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金融危机对云南-东盟贸易影响和自贸区的机遇

2011-03-13波,孙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总量金融危机

易 波,孙 鹤

(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在2008年,源于发达国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冲击。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一系列金融机构倒闭破产,倒闭潮蔓延到制造企业,资金链断裂,信用体系动摇,企业、个人纷纷捂紧口袋,减少支出,发达国家进口锐减。由此,导致中国出口减少,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云南和东盟之间的国际贸易也受到了波及。由于这是一场严重性仅次于1929年大萧条的经济危机,同时也由于其产生的原因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因此,这场危机影响的消除和病因的根治绝不是两三年就可以完成的。本文首先讨论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云南与东盟国家之间贸易产生影响的机理;然后使用云南与东盟的贸易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双边贸易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本文试图正确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云南-东盟贸易的影响,坚定信心尽快地从金融危机的阴霾下走出,避免将来陷入美元陷阱,进一步努力发展双边贸易,加快转变云南经济增长方式的步伐,促进云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云南-东盟贸易产生影响的引力模型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通过资金的自由流动迅速引发发达国家的经济震荡,发达国家收入的减少又通过与东亚国家——包括中国和东盟——的进出口贸易影响了东亚的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和东盟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国际金融危机对它们之间国际贸易的影响是间接的。下面使用引力模型详细分析这种影响。

先讨论一个最简单的引力模型:假设1.国与国之间完全分工;假设2.相互贸易交易成本为零。在这两个条件下,甲国从乙国进口的商品量由它的经济总量Y1占世界经济总量Y的比例α乘上乙国的经济总量Y2,即im12=αY2=Y1Y2/Y。同样,甲国向乙国的出口有:ex12=Y2Y1/Y,两式两边对应相加,得到两国之间进出口总量:Q=2Y1Y2/Y。两边取对数,得lnQ=-lnY+ln2+lnY1+lnY2。取消假设1,考虑两国同质产品完全竞争,由于没有交易成本,两国市场相当于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此时,相当于Cornot双寡头产量竞争。上面讨论的基本关系仍然存在。即lnQ=a+b lnY1+c lnY2,a、b和c为参数,a为一个负数,b和c处于0~1之间。仍然取消假设1,但改为考虑双寡头变异产品价格竞争,基本关系也成立。可以看到把第二个假设交易成本为零也取消,贸易量与两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之间的基本关系仍然成立。只不过是a、b和c的值应该更小。参数a表示了两国经济总量以外的所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两个国家之间的运输成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同语言、不同货币、文化差异、经济体制差异、政治体制差异、汇率变动、物价水平变化、消费者和企业乐观与悲观情绪等等造成的障碍。

因此,根据引力模型的讨论,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量首先是由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总产出所决定。对于甲国向乙国的出口来说,甲国的经济总量表征的是商品供应能力,乙国的经济总量表征的是商品购买能力。而对于甲国从乙国的进口来说,甲国的经济总量反过来作为购买能力,乙国的经济总量又作为供应能力。因此,两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对于它们之间的贸易总量的影响都是正的。这样,两国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量Q,可以表示成两个国家经济总量Y1和Y2的单增函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lnQ=a+b lnY1+c lnY2。

根据上述分析,参数b和c应该在0~1之间。参数a一般为负数。经济总量可以用GDP计量,贸易总量可以选进出口总值。根据引力模型,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东盟贸易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其一,向发达国家的出口减少,而净出口作为GDP的一个组成部分,引起了中国和东盟各自的GDP发生减少,从而导致了进出口总值的减少,这个作用在模型中由两国经济总量通过弹性系数b和c显示。其二,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引起悲观情绪蔓延,各国为了促进国内就业,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或增收进口关税,或使用进口配额,或促使本币贬值等等,这样使得常数项a下降,贸易量降低,这个作用由模型中常数项a的变动表示。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云南-东盟贸易影响的度量

在前面建立起的引力模型的基础之上,使用1999~2010年云南和东盟的GDP和进出口总额的时间序列数据。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发生影响是从2008年开始,直至2010年,人们普遍认为其影响还远未结束。引入虚变量Fc来度量国际金融危机通过第二个途径产生的影响,体现为模型中常数项的变动,Fc在2008~2010年取1,其余年份取0。2010年的数据只有前三季度的,乘以4/3折算成全年的数据。待估方程为:

lnQ=a+b lnY1+c lnY2+dFc+u

式中Q代表云南与东盟的进出口总额,Y1代表云南地区生产总值,Y2代表东盟十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u为随机干扰项,a为截距,b、c分别表示云南和东盟GDP对贸易额的弹性。云南与东盟交易总额,云南地区生产总值,东盟十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见表1。

由于云南和东盟GDP数据之间有很强的共线性,所得云南GDP回归系数大于1,严重偏离理论预期。故采用对称性假设,即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对等的,两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对贸易量的影响应该相等,也即b=c。对这两个系数相等的条件进行Wald系数限制检验,其成立的推断得到支持。故在b=c的限制条件下,利用EViews6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云南与东盟历年生产总值及交易总额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东盟财经和宏观经济监测组数据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数据库资料,中国统计年鉴2000~1010。2010年数据为根据前三季度数据折算值。

表2 回归分析结果表

计量结果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方程为:

lnQ=-10.78+0.89 lnY1+0.89 lnY2-0.46Fc

判定系数R2=0.99,说明方程拟合的效果非常好。回归系数在t检验下都非常显著。DW检验值也表明没有序列相关问题。系数估计值也都符合经济理论预期。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经济分析。

云南地区生产总值和东盟十国GDP对进出口总额的解释作用是显著的。b=c=0.89表示两个GDP分别对进出口总额的弹性系数。也就是说,其他因素不变,云南的GDP增长1%,将拉动双方贸易额增长0.89%;东盟GDP增长1%,也将拉动双方贸易额增长0.89%。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双方经济总量的增长减缓或者减少导致的进出口总量的增长减缓或者减少。在这个方面,双方的表现不一样。中国由于强有力的刺激政策,云南的GDP并未减少,只是增长略有减缓。东盟仅在2009年GDP轻微下降,而2008年和2010年均表现不凡。由于云南的GDP反应滞后,2008年增长较快,达到31%(由于以美元计算,所说的经济总量变化中包含汇率变动的原因,下同)。东盟国家在2008年GDP增长16%。看来经济总量的变动对贸易额影响轻微。另一部分,由于悲观情绪波动和进出口政策调整导致的双边贸易下降。虚拟变量的系数反映了这种情况,该系数-0.46,可以折算成贸易量3年平均每年下降0.63亿美元。但是就在2008年,双方贸易下降了7.2%。看来贸易额的这种下降,主要是恐慌情绪造成,而不是GDP变动的影响。云南2009和2010年各有10和9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东盟2009年下降不到2个百分点,但2010年增长37%。而在2009和2010年,双边贸易分别增长14%和35%。双边贸易恢复迅速。这说明云南与东盟贸易互补性较强,受源自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时间短暂。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的势头确实是云南经济发展的一大机遇。

三、云南的机遇

2001年11月,中国-东盟第六次领导人会议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云南作为前沿省份,与东盟中的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决定了云南在自贸区中的特殊地位。云南省遵循国家“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和发展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总方针,积极建设中国连接次区域以及东南亚的陆域经贸大通道,全面推进和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2002年云南与东盟的贸易额仅为8.22亿美元,2007年增加到29.79亿美元,年均增长52.44%,东盟已成为云南最大的贸易伙伴[1]。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等文件的相继签署,降低了关税,减少了双方的贸易壁垒,大大降低了双方的贸易成本,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双方的贸易,实现了双赢的局面[5]。

云南与东盟交易额呈稳步快速上升的趋势。从2004年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以来,双方贸易额加速增长。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暂时打断上升势头,但很快恢复。根据新华网消息,今年前三季度,云南省与东盟已实现贸易进出口总额31.6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4.8%,创历史新高。由于对东盟贸易增长较快,全省外贸进出口额增长快,达到100.5亿美元。其中滇缅贸易以12.3亿美元雄踞榜首,滇越贸易以6.2亿美元次之[2]。开展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云南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中,云南毗邻两个巨大的国际市场,即东南亚市场和南亚市场。二是与周边国家关系稳定发展。三是对外连通条件大为改善。四是与东南亚、南亚的经济互补性强[3]。

四、几点建议

紧紧抓住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云南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继续调整出口结构

在云南的出口结构中,已经出现喜人的变化,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已经超过矿产品,成为第一和第二大出口产业。云南应借助自己优越的地理位置,加快形成具有自身优势和持续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同时,加大对它们和其他优势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桥头堡战略”

由“大通道”到“桥头堡”的转变,并不仅仅限于文字的转变,“桥头”二字意在于一个开放的前沿,“堡”则突出一个稳定的基地,“桥头堡”战略是既要把云南建设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前沿,又要把云南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稳定的基地。云南省地处西南边疆,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邻近东盟国家,历史上就与这些国家有着较为密切的经贸关系。在中国经济开放的大格局中,中央和云南省政府把云南省定位为中国面向西南的桥头堡。云南省有必要加大“桥头堡战略”执行力度,进一步促进云南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云南地处中国面向东南亚市场的前沿位置,对中国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起着无可替代的先锋作用,应该加快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大通道作用,寻求和开展与内陆省份的合作,了解各省份对东盟的产业优势,做好沟通和桥梁作用,为内陆省份进军东盟市场打好前站。同时,积极与邻近国家开展合作,共同建设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新型的区域物流,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东南亚

企业要加强自身产品建设,尤其要发展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创新产品,以负责任的态度提升产品质量,充分考虑客户的利益,让客户能放心购买自己的产品,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五)从双方的长期利益出发,实施进口与出口并重的政策

充分考虑云南与东盟在资源禀赋上的差异,在文化、信仰方面的不同,进一步发掘云南经济对东盟的进口需求,为东盟国家的出口提供便利条件,实现互利双赢。

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云南-东盟贸易造成了冲击,但这种暂时性影响很快就会过去。在云南对外贸易交往中,越南、缅甸、新加坡、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云南的地域优势,产品优势,资源优势是推进云南对外贸易的中坚力量。云南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大湄公河次区域为突破口,以贸易投资便利化、优惠贸易安排和多边、双边合作机制等层次不同的合作体系。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积极扩大与东盟的国际贸易,必将为云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4]。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情编委会.云南省情[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755.

[2]新华网云南频道. 今年1至10月云南进出口额增速全国第二[EB/OL].[ 2010-11-17].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0-11/17/content_21414500.htm.

[3]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与云南的对外开放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2(5):31-37.

[4]张祖国.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和前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1):21-24.

[5]王士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意义及前景[J].云南社会科学,2002(1):26-31.

猜你喜欢

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总量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满洲里市“十二五”社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十三五”展望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思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西湖: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实现“双提升”
TPP对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中国
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