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是一家,不与人同——论“易安体”艺术风格

2011-03-20聂宏梅

文教资料 2011年10期
关键词:李清照词人感情

聂宏梅

在古代中国灿若繁星的作家群中,享誉“婉约词宗”的李清照是一颗闪烁着奇光异彩的明星。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特别是词写的很出色,富于独创,世称“擅明闺阁”、“词采第一”,[1]她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即前人所云“李易安词无铅粉气”,“能脱尽闺阁气”。李清照词的语言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她遣词造句,自出机杼,创造了自然率真的语言。加之词中注入的细腻真挚的感情,文中表现的倜傥的丈夫之气,便形成了李易安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她在宋代词人中,卓然自成一家。李清照在词的艺术方面,有自己比较完整的看法,她主张词既要有铺叙,有情致,也要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内涵。她特别强调词在艺术上的独特性,重视词的声律形式;在语言上要求典雅而浑成。李清照的词在表现情感时,极其注意与诗歌不同的那种深婉细腻;加上她的出众的才华与文化素养,以及复杂的人生经历所造成的复杂的情感,使得她的词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一、用语清新且雅俗共赏

易安词语言清新自然,具有“清水出芙蓉”般的天然纯净之美。李清照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语言,化俗为雅,准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情感心态。比如《孤雁儿》中“说不尽,无佳思”、“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全是口语,词人以之填词,化俗为雅,恰到好处地寄托了悼念亡夫的哀思。

李清照善于锤炼语言,炼字炼意,而无斧凿痕迹。她总是把一些家常语熔炼在她的词中,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深细,而又意境高远,犹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让读者只见其外表的朴素,而见不到朴素下锤炼的工夫,做到了“意在笔先”。[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绿肥红瘦’此语甚新。又《九日》词云‘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写真情实感,用语朴素而感情饱满;话出肺腑,无造作之痕,浑化无迹,是李清照锤炼语言后获得的最佳效果。《武陵春·春晚》是她语言艺术最出色的范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笔“曲折传神”“姿态百出”造语“轻巧尖新”。[3]此词用语朴素自然,感情真挚。“风住”二字,既通俗又凝练,却又富于暗示性。特别是末句,词人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她自铸新词,饶有新意,而且用得自然妥帖,不着痕迹。之所以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她还善于选取新鲜活泼富有生命力的民间口语俚语入词,把典雅的语言用得自然,把俚俗的语言用得雅致,将“明白如话的文学语言”与“明白如话的音律声调”有机结合,[4]两者相融,别有风致。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萧》),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齿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绝。她更是擅长将白描的手法与清新的语言结合起来抒发内心的真挚感情。

二、格调隽永且感情深挚

在词史上,李清照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被称为婉约之宗。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她的词,以金兵攻占汴京为分界线,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她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夫妇同好金石,尤雅词章,常相唱和。这段时期,李清照的词大多数是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相思之情的感受。后来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汴京失守,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一连串的变故使她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词作也转向伤时念旧和国破离乱的咏叹。李清照的词记载了她沧桑的一生,是她真实思想与情感的流露,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这时期她写下了对爱情尤其是离别相思之情的作品。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再以女性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别有风致,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那一种怅惘;“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那一种缠绵;那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之苦写得非常细腻与真挚。

南渡后她辗转流离,历经人世坎坷。这时期的词,她虽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不幸,在她的心灵深处铭刻下抹不去的伤痕。如 《武陵春》、《永遇乐》、《菩萨蛮》、《清平乐》、《蝶恋花》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无人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不来半点雕琢矫饰。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再是“闲愁”,而是由乡国之思,身世之苦,失亲之痛以及理想破灭的失望等等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其中最能表现这种凄楚悲伤的就是下面这首如诉如泣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杰出作品。全词概括且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境界逼真,情绪迫切,写尽了她凄惶的天涯沦落之悲。充分体现了她后期的那种忧愤深沉的风格。

人们常说,诗人骚客多愁善感,我认为“多愁”未必,“善感”却诚然。作家对社会和自然不能不特别敏感,不能不引起思考并积极反映。李清照的文学个性是很鲜明的,特别表现在她不直抒胸臆,而能以轻灵的格调表达深挚的感情,比如造景的清新、描写的细密、多种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达到物我两接,融情于景的文学境界。综观全词,层层面面无不染上愁之色彩,多层次言愁。缘情布景,情随境迁,情也各有微妙之不同,但归结一个“愁”字,情景婉绝,浑然一体。

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5]清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王士禛也曾指出:“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6]清代诗人刘体仁更是将李清照誉为“此道当行本色第一人”。[7]被前人赞为“幽细凄清,声情双绝”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词人向爱人倾吐重阳佳节深切思念之情的名篇。全词无一字言及相思,而相思的深切却充溢字里行间,可谓委婉含蓄,“无一字不秀雅”,但意思却直率明白,“令人再三吟咀而有余味”。李清照词风韵之多样性,以及其“神骏之致”,更集中地体现在其词中所谓“倜傥丈夫气”上。

总之,清新工巧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倜傥的丈夫气构成了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特色。她以独特的风格和词品,继承和发展了婉约词派,奠定了她在词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取得了“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成就。因此,她的作品才盛传不衰,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她精湛高妙的诗词艺术影响了历代无数作家和读者,也使李清照无愧于婉约派“正宗词人”的美誉,为中国词史上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人文风景。

[1]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86.

[2]张惠言.词选.北京:中华书局,1957:169.

[3]何庆善.诗情词境堪吟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170.

[4]龙榆生.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文学评论,1961,(4).

[5]侯健.李清照诗词评注.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16.

[6]花草蒙拾.转引自侯健.李清照诗词评注.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27.

[7]七颂堂词绎.转引自侯健.李清照诗词评注.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39.

猜你喜欢

李清照词人感情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带着感情
喝醉的李清照
带着感情
李清照改嫁辨证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