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移动医疗信息服务系统

2011-03-20陈语中

卫生软科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短信医患医疗

陈语中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当前,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己经介入新闻传播并向传播媒体发出挑战。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业务,获得极为迅速的发展。短信业务是基于存储转发、实时监测的机制,提供可靠的、低开销的无线数据业务。随着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完备,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医院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而提高“服务”水平是竞争的重要环节。手机短信服务可以随时随地在医患之间提供交流通信手段,为医院对外服务提供了一种重要窗口和平台。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达到8.89亿[1],而《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中国网民规模是4.57亿人。相比之下,手机用户数量远远高于互联网用户数量,并且手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信号覆盖的地方就能够实现通讯。因此,手机短消息在医疗服务上的应用前景要远胜于互联网,为医疗服务对象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

1 国内医疗短信息业务的应用状况

由于手机短信息服务具有方便性、灵活行、交互性、廉价性、数据访问与信息服务的无缝连接等方面的优点,世界各国都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手机短信数字功能的应用研究。基于手机短消息的各种无线信息传输、交互系统也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尤其在银行和娱乐方面推广得相当成功。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很多医院已建立了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诸如HIS、LIS、EMR、RIS、PACS等,有的医院甚至达到了远程医疗阶段[2]。数字化医院建设必须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化,核心是病人信息的共享,如何让各医疗信息系统积累下来的宝贵数据继续以新方式服务于医院管理部门、临床工作人员与患者成为医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数字化医院还应该考虑如何使广大居民获取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和廉价性。医疗短信系统的研发可以较好的拉近医患的距离,实现对当前互联网的弥补和补充,使人们能够享受到便捷廉价的服务,进一步深化医院信息化水平和提高医院的对外服务水平。

目前,国内外用于医患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基于Internet网络技术,实现医院介绍、院长信箱和就医指南等功能,这方面的业务已相对成熟[3]。但结合医院临床信息资源,利用医疗短消息进行移动医患互动的项目和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在国内尚未广泛使用。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国内利用移动短信息开展医疗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利用技术平台,提供相关服务

利用当地移动运营商的资源优势和技术平台,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实现医疗服务。例如,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中移动佛山分公司合作,立足医院本身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利用运营商的优势资源和先进移动解决方案,实现了预约挂号、检验检查报告的即时查询和定制查询、专家专科排班查询等服务功能。此外,该医院还对在医院官方网站进行注册登记的会员定期发布健康资讯、活动通知和健康知识讲座等[4]。医院的这一举措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为患者提供了移动诊疗服务,使广大群众随时了解所需的医疗资讯。

1.2 利用移动短信息实行工作流程的管理

吉林省长春市中心血站在国内媒体中有过类似应用的报道。该血站通过分析献血主要人群的年龄分布及状况,结合血站的管理需求,利用短信平台进行输血管理。当前,采血地点由原来的以站内采血为主,转变为以街头流动采血车或采血屋为主。各个分散的采血地点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以短信息的形式实时传送回中心血站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及时汇总。同时各采血点可以通过短信终端向短信平台随时发送查询请求,短信控制中心将查询结果通过短信方式回复请求方[5]。此外,血站还利用短信息向广大市民宣传有关无偿献血的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

1.3 实现“掌上医院”

直接购买成熟的无线通讯软件产品,通过开发接口连接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掌上医院”,为患者提供立体、多样化的服务。“掌上医院”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在医院内部和患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安全的医医沟通、医患沟通的信息服务网络。患者可通过手机,以短信、WAP上网、互联网等方式与医院实现信息互动,实现信息查询、浏览、咨询、预约、挂号等功能,从而满足不同层面、不同需求患者的信息需求[6]。“掌上医院”充分考虑了医院自身通讯管理和提升服务品质的需求,全面延伸了医院的患者服务。

2 应用状况的问题分析

纵观国内各医疗机构对移动短信息的应用状况,可以看出,当前短信息在医疗单位主要还是应用于预约挂号、检验检查报告查询、体检报告查询、费用清单查询、信息发布、输血管理等,这些都是由医院或者医疗管理机构发起的,属于一种“推送”式的服务,广大市民、患者作为接收者,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只是一个受动体,没有直接参与其中,反馈自己的信息给医院或者相关医疗机构。这种方式并没有达成“双方沟通”,亦即没有实现医患互动。

有的医院购买市场上成熟的无线通讯软件产品,通过开发接口无缝连接医院各信息系统;或者直接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具有移动功能的软件产品,如“掌上医院”。这类产品确实能够以短信息、WAP上网、互联网上网等方式与医院实现信息交互,但是这样医院不仅需要付出巨额开发费用,而且还需要和各医疗信息系统开发商讨论系统的接口问题。这无疑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再且,由于医院没有软件的自主知识产权,当某个医疗系统为了适应临床应用而必须改变时,几家公司又得重新设计和修改软件程序与接口程序,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此外,由于目前医疗 IT是国内软件业的一个新热点,有的高校较早就投入经费对短信息在医疗服务的应用做了前期探讨,对移动医患互动系统亦有了一定理论研究与理论成果[3],但是缺乏医院的实际业务支撑,并没有基于医院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只是从理论中给医院提供一种短信交流的方式,而且结构、模式单一,缺乏专有的实用医疗处理模块来整合临床信息数据。医院内部的业务是相当复杂的,如果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去研发程序产品,那用户使用起来就会处处受到掣肘,那也就意味着产品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3 三层双模式结构系统的开发

目前,国内一些医疗单位利用移动短信息实现患者服务和工作管理,确实取得了不少成效和提升了服务质量,但是从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弊端。因此,根据医院信息化现状和业务需求分析,基于三层体系双模式结构的医疗短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系统采用基于移动中间件技术的三层体系(客户端、中间件与后台数据库)及双模式(C/S模式与B/S模式)结构进行研究与设计;为了能够处理海量的医疗信息,系统还必须嵌入专门的医疗专用处理模块,以便更好地实现医疗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传送。通过这种方式,系统摒弃了在医疗数据库创建中间表或者视图作为接口获取数据的通常实现方式,克服了当前同类软件产品的纯单机版、C/S版或者B/S版存在的不足。

根据医院的实际业务发展需求分析,系统具备了如下功能:(1)与中国移动公司的行业应用网关保持长连接,并发送检测数据包维持链路的健壮性,有效解决短信息的延时特性。(2)提供医疗短信即时、定时发送服务,产生并记录发送日志和错误日志,实时监控发送情况(流量、错误列表、当前内容等)。(3)提供医院短信接收服务,将目的终端的回复信息和网关返回的状态报告保存到数据库,产生并记录接收日志和错误日志。(4)提供医院业务管理功能,包括日志查询、预设任务查询与取消、历史记录查询、统计与报表、分级权限管理等。(5)提供通讯录、医疗短信模板内容、预设任务的维护,能够批量导入/导出临床信息数据。(6)充分挖掘和利用临床数据资源,实现医疗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短信系统采用这种设计与实现模式,对通信链路的健壮性要求比较高;由于经过移动代理服务器、移动代理服务管理中心平台、短信中心三级传输,数据包有时会产生一定的时延、误包率和丢包率。

医疗短信系统的建立是对传统交流手段的扩充和弥补,不仅在医院与患者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延伸了医院的服务,而且实现了医院内部信息沟通多元化,解决了医患服务关系不对称、医患信息服务隐私等问题。该系统不仅是医院内部的办公平台和医患互动的信息平台,更是卫生系统的便民服务平台,实现了医医、医患之间信息化的零距离沟通,弥补和补充了当前互联网服务的不足,提供给广大群众便捷廉价的医疗信息服务,深化了医院的信息化水平。由于该系统处于投入使用的初期,有关系统的不足或需要完善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1] 吴辰光.工信部数据显示 全国手机用户即将突破 9亿大关[EB/OL].http://www.ce.cn/cysc/mobile/gd/201104/27/t20 110427_20969822.shtml.(2011-07-13).

[2] 丁其林,赵 颖,李忠将. 远程医疗有望助中国最基层农民告别“看病难”[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22/content_10543816.htm.(2011-03-10).

[3] 余婷婷,刘 岚. 移动医患互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6, 28(7):136-139.

[4] 黄慧勇.中国移动“诊疗短信通”在我院的建立与应用[J].医学信息学, 2005,18(8):894-895.

[5] 徐 毅,梁 喆,赵 兵,等. 移动短信业务在输血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2):211-212.

[6] 姜 琼,张泉方.我院利用信息互动平台改进服务的尝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3):206-207,216.

猜你喜欢

短信医患医疗
道歉短信
代发短信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