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SA对中学地理作业新体系建构的启示

2011-09-06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200041赵才欣

地理教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作业学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200041) 赵才欣

一、关于“PISA”的特点分析

“PISA”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尤其是在经济合作组织内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简称。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即“PISA”,于1997年启动,由OECD负责组织各国教育专家讨论、设计,历时3年,于2000年首次在32个国家进行测试。PISA以纸笔测验衡量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2003年又加入了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估,希望了解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各国初中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PISA是一项定期、动态的监控方案,每三年进行一次,每次测评重点不同,2000年为阅读,2003年为数学,2006年为科学, 2009年的重点又回到阅读,进入新的一轮测试。除重点外,其他能力也同时测试。

那么,具体来讲,“PISA”的特色有哪些呢?

第一,PISA的功能指向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与素养。

PISA报告指出,“15岁的青少年不可能在学校里学习到成年以后所需的一切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为终身学习奠定稳固的知识基础”。为终身学习奠基的能力或素养是多维度的,这可以说是推动此项目的宗旨。

第二,PISA的内容注重通识和通用能力的掌握,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

评估的内容包括学生于每个领域中所需要获得的知识内容及结构,其中所涉及的过程,以及对知识及技能的运用。如:阅读能力的评估要求学生在阅读不同种类的文章后,完成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习作,习作的设计要求学生对文章有深入的理解和恰当的表达。评估所采用的文章除包括一般范文外,还会包括名单、图表、表格、说明书等。数学能力的评估包括普通算术运算以及数学思考与分析。科学能力的评估要求学生应用科学概念,了解并判断自然界的现象。评估还测试学生对科学问题的辨别能力,以及是否懂得运用证据作科学化的推论,并将结论发表。评估所测试的科学概念包括科学在日常生活、健康、环境和科技各方面的应用等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概念。

第三,PISA的命题技术回应宗旨思想,充分体现对能力的综合考察。

试卷中的问题形式多样,内容注重关联。PISA的问题形式主要涉及多项选择、封闭型问答和开放型问答形式及其组合。封闭型问答的题目与多项选择的题目有一些相似之处,但要求学生在正确与错误之间做出简单的判断。开放型问答题目对学生的要求有一些扩展,得出答案的过程可能会包括高级的思考活动,通常这些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得出答案,而且要求学生给出相应的步骤并解释如何得到答案的。同时,这种题目的关键在于学生可以通过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第四,PISA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评价采取的是程度判断。

从横向上看,PISA的评价领域涉及到阅读、数学、科学三大领域,并且其评价范围被规定在三个方面:在每一个领域中学生必须获得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必须进行的过程;运用知识和技能的环境。学生的成绩将通过一系列反映熟练程度的连续级别给予详细的说明,没有及格和不及格之分。

第五,PISA的解释性还基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了解。

学生在以笔试形式完成评价试题基础上,还要填写一份有关个人背景及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如PISA2000集中测试和研究学生的自我概念,即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态度;而PISA2003集中测试和研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ISA用调查的方式作为笔试测试的补充,可谓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在PISA2009年《学生问卷》中的“前言”有这样一段叙述:“在这本册子里,你会发现下列的问题:关于你、你的家庭和家居、你的阅读活动、你的课外学习时间、班级和学校气氛、你的语文课、图书馆、你的阅读和理解文章的策略。”

二、PISA对改进中学地理作业系统的启示

作业是教学常规或教学环节之一,从课堂因素看必须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相一致,从教学过程看必须与备课、上课等相一致,从教育领域看必须与培养目标、考试评价等相一致。作业的改进正是着眼这种一致性而进行的。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对照课程改革理念有相应的作业系统的配合,这是基本的教学论常识。如果我们认定PISA的价值取向,那么,讨论我们当前地理作业系统有效性的问题,是有现实意义的。

要改进作业,实现作业的有效性,从观念的层面上看,主要是要明确要求,能自觉以课程改革理念来指导作业改革的实践;从实践的层面来看,主要是关于作业设计的技术性问题。为此,参考PISA的先进理念和特性,对地理作业需要改进的方面谈几点供参考的建议。

1.创新作业的设计思路

(1)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厘定创新设计的思路

作业必须具有“解释性”,这是有效作业的根本。解释性的主要标志是能够针对相应的基准,对学科来说是符合一定的教学目标或要求。PISA在这方面对我们的启示在于题目是符合评估的组成要素,一般从不同维度来测试,这种思路对地理学科日常作业的设计具有启发性。

如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素质的评价,笔者曾经参与一个“科学素质测试”研究课题,就针对课程标准,将之细化为若干“基准”,再对照基准,配备若干相应的测试题,以新课程理念(多维目标)出发测试与评价学业中包括地理学科在内的科学素养,这样实施评价具有较好的操作性。下例即其反映。

基准:知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必须与自然之间保持有机平衡与生态和谐关系,否则,就会出现环境危机。只有一个地球,维护好地球是人类的天职。

1.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你比较认同的是( )

A、“人定胜天”

B、“环境决定人类生存”

C、各成体系,互不相干

D、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2. 对于环保活动,你的行为一般是( )

A、乐于参与 B、较少参与

C、从不参与 D、不想参与

3、如你有家人参加环保活动,你会( )

A、积极支持 B、不闻不问

C、很不理解 D、任其自然

应该承认,我们现在不少教师选用或设计的学生地理作业,在这方面的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

(2)根据新课程要求,丰富作业类型

传统的作业,关注对知识的再现,在记忆概念(定义、定理、定律等)基础上解答相关的问题,模仿或重复一些基础技能等,大多有比较确切的答案。我们不是不要这样的作业,事实说明,这些类型的作业对夯实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是有效的,也比较符合班级容量较大的课堂教学的实际。但是,我们不能只有这些类型的作业,而必须根据新课程要求,逐步补充和扩大新的作业类型,从时代对学生素质要求的角度,创新作业设计思路。特别要加强以下几点:

一是探究性作业。我们先考察PISA2006的一个测试题目:

题干:以下是超过2500年前建造于雅典卫城名为女像柱的雕像照片。这些雕像是用一种名为大理石的岩石制造。大理石由碳酸钙组成。1980年,原始的雕像被迁移到卫城博物馆内,并由复制品取代。因为原始的雕像受到了酸雨的侵蚀。

问题1:正常的雨水略带酸性,因为它从空气中吸收了一些二氧化碳。酸雨比正常的雨水更酸,因为它还同时吸收了如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之类的气体。空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从哪里来的?

问题2:一片大理石薄片在被浸泡在醋里一整夜之前的质量是2.0克。隔天大理石薄片被取出并且干燥,干燥后大理石薄片的质量将会是多少?

A.少于2.0克 B.精确的2.0克

C.在2.0克至2.4克之间 D.多于2.4克

问题3:进行这项实验的学生也将一些大理石薄片在纯净(蒸馏)水中放置了一整夜。请解释学生为什么要在他们的实验中设计这个步骤。

问题4:对于下列问题,你感兴趣的程度有多少?请在每一行内只勾选一个方格。

?

问题5:对于下列陈述,你同意的程度有多少?请在每一行内只勾选一个方格。

?

鼓励学生进行地理探究的作业,可以考虑有几个层次。

首先是问题生成:能针对所提供的情景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或者猜想,这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基础,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设计情景作业。如笔者曾经在听课时看到这样一个关于资源与能源的作业设计:教师出示的是有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水电)东送”、“北煤南送”等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结果课堂教学就会活跃许多,学生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起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讨论很热烈,教学有效性有明显反映。

其次是让学生针对一个目标任务(如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山地坡度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设计完成任务的步骤方案,包括对相关信息收集与实验装置设想、实验步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案等。如教育部对上海等地实施“学业质量检测项目”中,对中学生有一道关于“太阳影子”的测试题(如下),是具有一定要求的探究作业。

图示为北京某日上午9点钟一个杆子投下的影子。请你画出当天下午3点钟,太阳所投下的影子位置与方向。

再次,让学生对一定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说明或解释,并能运用文字、图表、多媒体技术等,以讨论、宣讲等形式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如参考所提供的多种形式的有关信息,来验证森林破坏后与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一种要求比较全面的综合性的探究作业。

二是开放性作业。不求唯一、不求“标准”,这就是开放性作业的本质。对开放性,大体有两种,一种是解决同一问题的过程方法是开放的,所谓是“一题多解”式开放,最后是“殊途同归”,这在许多学科教学中都已经在努力体现。还有一种是过程方法和答案都是开放的,如曾有一个作业或学习任务,大意是:上海有不少人工景观旅游点,像“锦江乐园”、“热带风暴”、“大观园”等场所,在开头热闹了一阵后就游客稀少,效益不高了……,请你设想通过调查来说明为什么有此结果?调查的课题自定,只要写出调查提纲、问卷题目与对象、对调查得出的数据处理思路和调查报告的框架。这是一个需要学生经过思维的梳理而“自圆其说”的开放性作业。这个作业的前提是学生已经有调查研究的学习经历,是放到一个新情景背景下的能力考察和培养。当然,地理学科中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其中有些方式也是类似于这个模式要求的。

三是体验性作业。地理是一门重视实践体验的学科,有效的地理作业应该在室内提倡借助地理图像资料的练习,在室外甚至野外,提倡注重在真实情景下的地理实践活动。但现在我们只重视书面作业,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应试”所造成的结果,殊不知许多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是需要实践体验的。我们完全可以借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开展结合地理体验性作业的设计。下面是一例:

了解淀山湖的“潮间地带”(实践体验作业)

来到了淀山湖边,我们就可以真实看到,湖岸线其实不是一条固定的“线”,而是一条在不停地上下移动的“线”。影响此线移动的因素很多,如:湖区水与大气之间的水分循环交换,湖区与其上、下游流量变化所导致水量补给的变化,天文潮汐的影响,以及其他人为因素等等。这些都可以探究讨论,但这里先就潮汐因素进行考察了解:

根据文献记载,淀山湖有潮汐现象。我们可以查阅当年的天文年历,了解考察日潮汐周期变化的时间特点,选择两个适当的时间,一个是高潮位时,一个是低潮位时,到岸边考察潮汐因素对岸线变化的影响,并可以丈量淀山湖该处“潮间地带”的宽度。

在落潮后,我们可以在这个潮间地带上进行有关的生物、湖盆性质、环境等方面的考察活动,并将考察的结果进行分析,写报告,或者引发一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2.实施新的作业操作系统

作业操作的环节主要是作业的布置、批改和讲评这三个方面,这是与传统的操作没有大差别的。但是,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和如何布置、怎么批改作业即关注的重点、以及对学生作业进行怎样的讲评?这是有着与以往不尽相同的要求,这就是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讨论的问题。

●作业的布置——要有差异

有差异地布置作业,让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是对学生尊重和支持。学生之间本身就是有差异的,这是客观事实。一般来说,教学班的规模越大,学生的差异性越明显,越需要对作业进行差异布置的处理。我曾介绍过一位教师的这种经验,其对学生作业布置的方式,如下图示:

根据这种方式,每一位学生只要完成模块A的作业,以及在模块B中选择一组作业完成就可以了。但如果有学生还要尝试完成模块C中的作业,教师也会乐于参与讨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作业设计时要考虑有层次,而在布置时才能适应不同学生对巩固环节的差异需求,不失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思路。

●作业的批改——要重过程

作业的批改不能只给学生一个对或错的结论,而应该进入对作业的分析过程。我们知道,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同时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在解答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思维的质量属于决定性因素。对作业布置时也应该要求学生记录好较为完整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在分析作业的过程中捕捉到思维的痕迹,了解学生在解答作业中思维的水平与质量,了解其中的问题,以便在教学中加以改进。有的作业答案可能对,但其过程在推导、归纳、分析等方面有一定的不足;也有作业的答案可能是错的,但其解题思维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合理的成分,这些都必须关注。对学生作业过程的关注,其实是对教师教学的自我关注,作业其实是实现教学过程有效性的风向标。

●作业的讲评——要有导向

对作业的科学讲评是建立在有效批改的基础上的。如果教师对作业没有全面了解、对不同(或不同类型)学生没有实际了解,就不可能有科学的讲评。但是,学生期待的是教师能对其作业有客观的评价,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能有科学的分析与指导。所以,对作业讲评的价值在于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导向。下表是对作业批改、讲评有效性的几个指标要求,可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时间有效性及时收齐作业(一般当日或隔日交收)及时批改作业(一般应在收到作业就批改)及时反馈作业(一般在单元结束或后一节前反馈)批改有效性关注共性的错误问题(记录错误案例)关注个性的独创见解(写下恰当的激励评语)关注困难学生的作业(有必要时应实施面批)

?

3.建立新的作业研究模式

因为当前的课堂作业(也包括课外作业)存在许多问题与困难,已经对课改的有效实施产生影响,尤其是影响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研究作业改进是新课程推进中不可跨越的必须完成的课题。但这个课题不是只要少数专家研究就可以解决的,也不是靠教材编写人员的研究来解决,而是个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实践的“全民课题”。总的思路或要求是要将研究重心下移,多在学校层面来开展,才最有实效。具体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个着眼点:

基于问题引领。作业的改进研究必须针对于一定的实际问题,以问题来引领研究,这才是有效的研究。我们知道,不同的年段,作业要求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不同性质的学科,作业要求同样有差异,存在的问题同样也不同。另外,不同年段和学科在不同的学校,还有各自的校本特点和要求。所以,需要研究的问题其实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以问题引领研究的优势在学校,作业改进的基点和受益者是学校中的学生,所以,我们必须以学校的各种困难与问题为研究的重点,将作业改进的工作落实到基层学校的层面上运作。

利用网络平台。网络的信息丰富性、快捷性、互动性和开放性为作业改进的研究创造了十分优越的资源平台。利用网络平台来实现作业改进研究成果的全市共享和共同研讨,在多种形式的“思想碰击”中优化经验,是提高这一项目任务效益的良好渠道。利用网络平台,能够使作业改进的研究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力与关注度,同时也能够实现优质资源包括经验的快捷传播,实现“扁平化”指导,使更多的学校和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有选择地获取有针对的业务指导,使作业的改进工作在全区域的中小学中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注重持续改进。应该打造全员参与的局面,推动中小学作业的改进工作。同时要努力形成一种机制,使作业改进成为一个常态化的研究任务,确立可持续改进的理念,能根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作业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为此,我们可以加强有关作业改进的制度建设,尤其是在校本层面上,注重制度的创新,把作业的持续改进作为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的重要任务,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努力做强其中的一个环节基础。

猜你喜欢

作业学生
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作业人”
快把我哥带走
作业联盟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作业
我想要自由
聪明的学生等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