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操作技能的规范化研究

2011-03-19孙姝凌燕邹莹

护士进修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药饼冬病夏治白芥子

孙姝 凌燕 邹莹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是以中医学“天人相应”、“内病外治”、“未病先防”等理论为基础,利用三伏天天气炎热,气血疏通,药物宜在人体特定穴位渗透、吸收的特点,在夏季伏天将辛温、逐痰走窜药物外敷贴于相应穴位以提高正气抗病能力的一种外治法[1]。我科从2003年开始,将白芥子、细辛、甘隧、延胡索等中药共研为末,在“三九”“三伏”天将药物贴敷于背部相应穴位,有效地减少了肺系疾病的发作次数或减轻了疾病的发作程度[2]。为了提高取穴的准确率、缩短患者等候贴敷治疗的时间、规范药饼的大小、厚度,确保疗效,我们对贴敷操作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多次的研讨、改进,以探索更加规范的穴位敷贴操作技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行“三伏”穴位贴敷的患者300例,均符合“冬病夏治”的纳入标准,符合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过敏性鼻炎;5岁以上愿意接受“三伏”穴位敷贴的患者。其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5~72岁,平均年龄(56.2±1.5)岁。按其来院贴敷的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排除标准:孕妇、严重心肺功能疾患、对贴敷药物过敏,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破损,疾病发作期,5岁以下不配合患儿。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用《张氏医通》方中的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隧共研为末,加入蒜泥和清水调成糊状后贴敷于背部大椎、肺俞、膏肓穴。外用“北京医仕信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6cm×7cm医用胶贴固定,贴敷时间根据年龄或患者皮肤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儿童2~4h,成人6~8h,在三伏天期间敷贴3次,即“一伏”“二伏”“三伏”。

1.2.1 观察组 (1)专人现场制作贴敷小药饼,将调配好的糊剂,用自制的工具制成1.5cm×1.5cm大小,厚度为0.5cm的规范化药饼;(2)取穴和贴敷分步进行,即定位取穴者只负责取准穴位,做好标记;贴敷者再根据标记将药饼贴敷在标记的穴位上,以确保取穴的准确。

1.2.2 对照组 按常规专人根据经验徒手现场制作小药饼,一人边取穴边贴敷。

两组贴敷后,均将药饼轻轻按压,使其能紧贴局部皮肤。

1.2.3 护理 (1)贴敷前,要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一般为坐位(小孩可为站位),双手自然下垂,两肩水平,保持脊柱居中。同时询问有无不适,如有发热或咳喘严重,或有严重药物、胶布过敏史者,劝说患者暂不贴敷;暴露贴敷部位要充分,检查皮肤情况,局部油腻或汗多者,需清洁后再贴敷,以保证贴敷的稳固;(2)贴敷后,要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的反应,如出现发红、瘙痒、起水泡,要检查原因,若因药物过敏引起,要立即停用;严格控制贴敷时间,儿童贴敷时间为2~4h,成人为6~8h。

1.3 观察指标 两组病人取穴的准确率(请针灸专业老师现场检查、指导),患者等候贴敷时间的长短,药饼大小、厚度的规范等,观察并记录有无局部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例(%)

3 讨论

3.1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夏季是哮喘、慢支炎等疾病的相对缓解期,这时节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人体阳气得天阳相助,在相应穴位贴敷一些温养的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这些辛香、逐痰、通经之药与经络共同作用而达到温阳利气、祛散伏痰、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内在平衡,从而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增强身体抗病能力。穴位贴敷时,调整患者正确的体位,并充分暴露贴敷部位(女性患者可使用屏风遮挡)。准确选取穴位,对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每年的“三伏”“三九”贴敷开始前,我科均要对参与贴敷工作的医护人员(含研究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考核,让每一位参与者熟悉穴位贴敷的每个流程,对贴敷的操作环节也熟练掌握。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取穴准确率分别为98.66%和96.66%,差异无显著意义(χ2=20,P>0.05),临床实践说明,定位取穴与贴敷分人操作和取穴、定位、贴敷由一人连贯操作完成,对穴位的准确掌握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单人次等待贴敷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t=1.9,P<0.05),贴敷操作的分解施行,局部部位暴露的时间较长,致每一名患者等待时间延长,患者易烦躁,儿童易出现不配合现象。实际操作时,既要精、准取穴,又要提高效率,切实做到让患者满意。

3.2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的药物多选用化痰平喘、辛温通散、祛风活血类药物。辛香之品,为防止气味挥发,其粉剂均密封保存,糊剂要现用现配。其中,白芥子外敷可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久敷起泡,因此,合理用药,规范外用药饼的大小,既能保证治疗的有效,又不浪费药物,患者也不会因药饼的大小有差异而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逐步对贴敷药饼的制作工具进行了改进,从而进一步规范了穴位贴敷的操作。表1的结果显示,观察组借助统一的工具制作,药饼大小1.5cm× 1.5cm,厚度为0.5cm,比对照组徒手制作的药饼规范率高(χ2=50,P<0.05),观察组的药饼规范、美观,同时,减少了糊剂中蒜泥、白芥子对操作者双手的刺激,很受工作人员喜爱。

我们将贴敷步骤规范为由一人连贯操作替代分步操作;现场药饼制作均借助自制的工具统一进行,使药饼外型美观、大小尺寸规范,既可确保取穴的准确,又能提高贴敷效率。

[1] 齐玲,胥丹桂.中药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08,14(12):1406.

[2] 莫江峰.“冬病夏治”三伏贴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J].四川中医,2008,26(8):68-69.

猜你喜欢

药饼冬病夏治白芥子
白芥子(李源恒)《人间有味是清欢》《暂放尘心游物外》
《辨证奇闻》中白芥子的运用规律探讨
隔物(药饼)灸法治疗面瘫病60例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六味地黄汤药饼在隔物灸过程中药饼量衰减变化的分析
不同温度隔药饼电子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功能的影响*
灸疗药饼制备方法的研究
“冬病夏治”浅析
“冬病夏治”正当时
从冬病夏治论三伏贴之刍议
治咳嗽痰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