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2011-03-20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

季 红

(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江苏盐城224051)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季 红

(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江苏盐城224051)

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导致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力资本资源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等问题,在探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从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政府这几个方面,寻求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路径。

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路径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政策保障[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兴则国家兴,农民富则国家盛。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核心问题是必须转变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一、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在发展理念上要正确处理好快与好的关系,不仅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而且要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面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农业经济效益不高的现状,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十二五规划的基本要求。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事关我国发展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力,降低对外贸易摩擦,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我国农业出口以传统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不高,靠规模取胜,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会促进高附加值农业产品的生产,增加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减少外贸冲突,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的高增长高速度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如水资源的浪费、污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地面臭氧污染,大气汞污染等问题,都消蚀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就。因此,我国农村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方面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受资源短缺的困扰,另一方面又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本来土地、草场、绿地等农用资源都比较匮乏,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其政绩,热衷于城市扩建,农村工业化,这人为地加剧了资源紧张,消解了我国农村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实现我国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本地有限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我国农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条件,农村民主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当前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能源消耗偏高,节能减排任务较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虽实现了年均增速超过9%的高速度增长,但增长以消耗大量资源能源为代价,增长方式相对粗放,不但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而且也无益于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加重了当前的节能减排任务。

以江苏地区为例,2000年江苏农村生产用能共消耗4 434.4万吨标煤,其中农业生产用能仅占13.3%,乡镇企业用能占86.7%。2001年农业生产用能共消费591.6万吨标煤,万元产值能耗0.33吨标煤。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目前江苏省乡镇企业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乡镇企业用能在整个地区用能中的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乡镇企业已成为县级经济中的最大耗能部门。2000年乡镇企业共消费3 842.8万吨标煤,万元产值能耗0.49吨标煤,由于乡镇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低,节能投资少,布局分散,信息不灵、技术人员缺乏,因而增加了节能的难度[2]。

(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苏南地区。农村污染不仅影响了农村人口的生活和健康,而且通过水、大气和食品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的生活和健康。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现代农业生产手段的过度使用带来的污染。如江苏已有许多地区的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的比例超过了工业污染。对太湖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表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田的氮、磷流失。第二是村镇等农村聚居点因缺乏规划和环境管理滞后造成的污染。第三是乡镇企业和集约化养殖场布局不当,污染治理不够导致的污染。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阻碍将日趋明显。不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就不可能建设以和谐发展为主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显现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产业比例关系失衡,产业关联度低,产业竞争力不足等等。第一,三次产业结构失衡,第三产业比重过低。我国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农村非农产业一直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水平较低,而且第三产业局限于商业、运输业、餐饮业等传统的服务业,而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不足。第二,产业链短,产业关联度不高。一般来说,产业链越长,产业关联效应越高。我国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中的一个问题是产业关联度不高。第三,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科技型产业比重低,企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低,职工素质不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有待提高,等等。

(四)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平衡现象长期未得到改变

我国农村传统的发展模式是重投资、轻消费。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形成的思维模式仍然还在惯性地发挥作用,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平衡的现象一直未得到彻底改变。这主要体现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释放,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影响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抑制农民消费倾向,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不完善制约农村消费的持续发展。此外,农民落后的消费观念也阻碍了农村消费的良性循环。

(五)人力资本资源相对短缺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投资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本质量不高;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形成;农村文化投入严重不足,文化设施建设落后,不能满足农村文化需求;农村医疗卫生投入相对不足,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停滞不前。以江苏的人才资源为例,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江苏6岁及以上农村人口中,大专及以上人口比例不足l%,比城镇低10个百分点,而小学及以下文化人口比例高达49.9%,比城镇高出19个百分点[3]。由此可见,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人力资本供给不足的严峻挑战,对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要求更为迫切。

(六)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当前,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其发展的制约瓶颈。这主要体现在:农产品技术含量低,高新技术产品少;农产品成本高,竞争力弱;农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弱的最根本原因是农业技术的落后。所以,加强农业自主创新,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农产品的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产品技术含量,打造绿色产品和品牌优势,以全面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农村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三、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二五规划已作出明确规定。建议提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据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一)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利用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进行再配置的过程。

1.加快城镇化过程,以城镇化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是从总体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消除粘附在户口管理上的各种社会经济差别,建立城乡统一流动的户籍制度,才能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就业和其它发展机遇面前的平等竞争。

2.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工业化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在当前形势下,农村工业化的有效手段就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政府必须指导和帮助其加快发展。一要放宽业主落户权、人才引进权。实行开放式的行业投资准入政策。二在项目审批、税收征收、土地使用、项目的选择上为私营企业提供良好条件。三要重新调整私营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

3.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信息化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目前在我国农村,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不高,而耗能、耗原材料却比较高,环境污染严重,急需改造。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和资金相对较低,如通过网上营销可以大大扩大营销范围,降低营销成本;以信息化方式管理企业可以大幅度减少管理人员,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

4.加快市场化进程,以市场化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就必须加快农村的市场化进程。各级地方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大城乡专业市场的建设,尤其是要扩大传统小商品市场规模,提升档次;要鼓励民营企业兴办现代化专业市场,提高专业市场水平;要把要素市场的培育作为整个市场体系的重点,加大建设力度。而要使要素市场建设滞后于商品市场建设的局面得到明显改观,就必须推动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推动农村资本市场的发育,推动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二)调整能源战略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农村地区能源需求较大,供需平衡是长期存在并需高度重视的问题。煤炭、成品油市场的开放,为农村获得更多的能源提供了机遇。但建立稳定的农村能源市场还要一段过程,其中能源价格将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过高或过低的能源价格都会使能源供需平衡发生变化,影响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农村能源市场的建立。因此,地方政府应制定合适的能源供销价格政策来指导能源的消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电力需求的增长非常迅速。随着电力工业的优先发展,投资办电积极性的高涨,在未来一段时期电力的供应将会得到一定增长,应尽可能增加对农村地区的供电,加紧对农村地区电力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特别是农村低压电路的改造,促使农村电网线损率降低。同时,节能是我国农村地区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的一个长期任务。地方政府应将其作为发展经济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着手建立和健全强有力的节能管理和服务体系,完善和制定节能计划,有步骤地把乡镇企业的节能列入重点,建立一套相应的能源计划、监督指导等管理体系,鼓励增加节能投资,对节能项目在经济上要给予扶持,推广成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节能技术和节能新产品。开发利用农村地区当地可再生能源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长期选择。目前太阳能利用、风能、沼气技术等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普遍推广应用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为在城乡解决环境问题找到了一条保护环境、综合利用的途径。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我国农村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就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是研发的主体,是创新收入、产出及其收益的主体。企业具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先天优势,有直接面向市场并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的条件。因此,应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2.加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自主创新的保障。通过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营造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和交易的法治环境。同时,制定相应的规划与调控政策,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完善创业投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风险投资市场体系的建设,吸引社会资金,组建各类创业投资公司,使创新者能够及时得到与其风险和收益相对应的资金支持与回报。加快保证市场经济有效运作的各项经济法律的制定、修改与实施,保护各市场主体的权益。

3.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核心。我国农村要培育创新人才就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坚持竞争激励与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重视内部培养,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发挥各大专院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量的本土化的具有创新精神,有责任感,善于与他人合作,对科学和真理有执着追求,能进行国际交往的创新人才。

4.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从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出发,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也要妥善处理好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着力加强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

(四)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2008年以来,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出台了扩大国内需求等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明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4]。协调农村消费和投资关系将直接关系到国家以扩大农村需求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否取得预期的刺激效果。

1.坚持扩大内需的基本策略。通过各种手段增加农村消费需求,这是解决经济增长结构失衡的必由之路,其中最根本的是切实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通过一定的收入水平增加来实现农村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通过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强大国内农村市场需求,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真正的动力[5]。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首先,政府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些大型工程建设的主要劳动者是农民,所需要的一部分材料也来自于农村,这样不但能直接提高农民的收入,而且还能促进农民的消费。其次,投资于农村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为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优化农村居民交易的消费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

3.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提高农村消费的社会经济价值。金融危机以来,政府将逐步增加农村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在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效率和增加农村家庭预期收入的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并完善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恢复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提高农村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五)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我国农村要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循环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循环经济,首先是发展观的创新,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理解循环经济的价值与意义。只有以循环经济为切入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就应当辨证地认识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等同于发展的观念;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

2.制定相关政策,强化市场机制,引导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农村发展循环经济主要目的是解决本地区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问题。为此,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一是通过对短缺资源的价格干预和资源税的调整,激励企业和消费者节约使用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二是制定生产者义务的政策体系,规定生产者必须回收利用和处理自己的产品,鼓励生产者在产品设计时即考虑方便回收和循环利用;三是建立废弃物再生利用与资源循环利用的政策体系,并制定鼓励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物质产品的目录和具体优惠方法;四是建立关于强制性节约资源的技术政策,强制淘汰落后的技术和生产方法,支持和鼓励企业研究与开发循环经济技术体系[6]。

3.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和示范。各级主管部门要组织制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和计划。积极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类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财税政策研究专项规划;要大力推进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推进重点企业和地区开展循环经济实践,指导其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深化生态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和示范工作,加强对地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六)建设节约型政府

建设节约型政府是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所决定的,是节约型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1.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的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节约型政府,就必须引导各级政府官员转变执政理念,走出唯GDP论的怪圈。在对地方政府和干部考核时,既要看综合指标GDP,更要看经济效益、能源的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教卫文体等社会事业发展的程度,科学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

2.编制科学合理的公共规划,指导规范城乡建设。加强公共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有效指导城乡建设实践,是节约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既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成熟先进的规划理念,也要根据本地区人多地少和人均能源有限的实际,形成具有本省特色的规划体系;既要做好节约型城乡规划的编制,也要加快编制和完善省级行政区城镇体系规划,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体系。

3.大力推进政府行政的公开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一要促进信息公开,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要制定和建立相关规范性文件,使政府公开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审核制度、预公开制度和申请公开制度。二要推进政务信息化,建立和完善人口、法人和地理三大信息系统数据库,加大各部门日常业务中的管理和服务的应用信息系统的力度,使其成为公众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三要开展流程再造,使企业和个人在办事时简化程序,有效降低人力成本、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四要促进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重点,建立招投标机制,不断扩大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比重,更好地培育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

4.建立健全体制内外的监督机制,使节约型政府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要坚持和完善人大和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绩效评估,由政府督查、法制、监察、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用情况在内的绩效评估工作,形成行政监督合力,保证行政权力的规范化运行,建立专业机构对政府公共政策的监督和评估,同时接受媒体、社会公众对政府的外部监督。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0-10-27)[2010-12-2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7/c_12708501.htm.

[2] 王效华,狄崇兰.江苏农村地区能源消费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5):96-98

[3] 张珠龙,张存库.新农村建设的探索、挑战与对策——基于江苏城乡一体发展的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44-48

[4] 中国新闻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定调: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EB/OL].(2008-12-29)[2010-05-10]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1229/286750/shtml.

[5] 邹卫星.中国消费投资失衡的不良影响与调整方略[J].现代财经,2008(6):12-17.

[6] 钱淑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财税政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9:63.

The Choice of Transform Road to Our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JI Hong
(The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Yancheng Normal College,Yancheng 224002,Jiangsu,China)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transform of our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such as the irrational economic structure,poor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which has led to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environment pollution,lack of human resources,and poor innovation,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major ones with the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as reconstruction of industry and energy,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developing circulation economy,and building economical government,so as to explore the major paths of pushing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ay;path

F120.3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1.03.009

2010-12-02

季 红(1966-),女,江苏省盐城市人,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哲社基金项目(09SJD710021)

(责任编辑 易 民)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