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是传统的发展--陶瓷粉彩形式的初探

2011-03-06徐子印徐洪波

中国陶瓷工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色料丝网粉彩

徐子印 徐洪波

(1.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江西景德镇333001;2.肇庆学院,广东肇庆526040)

0 前言

传统陶艺的发展史,也就是陶瓷科技进步的发展史,制造技术不断提高的智慧促使了陶瓷装饰的繁荣与发展。新石器时代的无釉彩陶、汉代的绿釉刻花釉陶、唐代的“三彩”和青瓷、宋代磁州窑的黑花和金代的釉上红绿彩绘为陶瓷装饰开创了新局面;元代景德镇创制了釉里红和青花釉下彩绘、明代创造了釉上“五彩”,开拓了新的审美领域;清代在“五彩”的基础上又创造了“粉彩”(彩绘技术的提高,使作品细腻生动、色彩丰富多彩),清末受洋瓷影响又引进了洋彩(后来使用国产颜色改名为“新彩”)。当代高温色釉和釉上釉下相结合的综合装饰,也是从各种传统陶艺制作工艺相结合中发展而来的。

上述各种装饰技法创造了各种不同特点的艺术形式,但是它们有一个共性是代代相传了本民族艺术特征和陶艺特有的美学内涵。陶瓷艺术的时代感和民族化仍然是当今创新中必须思考的课题。

传统是民族文化母体一条悠悠不尽的大河,传统是艺术源头的活水,它既是老师又是榜样。中国的现代陶艺正在从本土传统陶艺中吸收艺术元素,融入到外来的现代陶艺观念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有现代审美意识的、有艺术家独特思绪情怀的现代陶艺。为此,艺术家对传统材料语言的运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把陶瓷材料的语汇发掘得更彻底,使材料自身赋有而从未被认识的某些属性得以应用到现代陶艺中,获得了具有个性视觉符号的艺术特点。

现代陶艺的创作思路,给陶瓷彩绘的创新有了启发。基于对传统装饰材料和彩绘技法深入的研究与实践,笔者充分发挥了新彩等颜色自身特有的审美特性,对单纯线描和点线面描绘山水作了新的试验,提升其艺术价值。取得的初步成果有:(1)线条描绘山水法;(2)意象写实山水法;(3)泼彩(泼墨)山水技法;(4)泼彩青花工艺;(5)泼彩青花斗彩;(6)泼墨粉彩技法;(7)丝网色料彩绘法。

下面将笔者所实践过的创新作品展示给人们,说明笔者从传统中走出来做了探索研究的工作,成功与否那是社会公认的事情,笔者感到欣慰的是认识到创新是传统的发展,并且坚守在民族文化时代性的前提下,始终不断地从事着创新的实验过程。

1 线条描绘山水法

线条是人类最早用来界定物体形态的手段,陶瓷装饰古彩就是主要用线条造型的艺术。线的语言能在画中表达作者主观思想和情感,这个线就有了生命力和节奏感。传统的线在新观念的指导下表现时代感和风格,就有了新生命。这个时代是雄浑、博大、繁荣、壮丽的,所以笔者的构图多采用全景式构图。为此,选择赋有阳刚之气的直线为主,粗细、浓淡、起落转折的方式方法要基本一致,如此画面会显得统一。前景用线比后景用线较粗深,还要用山石前大后小的造型差别来表现空间感。绘画时,局部山石刻划要为大山大气势的整体意境服务,加强穿插、疏密、装饰等关系的线条组织,构成具有时代感、民族化、装饰性和个性风格的山水画。山水云雾用曲线的流动感使画面产生优美、轻快的动感。线条构成的画面往往不够厚重。笔者借用古彩填色法,使山石增添稳重感,提高了单纯线描的艺术效果(见图1“千秋造化留风骨”)。

2 意象写实山水法

写实山水并非照像形式的具象刻划,而是具象中的意象写实。传统粉彩装饰是意象写实法,最突出的是花鸟工笔画,山水画多见的是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写实性不强。于是笔者以块面为主,点线为辅来描绘山水,用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块面精心组合构成“形似逼真”的山和石,再在面形的外轮廓画线、暗部加点,表现山石的立体感。要表现雄伟壮观的山水意境,点景物不宜大,小树大石的比较,会产生大气势的视觉效果。点线面的墨色深浅,是根据画面层次和意境表达的需要而决定的。墨图画好后经烤烧固定画面,才能染上淡色,也可以多次加色,不会损坏画面。整个彩绘过程中,每个局部的描绘都是围绕着雄伟壮观的气势和自然和谐而进行的(见图2“雄魂落定自然风”)。

图1 “千秋造化留风骨”Fig.1 Masterwork of nature through ages

图2 “雄魂落定自然风”Fig.2 An im posing waterfall

图3 “宁静的山谷”Fig.3 Silent valley

图4 “深山水长流”Fig.4 High mountains and flow ing water

3 泼彩(泼墨)山水技法

泼彩是从传统陶瓷彩绘材料中开发出来的,充分利用颜料和液体调搅后自身赋有的审美特征--自然肌理作画,有点像高温色釉窑变的艺术效果,开拓了新的审美领域。

泼彩肌理的获得,关键是用酒精稳定肌理不变,这是笔者在1993年研究的成果。使用酒精的方法是掌握好酒精、乳香油、樟脑油和色料调合时各自的用量。画一件瓷器,笔者的经验是以酒精为主,乳香油和樟脑油极少几滴,色料适量,它们掺和后研磨,使颜色、酒精和油料充分溶合,才能泼彩。肌理的变化要注意避免油料过多,颜料多或少不适量,都会造成无肌理的结果。

泼彩肌理是色料流动时沉积而成的,赋有重量和密度的抽象图形,有凝重和游动的动感,不依靠墨线用来作画很有视觉效果。由于泼彩肌理图形面积大而不能达到传统画面的要求,只好采用现代图式的构成,用主观意象化的山石等物,表达画中的节奏、韵律、张力和错觉,给人们以简洁、精炼的图式作品,从中获得本土民族化时代感的艺术特征和崇尚美好、雄伟的艺术享受。

用泼彩肌理作画,快速面对抽象的肌理捕捉到该画自身特有的生命节律和画中意境所在,待色料未干之前必须根据画面需要,快速进行擦减、增加和虚实的艺术处理,营造有生命的山和水。否则,肌理干透就不能达到自然和谐的艺术效果(见图3“宁静的山谷”、图4“深山水长流”、图5“牛年大吉”、图6“铭记历史的哀悼日”等作品)。

4 泼彩青花工艺

图5 “牛年大吉”Fig.5 Happy Year of Ox

图6 “铭记历史的哀悼日”Fig.6 MemorialDay

图7 “江南烟雨”Fig.7 South of the Yangtze shrouded in m isty rain

图8 “一行白鹭上青天”Fig.8 A row ofwhite egrets flying into the sky

图9 “山溪图”Fig.9 Mountain stream s

泼彩青花是在瓷面上进行的,用青花料和酒精、油料调配成色水似的稀液,先泼彩淡色,淡色未干时再泼上深色,使深淡分界线相互渗透,自然过渡,会产生更多层次的色相,获得自然和谐的艺术效果。待画面彻底干后,适当加热喷罩一层薄釉,再经高温1300度左右烧成(见图7“江南烟雨”、图8“一行白鹭上青天”)。

5 泼彩青花斗彩

青花斗彩是先把青花泼彩画面烧好后,再进行釉上彩绘斗彩。新彩、粉彩装饰均可用于斗彩,新彩颜色只能用于补色和加色,要添加景物,必须发挥粉彩中的玻白或丝网白不透明的作用。斗彩时,笔者是用丝网白调配新彩颜色,搓好料使用,不需在青花绘制时留白斗彩。斗彩完毕后经烤花烧成(见图9“山溪图”)。

6 泼墨粉彩技法

泼墨粉彩是将珠明料调酒精和油料,研磨成水液进行泼墨。泼墨时要特别掌握好酒精和油料的用量,尽可能有丰富多变的墨色韵味,吸收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待画面干后烤烧一次,确保粉彩填色时不破坏画面肌理。填色的关键是研磨好粉彩色料,将粉彩颜色加水时不能过多,要保持稀糊状进行多时的研磨,才能有理想的“标水”,填色时容易控制它的流动性,特别是两色互接时能较好的相溶,粉彩色料干透后,经烤花烧成(见图10“原野”)。

图10 “原野”Fig.10 Wilderness

图11 “春”Fig.11 Spring

7 丝网色料彩绘法

丝网色料是印刷贴花纸用的丝网白。彩绘时,将丝网白调配新彩颜色,搓好料待用。根据画面需要灵活调配颜色,新彩颜色调色的方法和水粉颜色调色一样,颜色深浅由丝网白多少而决定。但必须注意网丝白在烤烧时会吃掉一些新彩颜料的色相,因此调色时要偏深一点即可。绘制时,用填色法将颜色填画到已钩好线条的画稿上,如果艺术效果不理想可以再用颜色覆盖,直到满意为止,但必须注意色料不能过厚,否则,烤花时会发裂。填好色后,还要补描线条或擦染刻划立体等艺术效果。填色干后经烤花烧成,因丝网白不透明有厚度,使画面凸起,有近似油画的视觉效果,给陶瓷装饰带来了新形式(见图11“春”)。

上述七种彩绘新技法,都是按当今审美倾向,对传统陶艺的艺术元素进行改造的应用,使之成为简约的现代艺术元素和文化符号,在坚守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力求现代简约的风格,以满足现代审美的需要。作品中强调表现大自然崇高雄伟的神韵,并把山水人格化,倾注了笔者的主观情感,通过美的享受、美的启迪,唤醒人们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美好的现实人生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获得一种高尚的思想情感活动和精神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色料丝网粉彩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最后一抹红》
近红外反射陶瓷色料的研究进展*
一种陶瓷喷墨打印用金黄色色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陶瓷色料及其应用
《见证·壹》
《城市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