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内涵及实施策略
2011-03-18刘野
刘 野
(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互动教学内涵及实施策略
刘 野
(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互动教学模式的提出有深远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基础,它揭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互动教学肯定了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主张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构建和生成知识,并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发展人格。用互动教学的理念探索课堂问答等常见的学习方式的实施策略,对营造课堂互动教学的氛围,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互动;互动教学;教学策略
美国学者乔伊斯和威尔于1972年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比较早地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互动教学模式是四种典型的教学模式之一。[1]课堂教学是一种社会活动体系,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进行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互动教学指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并依赖于对话,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的教学形式。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互动教学的探讨,多侧重理念层面,即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知识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实际教学中,互动教学应是一种教学模式。
一、互动教学的社会学、心理学基础
互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通常所说的互动是相对狭义的互动,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互动教学的思想源于社会学的互动理论,20世纪初,社会学家开始从微观层面研究人际互动的基本过程。影响深远的是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发端于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和社会心理学家库利等人的著作。其主要思想是,人所处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群体,其间有符号、形象、意义充当双向沟通、交流的桥梁。个人在互动的实体中,所表现的行为不是单向的形象(符号)传达,而是彼此影响,人与人的互动是双向的影响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人并不只是被动接受社会的影响,而是具有主动接受、拒绝或调整社会影响的能力。个人之所以同时拥有接受社会影响和影响社会的能力,是因为个人具有“自我”。米德将“自我”分为主体的我(I)及客体的我(me)两部分,二者具有相互依赖的动态关系。[2]一些学者把这种互动理论引入教学领域,把课堂视为一个微观的社会。20世纪70年代,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帕林克萨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启发下提出了“交互式课堂教学”这一概念。[3]
认知发展论的心理学家(如维果茨基、皮亚杰等)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得以促进的。维果茨基曾指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中,维果茨基强调了它是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合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所以,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中,同样也体现在与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合作之中。通过小组内部的争论、磋商、讨论、协调等,小组达成某个问题的共同意见与解决办法,这是心理发展的社会关系渊源。皮亚杰及其许多追随者都认为,像语言、价值观、规则、道德和符号系统(读、算)等均只有在与别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掌握。他们坚持主张增加课堂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上彼此合作,以便产生有益的认知冲突、高质量的理解和恰当的推理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成绩。[4]互动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心理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二、互动教学的特征及其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互动教学模式是师生共同开发和创生课程,丰富教学内容的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对象的主体性。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旨趣就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启发式教育、优化知识结构和强调机会均等,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学会学习、思考和研究,学生不是现实的和完成了的“主体”,而是一种生成的、建构的、发展的主体,而且这种生成、建构和发展只有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一直处于“受教育”和“被塑造”的地位,师生之间仅仅是简单的“主体—客体”关系,课堂上看不见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教学的惟一宗旨就是把学生塑造成社会所需的“统一规格”的人。简单化、机械化的死记硬背就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从而使教学走向没有学生的教学。“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是传统模式的标志。
2.内容的生成性。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主体性是生成、建构和发展的,只有在课堂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学习是一种高度自觉的心智活动,在互动情境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善于把已有的知识成果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与教师、与自己的同伴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能动地共享他人的资源,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建构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互动教学模式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其教学过程不是书本知识忠实的传递和简单的接受,而是将教科书上的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教师的知识三者“投放”到课堂这个巨大的共振器中,经过碰撞、震荡,促成这些知识间的融合、修正、生长和发展,从而内化到学生的情感体系和认知结构中去。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性知识的发挥和师生互动知识的生成。教学是“独白式”教学,几乎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现有水平,知识成了中心,学生处于教育的边缘。
3.方式的交互性。互动教学模式注重信息的多维互动,即信息发送、接受、理解、加工不全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单向度的、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间、生生间双向的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的过程。这里面的信息,不只是学科知识,还包括兴趣、情感等要素。教师的作用就表现在对教学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激活”,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共同塑造一个“教学文本”,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理解和精神共享,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和自主发展,形成一种共同探索、教学相长的境界。互动教学不是单一的依赖语言互动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仅仅是互动教学的手段之一,其他的手段如手势、眼神、身体接触都是互动所需要的教学手段。
4.人格的平等性。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平和的心态帮助学生选择信息,追求知识,培养能力,创造发展,教师也是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之中,与学生共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师生之间形成人格上的平等,由知识、经验的授受关系变成朋友式的对话与磋商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关系是自上而下,学生受到教师权威的束缚,在情感、语言等方面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课堂气氛紧张,师生关系冷漠。互动教学主张人格平等,一切思想强迫、话语霸权、人格歧视等都让位于平等的对话、彼此的沟通和真诚的交流,使互动的课堂充满和谐和民主。使学习者在心理上更加自由和宽松,互动双方彼此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三、互动教学模式课堂实施策略
任何一种教学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相应的教学策略,课堂互动中,应根据互动教学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1.课堂问答
课堂问答在互动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问答中提出问题是关键,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提出问题是排在第一位的十分重要的和关键的要素。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没有提问,师生间的互动平台就难以建立;课堂问答式教学通过授课时教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提问及回答的形式来达到教师授课的目的。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得到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推动了教师扩充新知识,并在课堂问与答中,发现一些平时未发现或未注意的疑难问题。课堂问答式教学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1)教师挑选的思考题,应该是涉及基本原理或者涉及疑难的关键问题。(2)对于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同学,在评分上应尽量鼓励,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3)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好还是一般,教师都应给他们公平的机会,使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也能得到表现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4)进行课堂问答式教学,教师要把握课堂气氛和掌握提问时机。(5)要合理安排课堂讲授、提问、解答问题的时间。课堂问答往往会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学生的回答常有出乎意料的结果。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根据学生的答问情况,及时调节重新组织提问。
2.合作教学
简单地说,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依据来施行小组奖励。在现代美国,合作学习与掌握学习一道被誉为是当代最受欢迎的两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之所以行之有效,主要是它包含着五个基本因素:(1)积极互赖。要求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学生的学习负责。(2)个体责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所分配的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的责任。(3)面对面的积极互动。要求学生们互相解释所学的知识,通过互相帮助去完成作业。(4)社交技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效地沟通,对小组活动提供指导,建立与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5)小组自评。要求各小组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以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合作学习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且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教学策略之一。教学实践表明,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营造热烈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合作学习的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并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师生之间单向和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多向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课堂讨论
讨论指针对某个事物相互表明见解或论证的过程,它是一种有效交流看法、形成认识、使信息增值的方法。课堂讨论是互动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课堂讨论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辩才,形成比较全面、客观的观点,获得批判性的思维的发展,它也能帮助问题的解决;讨论还可以培养人际交流的技巧,讨论既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学生之间互动;讨论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原来没有认识到的问题的多个侧面,从而丰富自己的认识。
课堂讨论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讨论。在这种讨论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教师是信息的主要来源,课前准备以教师为主。另一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在这种讨论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他们的同伴而不是教师,学生负责搜寻讨论中所需的各种信息,并提出对某个事物的看法或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这种讨论形式中,课前准备以学生为主。为充分体现课堂讨论的优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法中宜尽可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形式。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讨论,促进相互交流与沟通,达到教学目的。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掌握并善于运用课堂引导的技能技巧。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方面:(1)给出明确的指导语。(2)善于打破冷场。(3)信息控制。尽量鼓励学生将讨论对象转向自己的同伴,注意不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地位,不应忘记只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4)做好阶段性小结和总结。
4.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或倾向,并具备了与之相适应的一定能力。在自主学习状态下,学习的压力产生于内在需求的冲动,即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责任感的驱动,而不是外在的压迫或急功近利的行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而自主学习被放到核心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自主学习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互动教学的所有形式,实际上都是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
从互动教学的角度看,学生同时也以自己作为对象,正如米德自我理论所言:“主体成为他自己的一个客体,他对自己的刺激作出反应,与他自己对话,把他自己当作行动的目标,解释和反思他自己的行为。”[5]即主体以自己作为互动对象,在与自己的互动中获得发展。自主学习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自学”,也并非是对教师作用的否定。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要将自主学习应用到教学情境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放权”,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自由与空间,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始终,教师要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作用就体现为一方面引导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唤醒学生与自己的互动。众所周知,魏书生老师创立了自学六步法,突出了学生的自学,教师的讲解、点拨不超过20分钟,成为管理者之后,他更要求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近年,山东杜郎口中学经过多年的改革,总结出了“三三六模式”,大胆提出“10+35”,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的时间应小于或等于10分钟,而学生在课堂中可利用的时间应大于或等于35分钟,为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提供了保障。他们还认为,学生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依赖,教师教学的最大悲哀是包办。各地争相参观学习,在全国形成了“杜郎口旋风”。这些典型事例体现了在教学互动中自主学习的思想。
把互动教学渗入课堂教学,注意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知识的生成性、师生共建平等互动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环境,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56.
[2]周艳.教育社会学与教师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39.
[3]孙泽文,刘文帆.互动教学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当代互动教学研究现状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4]盛力群,郑淑珍.合作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6-7.
[5]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369.
G424.1
A
1671-2277-(2011)03-0011-03
责任编辑:刘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