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调查分析及服务对策*
2011-03-11毕晓红张媛媛
毕 东,毕晓红,张媛媛,段 伟
(1.云南农业大学 图书馆,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 校医院,云南 昆明 650201)
为充分了解本校主要读者群对文献资源的利用及需求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与调整,最大化地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以提高文献保障能力和读者服务水平,自2009年始,云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高校不同类型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与需求状况研究”课题组,对图书馆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情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教师(包括教学科研人员、党政管理人员、后勤管理人员)和学生(包括研究生、本专科生)。具体做法是,教师调查以学院或部门为单位,按单位的大小发放数量不等的调查表,发出问卷200份,回收185份,回收率92.5%。学生调查以院系、学科、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共抽取 1 000 人,在图书馆阅览室又随机抽取200人,共计抽取 1 200 人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回收问卷 1 160 份,问卷回收率为96.7%。经过认真的梳理、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对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方案的调整、优化读者服务、领导决策等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一、调查结果分析
表1显示,在本次调查中,读者比例及涉及专业相对合理,基本符合本校的学科及专业设置情况。
表1 样本的构成情况 单位:%
注:表内数字均为百分比,因调查选项为多选,故选项百分比总和不一定为100%,下同。
表2 读者常用文献资源及满足需求情况[1]
表2显示,“您常用文献资源载体”选项,主要为传统图书和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学位论文的利用率虽然逐年上升,但总体不是很高。所以,我们在文献资源建设时依然要加大对传统资源的配置;“您常利用的中文图书”选项,主要为专业参考书和文学书,无论是教师、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表现出相同的阅读趋向。说明农科院校的读者除了对专业的文献需求,也表现出对文学素养的提升需求;读“您常用的电子图书”选项,主要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和“超星电子图书”,说明两大电子资源的文献海量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并且能够满足阅读需求;“您希望新增的中文图书”选项,主要为专业参考书和文学书,与利用情况保持一致;“您常用的中文期刊”选项,依次是共享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说明理工科院校的文献资源需求主要以自然科学为主,社会科学次之。“共享数据库”的比例分别为35%、39.2%、28.6%,说明云南农业大学与中科院的合作共享数据库使用效果明显,既节省了资金,又提升了文献保障率;“您常用的西文期刊”选项,依次为:共享数据库、三大农业数据库、ProQuest数据库、EBSCO的ASP数据库,也表现出农科院校的学科特点;“您利用外文信息的情况”选项中,“偶尔用”者居多,研究生使用者比例稍高。需要说明的是教师使用外文信息者较少,这与教师到图书馆较少,对图书馆资源不太了解有关,今后要加大对教师的资源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教师利用外文资源,学术水平尽快与国际接轨;“您对图书馆现有资源的了解程度”选项中,“部分了解”者居多,比例分别为:教师60%、研究生65%、本科生80%。出乎意料的是教师“不了解”资源的占31%强,与教师到图书馆阅览及利用图书馆网上资源不足有直接关系。图书馆以后要主动到学院及相关部门上门推送文献资源,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图书馆的资源,熟悉并使用各种数据库,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服务;“您获取课外读物的主要途径为”选项,主要为“到图书馆借阅”,分别为51%、59%、38%。说明图书馆依然是读者获取课外文献的主要阵地,体现了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和作用;“图书馆现有资源能否满足您的需求”选项,显示为“基本能”的比例居高,分别为65%、35%、57%。其中研究生对文献保障满意度相对较低,教师的满意度较高。说明目前的文献资源还不能适应研究生的科研及前沿知识的需求;“图书馆文献资源不能满足您的需求原因是”选项,显示各有不同,35%的研究生认为“内容陈旧”,而30%的教师和44%的本科生认为“专业参考书较少”。下一步要兼顾不同读者的文献需求,努力做到文献资源按比例均衡发展。
表3 电子资源利用情况[2]
表3显示,“您常利用的电子资源”选项,显示各有不同,更多的教师因扩大知识面及专业需求首选“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学生则撰写毕业论文的需要而首选“博硕士学位论文”;“您希望新增的电子网络资源”选项,表现出与上一项需求的一致性,不同的是18%的教师和20%的本科生对“音视频数据库”的需求,说明我校的音视频资源偏少,不能满足教师观看学术讲座和本科生扩大人文素养的需求;“您对纸本与电子期刊的选择”选项,显示各有不同,34.4%的教师首选“纸本”,52.1%的研究生首选“电子”,52%的本科生首选“两种配合使用”,说明读者阅读的侧重点不同和需求的多元化;“您常用图书馆网页中的资源是”选项,表现出一致性,依次是“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和“自有资源”。说明加大电子资源采购力度的必要性。“您认为电子资源的重要程度”选项,表现出一致性,50%以上的读者认为电子资源非常重要。说明电子资源的方便、高效、快捷,正日益受到读者的青睐。
表4 文献资源利用及需求情况[3]
从表4显示,“您阅读外文原版教材或书籍吗”选项,选择趋向基本一致,大部分读者选择“偶尔读”,46.8%的教师和33.3%的研究生选择“读”。说明外文文献的利用率不是很高,但教师和研究生由于教学科研的需要而有需求。大部分教师认为阅读外文原版教材及专业参考书很重要,表明我校教师重视专业学习及外语学习。而学生选择“一般不读”的比例也不低,说明我校学生的外语水平一般,缺乏提高外语水平的紧迫感[4];“您阅读专业参考书吗”选项,半数以上读者选择“读”,其中本科生的阅读比例高达“97.3”。说明专业参考书的利用率极高,对读者极为重要,还须加大对专业参考书的建设力度;“您是否需要图书馆提供馆际阅览和文献传递服务”选项,60%以上的读者选择“需要”,特别是本科生的比例高达88%,说明本科生经过图书馆培训,对此项服务较为了解,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需求,认为现有资源不能满足需求,希望通过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来弥补馆藏文献的不足。同时,也有22%的研究生和16%的教师对此项服务不够了解。加大图书馆服务宣传势在必行;“您是否需要图书馆提供课题查新服务”选项,60%以上的读者选择“需要”,特别是研究生的需求高达93.3%,这与我馆与科技处、研究生处联合出台的科技查新服务政策有关,要求对每一位博、硕士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行科技查新。同时鼓励申报课题的教师到图书馆进行科技查新。说明为读者的教学科研提供课题查新服务有极大的需求,从本学期开始就要加大宣传力度,并着手开展工作。因为对课题的查新查引直接影响着教学和科研的广度和深度。
二、应对措施
(一)加大文献资源保障力度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遥不可及的文献传递、馆际互借,代查代检,及联机公用目录OPAC的使用,已是日常化的工作[5]。这些工作需要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予以支撑,而近年来学校拨给图书馆的经费除购置必需的书刊和进行现有的设备维护外,所剩无几,就连读者用得最多的CNKI全文数据库也由于经费受限而只能选择购买其中的部分资源。图书馆一些新的服务项目不能实施,如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数字化。服务功能无法拓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到教学与科研的需求。在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应重视图书馆的建设,逐步加大对图书馆的投资力度,在现在投入基础上,应按每年10%的幅度递增保障经费,并形成长效机制。使图书馆能够配备先进的设备,购置与教学科研密切相关的各种中外文文献及数据库,以满足教学及科研的需要[6]。
(二)建立文献保障的长效机制
从调查可以看出,作为地方农业大学来说,首先要重点保障大农科及工科的文献资源,特别是植物病理学、作物遗传育种、动物食品科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昆虫与害虫综合防治、基础兽医学与预防兽医学、植物营养学等重点学科。保障经费投入比例应占总经费的60%左右;其次,经、管、理等学科应占20%左右;再次,文、教等文学社会科学和外文文献应占20%左右。在各种文献中,在保证传统图书和期刊等纸质资源的同时,加大对电子图书和各种中外文数据库的购买力度。
(三)构建科学馆藏体系
文献是图书馆的重要物质基础。图书馆应定期与各院系沟通,了解读者的需求及文献利用情况,同时还应与教务处、科研处等综合部门等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方向。合理运用有限的资金,购置教学、科研必需的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及数据库。在藏书建设问题上,馆藏结构应合理安排,在保障纸质文献的同时加大对电子资源的采购力度。在保证专业文献的同时,加大高雅文化和快餐文化的购买比例,以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更好地发挥馆藏效益。此外,还应加强与其它兄弟院校图书馆的合作,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实现资源共享,既可节约经费,又可为读者提供高效可靠的文献资料,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本校最需要的馆藏建设上,着力办出本馆特色。
(四)重视文献检索课建设
21世纪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的要求,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深度和人文社会知识的广度,而且包括相当程度的信息理论知识与方法技能,学校应重视并扶持文检课的建设,加大文检课的开设力度[7]。图书馆应主动配合学校做好文检课师资、教材、开课面等方面的协调工作,改进教学的手段与方法,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加大对读者的指导规范力度,让更多的读者能够通过学习,掌握检索的技能,使读者得到最新、最全、最准的检索效果[8]。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除研究生的正常教学外,将其列为二、三年级的必修课和学院及管理部门的讲座课。不断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五)加强服务意识
首先,针对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图书馆馆员的观念也应与时俱进,要从新学科、新思想、新观念出发,配合学校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提供各种他们乐于接受的媒体和各种不同的文献载体,进行专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素质熏陶[9]。其次,图书馆应做好读者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工作人员对待读者应一视同仁,读者遇到问题,应无条件地及时给予指导,耐心答疑,使读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再次,成立读者协会,每学期有计划地引导读者开展读书活动,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沙龙“读书心得交流会”、推荐新书、好书、书画摄影展览等活动,吸引读者到图书馆来,帮助读者养成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
(六)加强资源宣传与培训工作
网络环境下,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书馆的服务观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从本次调查来看,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其主要原因是读者对图书馆的资源状况、检索手段、服务方式了解不够。图书馆应积极做好各种宣传工作,除宣传图书馆的规章、馆藏资源外,应大力宣传现有资源,推广新的服务方式[10]。重点宣传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查新查引等新的服务项目,加大对各种中外文数据库利用的培训力度,使读者能运用自如地使用各种数据库。
三、结语
调查数据显示,我校读者的学习风貌总体良好,尤其是研究生的学习意识特别强,非常重视科研和外语学习。但教师到图书馆学习的很少,能顺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也不多,甚至有些教师不知道图书馆的文献怎样查询和利用。本校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却舍近求远跑到外单位查阅资料。学校在“硬件”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软件”的建设,大力提倡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鼓励广大的教师及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倡导教师应持续不断地学习,做终身教育的践行者,熟悉运用现有的文献资源,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并身体力行,影响、塑造学生,使读书学习成为学校的一种良好风气,构建学习型的学校,进而提高整个学校的品位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沈秀琼.漳州师范学院文献资源需求调查情况分析[J].文献信息论坛,2003(4):12-16.
[2]沈秀琼.师范院校图书馆读者文献资源需求调查情况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04(3):50-51.
[3]王雅君,杨平欣.石家庄学院图书馆读者献资源需求调查分析[J].情报探索,2008(12):60-62.
[4]王琼.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质调查与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8(5):70-74.
[5]陈立刚.地方院校学生课余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3,23(3):66,96-97.
[6]阚小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效率的思考[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25(3):77-80.
[7]张献.高校图书馆与信息素质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09(34):263-264.
[8]李友诚,唐爱霞.焦作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调查分析及对策[J].焦作大学学报,2001,15(2):69-71.
[9]杨明华.贵州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调查与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1995(2):89-92.
[10]彭顺德.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调查与建设管见[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2(5):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