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皆素材 四季佳景入题来
——例谈物候的命题角度
2011-03-21湖南省汝城县第二中学424104熊晓东
湖南省汝城县第二中学(424104) 熊晓东
春华秋实皆素材 四季佳景入题来
——例谈物候的命题角度
湖南省汝城县第二中学(424104) 熊晓东
一、利用物候现象作为单一的时空信息命制试题
我国陆地疆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不同季节的物候现象差异显著。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课程已经涉及了我国标志性物候,加之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我国标志性物候,如“春桃夏荷秋菊冬梅”通过历代文人诗句的描写已经人尽皆知,故地理试题中的标志性物候并不会给考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将包含物候现象的诗句设置为试题情境或选项,要求考生判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既能摆脱考试冷冰冰的面孔,又能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是常见的命题角度。
对于国外区域的物候判断,因陌生度较高,在试题情境缺乏相关材料支撑时,只能考查可借助气候知识加以推断的物候,如热带草原气候区草原枯荣所对应的季节。一般情况下,只需考生要能够判断出夏半年、冬半年即可。
【例1】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等)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都是物候现象。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描写物候的诗句中,与地球运行至①处季节最吻合的是( )
A.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D.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2.地球从②运行至①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①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动物大规模往北迁徙
②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动物大规模往南迁徙
③西西伯利亚的驯鹿往北返回食物丰富的苔原带
④西西伯利亚的驯鹿南迁到纬度较低的针叶林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1.B 2.A
二、利用物候现象判断区域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地理环境差异明显,不同区域在同一季节的物候现象差异显著,可用来直接判断物候所属区域。
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导致同一时期南北半球的物候现象不同,也可利用物候现象差异判断南北半球。
【例2】深秋季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自驾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据此判断该旅游者选择的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B
三、通过物候的古今差异反映气候变化
物候作为气候变化的自然记录,能够客观地反映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三类物候现象中,动物物候最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如大量捕杀,生存环境的破坏等;经济作物及粮食作物也容易受农业技术改进的影响而不易直接、准确地反映气候变化,因此一般选择受人类活动较少的植物物候及水文、气象等自然现象物候作为古今对比的统计资料。物候的古今差异一般只能忠实地还原出区域的气温变化,为了保证试题的严谨性,试题情境设置往往会针对高中生的知识储备进行简化处理,默认试题中出现的物候现象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设问角度也局限于气温古今差异的对比。
【例3】下图为长沙、衡阳地区春季植物物候古今差值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长沙、衡阳地区现代春季气温总体比1888~1916年同期要低
②长沙、衡阳地区现代春季气温总体比1888~1916年同期要高
③长沙、衡阳地区1888~1916年春季物候期总体比现代更早
④长沙、衡阳地区1888~1916年春季物候期总体比现代推迟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造成长沙、衡阳地区春季植物物候古今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部分植物被改良 B.全球气温总体上升
C.植物种植技术改进 D.古今观测技术差异
【参考答案】1.C 2.B
四、借助物候的区域差异考查影响物候的自然因素
从试题立意看,借助物候现象的区域差异可考查影响物候的自然因素,即气温、降水、昼长等的区域差异;从试题情境看,地理试题“无图不成题”的特点决定了统计图表的大量使用,尤其是等物候线图,侧重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
1.比较昼长的纬度变化
从昼长角度分析物候现象差异的成因属于生物学范畴,脱离了高中地理范围。为了避免出现因考生不理解试题情境而失去考试效度的情况,在试题情境均会提供昼长与物候现象联系的材料,进而围绕物候差异比较昼长的纬度变化。
【例4】大豆在夏季开花,开花期的早晚取决于昼长。当温度适宜时,如果昼长较长,则开花期会推迟;否则反之。在只考虑昼长差异条件下,将我国南京(约32°N)、锦州(约41°N)、佳木斯(约47°N)三地区的原产大豆品种移至北京地区栽培,其物候现象如下表所示。据此判断表中①②③依次对应的是( )
原产地①②③北京原产地播种到开花日数(天)71905580北京播种到开花日期(天)631243680
A.锦州、南京、佳木斯 B.南京、佳木斯、锦州
C.佳木斯、锦州、南京 D.锦州、南京、佳木斯
【参考答案】A
2.分析气温、降水的区域差异
在地图上把某种物候现象同时来临的地点连接起来的线即等物候线,如同时开花的线称为“等花期线”。等物候线图能直观地反映物候现象与区域环境条件(主要是气候)年周期变化间的相互关系,是常见的考查气温、降水区域差异的试题情境。
地理试题中的等物候线图根据信息呈现的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等物候线进行截取,要求考生获取、解读以下信息:①太阳辐射差异导致的高低纬度间物候差异;②海陆性质差异(洋流)导致沿海与内陆的物候差异;③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导致不同海拔间的物候差异;④区域间气温条件基本一致时,降水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等物候线属于等值线,除考查气温、降水差异对物候现象的影响外,还可考查其作为等值线的特征,如对等物候线数值的估算、描述等物候线的分布特征等。
【例5】刺槐喜温暖湿润气候,其开花盛期的早晚与气温、降水有关。读我国刺槐开花盛期等候线图(中国东部),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①区域刺槐开花盛期等候线的分布特征,并简述原因。
2.据图归纳②区域刺槐开花盛期等候线的分布特点,并指出其制约因素。
3.分析③区域刺槐开花盛期等候线的走向。
4.全球变暖使高低纬地区间温差缩小,据此简述全球变暖对刺槐开花盛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 分布特征:刺槐开花盛期等候线大致呈纬向分布(东西走向)。
原因:我国东南部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 分布特点:刺槐开花盛期等候线呈环状分布,随海拔高度上升而推迟。
制约因素:地势。(地势低处气温高开花日期早,高处气温低开花日期晚。)
3.③区域在图示时段(夏季)普遍高温,水分条件成为刺槐开花盛期的主要制约因素;同纬度地区相比,距海洋越近,水分越足,开花盛期相对较早;故刺槐开花盛期等候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4.各地刺槐开花盛期均提早;高纬地区开花盛期提早的天数比低纬地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