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师少儿舞蹈师资生创编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1-03-21李婷

外语与翻译 2011年4期
关键词:编舞舞蹈意识

李婷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系,湖南 长沙 410002)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舞蹈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受到了文化部、教育部的大力倡导,组织举办了众多少儿舞蹈比赛活动,涌现出许多优秀少儿舞蹈作品,有力地推动了青少年舞蹈教育的发展。通过对近年来获奖的少儿舞蹈创编节目统计分析和对广东、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区的调研发现,由在校舞蹈教师编排的参赛节目不足百分之三十,其它参赛作品都是聘请校外知名专家编排。针对这一结果,笔者对少儿舞蹈师资生创编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性实践,提出舞蹈教学以培养学生创编能力为主线,通过创编能力培养促进技、表能力提高的教学指导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贯穿到整个教学培养环节。经过近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影响少儿舞蹈教师创编能力的原因与对策

(一)教学目标以技、表为主,缺少创编因素的导向

一个合格的少儿舞蹈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表演和教学的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创编能力。然而,我国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是突出舞蹈表演,淡化创编,教材内容缺乏对学生创编能力培养的思想,专业性过强,造成学生“技大于能的现象”。另外,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欠缺,“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

高师院校要根据我国舞蹈教学的发展以及中小学的舞蹈教育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让学生开拓思维、开阔眼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制定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标的新教学方案。教材的编排要根据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特点,突出创编能力的培养。既要便于日常教学,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编素质,为今后的舞蹈创作打下基础。

(二)教师对学生创编意识重视不够,培养不足

在高师院校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创编意识重视不够,使得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和创编能力欠缺。

创造性素质和创编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仅靠有限的创编课来培养学生创编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从学生进校的第一节舞蹈课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编意识,并将创编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手段、方法,还是课后作业和期末考核都应注重考虑培养学生的创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润物无声”,让学生养成创编的习惯,“见一草一木,皆有感而舞”。

(三)学生缺少创编实践

编舞技法的学习来自课堂教学,但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在大量的舞蹈实践中自我领悟。首先从形而上的层面把握技法的要领,将规律性的方法植入大脑,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需要勤加练习、身心并用、学而思之,最终达到心领神会[1]。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高师教学中,学生很少有创编实践的机会,仅有的毕业汇报演出和实习,由于缺乏系统指导和对独立创作节目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几乎所有节目都是扒牒而来,少有创编的作品。

学校教学培养环节应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创编实践机会,并加强指导和总结。加强与中小学联系,建立见习、实习基地,平时多给学生创造演出、比赛的机会,鼓励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创编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自编节目的演出和比赛,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四)课外延续学习不足

舞蹈艺术来自于生活,培养学生创编意识和创编能力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那样,学生因为缺乏对生活的体验,闭门造车,其舞蹈创编缺乏亮点、深度和内涵。

老师应充分利用当地文化历史资源,指导学生学习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带领学生利用民间节日到少数民族地区观看民间舞表演,到民间采风,了解当地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并让学生向民间艺人学习当地的民间舞蹈,从中产生创作灵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舞蹈创编的题材、内容能与时俱进。

二、培养创编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

笔者所从事教学工作的高师院校的舞蹈班作为试验班,以培养学生舞蹈创编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编能力为目标进行实践教学。

1、基训课,重点是让学生产生初步创编的意识和能力,为能编好基训组合而主动学习、掌握基训技能知识,加强自身能力训练。

从第一节基训课开始,教师要注重传达给学生一种思想,培养创编能力是学习的核心目标,要使创编意识在学生心里萌芽并扎根。首先,让学生意识到要编好组合,就要掌握好课堂基训训练内容,吃透各组合基本要领,加强自身的能力训练,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在自主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编能力。其次,在教学中尽量启发学生想象,在想象中使动作尽量做到规范、完美。同时,以实例教学提醒学生在舞蹈编排组合时要注意的细节。课后鼓励学生根据训练主题自编组合,并在每次课前进行抽查、指导。期末考试,将考试的组合内容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编排,并对优秀的自由创编舞蹈组合给予指导和褒奖。

2、民族民间舞课,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组合的方法。通过采风,深入当地人的生活,挖掘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创编意识,积累民间舞创作素材。

导入新课前笔者让学生先收集相关地方较原始的图片、文字、音像资料和提炼加工后的舞蹈作品,然后利用多媒体与学生共同比较、分析该民族舞蹈原生态和提炼加工后的舞蹈作品的异同。通过对比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激发学生对民族舞蹈的浓厚兴趣,对学习民族舞和创编民族舞产生强烈欲望。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如何编排组合,如何继承和发展民族舞组合的方法,并有目的地将组合拆开成单一动作教给他们,让他们课后先自己重组创编,在下次课再对其重组创编的舞蹈进行点评,在这种点评中将相关知识传授给他们,或放综合性组合音乐让学生即兴或自编,并将自编组合列入期末考试内容,通过考核强化创编意识。如笔者曾带领学生利用寒暑假到湘西少数民族聚集地采风,住在苗寨,与苗家人共同生活,劳动,学习苗家人织布、染布,做小背篓,了解苗家人的民俗,信仰,传统婚恋特点等。学习苗族舞,学打苗鼓,参加苗鼓节,观看节日里举办的来自各个少数民族寨子推出的特色节目。采风结束要求学生写舞蹈构想,将学来的原生态动作进行提炼、加工,并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将自己的感受和民族舞蹈素材编排成舞蹈小品。

3、舞蹈赏析课,培养学生通过剖析别人的舞蹈来学习舞蹈创编。

在舞蹈赏析课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作品,采用探讨的方式教学生如何进行剖析:挖掘作品思想,分析作品结构、动作寓意,了解编舞技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和发挥的作用以及对音乐的把握等等。课后指定作品让学生自己赏析,要求学生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并撰写作品赏析作文,在下次课中师生再畅谈讨论。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2]学生在反复欣赏、透彻地体会、理解和分析每个作品后,逐步提高舞蹈欣赏水平,强化舞蹈创编意识,学习舞蹈创编的方法,领悟舞蹈创编技法在作品中的运用,为舞蹈创编打下基础。

4、舞蹈创编课,重点以“即兴”练习挖掘学生创造潜能,以技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创编能力。

笔者认为舞蹈创编课不是只教会学生们一些编舞的技法,“不是授之鱼,而是授之以渔”,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重点。即兴舞是唤醒潜藏着的动作意识,提高舞蹈的本体能力的重要途径。“即兴”需要激情、自信和全身心投入,这些品质是编舞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笔者安排创编课的一半时间用在“即兴”训练上,一半的时间用在创编技法的教学与作业回课、探讨上。

(1)“即兴”练习,首先解决如何让学生具有即兴的能力,怎样才能进入“勇敢、大胆、忘我”的即兴状态。关键是让学生了解、发现、认识自我,从而挖掘其潜在能力和创造性。笔者先从简单的“造型即兴”开始,让学生感悟不同的静止的动作状态,养成投入的习惯,再逐渐进入流动的、不同空间的和双人接触的等即兴练习。在练习中,笔者通过语言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不断感悟——寻求——发现动作形态、能力的更大可能。

(2)创编技法的教学,笔者主要解决学生对舞蹈整体构思、结构的把握以及舞蹈动作的编排。教学的程序主要是理论讲解——学生练习——回课——师生探讨——修改。每个月让学生写一份学习心得,将编舞的困惑、感觉用文字写出来,并在课堂中畅谈讨论。编舞需要实践,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与学生共同参观毛泽东纪念馆,踏寻毛泽东当年的历史足迹,研习有关毛泽东的作品,完成了《恰同学少年》舞蹈作品的构思、结构安排和排练,让学生学习利用身边的历史素材,进行舞蹈创编实践。另外,特意安排他们到学院附小和附近的几所小学见习,并布置任务让他们给小学生编舞,从构思,结构的安排到排练,老师定时检查、指导。学生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编舞问题,笔者随时给予指导。在六一儿童节、国庆晚会或元旦晚会上将这些创编节目推上舞台,使学生体会到了从构思——编舞排练——演出的全过程,为他们今后适应小学舞蹈教育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5、舞蹈排练课,主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编舞的过程和编舞的方法。

舞蹈排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表演能力的最佳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创编能力的绝好方法。笔者目前给学生安排的舞蹈排练课分两种:一种是当地著名的民间舞编导或艺人编排的优秀民间舞剧目,聘请这些优秀民间舞剧目的编导(或艺人)来指导排练,让学生了解并体会民间舞创编的过程,包括构思、素材提取以及从原生态动作到舞蹈动作的提炼过程等,不仅丰富了学生舞蹈表演内涵,增强舞蹈表现力,还提高了学生对民间舞蹈的编创认识,学会了如何提取民间素材进行编舞。另一种是与老师共同创作的节目,主要是老师先有整体的构思后,与学生进行畅谈讨论,并在现场共同编排。排练中,通过反复探讨、动作的尝试、磨合,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编排的全过程,开发了他们的创编思维。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促进了教学进步,也创编了许多舞蹈作品,其中包括获得了荷花奖(铜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等奖项的《恰同学少年》、《远征》等作品。

在以上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尽量运用自己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地去把握课堂教学。另外,还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尽可能地多运用鼓励、肯定的语言,即使在动作纠错中,也要用委婉的语气告诉他们应怎样做才更好,为什么这样做,让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教学实践探讨及效果

(一)教学探讨

(1)教学目标

高师舞蹈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编能力的创新型小学舞蹈教师,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是舞蹈教学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著名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曾说到:“创造型教师总有一种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的强烈创造意识,总有一种打破常规、克服保守、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3]。因此,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堂课开始,所有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必须始终贯穿这种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创新型音乐教师创造性素质的建构》中谈到,创造需要越强,越能促进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浓厚的创造兴趣也能促使创新型音乐教师积极探索并通过不断地创造获得成功的快乐。如,考试中展示自编的组合,深入小学进行编舞实践,当学生看到自己创编的舞蹈在众人面前得到展示,会由衷的感到快乐。有了编舞的需要和兴趣以及创造欲望,才能有创作的激情,创造激情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第三,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别林斯基曾经说过:“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力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吴晓邦也强调[4]:在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是想象力,想象力和形象成因果关系。这一切都说明想象力是发展学生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想象力的培养上,一方面在老师教的基础资料中培养,另一方面从自己的习作中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所有课堂教学中尽一切可能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在创编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创编的能力。

(2)主要教学方法

①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需要和创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无疑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或者说是教学原则。启发,从字面上看,就是开启学生的心智,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学生的潜能。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5]按照这一思想来指导舞蹈实际教学中的即兴训练,启发和诱导学生挖掘、重组新的舞蹈动作等。

②探究法

探究是指教师不将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由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交流,发现与探索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它可以使学习者保持独立的持续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验,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如,在赏析课中,让学生课外自己剖析作品。学生在剖析的过程中要收集、阅读大量有关文字资料,来增强对作品背景、内容的了解,通过反复欣赏、思考,挖掘动作的内涵,技法的运用等,再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探讨,找出自己剖析不到位的地方,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③“畅谈讨论法”

“畅谈讨论法”是由美国创造家奥斯本提出一种具开放性、启发性、想像性和激励性特点的创造思维方法。通过这种“百家争鸣”式的畅所欲言,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思考、创作的热情,发掘了他们潜在的能力,有助于其个性的发展。笔者认为各类舞蹈课都可以积极运用这一方法,但为了效果更佳,在进行畅谈讨论前老师要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做好探讨内容的充分准备,以便讨论更全面。如,编创课中老师定期要学生回课、写编舞心得,然后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共同讨论,畅所欲言,使每位学生编舞的困惑得到解决,同时感受到编舞带来的快乐,从而不断增加编舞的信心与热情。

舞蹈教学法还有很多,但教无定法,笔者认为,只要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的教学方法,都应提倡和运用。笔者之所以主要认定以上的三种方法,并将它们应用于实践教学中,而将其他教学法做辅助,是因为以上的三种方法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觉得更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素质的。

(二)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及探讨,这个试验班学生比以往的任何一届学生在“表、教、编”能力上都要强,尤其是创编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到了毕业汇报时,这个试验班舞蹈节目均属自编,打破了以往扒牒的窠臼,其中有些节目是从民间采风中提炼、创作的,较有新意。在面对毕业找工作时他们比以往的学生更显自信,有些通过考试得到进一步深造,其他的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岗位,其中部分学生被见习、实习的学校或少年宫看中。经了解,这些见习、实习学校在这种人才济济、就业环境不佳、工作人员处于饱和的状况下之所以接纳他们,因为他们不仅自己表演不错,教学上也有新意,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能大胆的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入手,正适应了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编舞上拥有创作的欲望和创新精神。同时,这些见习、实习学校始终相信引进这样的高师毕业生以后,只要他们有这种创编意识与创编兴趣,学校的舞蹈表演或比赛就可推陈出新了。

四、结论

经过笔者初步研究认为,要真正提高高师院校对未来中小学舞蹈教师创造力的培养,必须从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开始,将创造意识贯穿所有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都要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贮备丰富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养成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学会创新的方法。切不可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编能力只能通过舞蹈创编课的训练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创编能力的新型舞蹈教师。

[1]李超.技法在编导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4).

[2]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崔学荣.创新型音乐教师素质的建构[J].中国音乐教育,2001,(4).

[4]张莉.吴晓邦舞蹈教育体系初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3.

[5]武小影.试论启发式教学在舞蹈训练中的运用[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编舞舞蹈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谈舞蹈的编舞动作设计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中老年舞蹈编舞选材刍议
意识不会死
2017北京舞蹈双周 2017.7.18—30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