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近代汉语看主观性因素对“只”的语义影响

2011-03-20王小穹

关键词:文义量级主观性

王小穹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74)

从近代汉语看主观性因素对“只”的语义影响

王小穹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74)

副词“只”在语境中呈现的多种语义是“只”的主观性语义因素影响的结果,“只”的基本语义只有一个,即:限定如此,排除其他。

主观性;量级;基本语义

一、“只”语义的传统解释

副词的下位分类一般是从语义角度进行的。有关“只”——限定副词[1,2]、范围副词[3,4]、程度副词[5]67、限制性范围副词[6]1等诸类称法,长期混杂使用,给语言学习和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扰。究其困扰产生的原因,大概源于传统工具书和部分著述对“只”的释义:

①《现代汉语词典》(1957年版):表示限于某个范围。如:“~有依靠群众才能把事情办好”。

②《现代汉语八百词》(1984年版):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如:“~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或表示没有别的选择、不得不。如:“只好”。

③表“唯一、仅有”。如:“家里~我一个人”;表程度深,相当于副词“很”、“非常”。如:“~想快点到家”[5]67。

以上3例代表了“只”语义理解的三种观点,其中①有一个义项,②③各有两个义项。①的义项“表示限于某个范围”,②的第一个义项“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与③的第一个义项“唯一、仅有”在表达上存在着语义共同点,其共同的语义是“对某个特定的量进行范围上的限定”。用义素分析即为:[+限定、+范围、+量]。以上三种解释即通过截取“只”其中的某个义素而成。

可是,当上面三种解释中的任何一种对实际语境中的“只”无计以施时,②③又分别增加了“表示没有别的选择、不得不”和“表程度深,相当于副词‘很’、‘非常’”等新的义项。这些新增义项显然是随语境而作出的机动性选择,这样机动选择的结果将是“只”的语义项无穷多,而无穷多的语义项在词典学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二、副词“只”语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那么,能否对“只”作出一个统一合理的语义解释呢?下面我们从“只”的基本语义出发,以历史的视角结合语言表达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来考察“只”的语义。

“只”来源于先秦的“啻(適)”,在六朝、唐宋时期经历了“祗、止/只”的替换,其基本语义为“限定如此,排除其他”[6]6。徐以中等在考察副词“都”[7]、沈家煊在考察副词“不”[8]和“还”[9]、罗耀华在考察揣测类语气副词[10]时指出,很多副词具有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关系的“非元语用法”,同时也具有涉及说话者对命题部分的主观表述,即“元语用法”,其语义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构成“只”语义的两个义素——[范围]和[量],是一种直接的客观自然世界的关系,属“非元语”性语义要素;而构成“只”语义的另一个义素——[限定],反映的是语言交际表达中的一种能动的主观态度,是解释自然语言的“元语”[11]性语义要素。因此,“只”的语义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只”在具体语境中呈现的不同语义是“只”的主观性语义要素影响下的“主观量级”[12]变化,这种由言语场景引发的主观量级变化不会导致“只”基本语义的改变。

三、副词“只”表示的主观性量级变化

“量”是人类认知的基本范畴之一,客观量是对客观世界空间大小、时间长短、性质状态的直接反映。同时,人类认知不是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量,而是经常带有主观的感受、评价,使客观量附加一定的主观性,语言的主观性在量范畴上的具体表现就是“主观量”。量级的形成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相关,处于量级序列上的各个元素位置的相对高低是人们的一种主观认定,“只”在不同的言语场景中所反映的“言少”、“言够”、“言多”等主观感受、态度和评价就是一种主观量级变化。

(一)小量

主观量在语表形式上,常用数量词语表达。“一”在人类的认知中是万物的起点,客观最小量通过说话者心理预期维度映射为主观最小量,这时“只”意为“仅仅”。

例1.天只是一个大底物,须是大着心肠看他,始得。(1.6)①近代汉语语料来自《朱子语类》全八册。(1.6)为举例的标示方法,即:(册数,页码),表示该例出自第一册第6页,下同。对来自现当代知名小说的语料在示例后的括号里直接标出篇名及作者。

例 1“只”解作“不过、仅仅”,意在言少。“言少”类副词的主观性在于表明对数量“轻微”、“不足”的评价态度。这种评价态度(即主观量),一般以客观数字量为基础,但又不简单以客观量大小来区分主观量大小。如:

例2.贺龙革命之心坚定不移。他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在剩下的人中经过整顿只留下九十一人,成立了党支部。(长征故事·祝彦)

例2中“九十一”相对于“一”从客观量角度应该是大量,但是“主观量的大小是由说话者心目中某一数量的参照系决定”[13],说话者心目中的参照系是失败前的人数。相对于失败前的人数,“九十一”是小量。主观小量可以从“客观世界域”投射到“动作行为域”,表示动作行为在某个有限的小范围进行。如:

例3.她用不灵活的手把痕迹掸掉,只掸了前面,掸不了后面。(黄金时代·王小波)

(二)等量

副词“只”表示量的等同关系时,“只”为“言够”类副词,其传达的主观量级是将主客观量与现实需要或主观标准比较对照而成。

例4.文义只是目下所行底,如何将文义别做一边看?若不去理会文义,终日只管相守闲坐,如何有这道理?文义乃是躬行之门路,躬行即是文义之事实。(8.2933)

例4说的是前项“文义”与后项“当下的所作所为(目下所行底)”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只”为“正、恰恰”,说明在量上不多不少,正适合主客观认定标准。

主观上的等量关系在表达一种主观认定的等同观点时,往往平添一份强调的语气,其意相当于“总”、“就”等强调性副词。如:

例5.地铁口给我的最初印象只是匆忙,来来往往的人总是脚步匆匆。(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

例6.算我一个,这几块钱哪,只当是小偷给我偷了。(同上)

“只”有时解作“仍、仍旧”,强调事物的数量、性质不变。如:

例7.须是有金玉之质,方始琢磨得出。若是泥土之质,假饶你如何去装饰,只是个不好物事,自是你根脚本领不好了。(8.2934)

(三)大量

当“只”的后接成分为“担心”、“害怕”、“想”、“希望”、“觉得”等心理动词时,整个命题不存在真值语义逻辑上的真假,完全表达说话人的主观看法,这时“只”的语义表现为“言多”,其所表示的主观量是最大的。如:

例8.谓邵武诸友:“公看文字,看得紧切好。只是邵武之俗,不怕不会看文字,不患看文字不切,只怕少宽舒意思。”(8.2939)

例9.作为我个人,对这种骗子无能为力,只希望女青年们注意别再盲目上当。(真假李维维)

例 8、例9中的“只怕”、“只希望”不能理解为表小量的“仅怕”、“仅希望”,只能理解为表大量的“很怕”、“非常希望”。其实,“仅怕”就是“唯一怕的”,心理上感觉唯一的,往往是与说话人最切近的,这时限制小量的“只”主观化为大量的“只”。

四、小结

以往对“只”语义的归纳,无论从“限制”、从“范围”还是从“程度”的语义角度,都没能对“只”的语义作出全面准确的描写。“只”在具体语境中呈现的多种语义可以归纳为“言少”、“言够”和“言多”三种语义关系。而“言少”、“言够”与“言多”等多种语义实际上是“只”在主观量级上的变化,“只”的基本语义只有一个,就是“限定如此,排除其他”。

[1]周小兵.限定副词“只”和“就”[J].烟台大学学报,1991(3).

[2]周刚.表限定的“光”、“仅”、“只”[J].汉语学习 ,1991(1).

[3]李范烈.现代汉语副词“只”的语义指向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28(8).

[4]卢英顺.副词“只”的语义指向及其对句法变换的制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4(4).

[5]李胜昔.副词“只”的用法新探[J].古汉语研究(增刊),1995.

[6]乔玉雪.“祗”、“止”、“只”的历史替换及相关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4.

[7]徐以中,杨亦鸣.副词“都”的主观性、客观性及语用歧义[J].语言研究,2005(9):24.

[8]沈家煊.“语用否定”考察[J].中国语文,1993(5).

[9]沈家煊.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J].中国语文,2001(6):483.

[10]罗耀华.揣测类语气副词主观性与主观化[J].语言研究 ,2008(7) :44.

[11]John Lyons.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12]殷何辉.焦点敏感算子“只”的量级用法和非量级用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1):53.

[13]董为光.汉语副词的数量主观评价[J].语言研究,2000(1):60.

Influence of subjective factors on the semantics of zhǐin neoteric Chinese

Wang Xiaoqio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zhǐby using cognitive language theory with the focus on the complicated semantics of the Chinese word in the context,which is believed to have resulted from subjective factors.As a matter of fact,the Chinese word has only one basic meaning,namely,pointing to one and excluding all the others.

subjectivity;magnitude order;basic semantics

H109.3

:A

:1009-3699(2011)02-0246-03

[责任编辑 勇 慧]

2010-09-15

王小穹(1971-),女,湖北荆州人,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文义量级主观性
基于REOF的淮河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喻文义作品
专利文件解读的文义主义价值立场实证分析
21连胜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作茧自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