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病护理人员伤害多因素分析

2011-03-27夏建宏陈桂凤李静娣张安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1期
关键词:锐器传染病玻璃

夏建宏 陈桂凤 李静娣 张安杰

医疗伤害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暴露因素,一旦发生,不仅使个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损失。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性质,每天与患者密切接触,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处理各种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物品时,经常受到各种锐器如针头、缝针、刀片、玻璃、安瓿等刺伤。有文献报道[1,2],传染病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锐器伤、玻璃伤高达 86.7%~93.8%,比非传染病护理人员发生伤害严重。随着乙型肝炎发病率增高,就医人数增多,护士工作量增加,传染病护理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发生各种伤害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日趋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传染病护理人员伤害的状况,我们从伤害类型、程度、部位、时间、频率、原因等方面对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伤害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及韶关市几家县级大医院 2007年 10月 ~2008年 10月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并愿意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195名,其中男 2名,女 193名。年龄 18~54岁。学历:中专81名,大专 106名,本科 8名。职称:护士 78名,护师 52名,主管及以上 65名。工作年限:<5年 76名,5~10年 54名,>10年 65名。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并经专家审核的伤害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伤害类型、程度、部位、时间、频率、原因及与伤害有关的情况。调查问卷由各病区护士长发放,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当场发放并收回,发放问卷 200份,收回有效问卷 195份,有效回收率为 97.5%。

2 结 果

调查结果显示,195名传染病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 126例,占 64.62%;发生玻璃安瓿伤 150例,占 76.92%;发生医疗器械伤 38例,占 19.49%;发生其他锐器伤 28例,占 14.36%。受伤部位以手指为主。针刺伤多发生在加药、注射、抽血和拔针时;玻璃安瓿伤多发生在加药、注射及处理医疗废物时;医疗器械伤和其他锐器伤多发生在护理患者和整理器械时。受伤后及时处理的仅 25名,占 12.82%。其他受伤害相关因素见表1。

3 讨 论

3.1 完善个人防护措施,减少被感染的风险

随着乙型肝炎呈不断增长趋势和患者对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大部分患者聚集在医院治疗,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时间增加,尤其是护理人员每天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经常被各种锐器所伤。本调查发现,传染病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活动中均不同程度遭受过针刺伤、玻璃安瓿伤、医疗器械伤、其他锐器伤,其中以针刺伤、玻璃安瓿伤多见分别占 64.62%、76.92%,受伤部位以手指为主。调查还发现传染病护理人员受伤后能及时处理的仅为 25名(12.82%),大多数护士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感染的可能性不大,与高建华[3]调查一致。

表1 传染病护理人员从事护理活动中受伤害的相关因素 名(%)

有研究表明[4],被乙肝病毒感染的锐器刺伤而发生乙肝的危险性为 1/5,针刺伤时,只需 0.004ml带有 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 HBV,其感染性和致病性较其他血源性传染病致病性强。赵学军等[5]分析发现传染科护理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明显高于非传染科护理人员。而针刺的伤口接触污染血液而感染 HIV的概率为 0.3%,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 IV的概率为 0.1%,皮肤暴露感染HIV的概率为 0.1%[6]。因此,传染病护理管理者应重视职业伤害对护士的危害性,把接种乙肝疫苗作为重点工作放在首位,每年组织护理人员体检,对乙肝无抵抗力或抗体弱阳性的群体注射乙肝疫苗。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强化标准预防观念,增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口罩、隔离衣等的应用。指导伤害的正确处理措施,一旦发生针刺伤、玻璃安瓿伤或破损的皮肤伤口被污染,应做紧急处理,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并迅速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冲洗,以减少污染物进入体内,然后用碘伏液消毒伤口。被HBV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24 h内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0.06m l/kg,同时抽血检查,HbsAg阴性者按 0、1、6月间隔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20,20,20μg,并及时向科主任和护士长及感染科汇报,感染科做好登记并回访。对被H IV患者血液污染的的针刺伤,在暴露发生后 1~2 h内,予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如双汰芝(AZT+3TC)300mg/次,每天2次,连服 28 d;严重暴露要基本用药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服 28 d。及时处理,及早用药可降低 HIV感染的危险。

3.2 合理配备护理人员

本调查显示,工作繁忙是导致护理人员伤害的主要原因,占针刺伤的 85.71%、占玻璃安瓿伤的 80.67%。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合理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消除各种在编不在岗的现象,建立一个可供调配的传染病护理队伍,弹性调配,弹性排班,缓解因传染病护理人员不足而造成超负荷工作的情况,避免因工作忙乱或身心疲惫而发生职业暴露,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针刺伤、玻璃安瓿伤的几率。

3.3 给予关爱和尊重,强化乐观的从业思想

传染病护理工作者不但承受着被感染的危险,还要承受家庭、社会不理解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感染科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7]。这类负性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调适,不仅直接成为传染病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还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传染病护理管理者应重视这些因素对护理人员心理的影响。本调查发现,传染病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活动过程中受伤害后多自行进行简单的清洁消毒包扎后继续上班,这也增加感染 HBV、HIV的几率。特别是年轻的护士或是合同制护士,害怕向上级报告后会影响自己工作的稳定。提示传染病护理管理者应重新认识这一潜在的高危群体,管理者应对这一潜在的高危群体给予高度的关爱和尊重,首先应高度肯定他们的工作,增强他们职业的自信心。同时为所有的护理人员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护理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另一方面从组织的角度帮助护士减轻各种压力源,激发他们应对工作压力的信心和热情,从而减少因工作中的负性情绪而导致伤害的发生率。并建立护士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和必要的预防接种,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8]。

[1] 陈土新.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调查及预防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6,1(17):62.

[2] 倪翠萍.感染科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工企医刊,2007,20(3):2

[3] 高建华,孙丽华,姜京进.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J].临床军医杂志,2006,34(3):355-357.

[4]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务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

[5] 赵学军,等.某院护理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6):1290-1291.

[6] 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7] 刘 华,周慧玲.感染科护理人员负性情绪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9):20-21.

[8] 钟昆英.护士职业性损伤的自我防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8):106-107.

猜你喜欢

锐器传染病玻璃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移动式可伸缩锐器盒放置架的设计及应用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