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探讨
2011-03-18夏波
夏 波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35)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的文化信息需求日益增强,在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社会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信息的需求,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展了社会化服务。如五邑大学图书馆、广州大学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浙江林学院图书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书馆等先后向社会开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其形式仅限于服务校外特定用户,且服务项目较少,服务覆盖面有限。2009年11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在广州大学召开 “全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学术研讨会,会上有不少专家学者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意义、必要性、障碍、策略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经验和成果,但对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缺少综合性的研究。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需要良好的运行机制作保障。因此,探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对于深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优势
2.1 馆藏文献资源优势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我国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指出,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设备以及工作方法是构成图书馆的要素。由此可见,图书是构成图书馆的第一要素。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出版业的繁荣,现代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不仅包括图书、期刊等印刷型文献,而且包括缩微文献、视听文献、机读文献及网络文献。经过长期的文献积累,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构建较为完备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除根据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需要系统地收藏专业参考用书外,高校图书馆还收藏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普及读物。随着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高校图书馆建立了馆藏资源数据库和各种特色数据库。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网络文献成为当今图书馆的主要馆藏,这些丰富的文献资源不仅是校内师生读者利用的对象,而且是校外读者可以获取的资源。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优势为其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2 人才优势
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除了加强在职馆员的培训外,引进了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充实到图书馆馆员队伍中。图书馆学、情报学及其他学科专业人才的增多,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得到强化,能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推送服务、网上资源集成服务。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图书馆员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是学科服务的联系人,更是数据库导航员、图书馆集成系统管理员、读者教育工作者及学科服务专家,在文献资源开发、数据库建设、网络建设等方面具有充足的经验,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智力支柱。
2.3 服务技术优势
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可弥补公共图书馆服务之不足。在经济迅速发展和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的今天,社会对高层次信息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仅依靠公共图书馆的力量是无法完全满足的。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数字化的建设,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设备更加先进,服务管理系统更为优良。特别是藏、借、阅、咨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方便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提高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率。与其他社会信息服务机构相比,在现代技术支撑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技术优势明显。
3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
3.1 良性的发展机制
高校图书馆是政府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义务通过社会化服务的方式,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部于2002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该规程,在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实施社会化服务战略。高校不仅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更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不仅仅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文献借阅服务,更应该通过科技产品的研发和科学理论的研究推动社会整体发展,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制定明确的社会化服务发展规划,建立良性的发展机制,尤其要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和互动机制。资金投入、人才投入等机制的建立,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可靠保证。资金投入机制可保证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所需资源的购置、服务设备的添置,人才投入机制可保证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正常开展。互动机制可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高校图书馆与社区、企业、机关等的内外互动,使图书馆能针对读者特点,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提高服务的时效性和主动性。
3.2 新型的管理机制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高校图书馆要打破封闭保守、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机制,建立新型管理机制。从高校管理层面分析,高校应给予图书馆更多的自主权,健全馆长负责制和民主管理制度,以利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从高校图书馆管理层面分析,高校图书馆应设立社会服务部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社会化服务规章制度,对开放时间、开放对象、服务范围、收费标准等方面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规范馆员的服务行为和社会读者的行为。
3.3 持续的动力机制
任何行为都需要一定的动力驱使,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也不例外。建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持续的动力机制,可实现高校与社会的需求互动,保障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可持续开展。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图书馆面临校内服务的压力。如果缺乏社会化服务动力机制,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发展也就缺少社会在物质、能量与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信息需求。因此,一要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赋予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职能。如制定有关图书馆法,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法律依据,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范围、形式、内容给予明确规定。二是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让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支持、经费扶持等形式引导、支持高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如成都市温江区将一些公益服务项目面向区内的几所高校进行招标,既发挥了高校资源优势,又节约了公共服务成本。三是构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补偿机制。不论社会公众享受何种类型的图书馆服务,都必然要涉及成本补偿问题。通过服务补偿,让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中得到一定的回报,降低服务成本。这既可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也可推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进一步开展。经济补偿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一种动力,而不应成为一种价值追求。高校图书馆应本着“公益、平等、互惠”的原则,与当地政府及职能部门积极开展调研,从法制、政策、管理上建立并不断完善,最终形成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经济补偿机制。
3.4 可行的协调机制
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纠纷,有的出现诉讼问题。在保障图书馆财产、安全等方面,高校图书馆无法有效约束社会读者。面对社会读者借书故意不还、侵权复制等违规行为,因图书馆法律的欠缺,高校图书馆无法充分行使管辖权。面向社会服务,高校图书馆必须建立可行的协调机制,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社会化服务,争取学校管理层的授权支持,以扫除服务与管理障碍,化解校内用户与社会用户需求的冲突,解决社会化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点和问题,保障高校图书馆和用户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化服务的顺利实施。
3.5 良好的利益平衡机制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单靠一个或几个图书馆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发挥区域内所有高校图书馆的优势,整合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文献信息资源、设备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良好的利益平衡机制。目前,高校图书馆联盟作为高校图书馆馆际合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可组建地区性的高校图书馆联盟,或加入“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能力。但无论是地区性的图书馆联盟,还是全国性的图书馆联盟,都必须制定联盟内部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通过利益补偿、利益引导、利益协调等策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以调节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防范联盟中的利益不平衡风险。
4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高校自身发展和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同需要。高校图书馆发挥优势资源,构建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可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范围,深化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1]杨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1(3):59-61.
[2]董乾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动力机制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2):7-9,13.
[3]赵国忠.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平衡机制研究[J].情报探索,2009(12):33-36.
[4]付云.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发展机制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7):111-112.
[5]刘春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探讨[J].情报杂志,2010(12):198-199,187.
[6]杨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与优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0(17):53-56.
[7]沈光亮.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践与发展[J].图书馆建设,2010(10):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