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诗歌情感教育因素探微

2011-02-20郑颖娜河北省张家口市艺术高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杜甫情怀诗人

郑颖娜(河北省张家口市艺术高级中学)

杜甫诗歌在人教版现行教材初中和高中语文课本中都有分布,同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时代变迁、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关注民生、老病孤愁、寂寞伤感和壮志难酬等社会生活、个人命运的不同侧面。就其所包含的情感教育因素,我们可以分为:浓郁的家国情怀、强烈的忧患意识、厚重的悲悯情怀和激昂的理想精神四个不同的侧面。

一、杜甫诗歌情感因素的内涵

1.浓郁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也是国家民族即使处于艰难困苦中也始终能够奋起前行的精神凝聚力。诗人杜甫所处的时代正是大唐王朝经历安史之乱后,由盛而衰、由强到弱的转折点,这使得诗人不得不面对老病孤愁、内忧外患的悲苦际遇。在这样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杜甫的爱国情怀比起那些盛世诗人热情咏怀祖国,更加具有厚重、深沉的悲剧色彩。深沉而浓郁的爱国情怀是一条主线,贯穿于杜甫坎坷的一生。诗人用自己的诗歌真实记录变化的社会历史,同时也记录他心中那份挥之不去、九死不悔的爱国情怀。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这首诗时诗人正在颠沛流离中,突然听到叛乱已平的捷报,顿时悲喜交加,喜极而泣。此时,只有国家安定才会给悲苦中的诗人带来这种“狂”喜,也只有国家安定才会给诗人带来这么大的心灵慰藉,其中包含的浓郁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震撼人心。

亲情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杜甫在作为朝臣的同时,还有丈夫、兄长和父亲等多重角色。体现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也是杜甫情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浓厚的亲情意识和家庭观念使其情感世界更为丰富多彩,而身处乱世这种情感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如《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天宝十五年,安史叛军破潼关,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而后,杜甫在投奔肃宗李亨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应该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下最为真切的离情别绪。诗人月夜思妻,牵挂孩子。却想象妻子在这个夜晚望月怀夫、久久未眠的情景,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夜深天寒都浑然不觉。这位闺中娘子是如此多情而执着,这还不值得我们的诗人深切思念吗?王嗣奭《杜臆》认为此联“语丽情悲”,实为中肯。

2.强烈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就是社会危机引发的人类主体世界焦心忧虑的一种思想意识。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士人带着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而早已把“匡君治国”融于血脉,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作为理想的杜甫,在追求理想的曲折道路上呈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不但体现在对自身艰难多舛命运的忧患和焦虑,更为可贵的是体现为对国家时局敏锐的洞察力,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患和焦虑,这也是杜甫作为一位诗人的伟大之处。

晚年时期,诗人流离失所,与孤舟为伴,而唐朝的衰败已成定局。社会动荡,百姓困苦,更加刺痛诗人杜甫的心。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栏远望洞庭湖时,洞庭水面浩渺阔大的境界让他惊叹不已,于是提笔写下《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亲戚朋友毫无音信,自己流离失所与孤舟为伴。登楼远眺之时,诗人面对硝烟弥漫的万里关山,想到那些饱尝灾难之苦的百姓,不禁声泪俱下。那飘浮不定的动荡时局承载了诗人太多的忧患,道尽了人间无数的苦难。

3.厚重的悲悯情怀

有句地方民谣写出了百姓对杜甫的热爱:“唐朝诗圣有杜甫,深得民间苦中苦。”推己及人、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是杜甫情感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史中“对百姓关注的诗人很多,但是杜甫在其中显得异常不同,杜甫为人悲吟时,不是带着优越感,居高临下,悲天悯人,而是感同身受,由己及人联想到贫民百姓的痛苦和不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作品: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深秋,当天风雨大作,杜甫草堂屋顶的茅草被大风卷走,屋里的物品也被大雨浇湿,诗人刚刚平静而安定的生活又面临无情的冲击。面对生存的困境,杜甫没有更多哀叹自己不幸的遭遇,沉浸在内心的悲凉之中,而是想到了眼前和自己一样处在生存困境中的普通百姓。诗人推己及人,在艰难中又想到了和自己处境同样艰难的“天下寒士”,由此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大声疾呼,其中对天下寒士的悲悯关爱溢于言表,震撼人心。“杜甫的伟大,恰恰是在自己惨遭不幸的情况下,他想到的却不只是自己一家的命运,而是广大人民群众。”

4.激昂的理想精神

社会的动荡,困顿的生活,坎坷的仕途,理想的破灭,使杜甫的诗歌中往往带有浓浓的悲郁愁苦色彩,少有那些纯然欢乐的声音。然而,青年时代的杜甫在诗作中充盈着必将实现匡君治国理想的雄心壮志和理想精神。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更是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样激昂的理想精神努力贯穿于人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那首《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饱含深情地描写了自己崇敬的五岳之尊——泰山,以诗题中的“望”字贯穿全诗,“望”到泰山的神奇秀美、巍峨高大,特别是最后一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感受,希望自己能够登临泰山之巅,极目远眺,俯瞰群山。诗人虽然经历了科举不第的挫折,但这在青年的杜甫心中算得了什么?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那种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蓬勃朝气。相比杜甫中后期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早期这种乐观豪迈的青春意气、理想精神更加难能可贵。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二、杜甫诗歌情感因素的表达方式

我们通常用“沉郁顿挫”来形容杜甫诗歌的风格,它同时也是杜甫诗歌表达情感因素的独特方式。“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停顿转折,源出于杜甫《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清人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意至而法也无不密。”由此可见,“沉郁”是就诗歌的主题情感而言的,有深沉、悲壮、浓郁的意味。“顿挫”是就诗歌的结构和表达形式而言的,诗人运用反复、对比、衬托、重叠等手段,造成情感上的百转千回、起伏跌宕。例如《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除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等外在因素,其沉郁顿挫的表达形式带来的巨大张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登高远望,诗人由景伤情,壮志难酬,老病孤愁。这份孤愁虽然是个人情怀,但却被诗人表达得异常博大而深厚。这种博大与深厚首先表现在诗人所营造的独特的秋景中。风急天高,猿声空旷高远,孤鸟徘徊,渚清沙白,诗人登高远望,将自己置身于广博而壮阔的空间中。而诗人并未就此停笔,那无边的萧萧落叶,再次强化了空间的阔大感,而滚滚而来的长江之水则使秋天具有了时间的深度。叠词“萧萧”“滚滚”造成了一种滔滔不绝之势,使得这个秋景有了更加壮阔的时空感。

这样的时空里 ,“诗人老 、病 、衰、穷、独,无垠的时空与渺小的个人构成一种视觉对比,形成极强的反差,在个人与时空构成的背景中形成巨大的情感张力,饱含丰富的情感内容。正是在时空坐标点上,诗人终生漂泊的生涯、生命将尽的悲哀、抱负空落的绝望以及国事民生的叹息浓缩地汇聚一起,遂使诗情沉郁苍凉,令人咀嚼不尽。”

参考资料:

1.刘明华《杜甫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

2.张忠纲《恻隐之心为仁——杜甫儒家思想一瞥》,《孔子研究》2006年第 1期。

3.许芳红《对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一种解读》,《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 1期。

猜你喜欢

杜甫情怀诗人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晒娃还要看诗人
杜甫改诗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杜甫与五柳鱼
杜甫的维稳观
诗人与花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