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优化:内涵与实质
2011-03-20苗伟
苗 伟
(天津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天津300191)
文化优化:内涵与实质
苗 伟
(天津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天津300191)
对文化优化的内涵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认为文化优化是高度自觉的文化主体,按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原则,对文化本体的自主控制、设计、管理和调节。文化优化实质是直面文化本体的文化创造,是基于文化自觉之上的文化自为,是人之本体存在的主体性建构,是文化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一种不可低估的文化力量。
人;文化;文化优化
文化是人的生存机制,是人类社会由以产生的母腹,对人类文化的研究也就是间接地探索和关注人类自己。马克思曾经说过:假如每件事都与表面上完全相符,那就用不着任何科学了。这个论断对自然科学很合适,对文化研究则更贴切。由于文化自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主体的特殊性,使得人们对文化认识千差万别。文化定义就有数百种之多,文化分类也是复杂多样,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显性文化、隐性文化,主文化、亚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未来文化等。文化理论种类繁多,如文化进化论、文化传播论、文化功能论、文化结构主义、文化模式论、文化符号论等。这些文化的定义、分类、理论为我们掌握文化提供了不同的模式和图景,但无论这些模式和图景怎样不同,归根到底,只有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对人本身的诠释才有意义。马克思说得好:“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9提出文化优化,就是要纠正以往文化理论只注重解释世界而忽视改造世界,只重视文化于人的客观性而小视人在文化面前的主体性,只强调文化承继而回避文化建构的弊端。
文化优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一切文化选择与创造,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人类的一切文化创造都具有优化意义,都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此意义上,文化创造也就是文化优化。广义上的文化优化是普遍存在的,它渗透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人类的一切文化创造活动,特别是改造世界,改造人自身的各种活动,都不能没有优化的因素。优化在文化活动中发生、拓展和完成。无论任何性质的人类文化实践,一旦人们凭借智慧把过去的经验,当下的情况和条件以及可实现的目标结合起来,并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活动时,人们就是在进行一种优化的努力,优化就在自觉不自觉地支配着人们。但这种泛泛而谈的优化不具有实质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狭义的文化优化,是指对文化本身的优化和用文化去优化,也就是对一切人类文化创造进行重新审视、规划、管理和设计,使其更好地遵循人类社会文化规律,更大程度地符合人的主体性意愿,创建更加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环境,从而使人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发展。狭义的文化优化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文化实践和文化创造,它摆脱了以往对待文化的神圣化态度,即认为文化是完美无缺的,在狭义的文化优化视野下,人类的文化创造是具体的历史的文化实践,同样存在着正确与不正确,合理与不合理,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分,需要对文化进行反思、批判和创新。狭义的文化优化是对广义的文化优化的专化和提升,它把内蕴于一切文化创造活动中的优化因子提取出来,使这种文化创造的优化属性提升为专门的对文化的优化,从而把文化优化变成一种具有“专化”意义的文化实践活动。这样,文化优化由过去以无意识的,盲目的,隐匿的方式发生作用,转变为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凸显的人类优化实践。
文化优化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从文化类型学意义上看,文化优化是指以优化为核心理念与价值取向的文化,它反映一种新的文化理念。从文化结构主义视野出发,文化优化是以社会各种文化要素、文化形式的协调互动和有机统一为根本特征的文化策略,它展示一种新的文化自觉。从文化社会学意义上看,文化优化就是如何使文化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及人的全面发展相契合,它呈现一种新的文化愿景。从文化科学的立场出发,文化优化就是对于文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进,从而实现耗散最小而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过程,它表征为一种新的文化理想。而从文化哲学角度看,文化优化主要指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对作为人的本体的文化,按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原则,进行的一种自主控制、设计、管理和调节,它体现的是一种人学的维度,一种整体性的视角。因此,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文化优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文化要素的优化组合,如果那样的话,其实是把文化理解为一种死的文化,无机的文化,而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文化优化是把文化看成是一种活的文化,是一个活的有机体,文化优化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践活动,是对文化异化的克服,是一种积极的文化理念,一种正确的对待文化的态度,一种从人的存在方式上对人的解读和反思。
文化优化是人文互创原理对文化实践的理论诉求,人文互创原理告诉我们:文化创造人,人也创造文化,文化就是通过人化和化人的方式,实现文化创造与文化进步的。但这一过程如果盲目发生,就会出现用劣质文化去塑造人,人创造低劣的文化,人越来越没文化,文化越来越劣化等恶性循环,因此,需要对人文互创的过程进行优化设计。由于人与文化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双向互创的过程,与此相应,文化优化也包括两个方面,文化优化要对人化过程和结果进行优化,使人的世界越来越反映人的理想,同时,要对化人的过程进行优化,使人越来越文化化。通过人去规划文化以及用文化来塑造人,从而实现人与文化相互优化,达到人与人的世界共同推进和整体性提升。
文化优化既是名词又是动词。作为名词的文化优化,是指人的文化创造活动和过程达到的符合人之美好意愿的状态和结果,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全面、和谐、合理的人类文明状态,一种属于人自己的最好、最佳、最优的文化结果;作为动词的文化优化,是人类创造和实现文化的最优程序和最佳取向的活动和过程,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创造与文化管理,是人对自身现实存在状态的超越和对理想存在状态的自我设计、自我创造和自我追求。文化优化通过文化释义机制、文化反省自觉机制、文化选择机制、文化管理机制、文化创新机制进一步确立人在文化面前的主体性地位,在人与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文化和人的共同进步。
文化优化体现着人的能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它涵括一切自觉的文化创造和文化管理实践。文化优化就是对文化中蕴含的各种关系进行广泛的沟通与调节,对文化自身的程序和取向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对文化创造的过程进行全面规划和调控,对文化创造的成果进行妥善保护和管理,对文化交往中形成的危机和冲突进行有效化解和协调,对文化发展中产生的失误与偏颇进行自觉调整和弥补,充分认识自身文化以及整个人类文化存在的盲目性、局限性,努力克服人类文化的自我神圣化倾向和自满自足的文化惰性,不断地提高文化自觉程度和自我意识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有效激发文化创造的活力,不时更新和升华文化理想,日益提高文化的效益和人的效益,使优秀的文化成果得到最广泛的传播和弘扬,使每一个文化个体都能获得文化享受和自我发展,为每一个文化个体提供接受文化教育,参与文化创造,贡献文化智慧的机会,有力地整合和集中一切文化力量,使人类自觉而又极其有效地向文化理想境界迈进。文化优化要对外改变文化环境,对内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意识,对文化出现的固化、僵化、裂化、无序化等的文化趋势,通过文化创新,文化管理等措施,进行重新的规划、设计、创造、解释,从而使文化充满活力,丰富多彩,争奇斗艳,进而实现文化的全方位优化。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和高度出发,站在全球和整个人类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上,提出文化优化并不是要建立一种没有缺点,没有弊端,尽善尽美的文化,那只是人类理性的理想化展示而已,是不符合文化优化主旨的,而是要确立一种优化理念、态度、策略、方案、方法,使人类时刻都能用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文化及其演进态势。文化优化不是暂时缓解矛盾的手段,它强调新程序、新取向的形成,注重文化的积累与积淀。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优化,是新的更能适应环境变化和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的程序和取向的建立,它必然带来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人的发展空间的扩大,产生文化与人良性互动的积极效应。当然文化优化也不是纯粹的哲学思辨,而是活生生的文化实践,关注文化现实,紧贴人们的文化生活,通过对文化环境这一人的感性活动的对象性现实的考察和优化,来间接地重塑人本身,通过对人的教化,提高人的文化意识、文化觉悟、文化素养,从而提高文化的整体水平。文化优化不是一种终止状态,而是人类对自身永不满足永不停息地自我批判,自我追求,自我提升,求真、向善、达美,从而向更好、更优、最好、最优目标努力的过程。此外,文化优化不是文化与优化的简单叠加,人们也不应该把文化优化仅仅想象成一个结果,而更应将其看成是一个产生结果的过程,一个试图摆脱和超越人的不完善性的过程。为了全面表达和揭示文化优化的实质和内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阐释和涵括。
一、文化优化:直面文化本体的文化创造
文化优化作为一种实践,也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文化优化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创造,是直接以文化本身为对象,以改变、提升、管理、创新文化为目的和手段的创造性活动,因而是一种自觉的、系统的、高水平的文化创造,是对文化创造的再创造,是对实践批判的再批判。文化优化与文化创造的目标是一致的,人类进行文化创造与文化优化,其最终目标无不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对人的积极效益,使文化重新为人服务,使人对文化重新占有,实现文化协调、有序、积极、向上、为人的发展,使人与文化相互促进,相互创造,相互生成。文化优化的提出相对较晚,但文化优化的实践却与文化相伴而生,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化进行优化,使文化发挥最大的效益,文化优化活动就内在于人类文化生成、发展、传播的演化过程之中。文化优化或优化文化只能是用文化本身的方式去对待文化,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化优化也意味着用文化去优化,通过文化自身和文化创造的引领作用,实现对反文化、非文化、无文化的克服、抵制和重新占有。文化优化呈现出的是人对文化的反映认识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和协调控制能力,从整体性的角度看,也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创造力的体现。总而言之,文化从劣化走向优化,从自在走向自为,从理想向现实的转化,是在人创造文化和文化创造人的双向运动中实现的,文化优化不在文化活动之外,更不能脱离人而存在,是一种面向文化本体,面向人本身的文化创造活动。
文化是人发展的根基和载体,人只有在创造文化过程中才能成为有文化的。离开具体的文化及其教化过程,人的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离开对当下文化创造的继承,人类将难以生存和延续,也就无所谓优化。文化创造是文化优化得以实现的途径和前提,通过文化创造,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要,提高人们文化生活水平,只有在文化创造的支撑下,文化优化才有了保障,否则单纯的文化优化是没有力量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文化创造就没有文化优化的真正发生;文化优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创造,对文化创造本身具有提升、巩固和加强的作用,一味地、盲目地追求文化创造,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导致文化异化的发生,同时也可能产生文化的僵化、固化,致使文化丧失活力,失去意义,最后走向文化的反面,因此文化创造离不开文化优化,只有通过文化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的效益,使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的文化需要,不断地提高人的文化水平。
由此可见,文化创造本身就是一个对文化进行再评价,从而重新取舍、选择、加工,使文化从旧质向新质飞跃,创造崭新文化的文化提升过程。一项有益科技发明的应用和推广,一个良好文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种高尚文化精神的提倡和弘扬,都对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具有优化作用。文化创造与文化建设是文化优化的根本途径。没有文化创造与文化建设的保障,任何优化的措施都是暂时的、没有根基的,但不是任何创造和建设都从属于文化优化,没有文化繁荣和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的解放,任何创造都是没有意义的,文化优化视野下的文化创造,不是盲目的、无意识的,而是有意识的、自觉的文化创造,是对文化过程和结果、程序和取向、外化与内化进行再反思,再批判,是以文化本身为对象,以真善美为尺度,对文化认识与创造进行再认识,再创造,以期符合人的主体性意愿与文化客观规律要求的人类实践。
二、文化优化:基于文化自觉之上的文化自为
文化优化实质是一种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之上的文化自为,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为的高度统一。文化优化是对文化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的一种自觉的哲学思考,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在把握该文化存在和发展境况的前提下,扬长避短,审时度势,积极主动地促进文化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采取的主动文化态度、文化理念和文化策略。文化不是完美无缺的,更不应该漫无边际地发展,文化本身需要人的自主的规划、设计、管理和控制,如人类对克隆技术、核武器的控制,就是典型事例,诸如此类的具有破坏性和杀伤性的技术,如果任其发展,任其泛滥,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很可能导致地球的覆灭,人类的消亡。因此,必须进行人为的控制,使其朝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方向发展。人的世界的发展,尤其是当代人类世界的发展,需要一种可持续的眼光,一种安全的意识,一种全球的胸怀,更需要一种自主优化的理念。文化优化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之上,以文化自觉为前提,没有文化自觉无所谓优化,如果没有自觉,只能是盲目地发展,这可能产生优化的结果,但也可能造成文化的破坏和毁灭。所以,优化是要遵循规律的,是建立在正确文化认识基础上的文化创造,是对文化的发展理性认识基础上的文化选择和设计。生态主义、女性主义、环境主义等都是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之上的文化优化活动,通过这样有意识的文化批判,矫正文化发展方向,重新纠正人的偏离文化轨迹的行为,扭转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使社会和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化优化与文化自觉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它建立在对文化客体的本性自觉和对文化主体的人性自觉基础之上。文化优化首先是面向客观文化世界的优化,从一般文化本性上看,文化原本就有美化和完美化之意,优化是文化的题中之义。文化优化是对文化完美化本性诉求的自觉基础之上的一种自主追求。从具体的文化实体来看,文化优化的发生是在文化主体的人对自己文化和他者文化有了自觉意识,在比较、借鉴之后的选择,取舍。其次,文化优化更是着眼于主观文化世界的优化。“人是一种具有两重性的矛盾生存。具体说,人悬于‘两极’:既神又兽,既高贵又卑劣,既自由又受奴役,既向上超升又堕落沉沦,既弘扬至爱和牺牲,又彰显万般的残忍和无尽的自我中心主义。”[2]文化优化的发生,源于人类对自身本性的认识。人性既有积极、光明的一面,也有消极、阴暗的一面。正面文化的创造,给人类带来福音,而负面文化的创造,则给人类带来灾难。基于实践的结果和生活的体验,人们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人类所具有的各种方法或手段对人性实行调控,张扬和保护人性的积极方面,限制和打击人性的消极方面。从人性的角度看,文化优化实质就是沿着健康的、自我完善的方向调控人性,发扬人性的光明面,抑制人性的阴暗面,发展进步的文化,抑制反动的文化,以此推动人类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文化优化就是要通过人性调控活动的能力和成效,推动文化的进步。文化优化的提升和推进,其实质就是人类能越来越自觉,越来越有效地发扬人性的光明面,抑制人性的阴暗面。文化优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类反思自我,理解自我、走向自我的过程。因此,从文化优化与文化自觉整体性和内在关联性的角度看,文化优化也是对文化的完美与人性的完善的一种主动追求。
文化优化就是一种文化自为。在文化主体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主动的自为行为或自觉行动,那么这种自觉也是没有意义的,正如汤林森在《文化帝国主义》一书中所指出的:“我们写成的文笔,总还是无法脱离它的文化位置所散发出来的诸种思索风格及前提技术。就这个层次的意义来说,仅仅只是意识我们自身的文化优势并不能够改变造成这个优势的政治经济之支配实体。自觉,也只不过是引发一些焦虑。”[3]文化优化是在对文化进行全方位认识和掌握的前提下,按照文化本性和主体需要对文化进行改造,包括对文化目标的设计,文化冲突的消解,文化异化的克服,文化发展的自觉,文化方向的选择,文化程序的设计,文化秩序的调控等等自为活动。
三、文化优化:人之本体存在的主体性建构
从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角度看,文化优化是人对其本体存在的一种主体性建构。从最深层的意义上讲,文化优化也就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优化,对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的反思、反省、调整、创新、规划、设计,从而使人的存在更加合理,更有意义,更加文明,更加进步。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需要全方位的优化,非典发生的起因,源于广东人在捕食野生动物果子狸过程中,与其亲密接触,最后造成整个民族的灾难。盛极一时的玛雅文明,在短时间内销声匿迹,给人类留下遗憾。经考证,玛雅民族的覆灭与他们“杀人敬神”的民族传统有着直接的关系。“9.11”等恐怖事件的发生,是由于局部的民族仇恨和宗教仇恨,导致人性的扭曲,给人类造成的文化灾难。羊毛衫、羊肉串、火锅城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近年来人们生活的消费形式,而需求决定生产,内蒙古草原的超负荷放牧,使昔日的草原日益“沙漠化”。天灾背后是人祸,自然灾难背后实质是文化危机。只有从文化入手,从人类的整体视野出发,对文化进行全方位优化,才能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文明的跃迁。
文化优化是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对人及其文化的异化、片面化的自觉克服和扬弃,对人及其文化的本真的,完美的,理想的存在的自觉追求,因而是人的本质或本性的真正凸显,是人的本质对人来说的真正实现。文化优化主张对人虚假的,异化的非存在进行拒斥,对人的本真存在重新占有,恢复作为主体的真实存在者的地位,从而更加有效地把人的本质规定性按照美的规律投射到文化的建设上,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类历史,塑造真正的人化世界。优化文化其实质是对人的现实存在状态的省思、拷问和批判,是对人的理想存在状态的凸显、昭示和追求,是对人的终极存在状态的关注、关切和关怀。因此,一方面,文化优化是人作为文化主体的创造性的最高表现,也就是作为历史存在,传统存在,现实存在的人,对其历史性、局限性的不断超越和扬弃,从而不断追求并逐渐接近真实存在的过程。另一方面,文化优化又是文化批判和文化理想的统合而达到的一种对文化的全面自觉,是对文化自身进行的全面反思和自觉调整,它无疑有利于克服文化局限性和惰性,激发文化创造力,升华文化理想,促进文化进步。
文化本来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正是靠着世代积累延续下来的文化,人类才能不断获得生存、发展的能力和方向。但人为创造的文化也并不总是为人的,许许多多的文化创造成果不为人所掌握和驾驭,人的文化创造活动也会陷入迷失方向和丧失意义的窘境,由于不当的文化程序和文化取向,往往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激烈冲突,导致人类文化的内在分裂和价值危机。作为文化主体的人类必须直面文化,因为文化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决定着人类的生死存亡。就此而言,文化优化不只是人类追求的一种文化目标、文化境界,更是一种实现人的美好诉求的文化手段和文化过程,它通过各种方式的主体性建构实践,实现文化的人性化和人性的文化化。文化优化本质上是人的一种直面文化本体的主体性建构实践,人类的文化主体角色不仅仅是文化的创造者、接受者,更应成为文化的优化者。人应该有文化优化意识,自觉对文化进行分析、预测,及时反省、反思文化存在的问题,对文化进行人为的优化设计和管理,充分发挥人之于文化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实现人对文化的真正占有和掌握。
回顾人类文化发展史,可以看到,一切真实体现和反映人性和人的本质的优秀文明成果,无不在人的文化创造活动积极参与下发生,无不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的产物,然而,人的这种主体性发挥程度不同,结果就会不同,文化优化与人的主体性发挥的最高境界——自由相联系,只有意志自由,才能摆脱人为和为人的限制,正如柏格森所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自己的创造者,我们在不断地创造自己。人们越对自己的行动加以思考,就越能趋于完善。……对有意识的存在者来说,存在就是变易;变易就是成熟;成熟就是无限的自我创造。”[4]只有行动自由,也就是作为自由自觉的实践自由,才能完成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高度统一。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演进和人类自我完善的过程及结果。文化优化过程是人类追求自由,摆脱必然,最终实现自由的过程,它是人类由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升腾,它是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四、文化优化:文化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所谓文化优化,是指作为文化主体的人按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要求,能动地对文化发展所进行的自主变革、反省、选择、创新、控制、管理、规划、设计等,以期获得最大效益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实践活动。文化优化要把握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保证文化优化实践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但同时要使文化发展符合人的主体性意愿,坚持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性和价值性,从而正确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本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文化优化中,文化本身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真理性与价值性实现高度的有机统一。合规律性是文化优化的外在化展示,表征着文化发展的科学性,是指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对文化的制约作用,是外在文化尺度对文化的要求,文化优化必须遵循自然、社会和文化自身的规律;合目的性是文化优化的内在化蕴含,意味着文化优化的属人本性,是内在的文化尺度对文化的要求,文化优化必须按照人的利益、需求和意愿进行。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内在相关,它们既从不同的方面体现着客观文化规律、主体价值取向对于文化优化的影响和规定,也体现着文化优化作为一种积极的主体性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应当服从的要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文化发展辩证本性的诉求,它既是文化优化的原则和尺度,也是文化优化的目标。
从文化发展角度看,文化优化实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内在统一的进程。一方面,文化优化是文化主体认识和遵循文化客观规律的进程,即合规律的过程。另一方面,文化优化又是文化主体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实现其价值选择的过程,即合乎文化主体目的的进程。对文化发展而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不可分割的,仅合规律不合目的,或仅合目的不合规律,都必然导致文化的失序,停滞甚至倒退。文化优化表现出文化主体对文化创造的合理性的追求和实现,也就是“既要对客体规律性予以深刻认识和把握,又要制定适当的创造性目标及其实现之途径;既要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又要形成符合社会规律性的良好次序;既要进行其各类文化的建造,又要理解揭示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和深层意义”[5]。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能找到文化优化的足迹。人类文化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人们对文化现实的反思和焦虑,离不开文化理想的指引和关照,离不开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离不开与假恶丑的反文化现象的斗争。文化优化把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目的性,也就是人的主体性外化到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之中,使文化演进有方向、有秩序、有活力,使文化发展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只有对文化进行调控、管理、规划、设计,使其符合真善美的要求,符合人类文明的演进规律和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取向,才能使人的存在更合理、更科学、更健康、更人性。只有对文化的自觉创造、反思、干预、引导,才能保证文化能够积极健康地沿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道路发展。
总之,文化不是机械的,僵化的抽象物,而是有机的,鲜活的具体存在;是可控制,可管理,可调节,可优化的有机体,它和生物有机体一样,经历产生、发展、繁荣、衰亡的过程,有着独特的内在运作机制。文化优化必须符合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最大限度地反映人的主体性意愿。不符合文化发展规律,人为地肢解文化有机体,往往会束缚文化生产力,压制文化创造力,削弱文化竞争力,扼杀文化生命力。不反映人的主体性意愿,任文化自我产生,自我发展,自我组织,势必造成文化劣化、退化、衰化和非人化。
五、文化优化:一种不可低估的文化力量
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文化作为主体的延伸,并且随时与主体相结合,总是迅速转化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正是文化在塑造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创造着世界,这种塑造世界、改变世界、创造世界的角色,是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所扮演的角色。“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的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1]80。其实,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共同的活动方式”就是文化,这是关于“文化是一种生产力”的经典论述。当今世界的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运行中,都是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不可或缺和不容忽视的生产力而起作用的。文化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是无关紧要的所谓非决定性的、被支配的、从属性的因素,而日益成为改造社会、创造历史的支配力量。
文化优化是一种不可低估的文化力量,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证文化内部各要素各层面协调发展、文化间和谐与合作、人与文化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文化优化能够挖掘文化潜能,涤除文化中的各种消极因素的破坏作用,协调文化内在的各种关系。文化优化通过对文化的优化和用文化去优化,探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最佳的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创造,不言而喻,文化优化也是一种文化力,当今世界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不仅要比已取得的文化成果和达到的文化水平,而且要比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程度,要比文化自主创新、自主协调、自主管理的能力,要比正确处理文化之间关系的能力,要比文化的自觉程度,一句话,文化的竞争离不开文化优化力的竞争。文化合作同样离不开文化优化力,一种文化在与其他文化交往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和对峙,这需要通过优化措施来协调矛盾,化解冲突。而且文化交往的目的不是为了被同化、吞并,而是从其他文化吸收有益的因素,以补己之不足;同时,也要对其消极因素,进行有效抵制,这就离不开文化优化创造。只有在优化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文化交往的目的。只有通过文化优化,才能更好地协调文化各要素、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更大程度地激发劳动者的热情和创造力,才能提高文化效益和人的效益,使文化沿着积极、肯定、为人的方向和轨迹前进。
文化优化力根源于人的文化创造力。文化活动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活动,文化需要人类的创造精神,离不开人类的创造力。从文化哲学的观点看,文化创造力是人类的最为本质的精神特征,是人类的最根本、最普遍的一种能力,人类生活的一切文化领域以及人类所构筑的整个文化世界,就是人类文化创造力的体现。“我们的创造性并不受一种只需要被我们辨认出来的固有目标的限制;它是完整的创造性,甚至树立目标也被包含在我们的完整性之中。创造力能够产生出在内容上最富于变化的各种文化,其范围是不可预料的;它不受数量有限的、可能性的内容的限制,因为我们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肯定地说,各种文化的变化要以种族和个体的特殊气质为基础,以地理和其他条件为基础;然而各种文化最终决不仅仅是内在因素或对外在因素的反应的发展,它们是一种自由的创造。这是构成我们对历史的控制的因素”[6]。人类行为与其它动物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动物只是接受天然的程序和被赋予的价值,但却不能创造含义和对某个事物赋予价值,因而动物具有的仅仅是自然创造力而不是文化创造力。文化优化力根植于文化创造力之中,是文化创造力的特殊表现形式。在不同文化境遇下,文化优化力呈现不同的样态,诸如文化批判力、协调力、凝聚力,等等。文化优化力保证文化创造力朝着为人的取向进步,而不是脱离文化进步的方向,导致文化创造力的倒退和萎缩,因而,文化优化力是文化创造力中的主流力量,它直接规约人及其文化发展的方向。
文化优化只有与文化现实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文化力。文化优化不是抽象的理论思辨,它不能脱离生生不息的文化现实生活,只有在对纷纭复杂、瞬息万变的文化现象的把握中,深入探索和关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关注人的现实境遇,不断反思、革新和优化人类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成为推动文化变革的物质和精神动力。由于历史境遇不同,文化优化的对象、途径和方法存在很大差别。文化优化力在不同历史情景下,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文化尊重、保护、解释、协调、微调、改良和革命等不同方式。从文化优化力的表现方式不难看出,文化优化力作为一种软实力,常常是无形的,因为文化优化要用文化的方式,要符合文化的规律和人的要求,要将人文的手段和理性的计算相结合,而不能用对待物的方式去对待文化。文化优化主张,对待文化要有一种敬畏精神,尊重和自己相异的文化,保护文化传统。尊重文化主体的利益和需求,尊重他人的文化选择,自觉地保护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文化优化的表现,都蕴含着文化优化力,尽管这些方面不直接体现为物质力量。因为文化优化力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行业、每一个角落。可以说,文化优化力是无边的、无形的、无限的。
综上所述,文化优化是一种文化理念,一种相信文化需要优化,应该优化,确信通过优化文化能够实现文化优化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优化是一种文化态度,是对待文化时所持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为性的态度,它建立在对人本身的文化创造力和协调控制力的自信,以及对文化良序发展的信心基础之上。文化优化是一种文化取向,文化优化实则是人的生命整体对真正和谐、有序、乐观、健康的生命存在状态的渴望和追求,是对人类理想世界的主动探寻和设计。文化优化是一种文化理想,是在对文化内在矛盾和规律掌握的基础上,在对当今文化现实的批判、反省前提下,对未来文化的一种期许、憧憬和构想。文化优化是一种文化境界,文化优化是人类对最优人生和最优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最优化和社会最优化向文化的生成和确立。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M].徐黎明,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3.
[3]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冯建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61.
[4]柏格森.创造进化论[M].肖 聿,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3.
[5]李 燕.人类文化的原创精神[J].哲学研究,2002(7):18.
[6]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阎 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211.
On the Meaning and Essence of Cultural Optimization
MIAO Wei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rxism,Tianji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Tianjin300191,China)
Culture,the greatest creation and invention of human,shows the status of human being in the universe.Culture,never mysterious,is just man's behavior and practice.Its essence is a unique creative human activity.Cultural optimization mainly refers to the activities that human control,design,manage and regulate culture in accordance with“the unity of regularity and purpose”principle.Its essence is cultural creation,the subjectivity construction of human being,the unity of regularity and purpos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an enormous cultural force.
human;culture;cultural optimization
G0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1.03.016
2011-01-12
苗 伟(1979-),男,吉林省松原市人,天津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哲学博士,主要从事文化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 文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