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作业本 广阔大舞台

2011-02-20江苏省江阴市山观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作业本布置生命

吴 敏 (江苏省江阴市山观中学)

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以往那种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渐渐淡出了课堂,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了生命气息的人文性的语文课堂。但是直面新课程,我常常在想,我们学生的作业是否也是充满了人文性、充满了生命成长的气息呢?我们的语文作业怎样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同步呢?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总认为课外作业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巩固、消化课堂所学知识,预习下次课要讲的内容。这种复习、巩固、预习的作业观使得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机械统一。教师只管对错的评判,目的只为督促检查,缺少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感想等深层次内容的关注,所以批改“效率极高”,二三十分钟就可以把全班四十几个人的作业批改完毕,然后在课堂上振振有词地点评学生作业情况。这样的作业迎合了教学出高分的要求,却未顾及学生作为个体的发展,这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不尊重,我们教师完全忽视了、低估了这小小的作业本在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和师生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在对作业的研究上,教师的观念普遍比较陈旧,大多数教师都认为作业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所以教师投入到作业上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语文教师也常常随意为之,只拿一些现成的习题敷衍了事;即使有时进行一些作业的设计,也只是针对课堂而言的。设计出来的作业,大都机械重复,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令学生望“业”兴畏,苦不堪言。可是,学生做作业几乎占据了他们全部的“自学”时间,做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感到“味同嚼蜡”,一看到这样的作业学生们早已“愁上心头”。

然而,在目前班级授课的情况下,小小作业本恰恰可以是师生间交流的最好途径,是师生间交流的媒体。通过作业本,教师可以获得学生更个性化、更真实的信息,学生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等于在实施个别化教育,无形中对学生渗透着生命意识的教育。对此,笔者做了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遵循生命的差异性,还学生以选择的权利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个性爱好千差万别:有的善说,有的善演,有的善画,有的善写;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羞涩,有的外向。可我们的教学却往往表现为整齐划一,课外作业的布置尤为明显。一样的作业内容,一样的作业要求,使差生越来越差,优生又得不到发展。我们要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作业布置上体现“自主性”,给学生以选择作业的自由和权利。如在教授《秋思》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必选)。

2.诗中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3.从课外找一首表现思乡的古诗,背一背或者比一比两首诗所描绘场景的异同 (有能力的可以多找几首)。

(第 2、3两道题可以选择其中一道完成。)

这样的作业,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有选择的余地,可以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又能让学生在作业中超越自己。这样一来,作业的难度有了弹性,语文老师给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在作业的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等生;在作业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个性差异,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舞台。给每一位学生选择的权利,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生命意识也得到了尊重。

二、遵循生命的独特性,还学生以自主的权利

作业不是提高成绩的手段,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应是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所以在课堂结束时,我每次都会问学生今天布置什么作业,此时总会引起一片激烈的争论,同学们总是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像在教授朱自清的《春》之前,我询问学生们今天回家做什么样的预习作业比较好时,有的学生说:“回家背出来。”有的说:“做练习册上的预习题。”有的学生插嘴道:“我也回家找一下春天,然后也来写一篇《春》,和朱自清比比看。”……我又建议道:“有没有人可以尝试一下将作者笔下的《春》画下来呢?”台下立即有几只手举了起来。到第二天检查作业时,学生做的预习作业是各种各样,琳琅满目,虽然检查起来比较麻烦,但是这些融入了学生们创意的作业,不,这根本就不是作业而应称之为作品了,它们给我带来了出人意料的惊喜和无限的满足感,这是批改那些如出一辙、千篇一律的习题时根本无法体会到的。

生命源于生活,作为老师有责任教会学生每时每刻感受生命的气息、热爱生活。我发现平时自己只是站在讲台上讲一大堆要求学生学会去关爱他人的空洞的大道理,完全没有效果。在布置课外作业时,我特意为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去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爱,让学生去体会关爱他人后获得的愉悦心情,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内在热情。在教授完《羚羊木雕》一课后,当我问学生回家做什么作业时,有个男生深有感触地说:“老师,我生活中也曾经遇到了和文中的主人公差不多的经历,我想让我的父母也来读这篇文章。”此时,我突然想起以前曾读过的一本书,上面说美国正流行一种新型的家庭作业概念——交互式家庭作业。有研究表明,那些通过作业积极参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家长对其子女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深远的影响,同时还会帮助教师在孩子身上逐渐灌输一种可持续终身的对学习的评判能力。我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于是我决定让每个孩子回家将课文读给自己的父母听,之后和家人互相交流一下感受,最后让孩子和父母双方都亲自将自己的读后感写在作业本上。在此之后,我经常会建议学生和家长一起在作业本上完成一些语文学习任务。一段时间下来,我惊喜地发现这种形式的作业让孩子感知了父母对自己学习的期望,更树立了学习的信心。与此同时,家长也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及时、渐进地提出要求,不断鼓励孩子去思考和研究,鼓励孩子更认真地作业。当孩子得到家长及时的帮助和恰当的评价时,他们就能在情感的愉快交流中肯定自己的努力,对作业产生好感和信心,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语文的学习。

小小的语文作业本是学生展示智慧和张扬个性的舞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创造、发展思维的空间。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只要教师多一些研究和创新、多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学生一份自由、一份尊重,就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感动和幸福。

参考资料:

1.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

2.肖川主编《名师作业设计经验◦语文卷》,教育科学出版社。

3.李占萍《漫话美国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学教育》2002年第 12期。

猜你喜欢

作业本布置生命
作业本里的故事
换作业本
搞笑作业本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