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机械碎石联合药物治疗胃石症的疗效观察
2011-02-21徐凤玲
徐凤玲
(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 辽宁凤城 118100)
胃石症是指摄入某种植物成分或吞入毛发或某些矿物质如碳酸钙、钡剂、铋剂等在胃内凝结而形成的异物,称为胃石症。胃石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胃石的大小、形态、性质及对人体消化、运动功能影响程度等因素有关。本文总结了我院2005年至2009年对30例胃石症患者的诊治情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中,女13例,男17例,年龄25~80岁,平均52.5岁。既往有胃病史者15例,有26例患者发病前有食大量柿子、大枣或山楂糖葫芦病史。其中有2例患者有胃石症病史。
1.2 临床表现
有5例病人完全无任何症状,常规体检发现。余25例病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口臭、恶心、呕吐或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伴泛酸嗳气,呕血者5例,黑便者10例。
1.3 内镜检查
30例患者均行内镜检查,胃石单发者22例,最大胃石约8.0cm×5.0cm×3.5cm,多发胃石者8例,最多一患者有3枚胃石,胃石直径大小1.5~3.0cm不等。本组所有患者除胃腔见胃石外,胃内粘膜均有不同程度受损,表现为糜烂溃疡或出血,其中16例镜下见不同程度溃疡形成,最大者溃疡约3.0cm×4.5cm。有6例并发胃内出血,胃内大量咖啡色内容物。有10例患者伴有反流性食管炎形成,重者食管形成溃疡。
1.4 治疗情况
30例胃石症患者均给予内镜下治疗。常规进境发现胃石后,根据胃石的大小,硬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对直径<2.0cm者,可直接用网篮或圈套器随着退胃镜一起取出或直接口服5%碳酸氢钠,应用抑酸剂,胃动力药。(2)对直径<3.0cm者,较软者可直接用圈套器圈套后绞成数碎块,之后向其喷洒5%碳酸氢钠溶液20~40mL利其自行排出;较硬者用异物钳在胃石表面穿凿后露出较软内面时用硬化针多点向胃石内注入5%碳酸氢钠溶液10mL,拔出胃镜停约10min后再进入胃镜,经胃镜用圈套器圈套,将其绞成数块后使其自行排出。(3)对较大胃石,直径>3.0cm者,采用四爪钳或三爪钳反复抓取胃石表面,将其表面硬壳抓掉后,其内多较松软,再用硬化针多点注射5%碳酸氢钠,10min后用圈套器反复圈套,将胃石碎成数块后,<2.0cm者直接取出,破碎者自行排出。经过以上内镜治疗后口服抑酸药、胃动力药及5%碳酸氢钠溶液,1周后复查胃镜。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1周后复查胃镜,30例患者中3例仅用药物治疗胃石消失。23例经1次镜下治疗胃石消失。4例复查时见胃石残留,最大者残留的胃石为5.0cm×6.0cm,分别继续给予胃镜下机械碎石,最多者碎石3次,同时继续配合口服药物,加用胃粘膜保护剂,抗溃疡治疗,胃石消失。所有患者因胃石导致的粘膜改变均趋于愈合,治疗前后均无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3.1 胃石的分类及成因
根据胃石的成分主要分为植物性胃石、动物性胃石、药物性胃石和混合性胃石四类[1]。胃石按其组成成分可将其分为植物石、毛石、乳酸石、虫胶石等,其中植物石最常见。植物石主要由各种未消化的植物成分组成,包括纤维素,鞣酸、果胶及胶质等.柿子特别是未成熟的柿子中含有丰富的鞣酸,果胶,在胃内与胃酸发生凝结后,与纤维素胶等形成柿结石,大量进食黑枣特别是连核一起吞食也易形成黑枣团,因为黑枣富含果胶和胶质。本组均为植物石,有黑枣石、柿石、山楂石。
3.2 胃石症的诊治
胃石症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胃镜确诊。胃石常常位于胃底部或胃体部,为褐色、绿色、或黑褐色团块,表面粗糙或包裹大量粘液。影像学检查容易误诊为肿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胃石症患者很少需要手术治疗,内镜下治疗胃石成为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2]。内镜下碎石包括机械碎石、电力液压碎石、激光碎石、高频电流碎石等。结合药物治疗可彻底治疗胃石,免去手术的痛苦。我们采用内镜下机械碎石加药物治疗胃石症,术中和术后使用5%碳酸氢钠中和胃酸。术后口服抑酸药使胃内保持碱性,使鞣酸与蛋白质生成的化合物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进一步消散胃石,同时口服胃动力药,有助于粉碎后的胃石排出[3]。
3.3 结语
内镜下机械碎石加药物治疗胃石症是经济有效的方法,器械简单,患者痛苦少,花费低,便于临床推广。
[1]于皆平,王小众,张介眉.胃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8.
[2]王孟春,王丽荣,徐凤玲,等.内镜下胃石症诊治2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21).
[3]刘江静.中老年胃镜检查132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4):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