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CT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1例
2011-02-27赵红梅
赵红梅
患者男性,17岁。因“排尿困难2年余”入院,四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四肢深、浅感觉基本正常,鞍区浅感觉减退,深感觉尚存,肛门括约肌自主收缩力弱。双足下垂,内翻。腰骶部轻度叩去痛,腰骶部皮肤可见瘘口,无破溃、渗液,表面有毛发生长。生理反应存在。2008年起出现日间排尿困难,自行增加腹压后可排尿,自觉尿不尽感,夜间睡眠时尿液不自主流出,感冒时日间偶有漏尿;大便干燥,排便困难。尿动力检查显示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MRI、CT检查示:L5~S2椎体水平蛛网膜下腔扩大,脊髓圆锥细长位于L4水平,并栓系在S2椎管背侧,L5椎体及骶椎棘突部分缺如、椎弓不连。S2水平硬脊膜与皮下脂肪相通,背部皮肤局限性向内凹陷,皮毛窦形成,骶管内见脂肪样高信号影。见图1~图4。
讨论脊髓栓系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先天和后天原因牵拉圆锥,使圆锥位置下降并产生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综合症,圆锥位置低于第2腰椎下缘为诊断标准。发育时圆锥受各种牵拉,正常上升过程就被阻碍。胎儿降生时,其圆锥尾部位于3与4腰椎之间,生后2~3个月,逐渐升至第1、2腰椎间隙处,此水平以下已无脊髓,而为腰椎尾部肌神经根,脊髓圆锥向下延续为一根粗长的终丝,终丝的直径超过2 mm时即可诊断本病。原发性指因终丝发育粗大,脂肪瘤,表皮样囊肿,脊髓纵裂等病理因素使圆锥位置下降;继发性指因椎管内肿瘤,蛛网膜下腔粘连,手术操作不当,腰骶部脊柱病变及上皮样囊肿等均可引起圆锥受牵拉。
临床上可有以下表现:(1)疼痛:为早发症状,部位以直肠、肛门区多见,亦可分布于臀部及双侧(或单侧)下肢,因属根性,故范围多较广泛。(2)运动障碍:由于圆锥局部或之脊神经根受累,因此可出现上神经元受损说引起的下肢肌肉痉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痉挛性步态。亦可变现为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之肌张力低下,肌肉松弛,腱反射减弱、消失等。(3)感觉障碍:鞍区皮肤麻木或感觉减退。(4)泌尿系统症状:遗尿、尿频、尿急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和残余尿增多。(5)多系统的畸形和异常:诸如脊柱裂、脊椎侧弯,半柱体、蝶形锥等。(6)皮肤异常:包括腰骶部毛发丛生,皮肤瘢痕、窦道。
影像技术:X线脊髓造影可显示终丝增粗、变短现象及骨性异常,如脊柱裂,椎管膨大等,根据神经根走行方向可间接确定圆锥低位。磁共振为最佳检查手段,主要表现脊髓低位(低于腰2水平)和终丝增粗(大于2 mm);常伴有脂肪瘤和脊膜膨出,少数表现为脊髓低位而无终丝增粗或终丝增粗而位置正常。CT图像在横断像上对终丝径线进行测量,10% ~15%圆锥被拉长、变形,与终丝在失状像上区分困难,因为圆锥有神经根发出,而终丝没有,利用轴位像上这一特点,有助于两者的诊断,有的增粗终丝中可见脂肪信号,为纤维脂肪瘤。
[1]贾宁阳,王晨光,主编.脊柱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
[2]许工凯,陈建庭,主编.脊柱和脊髓疾病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