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析

2011-03-20陈子敏蒋汝刚詹季红周春林

卫生软科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公共事业医学院校体系

阮 芳,范 杉,陈子敏,蒋汝刚,詹季红,周春林

(咸宁学院基础医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 1998年被教育部批准开设以来发展势头迅猛,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有用人才。然而,由于开办时间相对较短,各高校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较为薄弱,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未得到明显提高。医学院校在开办该专业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探讨多维实践教学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

1 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咸宁学院2004-2008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24名本科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94.8%的学生认为实践环节非常重要,而有43.7%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体系仍需完善。综合其他医学院校实践教学的情况,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实践形式比较单一

在专业课程的课堂实践中,大多数采用教授法、演示法、学生查阅资料做习题或讨论的形式,验证性实验较多,而综合性和开放型实验较少。虽然部分高校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形式较以往要丰富,但仍未达到社会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1.2 实践教学基本文件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体制存在一定缺陷,实践教学暂时缺乏系统的管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缺乏统筹,各部分内容在实施时相对过于独立,不利于对其整合形成合力[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新办专业,专业建设无前例可循,缺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统一规范,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实习教材,实践教学难度大。在专业建设的前几年,各高校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方面,因此,实践教学大纲的建设较为薄弱[2]。比如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不够规范和详细,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等。另外,理论和实践课时分配、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需进一步调整优化。以咸宁学院为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中实践教学学时只占总学时的19%,实践教学比例偏低。大部分高校的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学年,与就业招聘、考研、考公务员等时间相冲突,影响实践的效果。

1.3 学生参与性不强

目前的实践教学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上,从组织安排到内容形式都是在指导老师主导下进行,学生被动参与,难以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竞争力不强,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2 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原因

2.1 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

教师和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均不够。教师仍然将实践课作为理论课的延伸,认为实践课依附于理论课;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部分学生还存在眼高手低和怕吃苦的现象,因此,对实践教师下达的任务只是单纯应付,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2.2 教师的实践经验不丰富

由于该专业开办时间不长,许多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型而来的,或是从学校直接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他们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知识和经验相对比较缺乏,操作能力不强,制约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

2.3 实践教学条件缺乏,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部分院校未建立专业实验室;而有些院校虽有专业实验室、计算机房,但实验设备和软件建设跟不上,且容纳人数和开放时间有限,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2.4 无统一的实践检验标准

实践教学的实施没有统一的标准,且执行力不强,对学生的监督控制不足。实践效果未得到完全检验,学生实践能力未得到真正提高,未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3 对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3.1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定期对实践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自身实践技能,转变实践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另外,充分发挥年轻教师思维活跃、理论知识过硬的优势,鼓励专业教师申报科研课题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相关单位的项目开发或到有关单位挂职锻炼、担任顾问。学校还可聘请卫生部门中理论基础扎实、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担任该专业实践教师,利用他们的丰富经验指导学生。

3.2 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改善实践条件

学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为实践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条件较好的学校利用好现有设备,开足、开好实验课程,条件较差的学校要加快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步伐,确保“硬件”、“软件”设施到位。同时,加强实验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确保开放时间和容量,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实验场所、有先进设备、有教师指导[3]。

3.3 构建多维实践教学模式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设计课堂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3.1 课堂实践

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经常介绍卫生领域中的前沿事件和热点问题,进行案例讨论和情景模拟;参观卫生行政单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邀请相关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利用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借助模拟、仿真手段和虚拟环境,进行实验室软件模拟,对相关原理、过程进行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3.3.2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并设计相应的实践学分,其表现和成绩在评优评先中体现出来。另外,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或成立科研小组、进行专题调研,由教师指导或带队,减少实践活动的盲目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3.3.3 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专业实习即毕业实习,是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有针对性的选择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习管理,强调组织纪律,实习期间不定期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保证实习质量。另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有研究价值的选题撰写毕业论文,运用已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本领。

3.3.4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评估实践效果

建立完整而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优化教学内容,避免重复和脱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实践大纲,编写实习教材,对实践内容、目的和要求、实践形式、实践地点、实践时间、实践纪律、考核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实践教学能够有序进行,减少随意性。同时,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强化监控与考核,建立实践检验标准,对实践过程、实践效果进行评估,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要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制度、示范、批评、处分、奖励、自律、思想工作来规范学生的行为[4]。

[1]李建生,林 盾,戴年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2):116-118.

[2]宋 琪,方永恒.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13(4):143-146.

[3]卢粉艳.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3(4):77-80.

[4]曲丽秋,魏红敏.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12):80-81.

猜你喜欢

公共事业医学院校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的方法初探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公共事业管理的局限性及管理方式选择
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南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研究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及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