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应用快乐管理模式研究
2011-03-18王珣
王 珣
(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27)
高校图书馆以书为媒,成为学生、教师、员工等诸多读者和图书管理者汇集交流的地方,也是各种矛盾产生和化解、消除的地方。图书馆员每天要耗费大量的精神和体力应对读者,在接待读者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学生、教师、员工难免会遇到各种烦恼,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沟通化解,他们就不会快乐,进而影响读者借阅情绪及馆员的工作质量。因此,创造快乐,让学生、教师、员工快乐学习,快乐工作,感受快乐人生,在高校图书馆建立并应用快乐管理模式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1 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岗位设置落后于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
高校图书馆的岗位设置多沿袭传统专业图书馆岗位设置模式,已不适合当前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工作需要,也不适合复合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更不可能适合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专业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陈旧的岗位模式使现代图书馆的重要功能得不到彰显,人力资源高度浪费,专业性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没有用武之地,其结果必然造成人浮于事,无效地消耗了可贵的人力资源。
1.2 高素质员工获取渠道不畅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领导者对图书馆人才配置缺乏长远规划,各种人员的引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些高校图书馆成了高校人事改革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地,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配偶的工作地,完全忽视了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对图书馆专业人才的需要,这种“拉郎配”的人才引进模式必然会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不高,必然会限制图书馆的正常发展。
1.3 人力资源配备不充分,人才流失严重
当前,高等院校对教学科研一线的人才引进非常重视,忽视了教辅单位人员的配备,尤其是图书馆专业人才的配备。许多高校图书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落后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造成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的常规化,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效果不佳,图书馆的数字化功能和现代化功能得不到发挥。由此造成图书馆只是 “收收发发”、“借借还还”的大众形象,图书馆员工的职业地位得不到社会大众的充分认知,并且实行的是“坐班制”,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加之福利待遇和地位落后本校教学部门,而在职务晋升、业务深造方面又是论资排辈。正因为这些诸多因素使得人们对图书馆“那些人、那些事”的误会不断加深。图书馆员工职业声望偏低,据全国高校图工委对北京、武汉、长春、广州等地高校图书馆大学毕业生的调查,能安心图书馆工作的只有48%,想转行的就达39%。严重妨碍了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对高校图书馆的长期发展产生了深远地消极影响。
1.4 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性别比例不合理
由于历史原因,高校图书馆的员工主要由教职工家属、院系机关富余人员组成,其中,女性占多数,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很少,馆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他们难以适应、也不符合现代图书馆综合化、数字化的发展要求。学历结构、知识结构的差异,必然导致对图书馆工作内涵认识的模糊,诸如此类,图书馆的功能和馆员的职能都将被大大地淡化。
1.5 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滞后
通过对多家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调查和比较显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唯领导意识为上,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必然造成馆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机械地重复工作,不求创新,不去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上考核标准不科学,人为因素较多,与利益分配、职务晋升没有挂钩,激励机制不健全,其结果是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极大地压制了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埋没了馆员在工作中的自我价值。
2 高校图书馆快乐管理模式构想
以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使他们在工作中没有感受到一种满足感、成就感,没有享受到工作的快乐。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管理理念出发,引入快乐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馆员快乐地自觉自愿的做好每天的工作,让馆员在工作中感受到满足感、成就感,享受到工作的快乐,使人生自我价值在快乐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所谓快乐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用适合人性的文化管理人,教育人。让人遵从成功做人、成功做事的规律行事。这种人本主义管理的本质就是使员工从工作中感到幸福、快乐。让积极工作意愿成为员工生活的组成部分,两者融为一体。
众多研究表明,工作中若表现出积极心态,就大不一样。积极心态与工作中的幸福感呈现相关性,幸福感和工作绩效呈正相关性。积极心理状态对其工作绩效具有正面影响。美国学者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能力在心情郁闷时的表现和心情快乐时的表现所产生的效益差距为60%。因此,要大力营造和培育积极心理状态,避免和克服馆员的消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就要引入快乐管理模式,用快乐的管理模式创造一个积极的向上工作环境,有意识地培养馆员的积极向上的人格,让馆员体验到工作中积极的快乐情感,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快乐地工作。
3 高校图书馆应用快乐管理模式的举措
3.1 建立快乐管理机制
现代图书馆管理应根据人性化原则,建立快乐管理机制,馆领导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渗透落实到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周到的管理服务,感染每位馆员,创建和谐的人文工作环境。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馆员的尊严和价值,满足馆员对资源的需求和社会需求,并以此开展管理服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可持续的教育培训、人文情感培育,馆员就能在工作中感受到快乐,才能快乐地工作。
3.2 规范快乐管理行为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使被管理者快乐,这也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管理是相对而言的,不能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评判。快乐管理是个辩证的有机体,想要达到“快乐管理”的最高境界,应当具备以下几个前提。第一是要构建起具有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实用的运作体系,实行标准化管理,用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馆员的行为。各个部门、岗位、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内容目标,建立各项工作流程和标准,配套的、合理的量化绩效考核,实行量化目标管理。让每位馆员都知道要做什么,该怎么去做。不能各行其是,各念各的“经”。因此,完善规章制度、理顺组织架构、建立沟通渠道、建立激励机制等对快乐管理非常重要。第二是要组建一个高绩效的有领导力的管理者团队。工作的高效运行80%靠体系推动,20%靠卓越领导者带领的管理者团队拉动,推拉结合,形成合力,才能体现管理者有强的执行力,能将制定的目标落实到位。领导者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既要会激励馆员,又要能辅导馆员,只有大胆有效地授权,激发馆员潜能,才能快速高效的实现团队的工作目标。管理团队的领导者所拥有的强大的领导力,是维系快乐管理良性运行的推动力。第三是建构先进的文化理念,用先进的文化理念统领馆员的行为。在运行快乐管理的过程中,要及时将价值观、使命感、宗旨、人文精神、人才观等因素总结提炼,形成快乐管理理念系统,通过组织活动、制度建设等多种形式灌输和传播给图书馆馆员、公众,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快乐管理模式,让馆员在快乐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在提升馆员综合性的素质能力同时,感受到团队的大家庭式的温暖,使快乐管理模式更具人性化。实施快乐管理模式,使领导者更具向心力、凝聚力,不但能留住人,更能留住馆员的心,营造快乐和谐的工作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快乐管理其实很简单。激励机制的建立,馆领导树立为馆员服务的意识,营造心情舒畅的快乐工作氛围,缜密的科学组织管理,让馆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读者服务。在快乐管理模式下,馆员成为图书馆真正的主人,实现人馆合一。快乐管理模式的内涵又是动态的变化的,它也要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3.3 营造快乐管理氛围
在高校图书馆中,许多馆员都有消极情绪、摇摆心态、离散心理。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简单的惩罚制度不可能消除馆员的消极心理,其结果只能使馆员的心情压抑,缺乏工作热情。用消极的惩罚对待消极的工作,是原始的管理。而快乐管理是现代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起馆员积极快乐的工作心态,让馆员以积极的快乐的心态应对现实工作,用积极的快乐的工作心态认识、处理现实与心理之间的关系。馆领导运用快乐管理模式帮助馆员在工作活动中实现心态的自我转化,化被动为主动,化沮丧为快乐,从而激发馆员实际或潜在的工作激情,并从中体验到工作的幸福快乐。
3.3.1 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
高校图书馆要实现快乐管理,就必须营造快乐的工作环境。它包含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是指满足馆员生理与安全需要的一系列因素,诸如薪酬待遇、工作设施等。薪酬待遇是馆员的生活需要,也是对馆员价值的量化。工作设施对馆员来说也很重要,馆员每天要接待很多读者,如果设备老化、很慢又老出错,馆员心理很急,肯定没有好心情。劳动强度是否合理,也影响馆员的心态。一个馆员,如果他每天上班面对的都是永远接待不完的读者、上不完的书,劳动强度大,就容易产生沮丧情绪,心态摇摆,心理离散。针对这个问题,馆领导应从实际着手,更新设施,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改善职工待遇,提高馆员的社会地位。精神环境是指领导者的修养、工作制度与工作氛围等。馆员会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身上看到图书馆的希望、看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并把这种情感转化到工作中。作为领导者要有创新意识和宽容精神,在人事安排、岗位设置、职称评聘和任务承包等方面要科学管理,公平竞争,不徇私情。这样领导者才会赢得馆员信赖,馆员对工作就充满信心。此外,要将一种工作制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还需要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一种和谐的、爱的氛围。这里所说的爱,就是关心、帮助馆员,为馆员提供实现个人目标价值的可能,充分发挥馆员的才能,实现个人目标与管理目标的统一。和谐的图书馆人文环境也是激励馆员的重要因素,它能使馆员对图书馆产生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些精神因素需要管理者和馆员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图书馆领导们的努力,从领导到普通馆员,都要全力营造、精心呵护和谐共生的图书馆文化环境,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
3.3.2 塑造馆员的积极人格
馆员的人格是可以培养的。快乐管理的模式要求图书馆的领导培养并维护馆员的积极人格。馆员在图书馆工作既可以是为了获得一份工资;也可以是渴望在工作任务完成后,从增加的报酬与机会中获得权利与威望。将工作看成获得快乐幸福的一种媒介。而更高层面的则是将工作看成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工作中表现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图书馆要培养馆员的积极人格,就是要把馆员培养成在工作中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馆员。在应用快乐管理模式时要正确认识馆员的人格,每个馆员的工作动机、工作能力、潜力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馆员对工作的认识水平。每个馆员都有些基本需求,如:生存的需求、权利的需求、人际关系的需求等。这些需求是馆员在工作中的追求目标,他们看重的是自己的需求,对工作本身就不会看得太重。馆员为什么会看重这些需求呢?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工作中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担心将来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愿望和权力。培养馆员积极的、正确的工作动机,提供馆员满足这些基本需求的帮助,制订一个公平的制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实行快乐管理就是强调,在关心爱护馆员的基础上,将这一公平的制度上升为馆领导与馆员在工作情感上的共鸣,让馆员的自我的价值在图书馆工作中得以实现,并被馆领导认可。馆员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在工作重新认识到工作的意义,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形成对工作、对自身的更新更高的价值判断。
要让馆员在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需要提高馆员在工作中的自主性,使他们能更好地驾驭工作,而不被工作所控制。馆领导应该根据图书馆的发展和本馆工作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馆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使馆员的工作技能和职业修养不断得到提高,让馆员真正感受到馆领导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这也有益于图书馆当前的工作和长远的事业发展。同时注重挖掘馆员的潜力,为馆员创造条件,让馆员的潜力得到发挥,就要求馆领导真心实意地关心、帮助馆员,维护馆员积极的人格心态。馆员潜力的发挥,能使馆员更能体会到工作的快乐。
3.3.3 重视馆员的积极情感体验
快乐管理模式,还要求馆领导要重视馆员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行为心理学研究来看,人有两种特定的心理行为:一种是逃避行为心理;另一种是接近行为心理。馆员通过在工作中得到的情感体验,就会对工作产生逃避行为心理或接近行为心理并付诸行为,接近行为心理的产生就是积极情感体验的表现。馆领导应用快乐管理模式,让馆员在工作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馆员愿意并希望能与工作主动接近,并逐渐融入到工作中去,对工作产生接近行为心理,从而体验到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满足感、自豪感。工作的内容、过程和结果,都会让他们从中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快乐,由接近行为心理转化为付诸具体的行为,同时馆员的思想进一步拓展,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行为付诸,能增添工作的活力,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创新精神,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馆员通过接近行为心理表达自己的积极情感,表现出了快乐管理模式下的快乐工作。馆领导从而实现了快乐管理。
相反,如果馆员在工作中只是得到的是消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其思想或行为必然受到逃避行为心理的影响,工作缺乏热情,没有积极性、主动性,行为结果就是本能的逃避行为。
作为馆领导要把握住影响馆员积极情感体验的几个主要方面。馆领导要重视馆员对读者的情感需求,读者对馆员工作的反馈。读者和馆员是鱼和水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馆员的服务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对其工作的理解、认可、尊重,只有双方和谐相处,才能形成健康向上的和谐氛围,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馆员每天接触最多的是读者,读者的积极评价能让他们感到自身的价值,读者的认可和及时的表扬,鼓励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平凡工作的伟大,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对自己的职业充满幸福感和荣誉感,敬业精神倍增。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性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读者对馆员工作的赏识,满足了馆员的渴望,就会诱发馆员积极向上的激情,催生馆员工作的积极的情感。同时馆领导要引导、规范馆员的行为,提高馆员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以积极的心态把工作做得更好。反之,馆员则难免出现职业倦怠,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认知度降低,工作敷衍了事、没有积极的工作情感、个人发展停滞不前等现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具有特殊性,馆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还能同时使自身得到丰富和发展。馆员在为读者服务的同时,读者也对馆员产生反作用和再创造。如果这种反作用是积极正面的,将有利于馆员对生活形成积极情感和认识评价,从而获得幸福感。所以,馆领导必须十分重视读者的这种反作用和再创造性,注重对读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馆员服务到位,读者积极配合,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和谐的借阅氛围,不但有利于双方的身心健康,也是馆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前提。
4 结束语
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着力培养馆员的积极人格,让馆员在工作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高校图书馆运用快乐管理模式所要关注的三个主要方面;也唯有这样的管理模式,才能使馆员身心愉悦地为读者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从而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教学以及自身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
[1]王自强,王浣尘.快乐管理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2):53-54.
[2]孙建华.快乐管理小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