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个人主义源流考

2011-03-20崔雪茹

关键词:个人主义上帝权利

崔雪茹

(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西方个人主义源流考

崔雪茹

(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观念。西方个人主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典哲学、希腊城邦政治、贸易经济等文化和机构。罗素认为个人主义源于犬儒学派和斯多葛派。在西方,个人主义的形成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密不可分,个人主义最终在美国获得了积极的意义,由此被广为传播。探究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借鉴个人主义、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

个人主义;爱默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在西方社会,个人主义被理解为突出个性和个人特征,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赞成个人行动自由以及信仰自由。西方个人主义思想与古希腊的地域、社会和政治有较密切的联系。希腊是由散布在爱琴海的周围岛屿与半岛所组成,形成了与中国内陆腹地不同的开放性文化,不太强调集中统一的专制结构,崇尚追求民主的思想倾向。如伯里克利(Perikles,约公元前495~前429年)在公元前431年发表的一篇著名讲演中就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1]人们要求社会里的每一个人应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他人的奴隶。这种主张民主、追求个人权利的个人自主思想,乃是西方个人主义的精髓。

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大多把个人主义等同于“自我中心”或“自私自利”,因而对个人主义不屑一顾。这种误解源远流长,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意识里,从而使人们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化出来的一种现代观念,与存在已久的“自我中心”或“自私自利”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对西方文化举足轻重的个人主义,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却鲜有市场。探究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借鉴个人主义、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

一、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发展到近代的产物

人们大多认为,西方个人主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典哲学、希腊城邦政治、贸易经济等文化和机构。罗素认为个人主义源于犬儒学派和斯多葛派。希腊被罗马征服后,希腊人被迫退出公共生活,进入个人生活的狭小天地。他们研究在一个异己的社会中“独善其身”的可能性。后来,斯多葛派发展了他们的哲学,并创立了自然权利、自然法和自然平等的学说。伊壁鸠鲁派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关于自由意志的学说旨在把人从命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当然,个人主义毋庸置疑的直接来源是近代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的焦点是人权向神权的挑战,是对普罗泰戈拉所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原则的有力确认。文艺复兴的个人是冲出黑暗刚获解放的个人,是现代意义上的个人。雅各·伯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写道:“人类只是作为种族、民族、党派、家庭或社团的一员——只是通过某些一般的范畴而意识到自己。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对于这个国家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作客观的处理和考虑成为可能的了。同时,主观方面也相应地强调表现了它自己;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2]文艺复兴促使社会世俗化,教会的作用也随之降低,而普通人展现自己的个性成为可能。

在西方,宗教在个人主义的形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宗教改革对个人主义所作的主要贡献在于它肯定了个人的良心和判断,它为个人从罗马教会下解放出来奠定了神学和组织上的基础。

上帝创造了人,并赋予每个人灵魂,这给了人存在的意义以及他作为个人的基本权利。而且,由于承认人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社会等级完全不同的人至少享有一时的平等,他们寻求着同样的灵魂得救,期待着同样的最后审判。上帝对人不论其财产、门第一视同仁。个人拯救的教义给了基督徒一种关于个人的特殊意识,虽然基督耶稣以自己的生命为人类赎了罪,拯救仍然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的。天主教徒为了帮助自己通过工作来得救,必须依赖教会作为他和上帝之间不可缺少的中间人。马丁·路德的革命冲破了教会对拯救的垄断,当他以良心为理由,拒绝按议会要求收回自己的信仰时,他实际上是把他个人的判断置于罗马教会的判断之上。教会的权威被否定了,路德决定听从自己内心的信仰而不是整个宗教机构,这是个人对现存秩序的一次大无畏的反叛,个人良心和个人判断的权利就这样开始了,拯救成了个人的追求,犹如班扬在《天路历程》中所描绘的那样。新教徒根据直接阅读《圣经》作出自己的判断,他不需要神父,直接向上帝祈祷,一切都在他和上帝之间直接进行,宗教本身终于开始转化为一种私人的信仰,而非组织和形式。

马丁·路德藐视罗马教会的壮举具有难以想象的革命意义。对《圣经》的不同理解先是导致了持续频繁的宗教战争,最后终于迎来了和解和容忍。“分裂”走完其自然的过程直到最后一个不可分割的单位:个人。当这一连锁反应终结时,教会被带到每个信徒的心里,组织化的宗教被个人化了。随着教会的权力衰退,宗教对个人起作用的外部权威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将上帝的力量置于个人心中,内化为个人对上帝的信仰和理解。然而,这一内在化的上帝权威不过是伪装了的个人权威。借助这位个人化了的上帝,个人已经武装好准备对付外在世界。个人凭着天赋人权获得了自身的重要性。个人和上帝通过《圣经》建立的直接联系给予个人关于自己权利和责任的强烈意识,由此演变为灵魂的自决权和个人的神圣性。

在这一神圣性的支持下,个人在此后一系列的革命中开始向世俗的权威挑战,其中最凛然不可侵犯的便是君权神授。英国革命是对绝对君主制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它成功地以一部宪法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美国革命根据天赋人权的原则建立了近代第一个共和国,以人民的名义代替了国王的名义。法国革命则是旧世界中群众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的一次狂暴的起义。旧制度的腐败和凶残断绝了一切和平过渡的希望和途径,使这次起义聚集了非同寻常的复仇暴力。这几次革命的内在联系充分地表现在托马斯·潘恩这个人身上,在为美国革命写了《常识》和《危机》这两本影响深远的小册子后,这个英国出生的世界公民又去法国写了《人权宣言》,他从人权入手,绝对是击中了问题的要害,因为在这些事件的本质中都贯穿着普通个人对自己权利的要求。

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渐解放的过程,即先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作为一种理论,个人主义无可争辩地是和“社会平等”的概念同时产生的,是平民从贵族那里极不容易争取来的胜利。爱默生指出:“我们时代的另一特征就是承认个人的新的重要性……人与人要像主权国家之间那样相待。”[3]18世纪30年代初,当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他那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时,个人主义对他来说还是个新概念,个人主义正是他那代人刚发明的。他写道:“个人主义是一种新的观念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我们的祖先只知道利己主义。”[4]625虽然托克维尔很难赞成个人主义,但他起码能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在他看来,利己主义是“对自己的一种偏激的和过分的爱,它使人们只关心自己和爱自己甚于一切”[4]625。而个人主义则是“一种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4]625。

二、个人主义在美国获得了积极发展

“个人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革命中,是一个贬义词。据说它是由圣西门派发明出来,“表达19世纪社会中人的处境特点,他们的失落无根,他们的缺乏理想和共同信仰,他们的社会断裂,以及他们无情的竞争和剥削态度,这种态度源于合法的无政府状态”[5]211。尊重传统社区生活的保守分子也把个人主义视为“现代的基本罪恶”[5]211。托克维尔基本上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个人主义“使每个公民同其同胞大众隔离,同亲属和朋友疏远。因此,当每个公民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小社会后,他们就不管大社会而任其自行发展了”[4]625。在他看来,“个人主义首先会使公德的源泉干涸。但是,久而久之,个人主义也会打击和破坏其他一切美德,最后沦为利己主义”[4]625。

个人主义主要是在美国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积极含义的。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的种子被早期移民带到了美洲,在新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很快发育为先进的民主和个人主义。在美国的广阔地域中,封建主义从未扎根过,新英格兰个人主义和边疆个人主义很快汇合成一股强大的潮流,成为一个鲜明的美国特色和民族性格。

新英格兰个人主义的传统来自清教。清教徒们从新教运动中继承了反权威的传统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不断地自我审察又加剧了这种意识。清教移民追随马丁·路德关于“教徒个人的共同教会”的原则,组成了自愿的公理制礼拜会。当时他们上面并没有更高的教会来干涉其自主权,这一方面给予他们更大的生存灵活性,同时也掌握了更多的监督领导的权力。清教关于人类堕落的信仰也肯定了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虽然这些个人主义的特征还远远不是个人主义本身,虽然清教徒并非民主派。他们的制度是政教合一的,但清教对权威的不信任和加尔文派重视个人的观念却是个人主义产生的温床。由于他们尊重个人良知,他们允许一定程度的宗教争论,当时持异议者的主流正是要求更多的个人自由。

早期最有影响的两位持不同观点的异端分子便是安 ·哈钦森(Anne Hutchinson,1591~1643)和罗杰·威廉斯(Roger Williams,1603~1683)。哈钦森被指责为反律法主义派,也就是唯信仰派,这一派的信徒宁肯相信自己内心的律法而不相信外界的律法,实际上就是企图进一步把个人从教会那里解放出来。哈钦森在马萨诸塞总代会对她的审讯中雄辩地维护自己个人良心的权利。如果她不是公开宣称从上帝那儿直接得到启示,她的辩词并不能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宣称聆听上帝的直接启示是致命的越轨,超越了清教的容忍范围。清教徒相信自从《圣经》写出以后,上帝直接的启示便停止了。爱默生在信仰个人内在光明这点上和反律法主义派是一致的,他也宣称永恒的启示,虽然他的启示不是指上帝本人,而是通过和超灵的合一而得到的启示。相隔两个世纪,爱默生不再像哈钦森那样生活在政教合一的体制中,他生活在一个共和国中,因而有更多的历史给予的机会去把内在光明的理论发展到充分的地步。罗杰·威廉斯的贡献更多表现在宗教宽容和政教分离方面,虽然他关注的是宗教的纯洁,要把教会从政府那里解放出来。1644年,威廉斯创立了罗得岛殖民地,规定良心自由是个人的根本权利。虽然他和哈钦森都被逐出马萨诸塞清教移民地,他们毕竟都发表了自己的论点,造成了影响。经过许多代人的努力和受益于美国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宗教自由慢慢成为事实。但直到独立战争后,宗教自由才最后合法化。美国革命的领袖们深受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洛克的影响,他们对人的理性具有很深的信仰,因而他们所创建的共和国是一个世俗的国家,其宪法禁止政府干预私人灵魂。杰斐逊把《弗吉尼亚宗教自由令》视为他一生写作中除《独立宣言》外最重要的一篇,其中信仰自由是这样受到保证的:任何人都不得被迫参加或支持任何宗教礼拜、宗教场所或传道职位,任何人不得由于其宗教见解或信仰,在肉体或者财产上受到强制、拘束、干扰、负担或其他损害;任何人都应该有自由去宣讲并进行辩论以维护他在宗教问题上的见解,而这种行为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削弱、扩大或影响其公民权力[6]。宗教自由即个人良心及思想的权利,只要政府能利用行政手段来强制推行官方意识形态,任何公民自由都只能是空谈。

鉴于杰斐逊一生对宗教自由和民主政治的贡献,他可以被视为美国个人主义的第一位杰出代表。杰斐逊式个人主义典型地表达在他执笔的《独立宣言》里,它强调的是个人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杰斐逊的政治思想主要来源于这样几个基本理论:自然权论、社会契约论和英国式的代表政府。通过宪法这一根本契约,公民个人将自己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交给政府,以换取政府对他所保留的其他权利的保护。基于这一观念,杰斐逊深信限制政府权力的必要性。在批准宪法的讨论中,许多人怀疑是否需要一个“权利法案”,因为宪法只允许政府有数的权力,也就是有限的权力。凡没有明文规定为政府的权力应视为政府所没有的权力。但杰斐逊深知权力自我扩张的本性,坚持将“权利法案”作为宪法修正案正式列入。历史证明,这一法案在保障美国人民的个人权利方面是相当关键的。杰斐逊对人民充分信任,他宣称只有人民自己,而不是少数领袖,才能最好地保卫他们自身的利益。正是在这一点上,他认为自己和华盛顿意见相左:“他真诚地希望人民能就他们能力所及享受更多的自治。他和我观点唯一不同的是我对人民的自然人格和判断力有更多的信心,也更相信他们控制自己政府的安全性和程度。”[7]281杰斐逊甚至这样说:“我认为时不时来点小造反是件好事,它在政治生活中是必需的,犹如自然界中的风暴。”[7]62但是尽管美国革命领袖对人民自治的能力可能有不同看法,但他们都坚信个人的权利。

边疆个人主义更像是美国的特产。当骄傲的自耕农在荒野里落户,他们希望尽可能地少跟政府打交道。其实那里本来就谈不上有多少政府的存在。在边疆,文明人被置于半野蛮的境地,他们要与大自然和印第安人不断地较量,而印第安人在他们眼里也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拓荒者远离社会,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道德法规以适应那里的环境,甚至经常自己成为执法人。这是一个从头开始的社会,人民还在练习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和平共处。他们的生活是相对孤立的,社会常常不是他们需要首先考虑的事情。有个拓疆者说过,当他能望见邻居的炊烟冉冉升起时,他便觉得这地方拥挤得令人不舒服了。

对拓疆者来说,以自己愿意的方式来生活,这是最根本的自由和权利。他们要求政府干预降到最低程度。“自己生活也让人生活”是他们这种个人主义的座右铭。边疆个人主义“主要是自由土地和围绕个人的极大机会造成的结果”[8]274,它的特点就是强烈的发展个人的愿望和对政治经济平等的民主要求。杰克逊是这种个人主义潮流在政治上的代表。杰斐逊虽然是一个坚定的民主党人,但他相信德才兼备的天然贵族。他考虑到民主体制把治国的重负交给人民,国民素质就成为国家政治的先决条件,故而对普及教育投入大量精力,以便使人民在受教育后能更好地治理自己。杰克逊却不然,他相信人民已经足以自治了,他对“普通人的内在品质具有信心,相信他有权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相信他有能力参与政治”[8]302。杰克逊式个人主义把大众意志和大众权力带进了美国政治,在19世纪早期给这个新兴国家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每个人似乎都相信,只要他自己努力,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人类平等和个人自由的思想使美国社会逐步走向世俗化、平民化和物质化。

正是在这个历史时刻,托克维尔访问了这个年轻的共和国。托克维尔来自一个等级森严的旧社会,因而对人人平等的社会现象尤为敏感。他对每个美国人都享受着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自由感叹不已。他不能不对这一事实感到诧异:“美国人所占的最大便宜,在于他们是没有经历民主革命而建立民主制度的,以及他们是生下来就平等而不是后来才变成平等的。”[4]629在美国,他发现“自利”这个词不是羞耻,恰恰相反,“正确理解的自利”的学说是被普遍接受的,而且也许正是美国繁荣的秘诀。何为“正确理解的自利”?简单地说,就是美国人承认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合法性。自利不能违反法律,要来得诚实,以不损害他人的自利为基础。美国人相信一个人在为他人服务时也是在为自己服务,牺牲精神并非单方面的付出,所以他们不喜欢奢谈献身精神。托克维尔接着评论道:“‘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并不怎么高深,而是十分明确易懂。这个原则不以达到伟大的目的为宗旨,而是要不费太大力气就能达到所追求的一切。它是任何文化程度的人都能理解的,所以每个人都容易学会和不难掌握。”[4]653他继续预言道,如果“‘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一旦完全支配道德世界,无疑不会出现太多的惊天动地的德行。但我也认为,到那时候,怙恶不悛的歹行也将极其稀少”[4]653。这一原则“可能妨碍某些人大大超出人的一般水平,但处在这个水平之下的数目众多的人,听到这个原则之后一定抓住不放。就某几个人来说,这个原则使他们下降了;但从整体来看,它却使整体向上了”[4]653-654。此后又过去了一个半世纪,在这段时间里,个人主义在西方已经确立了自己的正面形象,成为一种可以接受的价值原则。最终,个人的神圣性成为习俗和法律,现代民主其实就是个人权利的法律化。

[1]施忠连.世界人生哲学金库[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4:53.

[2]雅克·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39.

[3]Stephen E Whicher.Selections from Ralph Waldo Emerson[M].Boston:Houghton Mifflin,1960:79.

[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Yehoshua Arieli.Individualism and nationalism in American ideology[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4.

[6]赵一凡.美国的历史文献[M].北京:三联书店,1989:28-29.

[7]Wilson Whitman,Jefferson’s Letter[M].Eau Claire:E M Hale and Company,1955.

[8]Frederick Jackson Turner,The frontier in American history[M].New York:Holt,Rinechart and Winston,1967.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individualism in the west

Cui Xueru
(School of Humanities,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engdu 611130,China)

Individualism is a core concept in western culture.The origin of individualism in the west can be traced back to classical philosophy,Greek city state politics,and trade economy.Russell Bertrand holds that individualism originates from the Cynic School and stoicism.Religion has exerted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individualism in the west.And in the United States,individualism has gained active significance.The study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ism in the west is meaningful for enriching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individualism;Ralph Waldo Emerson;Renaissance;religious reformation

B82-06

:A

:1009-3699(2011)02-0162-04

[责任编辑 彭国庆]

2010-09-08

崔雪茹(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个人主义上帝权利
我们的权利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120秒的“上帝”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是否气人
权利套装
爱一个人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