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1-03-23李静峰
李静峰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教委《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颁布实施,和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市场化机制的引入,使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在高校普遍开展,加强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何做好高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是当前内审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一、高校开展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的重要意义
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是对高校的年度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财务决算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的系列活动。预算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学校预算管理,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的积极性,是资金能否做到优化配置的关键。做好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对高校整体工作的有序开展,对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执行《审计法》的重要内容
高校是国家的一个财政主体,一个重要的预算单位,开展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能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与约束,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从而自觉地把开展财务预算执行审计摆在重要位置,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推动教育内审工作的发展。
(二)有利于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开展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对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是由于高校的财务预算体制实行较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制度、政策不够完善、合理,造成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需要通过审计监督来逐步完善、逐步规范。通过预算审计监督,可以确保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顺利进行,并从源头上促使目标的实现;二是有利于促进财务部门按章办事。学校财务部门是具体负责组织预算资金收入、支出分配和统筹管理运用的部门,通过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可以有效促进财务部门逐步规范财务资金的管理运作,防范资金挥霍浪费,为学校把好资金管理关;三是可以做到监督学校各部门规范使用资金。在审计实践中,存在有部门大肆挥霍浪费、侵占挪用资金,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预算执行审计通过对每笔预算资金收支跟踪监督,从而促使各部门管好资产、用好资金。
(三)有利于拓展审计领域和范围,加强审计力度,扩大审计影响
一直以来,高校每年多是进行比较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没有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进行全面审计,由于审计部门对学校财务状况缺乏全面了解,在审计工作中,不能从学校财务管理的角度考虑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因此随着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开展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是拓宽审计领域和范围,加强审计力度、扩大审计影响的需要,同时能使学校领导更加重视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实施改进措施,确保学校资金的合理使用。
二、高校开展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认识不到位,相关部门重视与配合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的内审工作比较单一,领导对内审工作的定位不够准确,认为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与科研,内审只是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每年最多检查一下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就行了,对于资金分配的合理性、资金使用的合法性等内容基本上没有实行监督。此外由于学校一些二级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对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收入方面监管不力,在支出方面违规行为较多。如在专项资金管理中,一些专项支出预算不能严格按照用款项目、金额执行,使用混乱。再有财务部门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随意调整预算的现象经常发生,使预算失去应有的时效性和严肃性,给预算执行带来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与准则的建设都不尽完善,特别在高校普遍存在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经济活动,甚至有些制度的制定存在滞后的现象,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制度,没有把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制度作为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完整、规范有序的财务预算审批程序,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编制结果不准确,预算指标未能及时下达,随意调整预算指标,各个部门在整个预算管理过程中缺乏协调性等等问题,全校一盘棋观念仅停留在口头上,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确保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审计观念滞后,预算内容不完整、不全面
不少高校开展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时间较短,根本谈不上经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局限于对高校自身预决算的编制、财务收支活动的审计与监督,忽视了对管理及效益的审计,对高校内部中长期的经济决策缺乏预见性和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尚不能较好地为领导决策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目前各高校编制的预算只是教育事业费的收支预算,而没有将科研收支预算、基建收支预算、产业经营收支预算和其他收支预算纳入高校的预算编制工作,未能体现出“大收大支”的预算编制原则。
(四)部门之间欠缺沟通、互不协调
长期以来高校各部门形成一种习惯思维,认为编制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各院系、部处参与性不够,缺乏自下而上的预算基础数据,这样就造成财务部门与下面各院系、部处之间的脱节,财务部门不了解下面各院系、部处的实际情况,从而造成了预算资金分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突出存在的问题是部分院系预算过高,到年底突击把钱花完,而部分院系的预算资金不够,到年中便无钱可花了。
(五)审计技术方法相对落后,不适应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在财务管理电算化的普及下,有大部分高校甚至实现了网络化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方法、手段的快速发展,对审计技术和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跟上财务管理手段的发展,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从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方法手段、审计经费的投入等方面都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相匹配,相对落后的审计技术手段,停留在查错纠弊、人工审计、详细审计等方面上,相对注重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差异性,并把它作为审计的重点,忽略学校教育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效益性,忽视对学校教育经费整体运作的定性分析、对未来效益的预测、对偿债能力研究以及对经济责任界定。未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和审计软件来进行内部审计,也没有实现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数据共享。这造成审计的深度不够、内容单一、范围狭窄、作用层次低,难以适应现代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六)审计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高,影响了审计质量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经费的筹措渠道愈来愈多,经费支出也愈来愈繁杂,内审任务必然随之加重,审计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只重视基建、水电方面审计,配备的都是此类专业的人员,而对于财务审计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配备,配备的也大都没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专业的审计人员就更是少之又少了。这样从总体上看,高校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
三、完善高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的对策
(一)积极争取学校领导重视,财务等有关部门的配合
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学校财务工作的全局,因此要做好此项工作,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学校要加强对预算审计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学校领导及二级部门领导为主要成员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为做好此项审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审计部门在制订审计工作方案前,应主动听取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确定工作重点,使审计实施方案尽可能周密细致。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研究对策,争取领导的支持。审计结束后,对发现的问题要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并及时向领导报送审计报告。同时争取财务等相关部门的配合。这样,就更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审计质量。
(二)调整工作思路,提高审计质量
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不同,高校开展此项审计也比较晚,因此不能把工作思路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上,要对工作思路进行创新和调整。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从真实性、完整性入手,弄清财务收支的真实情况,摸清家底;(2)根据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把审计监督贯穿于预算的全过程,既要抓好预算编制审计,又要抓好预算执行审计,从预算收入入手,着力于预算支出审计;从预算执行结果出发,着力于预算执行全过程审计;(3)要确立“大财务审计观念”,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实施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以达到综合评价学校预算执行情况,提高审计质量;(4)在审计的内容上,从常规财务收支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财务收支的绩效审计是财务延伸管理和后续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资金效益、规范支出行为的重要手段。
(三)围绕工作特点,抓住审计重点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审计重点,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有所侧重突出重点。一是抓热点问题,也就是社会关注的,人们反映较大的问题,比如教育收费问题。要加大审计力度,严肃查处乱收费的现象;二是抓难点问题;三是抓疑点问题。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
随着《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的意见》的发布实施,审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方面的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把此项审计工作列入学校一项常规性的工作。这是内部审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维护审计人员权益,发挥审计作用的重要保障。
(五)创新工作手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内部审计业务的扩展,原有的审计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审计人员应力求在审计手段上有所创新,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审计思维方式,把审计监督贯穿于预算的全过程,既要抓好预算编制审计,又要抓好预算执行审计,其次在审计方法上从手工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转变,配备更加适合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所需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使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数据共享。通过配备和优化财务预算审计软件,使审计软件与财务软件衔接,使财务预算审计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查询单位资金流向、避免传统手工做法的弊端,保障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和速度,有效地促进财务预算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利用网络优势,改变单一的事后审计监督方式,积极促进并逐步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审计有机结合的监督机制。
(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财务审计不仅涉及到财务部门,还延伸到其他有关部门,所以对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在掌握财务、统计、审计知识的同时,还需熟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掌握现代管理、工程技术、法律法规等综合知识。要不断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着重培养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通过审计实践,着重提高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