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大学英语教改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2011-03-21莫莉萍

外语与翻译 2011年4期
关键词:移情跨文化交际

莫莉萍

(1.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长沙410002)

试论大学英语教改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莫莉萍1,2

(1.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长沙410002)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前提下,教师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以此来保障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从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文化移情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2年启动以来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期间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离实现改革的真正目标还存在一段距离。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目标和方向,该《课程要求》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定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将跨文化交际视为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内容之一[1]。在新的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容。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的取得,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都需要重视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一、文化移情的概念

移情(empathy)这一概念源于美学领域,由罗勃特·费肖尔首创,立普斯将其逐步完善。根据立普斯的观点,移情就是审美时所确立的一种事实:“对象就是我自己,根据这一标志,我的这种自我就是对象,也就是说,自我和对象的对立消失了,或则说,并不曾存在。”[2]例如,在欣赏作为艺术品的花瓶时,欣赏者必须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花瓶,然后再去感受和体验它。所以移情又可以称作感情移入,是一种“设身处地”的行为。经过谷鲁斯的进一步扩展,移情概念已经从美学领域扩大到了认知心理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多种领域。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日益普遍,文化移情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跨文化交际学者的关注。文化移情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框架模式,摆脱自身原有文化的传统积淀和约束,将自己置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在主动的对话和平等的欣赏中达到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的目的。”[2]作为跨文化交际中连接主体与客体的语言文化以及情感的桥梁和纽带,文化移情实际上也是实现有效沟通的技巧、艺术和能力。一般来说,文化移情的运用要依次经历承认差异、认识自我、悬置自我、体验对方、准备移情和重建自我六个阶段[3]。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的运用还要遵循适度原则,既不能移情不够,也不能移情过度,需要交际主体承认文化的平等性和互补性,反对民族文化中心主义,克服文化交流中的定势和偏见。

二、培养文化移情能力的必要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文化移情与跨文化交际以及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来说明这种必要性。

(一)文化移情与跨文化交际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主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取向、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规范、思维范式和生活方式等,他们在信息的编码和译码、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语言使用规律、语篇组织结构等众多方面都会表现出差异性。如果不能正视、感知和调解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主体间便容易出现误解、偏见、纠纷、摩擦和矛盾[4]。而文化移情恰恰要求交际主体摆脱自身原有文化的约束,将自己投身于对方文化氛围来理解对方的目的和意图,文化移情是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途径。

对于文化移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Ruben,Gudykunst和贾玉新等著名国内外跨文化交际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Ruben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7种要素,分别为:向对方表示尊敬和对其持积极态度的能力;采取描述性、非评价性和非判断性态度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了解对方个性的能力;移情能力;应付不同情景的灵活机动能力;轮流交谈的相互交往能力;能够容忍新的和含糊不清的情景,并能从容不迫地对其作出反应的能力[5]。Gudykunst将有效交际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三要素。贾玉新在Gudykunst的三要素理论基础上又增加了语用能力和情节能力[4]。这里的情感能力就是指移情能力。尽管表达方式不同,这些理论都突出了文化移情能力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不具备文化移情能力或者文化移情能力低下,其他交际能力就不可能有效形成并发挥积极作用。

(二)文化移情与第二语言学习

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用这门语言与其母语习得者成功进行交流,即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此有明确指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1]

既然文化移情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跨文化交际能否成功实现,保障第二语言学习目的的顺利实现,就必须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移情能力。Guiora的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点:他通过实验证明了文化移情与第二语言发音标准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即文化移情能力高的学习者,其第二语言发音更地道、更标准,反之亦然[6]。

三、培养文化移情能力的途径

文化移情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来培养和提高的。这种训练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而是要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积累而成。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培养文化敏感性

培养和提高文化移情能力,首先要培养交际主体的文化敏感性。由于受长期生活中的文化环境和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接收信息的主体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文化背景以及由这种文化背景决定的解码方式来理解另一种文化中传来的信息,并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和改变这些信息,从而使主客体对同一信息产生不同感受。只有通过培养和提高文化敏感性,才能有效缩短主客体对同一信息所产生的认知差距,从而提高对不同文化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1、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文化教学。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一门语言所体现的文化,才能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语言。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通过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以及对文化词、俗语、谚语等的讲解以及适当的文化专题讲座,能够帮助学生逐渐积累和掌握目的语文化并让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的文化敏感性逐渐得到提高。

2、指导学生进行影视鉴赏和文学作品赏析。欣赏英美原版电影和阅读英美文学作品都是学习英美文化的重要方法。通过这两种方式,学生可以将自己置身于英美人的语言、思维、习俗、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学到自然地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情况和问题,从而增加知识,扩大视野,了解英美文化,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接受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活动。在大学英语课堂之外,组织学生围绕文化和母语与目的语文化差异开展形式多样而又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从参与活动中受益,在不断增加文化知识的氛围下巩固学生的多元文化知识。

(二)提高文化顺应能力

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另一重要环节是提高文化顺应能力。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引起个体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提高文化顺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亲身的实践与体验。通过不断与母语习得者的交流实践,学生的文化顺应能力无疑能得到提高。但是,由于资源和条件有限,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与母语习得者交流的机会,因此创造虚拟的跨文化交际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QQ群、自主学习中心的语言学习平台等形式进行虚拟的跨文化交际,通过不断的探讨、磋商和纠错等方式来使学生的文化顺应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不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更要更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内容,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来促成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高永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的适度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8).

[3]陈二春,袁志明.文化移情能力与跨文化意识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3).

[4]高永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

[5]Ruben B D.Assessing communication competency for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J].Group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1976,1(3):334-354.

[6]Guiora,Alexander Z.The role of empathy in second language behavior[J].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anguage Behavior,Progress Report,1968,(7):181 -186.

2011-09-29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院级课题(XYS10S11;XYS11J11)

莫莉萍(1981-),女,湖南益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移情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