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2011-03-20斯琴格日乐

关键词:民族主义浪潮民族

斯琴格日乐

(1.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083;2.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斯琴格日乐1,2

(1.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083;2.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无产阶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伴随着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特别是在民族分裂主义、民族极端主义成为威胁全球安全和各国政治稳定的新的安全隐患的背景下,重视民族观教育的战略地位,丰富民族观教育的内容,创新民族观教育的形式,对于自觉抵制民族主义浪潮的不利影响、巩固我们的国家政权、形成和谐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球化;民族观教育;民族主义浪潮

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结束前后掀起了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伴随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体系的建立,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异常尖锐,始终贯穿于社会各领域,与其他各类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兴起了全球性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这一背景掀起了以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建国为政治理念的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资本主义国家自身内部矛盾的激化引发的经济危机和全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一些国家所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严重影响了资产阶级全球范围利益的实现。在极端民族主义基础上建立的法西斯政权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步瓦解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殖民体系,掀起了新一轮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建国的民族自决运动和联合国推行的“非殖民化”运动,构成了第二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内容。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冷战前美苏在世界范围内争霸势力的所到之处随着苏联解体所出现的政治真空,使得一些地区的民族冲突、宗教冲突频繁发生,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所奉行的单边主义政策越来越引起第三世界的警觉,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全球问题不断出现,南北差距并未因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而缩小,一些新型民族独立国家政权更迭频繁,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经济发展滞后问题以及发生在各国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更是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于是,一场兴起于全球范围内的反全球化运动成了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主要内容。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各领域中形成的对立与对抗格局瓦解。原先在苏联与美国建构的霸权体制被迫解体,深藏的被压抑的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获得了新的释放空间,世界范围内的民族矛盾呈现尖锐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因民族矛盾引发的族际冲突和国家分裂成为影响地区和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也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人类社会。纵观目前的研究成果,第三次民族主义运动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①旧的殖民统治的长期影响。第一次和第二次民族主义浪潮都与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联合国推行了“非殖民化”运动,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土崩瓦解,但对曾经的殖民地国家而言,殖民主义统治遗留下来的积怨和问题成为影响世界范围内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②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浪潮逐步渗入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文化方面都力图推行西方的思想观念、社会模式和价值观念。与此相反,一些民族为获得自身的独立或保存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本民族凝聚力而出现了“本土化”倾向,致使全球化与本土化不断冲突、碰撞与较量,成为民族主义浪潮掀起的一个重要原因。③国际政治格局的巨变。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和对立或多或少掩盖了两大阵营中自身存在的民族问题。尤其是苏联内部民族政策实施中的不当和失误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深层的民族积怨、民族隔阂、种族仇恨等被两大阵营的主要矛盾所遮掩,未能完全暴露出来。冷战结束后,随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以及制衡国际政治格局机制的打破,潜藏在前苏联影响下的国家的深层而复杂的民族问题和矛盾一时间伴随着国家的解体而爆发,这种由民族问题引发的民族冲突直接导致了局部战争或地区战争的发生,不同程度上推动着民族主义浪潮的发展。④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民族、宗教政策引发的矛盾。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民族和宗教政策制定的不合理而引发的民族地区发展缓慢、民族间发展差距扩大,致使民族内部两级分化、民族政治权力毫无保障、民族文化发展严重滞后、民族宗教信仰遭破坏,等等,最终引发了民族冲突和矛盾的激化;也由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高举“人权”宗教旗帜对民族国家内政的干涉,使得民族国家内部的矛盾和问题越跨出国界,与其他社会问题结合,最终变成地区性或世界性的民族主义浪潮。

发生在冷战后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双重影响:一方面,民族主义的发展有助于强化民族认同,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助推器,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的锐利武器;另一方面,民族主义宣扬的民族分离、反对国家统一、抵制先进文明的思想,有可能演变为泛民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分离主义,成为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和运动,为国际局势带来新的安全隐患。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民族主义浪潮与全球化浪潮相互影响,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呈现出民族问题普遍化、复杂化、国际化、暴力化的显著特点。目前,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仍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影响着世界的和平进程和各国的长足发展。如何应对民族主义浪潮的不利影响,更好地驾驭民族问题,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了中国社会历史的伟大变革。长期以来,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共同生活并共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民族关系。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只要民族存在,就必然会存在民族问题。作为社会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问题的解决程度直接关系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和建设的成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设立民族区域自治区,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政策,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形成了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随着社会体制的逐步转型,各种社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在各民族关系中,多重矛盾相互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互结合,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纠葛,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相互影响,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落后的生活方式密切联系,合法的宗教活动与非法的宗教活动不断耦合,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不断聚焦,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错综复杂。凡此种种,这些问题不单单是一般的社会性问题,而是较为复杂的民族问题或者说是国家问题。这些问题在现阶段直接表现为:①民族地区发展缓慢,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和实施了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援助政策,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长足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所出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尤为突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全国的差距逐步扩大,不仅影响了自身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能力和发展趋势,而且还影响到全国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②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民族摩擦和民族矛盾。改革开放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封闭状态,各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逐步加强。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农、牧区人口向城市“上行”流动,西部地区民族人口向东部城市“东行”的特点。在这种人口流动性加快的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差异引发了一些民族问题和矛盾。③国内外民族分裂主义相互勾结,影响社会稳定。西方的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对我国的颠覆和破坏活动,他们试图通过制造事端破坏我国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遏制中国的发展。他们与国内的民族分裂分子内外呼应,妄图使新疆问题、西藏问题国际化,同时高举“人权”宗教旗帜,试图分裂中国。2008年发生的拉萨“3.14”事件及2009年发生的新疆乌鲁木齐“7.15”事件不仅影响了西藏和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④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互作用,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民族与宗教从来都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民族借助宗教张扬其个性,宗教利用民族扩大其影响。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原本复杂的民族问题更加复杂。目前,境外的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相互勾结,对民族地区进行渗透和破坏,通过制造事端和对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误导而力图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的分离倾向,达到分裂我国的目的。民族问题出现的原因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国外因素等众多方面,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当今社会少数民族地区出现的新动向和新问题,那么,一旦矛盾积累,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浅变深,就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团结与和谐发展。

民族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解决民族问题的科学指导思想,形成符合自身国家实际的民族政策,而且还需要进行切实有效的民族观教育,不断提高人们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民族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民族问题的解决和民族政策的制定及落实,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制定和实施了较为详尽的民族识别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为我国历史遗留的民族问题的解决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基本方针,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针政策,不断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使民族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发挥着特别会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军队、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广泛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活动。中国共产党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民族不分大小、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主张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团结,建设社会主义,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其他民族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所在。目前,随着全球化与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出现,民族问题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客观上呼唤着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观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在我国经过长期的历史凝练和实践摸索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对于进一步宣传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整体转型,原有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进行民族观教育理念的方式方法中的弊端不断暴露,其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①民族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重大政治优势。对全社会进行系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巩固马克思主义的统治地位、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途径。但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涉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篇幅甚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中,并没有把民族观教育作为单独的内容,只是在涉及民族观问题时包含在政治观教育的体系中,与国家观、宗教观进行简单的对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在民族地区开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其他地方一般不单设这一课程。涉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内容章节中,问题的表述和民族理论、政策的介绍少之又少。②目前对民族观教育的对象只设定在比较狭小的范围和人群中,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全国范围内的宣传和教育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民族观教育的对象而言,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和民族院校的学生中,而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民族观教育被爱国主义教育所代替(这里并没有用民族观教育代替爱国主义教育的想法,只是认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必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观教育,或者说民族观教育本身是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体制的转换,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比较封闭的局面,国内外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逐步加强,人员流动性大大提高。在各民族的接触和交流中,如果缺少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科学认识,很容易造成民族之间的猜疑和摩擦,轻者影响民族团结,重者影响社会稳定。③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和民族观教育的途径较为简单划一。目前,我国对民族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院校和一些专门的研究机构中,虽然各高校在研究社会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影响政策导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涉及民族问题或研究民族问题的专家学者主要集中在各民族院校,而全国性的综合大学和地方高校对民族问题的研究较为欠缺。就民族观教育的途径而言,历史上形成的通过办民族干部培训班的形式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符合新时期、新条件、新机遇、新挑战的民族观教育的途径和方式还没有形成体系,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

针对民族观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和创新民族观教育体系:

第一,重视民族观教育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国面临着全球化和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影响。民族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交集在一起,民族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文化问题、社会问题交集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集在一起,国内民族问题与国外民族问题交集在一起,进一步呈现出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民族问题的解决不仅要依靠硬性的民族政策的实施,更要依靠软性的民族观教育。再好的民族政策都是要通过具体的人贯彻和实施的。因此,人的因素在民族政策的坚持和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人必须对党的民族政策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更主动地实施民族政策,政策发挥的作用才能放大。因此,通过强调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切实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族观教育,普遍提高民众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第二,丰富民族观教育的内容。对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不应只局限在特定的内容范围中,而应逐步扩展到民族问题的基本规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上;拓展到民族与国家关系、民族与宗教关系、国外民族问题等内容上;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对民族主义浪潮内容进行介绍,对民族主义和民族极端主义形成应有的警惕和防范。

第三,创新民族观教育的形式。全球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呼吁民族观教育形式的创新。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突破民族观教育传统方式的局限性,充分利用现实和虚拟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为宣传教育工作带来的新的机遇,通过传统的平面媒体和新的立体媒体、网络论坛、远程教育等进行新的尝试,实现民族观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第四,整合民族观教育的力量,使之形成合力。民族观教育不仅要依靠学校教育,也应该发挥各级党委、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纵深开展民族观教育。通过社会力量的整合,全国各条战线和各方力量都对民族和民族问题形成科学理性认识,避免民族交往和接触中的摩擦,融洽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事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的和谐与共同发展。

[1]乌小花.当代世界和平进程中的民族问题[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沈桂萍.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党的民族政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The third wave of nationalism and Marxist education on national viewpoint

Shi qingerile1,2
(1.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2.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otou 014010,China)

Marxist national viewpoint,as a theory,was formed and developed in the process of analyzing and resolving national problems with dialectical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y the proletariat.With the third wave of nationalism,ethnic separatists and national extremists are posing a serious threat to global security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across the world.Under this background,it’s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highlight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education on national viewpoint,enrich the content and innovate the form of education on national viewpoint,which help offset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nationalism and augment our state power.

globalization;education of national viewpoint;wave of nationalism

C956

:A

:1009-3699(2011)02-0228-04

[责任编辑 勇 慧]

2010-06-19

斯琴格日乐(1976-),女,内蒙古科右前旗人,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博士生,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民族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浪潮民族
我们的民族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新希望·悦珑湾开启后浪潮玩生活节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新色彩浪潮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