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护理的风险防范和管理对策

2011-03-27陶丽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1期
关键词:产科风险管理家属

刘 岚 陆 丽 陶丽玲 尹 翠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全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产科病区高风险因素多,病情变化快,维系母婴双方生命。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可有效地回避风险,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护理行为的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安全。我院产科自 2009年 1~12月以来,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加强了风险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分为产前区、产房、爱婴区。病床数 70张,护士39名。其中副主任护师 6名,主管护师 9名,护师 12名,护士12名。

1.2 危险因素分析

1.2.1 患者因素 一方面医患双方所拥有医学知识的不对称性[2],导致孕妇及家属对医院有较高的期望,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很容易导致产妇和家属的不理解和不接受,将其看成是医疗事故而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另一方面因我院是区级医院,区下所属医院绝大部分高危孕妇都转诊到我院。而这些孕产妇大都是外来打工者,文化素质差,缺乏医学知识,不做产前检查,亦易导致产科意外的发生。

1.2.2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落后、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和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不够、违反技术操作规程造成对患者的伤害,工作中带有不良情绪等均会产生不良后果。有些护理人员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不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不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对患者和家属的询问不知道,解释指导不合理,未向产妇及家属告知可能出现的问题,患者一旦出现异常,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都可能引发护理风险。

1.2.3 护患沟通因素 有的护理人员不善于交流,在实行操作或与患者沟通交流时不注意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感受,对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生硬,致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不满意,引起家属反感,同时对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未能及时给予人文关怀,使其不满引发护患纠纷。

1.2.4 护理记录因素 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不真实,甚至个别提前记录或缺乏实事求是的慎独精神,执行医嘱随意签字或代签字,使护理记录不具备法律效应。

1.2.5 人力因素 临床护士紧缺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科危重患者多,人力资源不足,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护理工作不到位,尤其在节假日、中午班和晚班及抢救治疗活动多时的高危时段易发生护理风险。

1.3 对策

1.3.1 强化法律意识 强化法律意识,定期组织讲座、培训、自学、测试等多种形式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清楚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和严重后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控制风险,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1.3.2 做好风险评估 针对产科病区护理活动中容易发生矛盾、纠纷、投诉的主要项目,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掌握与发生风险事件相关的信息,并对其后果进行评价,从中发现易造成产科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

1.3.3 加强业务能力培训 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科知识、急救技能以及急救仪器操作规程的培训、考核。护理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术,还要掌握产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使用方法,定期进行专业学术,信息交流,做到信息共享。在制定培训计划和学习课程与内容安排上必须具有实用性和超前性,必须与临床紧密相连,加强对年轻护士业务能力的培养,做好传、帮、带的同时,多提醒、多督促、多检查,满足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使护士经过培训后知识得到充实,能力得到提升。

1.3.4 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质量监控力度,是减少产科护理纠纷的保证[3],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以达到护士自觉规范行为,逐步形成人人参与护理风险管理的良好习惯。认真执行查对和交班制度,严守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常规,加强原始资料管理,加强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落实和检查,建立防范医疗事故风险管理组,定期督促、检查,对工作中执行不到位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预防控制。

1.3.5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详细和规范产前记录、产程图记录、分娩记录及产后 24 h评估表,并要客观如实地记录[4]。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语,更要杜绝提前书写护理病历记录及交班报告。同时要求高年资的护师指导低年资的护士客观认真书写护理文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好质量关。

1.3.6 合理排班 排班时应考虑到每班护理人力、综合能力和经验的均衡性。根据工作负荷,科学合理地调配人力,在人员安排上注意机动性和灵活性及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的搭配,尤其在特殊时期及高危时段,应适当增加人员和技术力量[5]。

1.4 效果评价

将 2009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效果与 2008年未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采用 χ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 果(表 1)

表1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效果比较

通过风险管理,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投诉、发生差错、发生风险事件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当前社会需求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优生优育的愿望特别强烈,产妇和家属对分娩的风险尤其关注。作为一名产科护理工作者,就要全身心投入,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专科技能、敏锐的观察力和慎独的精神,从细微处做起,认认真真做好每项护理工作,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护理质量,保障产妇顺利分娩,以减少医疗纠纷。目前临床普遍存在将差错多归为个人因素,而忽视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和护理质量形成环节等因素,从而不能很好的从管理角度解决常见的差错问题[6]。作为产科管理者,加强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系统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标准护理质量管理[7],把各个环节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强化管理体系与个人的责任与要求,可有效地回避风险,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护理行为的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安全。

[1] 犁彩玲,戴红霞,钟爱玲.手术患者的安全与风险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35.

[2] 夏 纯,邓瑛瑛,王晓艳.临床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2):44-45.

[3] 成翼娟,岳树锦,谷 波.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和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18-21.

[4] 陆文静,赵丹凤.护理文件书写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8,15(6):37-38.

[5] 张 俊,韩秀丽.浅析护理缺陷的相关因素及防范[J].新疆医学,2006,36(2):4-5.

[6] 尹杰英.加强环节管理对降低急诊科护理纠纷的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104.

[7] 徐风英.引起风险管理理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3):77-78.

猜你喜欢

产科风险管理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母畜妊娠期常见产科病及诊治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