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思考
——以教育部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为例

2011-03-20史慧明

文教资料 2011年10期
关键词:研修辅导员培训

史慧明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思考
——以教育部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为例

史慧明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16号文件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路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已有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专业化途径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本文立足于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路径进行实践维度的探索,认真梳理和审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背景、具体措施、前景展望等问题,力图深入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 专业化路径 基地建设

一、教育部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背景考量

1.社会转型视阈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高等教育的办学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1]如何做好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落实中央16号文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科学,是科学就有规律性,就需要专门研究,专人来做。高校辅导员队伍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辅导员的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缺乏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虽有工作热情,但缺少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研究能力。还有一部分人存在临时观念,缺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思想和职业意识。因此,集中各个方面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切实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2.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选择的内在要求。

如何达到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这是一个涉及具体实践维度方面的问题。立足专业化内涵的讨论,专业化途径的探索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不断深化过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高校辅导员职业逐步发展成专业的社会过程,在此过程中,辅导员不断接受专业的培训,在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拥有专业的知能,形成共同的辅导员专业伦理和规章制度,建立专业的高校辅导员协会组织,达到专业自治。[3]

高校辅导员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许多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高校辅导员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但又不是这些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简单拼凑和机械相加,而是需要在系统掌握这些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依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规律和具体实际,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运用。要胜任这项工作就必须经过专门的系统教育和培训,依托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规定自2006年起参加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必须取得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证书方能上岗。到2010年,完成辅导员的轮训工作,使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培养和造就1000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一定国内影响的专家。[4]

3.与国外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行会制度比较的结果。

高校辅导员协会组织的成立是考量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行会制度有利于加强辅导员职业伦理的塑造。行业协会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旨在促进行业发展、规范行业秩序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行会制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我国高校辅导员协会制度刚刚起步。以美国为例,美国高校人事协会(ACPA)、全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NASPA)、全国女院长、女行政官员和女顾问协会(NAWDAC)是三类主要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人员的协会,他们的成立和发展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具体理念、责任担当和角色定位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先后经历了“学生人事”模式(Student Personnel),“学生服务”模式(Student Services),“学生发展”模式(Student Development),SLI(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模式。[5]

2007年9月,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之一,2008年2月26日首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在复旦大学开幕。这些新举措的出台,必将催生中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协会的成立。2008年7月1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在山东大学召开,这是首个全国性的高校辅导员的学术团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章程》,专业性组织的建立和章程的通过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二、教育部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图景研究

1.基地建设高校优势。

南京师范大学是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的唯一一所依托高校,学校是省重点高校,“211工程”重点大学,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于1992年就被江苏省教委列为省重点学科,1994年起被江苏省政府列为省重点学科,2005年该学科所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被评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省政府每年投入100万元加以重点建设,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也于2006年被省教育厅列为省品牌专业。

依托相关学科,学校在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和学位进修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早在1985年,该校就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主要培养高校辅导员。其中,85级、90级、91级3个年级的学生都是江苏省高校从二年级的本科生中选拔推荐入学的,毕业后,全部回到学校担任辅导员;1993—1994年,开办了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专门招收高校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1999年起,受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社政司的委托,开办高校“两课”硕士班;2004年起,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教硕士班,其中,有不少学员就是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校辅导员,有相当多的硕士学位论文就是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专题研究;2006年,又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专业的高教硕士班,主要招收高校辅导员。同时,“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设在南师大,负责组织全省高校教师包括辅导员的在职培训,并且每年暑期都要专门举办一期以申报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列职称的高校教师为对象的专业理论培训和考核。通过这些办学实践,该校在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和研修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2.基地立体培训模式探究。

(1)搭建知识传授平台,注重体现专业特色。

上岗培训、日常培训、研修培训相结合。对2006起新录用的专职辅导员进行上岗培训,着重引导他们认识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意识;对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校辅导员进行专题性的日常培训,使他们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某一工作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尽快成为该工作领域的能手。主要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题培训;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专题培训;组织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实际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高校辅导员骨干开展专题研修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某一工作领域的专家。根据目前情况,主要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修;大学生职业指导专题研修,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内容、形成系列专题,提高研修水平。

着力抓好课程建设,切实保证培训质量。根据培训目标,按照培训内容的内在结构,科学设置培训课程。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系统理论课程、专题研究课程、技能培训课程在内的培训课程体系。成立由相关学科专家、教授牵头的课程组,有计划地开展课程建设,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培训教材,制作相关课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育部统一指导和协调的全国辅导员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把辅导员学位进修的专业方向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点的重点课程加以重点建设。把培训教材作为学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拨出专项经费资助出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培训水平。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基础,整合全校相关学科的师资力量,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辅导员培训师资队伍。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继续培养和业务进修,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聘请校外兼职教师,从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党政部门的负责人、兄弟院校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优秀辅导员中选聘兼职教师。

(2)构建研修深造平台,进行可持续性培养。

攻读硕博士学位。在南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中设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方向,专门招收具有本科学历、在辅导员岗位工作2年以上、有志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高校在职辅导员,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辅导员队伍的骨干;在南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中设置“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研究”方向,专门招收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在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3年以上、有志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理论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的高校辅导员骨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家和带头人。

高级专题研修。组织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研究能力较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带头人,围绕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以科研课题的形式,开展专题研修,并争取将有关课题列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学术水平,推动辅导员工作创新,努力做到出成果,出人才。

出国考察培训。组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带头人出国参观考察,听取专家讲座,开展学术和经验交流,以开阔眼界,借鉴国外教育和管理的先进经验,推动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3)创建资格认证平台,强化实践培训环节。

基础理论课程培训。由“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负责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基础理论课程培训纳入辅导员培训体系。对申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副高级、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进行包括高等教育学、高校教育心理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专业等三门课程在内的基础理论课程培训,以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理论素养。根据我省有关规定培训后经考核合格者,方可申报相应职务的任职资格。

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根据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内在要求和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以提高辅导员有关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的专业素质,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

(4)打造多校联合平台,促进辅导员校际交流。

充分利用本校的实践培训条件,建立综合性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实践基地。利用南京地区尤其是南京仙林大学城高等学校集中的优势,在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天学院等院校建立一批辅导员培训实践基地,逐步形成一个包括各类院校、各有特色的实践基地网络。精心设计实践培训计划,根据培训班的具体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和时间安排,组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等实践培训活动。

3.教育部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保障措施。

保证经费投入。把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经费列入学校预算,计划每年投入经费5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培训设备、教材与课程建设、教师业务进修、学员业务实践、购置专用图书资料、建立专门网站等。

优化物质条件。保证辅导员培训和研修所需要的各项物质条件,做到“优先安排、保证需要,专门配备、逐步完善”。

加强组织领导。把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作为学校党委的重要工作,列入学校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与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和协调基地的建设工作,定期检查培训工作。坚持请示汇报制度,定期向教育部思政司、省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请示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三、教育部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培训模式研究与现实状态存在差距。

目前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理论研究型师资力量雄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8人,含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6人。在学科研究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但面向基层辅导员进行辅导员实务培训师资力量还很欠缺、实务教材缺乏。随着当下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扩展与素质能力要求的提高,辅导员培训与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均需要发展。目前的辅导员工作培训内容虽然涉及到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心理咨询,以及党团知识等方面,但1—2次讲座是难以把每个专题介绍清楚的,仅仅是入门而已。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基本素养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社会思潮与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理论、方法和指导学生开展多种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6]

目前辅导员中44.4%的对培训“马克思主义理论”需求强烈,53.5%的对培训“思想教育理论与方法”需求强烈,70.6%的对“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需求强烈,62.0%的对“管理知识与技能”需求强烈等。[7]基地建设的主管部门可以根据辅导员的实际需要来系统地设计培训内容与课程,不断提高他们的角色素质与胜任能力。在培训与教育方式上,除了原有的集中培训、专题讲座方式外,尽快启动专门的高校辅导员专业硕博士学位课程,对参加课程系统学习并考核合格的同学计算相应学分。

2.基地建设交流平台的打造相对滞后。

一是案例实证交流欠缺。基地建设培训模式中目前还没有建立典型工作案例库,应尽快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库,对案例进行分类整理,辅导员在专家指导下对案例进行集中研讨和剖析,研究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通过设置菜单式主题讨论环节、案例研讨、辅导员论坛等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使辅导员在交流中分享工作经验,加强辅导员工作实务能力。

二是科研立项机会较少。辅导员的科学研究能力不强一直是困惑基地建设的一个方面,庞杂的事务性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使得辅导员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性的科学研究,更不用说是争取科研课题的立项。基地建设应面向辅导员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科研项目,贴近辅导员工作实际,包括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研究、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等方向,通过具体的科研实践拉动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是网络交流平台建构。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已经不是新鲜事物,在当前信息与网络相当普及的情况下,面对大学生摄取信息渠道的快速化、便捷化形势,辅导员同样面临着摄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挑战。在面向广大学生时辅导员往往是一对多的交流形式,即使是教育部规定的专职高校辅导员的配备比例也是1:200。各个辅导员更愿意借助网络与学生构建交流平台,各种各样的学生工作网站、BBS论坛、辅导员博客(BLOG)应运而生。可是属于辅导员自身的交流平台特别网络交流平台打造相对滞后,辅导员网络平台可以涉及辅导员的工作实务、具体生活、情感交流、学术研究、资源共享等多个深层领域,加深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基地与辅导员之间的情感互动。

3.高校辅导员出路制度设计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将辅导员的发展方向主要确定为两个方面:一是党政管理干部,二是业务教师。辅导员的出路一般有两条:要么放弃所学专业,专心于学校党务或行政事务管理;要么离开所辅导的学生,潜心于专业教学与研究。这种制度设计将辅导员定位为一种过渡性角色。

二号文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出路问题作出详细表述:“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8]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从事学生辅导员工作一定时间并且表现突出者,如选择教学科研岗位工作,学校应安排其一定时间的专业进修。对愿意从事社会工作的其他同志,学校要积极向外推荐和输送。努力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大循环’。”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出路机制问题会在在地建设的实践中解决。

4.海外进修项目启动较晚。

我曾比较过中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发现严格的职业准入、完善的制度设计、辅导员的专业细分、良好的教研能力是国外辅导员队伍的优势。启动海外研修、开展学位进修,可以为辅导员提供广阔的研修深造空间。吉林省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依托,现已启动英国胡佛汉顿大学、佩斯里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本九州大学作为首批海外研修基地。[9]目前江苏省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还尚未启动类似项目,促进国内外高校辅导员职业间的交流与学习势必成为一种更有效的职业形成措施。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8-26.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4.

[3]史慧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理论诉求[J].江苏高教,2009,(4).

[4]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2006-7-30.

[5]李莉.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历史演进及制度解析[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

[6]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7]数据来自中国高校辅导员俱乐部思政在线.http://xzf.2000y.net/mb/1/bigclass.asp?depid=3491&bigclassid=10477.

[8]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二号文).2005年1月教育部颁发.

[9]教育部官方网站2008年12月3日新闻.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94/info1228270554140294.htm.2.2008-12-3.

本文是2011年度南师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一类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培育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研修辅导员培训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