倭刀,经常练习[5]。除此之外,她还热衷于体育宣传工作,她经常奋笔疾书,以诗、词曲、文的形式鼓励女同胞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学习文化知识,“身体运动多强壮,不似从前娇又柔”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6],就是最好的写照。封建社会的女子受各种礼教的束缚社会活动少之又少,秋瑾在这种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其本身就是一种宣传。

2.1.2 主张妇女解放,为女子参与体育运动提供条件

秋瑾的女子体育思想贯穿于她冲破封建礼教,妇女解放和反对缠足的一系列倡导和实践之中。她在 《精卫石》第一回中这样形象的描绘和揭露了缠足给女性带来的危害:“缠足由来最可羞,摧残自体作莲钩。骨断筋缩多痛苦,行走何能得自由,积弱成痨因此足,无能不学更何尤?”[5]在 《精卫石》第二回中有 “终日枯坐,血脉不能流通。” “如是天足,常常运动,自由自在”[1]秋瑾女士将没有缠足可以运动与缠足枯坐做了一个比较,说明了当时她对女子缠足不能运动带来的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她率先冲破封建世俗而放足,同时呼吁家长们不要给自己的孩子缠足。她反对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等封建思想,提倡女学,认为“上天生人,男女原没有分别” “家庭教育非母不可,诞育国民非女不可”[1]来说明女性的重要性,认为女子不能运动有碍于下一代的健康,而且还认为女子得不到运动和自由是因为女子没有获得知识的机会。因此她号召妇女们要冲破世俗的观点,要有志气,进学堂学学习文化知识和技术。为此秋瑾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妇女团体 (共爱会),创办 《中国女报》,其宗旨是反抗朝廷,振兴中华,倡导女子从军,救护伤员。她在大通师范学堂任职期间试图创办一个女子体育会,让一些女青年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从事体育锻炼,亲自督导她们练习兵式体操,编制成女国民军,可这个组织还没有出世就夭折了,其原因是当时顽固势力的坚决反对。

2.2 热衷于青年体育教育

2.2.1 重视体育宣传工作

秋瑾在组织革命会见各会党首领时,还特别叮嘱要多创办体育会学习兵操,为革命事业做准备[3]。除此之外,秋瑾在演说中也不忘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她认为青年学生尤其应该重视体育,练好身体,才可以为国家的振兴出力[7]。

2.2.2 接办大通师范学堂

“大通师范学堂”是光复会首领徐锡麟、陶承章创办的一所新学堂,该校名义上是培养小学体育师资,实际上是培养军事人材的基地,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所培养武装干部的学校[8]。1907年,秋瑾接办该校校务 (相当于现在的校长)之后,扩充了体育专修科的人数,此后的课程设置上除了师范学堂应有的文化课程外,其余的课程都以体育为主,如兵式体操、器械体操、夜行军、泅水、军号等军事体育。课程安排上,每周星期一到星期六上午第一节课开始连续三节课的兵式体操,学生要跑到几公里外的大较场练习,星期一、三、五每天一小时的器械体操。其体育课时远远超过了清政府颁布的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标准,见表1[9]。教学设备上,有天桥、溜木、木马、秋千、铁环等体操器械。在体育师资力量的配备上,秋瑾任用毕业于大森体育学校的王金发等一批光复会会员。在实施教学时,秋瑾还身体力行,穿着男装,亲自带领学生练习兵式体操,而且还到野外练习实弹射击、骑马等,天晴下雨雷厉风行,每项技术反复训练直到学生学会为止[10]。日常生活中,秋瑾女士对学生非常关心和爱护,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轻轻地走到学生宿舍,为学生驱赶蚊虫,盖好被子等[11],这些都体现了她人本化的管理思想。

表1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体育课时

2.2.3 创办仓桥体育会

秋瑾回国之后先后在浔溪女校和明道女校教过体操课[12]。辞职之后便在大通师范学堂主持教务,任职期间,秋瑾创办了仓桥体育会,这个体育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女子创办的体育组织,秋瑾自己任命为会长,先后带领了三百多名学生青年练习兵式体操和射击技术,接近于军事训练,能够培养出既有强健体魄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而这正是大规模革命运动和军事改良所需要的军事人才。因此被学员们称赞为 “强权世界女英雄,尚武精神贯浙东,博得男儿都拜倒,热心体育有谁同”[3]。

3 秋瑾体育思想及实践的社会价值

3.1 进步性

清朝末年很多学校的体操教师由一些军官和士兵担任,由于他们没有受到正规的训练和师范学堂的文化教育,因此对学校体育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3]。秋瑾在大通师范学堂担任督办期间培养了大批体育师资,改变了由军人担任体育教师的现象,任用专业体育学校毕业的人才,教学内容上得到了丰富,而且扩充了体育专修科的人数,这些创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其次是她所创办的体育会,是封建社会中由妇女创办的第一个组织,其宗旨是发挥爱国主义,强国强民,是对“东亚病夫”的回应。据有关史料记载,辛亥革命后,大通师范的毕业生和体育会员,有相当一部分担任了中小学学校的体育教员。到了1918年,有报纸上还报道:“溯丙午,丁未而往绍兴,各校任体操者半为大通及体育会人,其功效可想见也”[14]。

3.2 对青少年体育的教育意义

回顾一个世纪之前,伟大的巾帼英雄秋瑾女士在做体育宣传工作时就强调 “青年学生尤其应该重视体育,练好身体,才可以为国家的振兴出力”。作为一位女性,能在一百年前有这样的思想意识无疑是先进的。而她在创办的体育专修科和体育会的过程中提倡的尚武精神和爱国思想以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不仅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今天探索素质教育中也有重要的启迪和参考价值。

3.3 对女性体育运动的教育意义

秋瑾著作中所阐述的女子缠足不能参加体育运动带来的危害以及后来一系列反对封建礼教的活动、她的 “尚武精神”为中国妇女参与体育运动做出了榜样,担任大通师范学堂督导开创女校长的先河,男女平权做了最大的努力和证明。

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秋瑾女士同许多其他优秀的知识分子一样,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健康鞠躬尽瘁,奉献了自己短暂而又宝贵的一生。而她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从事的一系列体育活动、宣传和实践,是为时代先驱,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丰富了近代中国体育思想内容,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1]秋瑾.秋瑾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M].高等教育出版社会,1987:224

[3]平慧善.秋瑾[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3:5,23

[4]陈象恭.秋瑾年谱及传记资料[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

[5]秋仲英,陈德和等.秋瑾史料[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22~23

[6]穆长青.秋瑾评传 [M].甘肃教育学院,1983:62~67,110~112

[7]郭长海,李亚彬.秋瑾事迹研究 [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69

[8]徐光仁.辛亥革命论文集 [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

[9]朱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0]谢一彪.光复会史稿 [M].人民出版社,2009:100~118

[11]朱赞卿.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集)[M].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143

[12]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88

[13]莫洁华,孙季成.清末大通学堂体育教育思想探究 [J].体育文化导刊,2005,12:73~74

[14]林文彪.论绍兴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精神遗产 [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6)

猜你喜欢

秋瑾师范学堂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作品集
新形式下如何让秋瑾文化成为学校活动的精髓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生命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