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型戏曲”是什么样的戏曲?

2011-03-20陈昌友

文化学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中国戏曲京剧戏曲

陈昌友

前些时,笔者读到一篇谈中国戏曲要“实现历史性的蜕变”的文章。文中提出要建立“现代型戏曲”。如果笔者理解不错的话:所谓“现代型戏曲”,当然不仅仅指现在还在探索的现代戏,而是有别于传统戏曲的一种新的形式的戏曲。说实在的,笔者近几年来读得多些的文章,是对戏曲传统被消解这一严峻现实的忧虑与批评,因而对这种“力排众议”一鸣惊人的文章颇觉新鲜,很感兴趣。但遗憾的是:文章未能提供或透露一点“现代型戏曲”的“模样”——与传统戏曲的差异:戏曲精神上的、艺术元素上的、美学特征上的,因此也就说明作者只是一种理念生发出的一种主张,也可以说只是一种愿望。

这愿望反映了对传统戏曲不满与否定。其实不满或反感中国戏曲(主要以京剧为例)及其传统表现出的特质,要“改良”、“改革”中国京剧的聒噪,最严重的有两个时期:一为“五四”,二为“文革”。“五四”只是部分文化人口诛笔伐,而“文革”则为毫不留情地实际清除,如同把一朵美丽的花扔进泥淖。

一、对中国京剧的诟病年头久远 外来艺术及理论的挤压与影响

“五四”前后,当中国人踏出国门,第一次看到西洋的舞台戏剧——实景实物的视觉冲击,惟妙惟肖的写实表演,其心灵的震撼与惊愕是无以言状的——原来他们的戏剧是这样的!在未及好好冷静思考、作些中西艺术比较的情况下,只眩目于视觉的冲击力,顿觉自己民族艺术矮小与琐屑,发出痛惜与诟病的叫喊。

舶来的文艺理论对中国京剧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本来舶来的各种文艺理论本身无所谓危害。西方的文艺理论是西方的文化现象,是不同的民族的文化成果。说这些理论对中国戏曲的危害是说有的人假以此理论、贬损自己民族艺术所造成的坏影响,而发生在几十年前的那场“文革”形成的文化专制对中国戏曲的直接摧毁,由于是以极端行为出现,因此也就毫无学理上的论理意义。倒是“五四”时期对中国京剧称得上一次大的思想围攻,这里倒有必要条分缕析一番,因为这对我们理解当下总有人打着“改革”的大旗,变着花样“创新”京剧,不无裨益,且有警醒的启示意义。看看当时第一流的文化精英,对中国京剧是怎么嘲讽与挞伐的,下面仅举几例:

欧阳予倩,著名戏剧理论家、艺术家,在《予之戏剧改良观》一文中竟说:“试问今日中国之戏剧,在世界艺术界,当占何等位置中?吾敢言,中国无戏剧,故不得其位置。”[1]七百多年的中国戏剧就这样被他一句话给否定了;与此同一调门的是学者、曾任西南联大校长的傅斯年,他说:“真正的戏剧纯是人生动作和精神的表象……不是多种把戏的集合品。可怜中国戏剧界,自宋朝到了现在,经七、八百年的进化,还没有真正戏剧,还把那‘百衲体’的把戏,当作戏剧正宗。”[2]“百般把戏,无不合乎竞技游戏的意味,竞技游戏的动作言语,却万万不能是人生通常的动作言语——所以不近人情。”[3]“行头总不是人穿的衣服,譬如花脸,总做出人不能有的粗暴像。”[4]“譬如打把子、翻筋头,更是岂有此理。”[5]并还说:“中国旧戏实在毫无美学价值。”[6](引文部分均为《戏剧改良各面观》)其时,一股企图改良中国京剧的呼声甚嚣尘上,就连温良敦厚的胡适先生也提出:“《一种既不通俗,又无意义的恶劣戏剧》,戏台上依然是打筋斗、爬杠子、舞刀耍枪的卖弄武把子。”[7]并说,“这都是‘遗形物’的怪现状……不扫除干净,中国戏剧永远没有完全新的希望”。[8]而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一文中,则更表现出他对京剧的恶感:“……舞台设备之幼稚”,“文章又极恶劣不通”。(指剧本——笔者按)“一人独唱,二人对唱,二人对打,多人乱打”,“绕场上下,摆队相通”,“兵卒绕场,大小起霸”等“种种恶腔死套,均当一扫而空。另以合乎情理,富于美感之事代之”。[9]说得“好”!刘半农所谓的“恶腔死套”,正好道出中国京剧核心特质、审美精髓:一是以板腔体为主的极受人们喜爱的京剧各类唱腔;二是以虚拟、程式性的“套”为表演主要形式的写意性美学特色。

中国京剧命乖运蹇概括地说:近代以来,外来艺术(话剧、电影等)的引进,形成了强大的文化挤压;“五四”时期,学术上的炮轰(上引下赘);民国时期尤其三四十年代,“时装戏”、“机关布景戏”在上海泛起;及至“文革”期间“样板戏”十年的独霸时期。而至当下,虽然“革新”高潮已过,但声未绝耳,在“继承传统、弘扬国粹”的口号声中,仍自变着花样在“创新”着京剧。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篇文章及文章中要建立“现代型戏曲”的主张,当然也是本着“从变从新”的观点出发的,并认为“推陈出新”是“实现历史蜕变”的“内驱力”,然而这一说出了的愿望以及种种没说出但在实践中以“去传统”的种种做法,目的都是以期改革中国京剧。可能否实现这个“现代型戏曲”愿景呢?

二、翻得过“戏曲传统”这座山吗?

中国的戏曲传统,当然不只是戏曲,还有绘画等其他的艺术门类,它那写意的美学表达不是偶然的,也不是艺术家兴之所至的结果。它渊源有自,直接扎根中国艺术哲学的土壤之中(譬如庄老哲学思想)。

经由七百余年叠加累积起来的中国戏曲艺术,其文化底蕴之深厚,艺术特色之鲜明,成就之耀眼与辉煌,实实在在就是我民族艺术中的一座标志性山峰。“中国民族艺术以独特的创造法则和审美取向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精粹性,艺术认知的深刻性和审美思想闪耀的光辉,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媲美。”[10]而对于中国“戏曲传统”,这个被说烂了口号式的话语,人们未必冷静地进行过思考与罗列式的整理。下面是我在《是谁丢失了戏曲传统》拙作中的一段论述:

的确,弄清中国戏曲“传统”、对认识中国戏曲艺术特质,坚守戏曲文化底线,宏场中国戏曲文化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罗列“传统”的甲、乙、丙、丁前有必要对“戏曲传统”这个学术术语作一个合乎逻辑学界定:中国戏曲传统,是指中国戏曲在几百年的实践中积累的、关于创作与表演整个环节中呈现出的、一以贯之并为之代代相传的艺术形式、表演方式、方法、特点、风格以及上述种种共同作用体现出的审美表达、美学思想与文化精神。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称得上是中国戏曲的“传统”:

1.是寓教于乐的乐感文化;

2.是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

3.是“写意主义”的艺术方法;

4.是“程式”加“虚拟”的表演体系;

5.是“综合艺术”多种欣赏的艺术呈现;

6.是演员与人物;观众与剧情不过分追求“感染”的间离性审美;

7.是“脸谱化”善恶分明的裸露式主题;

8.是不搞悬疑、敞开式明朗化的情节;

9.是整台戏“一棵菜”,但又可以“独立出来”某些构成元素(如唱、念、做、打)专注欣赏的个人技术型艺术;

10.是大雅大俗几分拙气的古朴风格。[11]

在上述罗列出的10条中,1-2是中国戏曲的根本性所在,它反映了本体精神、功能意义及文化从属与文化定位几个基本的问题。写意主义而非写实或现实主义则在3-5条中作了中国戏曲艺术方法上的概括;并阐明了艺术特质及其从属的理论体系(即“梅氏”体系,而非其它体系)。5-9条则为中国戏曲明显有别西方戏剧的几个重要特征,其中“间离效果”尤为重要,它反映了中国戏曲艺术审美的文化特色,也从侧面再一次印证了中国戏曲艺术主要以娱乐为追求的乐感性。

中国戏曲是座大山,而且是座风景绝佳的大山。十大传统就是中国戏曲艺术大山的组成部分,如同各具风貌特色的景点……

因而消解传统,巅覆传统,中国戏曲也就不成其为中国戏曲了。当下在口头继承传统的口号声中,假以“创新”的做法,已使戏曲面貌被弄得面目全非了,但像上述直接提出建立“现代型戏曲”的主张还属仅见或少见 (五四时期倒有推倒重建的主张)。现在问题是:第一要建立什么样的“现代型戏曲”(这在上面已提及);第二,你要建立“现代型戏曲”,你翻得过传统戏曲这座大山吗?换句话说,你如果砸碎戏曲的传统基础,你凭空如何建?紧接着的疑问是,完全凭空建立的“现代型戏曲”其面貌、风神、气质,那些一眼看去中国符号式的东西荡然无存的话。还叫中国京剧吗?

三、戏曲前景的遐想

笔者只能对戏曲前景作些遐想。你能预测什么呢?又能大言不惭的假以什么“规律”断言什么“必然性”吗?什么也不能。

但笔者知道:戏曲近几十年来滚落般地跌向了谷底。从谷底爬得出来吗?也不得而知,但的确有很强的力量在作拉出的努力,这股力量实施的主力还是政府,例如让京剧走进课堂!但也有一些相反的力量,虽然不是主观的,其客观效果是陷中国戏曲不得拔出。那种要建立“现代型戏曲”的算是“改革派”;那种嘴上叨唠创新,手上变着法子翻新的算是“创新派”。前者是激进派,后者是渐进派。按这两种搞法,都是最后京剧的“取消派”。“保守主义”或完整地叫“文化保守主义”是为人所诟病的,可人们未曾深想,如果没有一些“保”与“守”的行为。今天哪还有什么京剧?还有什么京剧走出低谷的问题的讨论?不是早在“五四”时就被“国剧运动”所“运动”成话剧或别的什么剧了,须知道当年“废唱”是对京剧改良最大的呼声。

笔者还知道:也许这也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是需求产生供给。农耕文明社会的戏曲产生是由于当时相对封闭的市民社会精神上的娱乐需要。并且这一社会在中国历史上又很长,戏曲由是得以发展、改进、臻至完善,以至扩散式勃兴——如同一颗树,后来是花枝繁茂。这种分蘖就是创新:昆曲起于北杂剧;花部起于昆腔;皮黄起于京腔……然则它不是无端的、凭空的;并且这种分蘖式的创新是在这一艺术空前繁荣的鼎盛期。你不能设想在当下戏曲极衰颓,票房惨淡的情势下,能有什么“分蘖式”的“创新”;亦如不能想象一棵病嬴的树,抽出更多的枝杈,开出更多的花朵一样……

那么当下以为如何:不要瞎折腾,好好保护戏曲!

[1] [2] [3] [4] [5] [6] [7] [8] [9] 赵家璧.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10] 王文章.中国艺术学的建构[J] .读书,2011,(6).

[11] 陈昌友.是谁丢失了戏曲传统 [N] .文学报,2011-7-21.

猜你喜欢

中国戏曲京剧戏曲
昭往彰来——《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前海”与当代中国戏曲评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京剧表演开始了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我的京剧之路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创办少儿京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