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2011-02-21胡俊艳
胡俊艳
(辽河油田第二职工医院儿科 辽宁盘锦 124012)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临床上症状重,而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病例单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差。本文对83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于2009年7月至2010年11月收住MP感染患儿83例,男47例,女36例;年龄<3岁22例(26.5%),3~6岁40例(48.2%),同期5例来自同一幼儿园,6~14岁21例(25.3%)。入院前病程3d~2个月,均有口服或静脉应用头孢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史。
1.2 临床表现
发热≥3d49例(59%),其中高热31例(37.3%),上感3例均中度持续发热;病初低热9例(10.8%);无热19例(22.9%)。14例伴头痛,伴喘息13例,轻度呼吸困难2例,腹痛12例。全部患儿均有咳嗽,多为阵咳,早期干咳,1周后均有白或黄痰,1例痰中带血丝,1例咯血。入院时支气管肺炎43例:肺部无音3例;大叶性肺炎23例:肺部闻及湿音7例,干音4例,无音12例,病程7~10d后均能闻及湿音,患侧肺叩诊浊音5例;毛细支气管炎4例均可闻及干湿音;支气管炎10例均可闻及干音。
1.3 实验室资料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53例(63.9%),(10~31.6)×109/L27例(32.5%),降低3例(3.6%),分类中性粒细胞升高33例;轻度贫血3例;CRP升高42例,正常41例。心肌酶学异常28例(33.7%),肝功损害5例(6%)。发病7d后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65例(78.3%)≥1∶80,18例(21.7%)1∶40或阴性经3~7d后复查均有2~4倍升高。
1.4 胸片分析
双肺纹理增强12例,双肺点片状密度升高影25例,大叶性肺炎23例,一侧高密度影伴双侧支气管肺炎4例;胸片左肺炎肺CT示双侧多叶片状高密度影伴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肺门影增浓4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肺不张1例。
1.5 腹部高频彩超分析
腹痛者见腹腔多发增大淋巴结6例,大者1.5cm×0.6cm。
1.6 治疗及转归
单纯MP感染38例,用红霉素(30mg·(kg·d)-1)或吉他霉素(10mg·(kg·d)-1)分2次静滴。混合细菌感染者45例,用红霉素或吉他霉素(用法同上)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80mg·(kg·d)-1)分2次静滴,同时予中药清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个别病例用地塞米松(0.2mg·(kg·d)-1)1~2次。症状体征控制、血常规及CRP正常后停头孢。除1例右上肺炎伴肺不张,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MP-IgM1∶1280且CRP>160mg/L者于入院第2天转上级医院治疗1个月并予4次支气管肺泡灌洗,4个月后复查仍有肺不张;1例反复发热1个月血白细胞及CRP明显升高的左下肺炎者予联合治疗,入院第4d咯血转上级医院,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肺内形成厚壁空洞至今1年余未愈。其余病例均于7~20d治愈出院继续口服用药至疗程2~3周。发热持续时间最长为13d。对肺外并发症者,予相应治疗后逐渐恢复。
2 讨论
MP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文献报道感染率9.6%~66.7%不等。全年散发,秋冬季为高峰,每2~6年可以引发流行。人类对MP普遍易感,4~20岁是最易感人群。MP主要的致病方式是在粘膜表面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膜上神经氨酸受体紧密结合并附着其上,逃避粘膜纤毛的清除作用及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吸取自身所需要的营养,释放过氧化氢等有害物质造成粘膜上皮及纤毛的破坏[1]。MP感染临床症状重,治疗不彻底易反复,部分重症病例持续高热,出现单或双侧肺实变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甚至出现坏死性肺炎,或双侧弥漫性间质性肺浸润。MP肺炎易出现肺外合并症,与MP作为抗原与机体心、肺、脑、肝、肾、平滑肌等存在共同抗原,MP感染后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肺组织或全身血管基底膜并激活补体,不仅造成肺组织本身,而且还导致肺外其它器官损伤,出现相应肺外系统受损表现[2]。此外,MP可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1)是在感染的同时混有细菌或病毒的感染。(2)是当MP感染后可直接影响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使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一些条件致病菌乘虚而入[3]。MP肺炎在胸片上可呈多种改变,如支气管肺炎、肺门感染、肺间质病变、节段性和(或)大叶性炎变、胸膜炎等。本组MP感染结果显示:(1)学龄前儿童感染率高且可集体发生;(2)病史3d~2个月不等,多有阵咳,发热常见,大叶性肺炎起病急而早期肺部体征多不明显;(3)心肌损害多见;(4)白细胞总数多不升高而CRP约半数升高,经有效的治疗,2~3周多可完全治愈。因此对高热持续不退且咳嗽较重者应早期拍胸片,及早明确诊断。高度怀疑MP感染时,发病7d后检测MP-IgM,即使检测结果阴性,也应隔一段时间再重新检测[3],本组18例(21.7%)均为复查后确诊。MP感染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确切,但对于混合细菌感染者应早期与三代头孢联合治疗。
[1]黄荣妍,常丽.肺炎支原肺炎[J].中国医刊,2008,43(2):18~22.
[2]韩晓华,王俊,苏力,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诱导痰液Thl/Th2类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0):965.
[3]袁壮,陆权,董宗祈,等.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8):56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