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BI教学理念的高职高专ESP教学模式探讨

2011-03-20顾忆华

外国语文 2011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理念教学模式

顾忆华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1.引言

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0年出台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对大学英语进行了改革。通过问卷调查及查阅文献发现,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原有的基础英语(EGP)课程的基础上又增开了职业英语,即ESP课程,如秘书英语、建工英语等。ESP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译为“专门用途英语”或“专用英语”。这种教学理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当时出现的功能主义语言观“语域”(register)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随后,ESP在许多国家得以普及。自20世纪70年代末,ESP进入我国英语教育界的视野,进入80年代之后,我国高校的ESP教学发展较快。到90年代中期,随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呼声的高涨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ESP教学又成为英语教育界的热点话题。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关注ESP研究,有的从大纲制定、课程设计、教材选编和评价等角度对ESP进行研究,有的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等角度对ESP进行研究。但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开展ESP教学的时间不长,在ESP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存在种种不足。CBI教学理念作为一种将语言与内容有机融合成熟的外语教学理念,很适合高职高专的ESP教学理念。本文从CBI教学理念的视角来研讨高职高专ESP的教学模式,通过对ESP的教学原则和CBI的特点的比较,发现发展相对成熟的CBI教学理念对ESP课程的发展和研讨有很好的指导和应用意义;认为ESP可借鉴和应用CBI的教学模式,以辅助式主题有机组合构建教学模式,让ESP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期达到《基本要求》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所制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2.高职高专教学中CBI和ESP比较

2.1 ESP

ESP的基本教学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的“真实性”,这是 ESP教学的灵魂。教材内容必须是真实的语料,并且与专业相关,设计练习和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时都应体现专用英语的社会文化情景(sociocultural context)。因此,ESP强调学习教材和学习任务的真实性,这一点充分体现了ESP教学的特色。CBI教学理念也要求采用真实的语言材料。主要的教学材料——教材、录像、音频和视频——都从供母语使用者使用的材料中选取。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解和传达有意义的信息,并且运用真实的语言完成实际任务。由此可见,在教材内容和学习任务真实性方面ESP和CBI不谋而合。

第二,ESP有“需要分析”原则,即制定ESP教学大纲和编写ESP教材时必须考虑教学对象的需求。该“需要分析”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目标需要”(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TSA)的分析,即分析学习者将来必然遇到的交际情景,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特定环境可能给学习者在未来工作中带来的特定心理状态等;二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要”(learning needs),包括学习者缺乏哪些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哪些技能和知识应该先学,哪些应该后学;哪些是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方法等。

第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即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是建立在学生将来工作需求基础上的,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过程,探寻能使学生理解和产出规范语言的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钟慧、张景发,2009)

然而,我国的ESP教学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名称和教材使用混乱,开设ESP课程的学校实际执行的情况和课程目标差距较大,教学组织不够有序,师资培训缺乏,评估体系缺失;

(2)教学方法落后,相当多的ESP课程还是以词汇和语法为主,忽视了文化因素和职业应用素质的教学,没有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这种模式不注重培养学生基于工作过程的语言实践能力,不能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间接地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意识,阻碍了学生语言技能的进一步提高,也缩小了学生的就业空间;

(4)ESP课程教学仍然不可避免地套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参差不齐,大部分学校将ESP课程作为选修课,课时少,配套的师资缺乏,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2.2 CBI

CBI全称为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有各种译法,如:学科性辅导、知识性辅导、内容教学手段、内容本位教学或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虽然译法不尽相同,究其本质CBI就是一种将语言与内容有机融合的外语教学模式。CBI旨在将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融合在一起,因此它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完全不同,它将教学的重心从仅仅注重教授语言本身转变为通过主题教学来展开外语教学。

CBI教学理念旨在将特定的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要求以学科知识为轴心。课程内容是根据学科知识进行组织的,而不是根据语言的形式、功能、场景或技能进行组织。交际能力通过学习某一话题获得,例如学习数学、国际事务、经济等。Swaffar(Krueger& Ryan,1993)将CBI至上而下的教学方法与传统至下而上的教学方法区分开来,CBI教学要求学生先了解整个作品的大意,然后再了解句子层面的词汇句法操作,从而达到通过内容学习语言的目的。CBI适用于满足特定学生群体的需求,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与学生的语言需求、认知需求、职业要求以及兴趣爱好相一致。CBI教学理念主要强调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即语言的使用。CBI教学理念特别适合促进四种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培养,同时关注语言在真实语境下的功能使用。这种以学科知识为轴心,以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需求和兴趣爱好为导向的原则与ESP的“需求分析”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CBI课程内容还注重满足学生需求,并且经常变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评估,根据评估情况选择课程内容,选取真实的教学材料,并了解某学习活动的效果。让学生参与决定CBI课程内容,选择话题和设计学习活动,可以创造一种学生为学习负责的气氛,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管理者”(笔者译)。(Stryker&Leaver,1997:6 - 11)

CBI教学理念正好与《基本要求》当中所提出的教学原则不谋而合。《基本要求》明确规定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原则是“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学中必须注意“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因此可见,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最重要的是其实用性和应用性。CBI以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为轴心,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环境中与母语使用者进行交流的能力,而真实的人际交流环境与语言的文化因素,辅助语言现象和非言语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秦秀白,2003)

3.基于CBI教学模式的ESP教学模式

由于ESP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ESP教学的要求。对此,龚兵(2005)通过社会调查,指出现行的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己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开设多元化课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和选择。陈玉萍和刘恩祥(2008)则提出了融ESP与EGP为一体的英语课程设计模式,基础和应用同步进行,运用“以交际能力为主线,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模式,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有一定职业导向的课程模式和与学生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不相关的课程模式相比,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了。所以,鉴于CBI教学理念与ESP的相似性,现通过分析CBI的教学模式,期望对ESP教学模式改革有所启发。

CBI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其教学模式也具有多样性。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同,基于CBI理念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名称各异,如:sheltered content instruction,sheltered language instruction,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等等。(Stryker&Leaver,1997)这些教学模式归纳起来,常见的有四种:theme-based approach(主题模式);sheltered content course(课程模式);adjunct courses(辅助模式);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s(专题模式)。后三种模式依托专业学科课程(如adjunct courses;sheltered-content courses)或有关学术领域(如 language for special-content courses)来展开教学,教学对象锁定高等院校和学术群体,教学任务多由专业课教师而非外语教师承担;theme-based approach则是根据学生兴趣组织教学材料,选材灵活,教学对象也更广泛,适用于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各专业学生或外语爱好者。(石英,2005)

鉴于高职高专ESP教学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而学术性没那么强,学生学习时间短,我们在CBI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认为适合高职高专的ESP教学的途径是:辅助式主题教学模式。辅助式主题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专业课和外语课齐头并进,ESP作为专业课的辅助课,ESP教学内容为专业课相关的主题内容。

3.1 Adjunct Instruction(专业辅助)

专业辅助式的特点是:专业课和外语课齐头并进,ESP作为专业课的辅助课ESP,使ESP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背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注重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学用结合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实现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共同提高,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

用这种方式要同时开设同样内容的两门课,分别由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上课。专业课目的是讲授专业内容,而外语课的目的则是让学生掌握为听懂专业课所必要的外语知识,即通过专业知识来学习外语,又通过外语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要做到这一点,要求:(1)两门课的大纲要经过相互协商。一般来说,外语课应以专业课为出发点来安排教学程序。(2)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必须相互协作,密切配合。(3)外语教师必须熟悉专业材料,阅读专业教科书,跟班听部分专业课,了解学生的需要及能力,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授课内容,使学生接触到有意义的、能理解、能灵活运用的文字材料,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职业英语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最佳的专业外语习得条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4)专业课和外语课都要给学分。这种教学方式对外语教师要求很高,工作量很大,不仅熟悉专业课需要时间,而且要以专业教材为基础编出相应的外语教材。基于以上要求,2007年笔者尝试编写出了《建筑工程英语实用教程》及其学习指南,与专业教师共同研讨分析。在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开设了与专业课同步的建筑工程ESP教学,经过4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和教师(专业课和英语教师)都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3.2 Theme-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主题式)

与过去环绕着某个结构特点(如语法大纲)组织教学不同,主题式教学是环绕着某个或某几个主题组织教学。主题的选择应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教师以宣讲主题作为语言教学的手段。也就是说,语言教学是通过教师讲授主题内容所用的教学语言,而不是通过专门安排的语言教学内容来实现的。读、听、写、说等各种技能是通过读、听、讨论和论述有关主题内容的过程让学生来掌握的。

我们在建筑工程学院开设了ESP课程,主要从大行业的角度,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围绕15个学习情境,即15个主题开展教学,包括建筑史、房地产、物业管理、工程管理、装饰技术、建筑设计、路桥、施工、签合同等。学生通过15个主题的教学内容的讨论与真实情境模拟,不仅掌握了一个完整的从建筑历史到建筑发展、设计、施工乃至预算等过程,还从中学到了专业词汇、常用句型、人文背景知识等。学生通过模拟与背诵完成了一项项任务的同时,也直接感受到自己在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摆脱了基础英语考试不理想形成的心理阴影,看到了多年来所学的基础英语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也正是在运用中他们真正了解到所学基础英语的具体缺陷,从而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信心。

我们还将这种主题教学运用于其它专业的ESP教学。通过对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英语能力岗位要求的调查分析,对学生已有技能水平进行评估,根据英语教学实际(课时、学生基础、条件等)精选出适量和实用的知识和能力点,归纳出目标工作岗位群带共性的16个技能模块,形成崭新的教学内容,构成基于职业技能的自主学习体系。我们编写的《高级职业英语》教材,就是根据职业院校不同专业学生按照特定的职业背景,以不同的学习情境来编写的,为了体现模拟情境的真实性,我们设计了学习情境、一体化项目和实训项目16个,从职业规划、求职面试、商务邀请到市场调查和网上创业,教师围绕这些主题来开展系列教学活动,如:资调收集、汇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辩论,案例分析。做到了教学情境与工作场景全方位对接,满足了学习者需求。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教学内容集中,词汇复现率高,贴近学习者职场氛围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了解到初入职场、技能造就和职业提升的整个职业发展过程,这是学生在以往的英语学习中学不到的。

因此,辅助式—主题教学模式是以“实用为主”,体现了正是高职教育的精髓所在。它不仅是教学评估的一个标准,还更多地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即采用更为实用的教学模式,以职业教育的理念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真实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把握不同领域特定的英语语言特征,使学生学会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

4.结语

通过对ESP的教学原则和CBI的特点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而相对成熟的CBI教学理念对ESP课程的发展和研讨有很好的借鉴和应用意义。本文主要从教学模式的视角来审视CBI和ESP,发现CBI的教学模式对ESP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笔者认为ESP可借鉴应用CBI的教学模式,建构辅助式主题教学模式,使ESP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由于本研究应用时间较短,这需要以后再做进一步的探讨,进一步考察其教学在ESP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和效果。

[1]Krueger,M.& F.Ryan.Language and Content:Discipline and Content-Based Approaches to Language Study[C].Lexington,MA:DCHeath.

[2]Stryker,S.B.& B.L.Leaver.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Education[M].Washington: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

[3]陈玉萍,刘恩祥.融ESP与EGP为体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计[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46-52.

[4]龚兵.高职英语的ESP解决方案来自社会调查的答案[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3-86.

[5]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6]石英.CBI理念与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7]钟慧,张景发.探讨CBI教学理念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J].华章,2009(24).

猜你喜欢

专业课理念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