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摸索和思考
2011-02-20沈国华浙江省慈溪市杭州湾初级中学
沈国华 (浙江省慈溪市杭州湾初级中学)
综合性学习一改传统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使我们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能力。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一直在为如何充分发挥综合性学习的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思考。
一、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革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和关键之一,而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为明显,更具有前沿性。
面对综合性学习,摆在学生面前的不是现成的观念、知识、材料,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依。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可以说是一条条的“路”,选择哪一条?怎么走?和谁同行?路上会遇到哪些坎坷,欣赏到什么风景?都是未知数。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根据自己的兴趣,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选择主题,凭自己的见解提出假设并搜寻相关材料;自己制定学习进度;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自己设计并组织各种活动;共同商定评价目标。要学会与同学合作,同学的知识、经验、方法也是自己的学习资源;要学会与老师合作,体会到老师是自己平等的合作者;还要学会与家长、朋友合作,扩大学习活动的领域。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培养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一般不是指向某种知识领域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要求,主要指向“过程”。学生从中摸索方法,注重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注重课内外学习的结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结合,享受自身的独特体验。
二、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综合,加强实践,强调自主,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决不会弱化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式。
1.放手发动,注重个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不以传统的学科界限阻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组,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把语文教学引入生活大课堂。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学生活。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承认学生在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上的自主性。重视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和态度,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多元化的标准和方式来评价多元化的学习个体。在“探索月球奥秘”这一次综合性学习中,我先让同学们分头准备,待其准备充分之时,我便开了一节学习成果展示课。在这次展示课上,各个小组踊跃登场,诗词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引发了大家无限的人生畅想;歌曲组的“月亮大联唱”赢得同学阵阵掌声;“我是月球小专家”组举办的是一次有关月亮知识的大擂台;“月亮湾的传说”小组奉献给大家的是几个动人的故事;创作小组幻想的是人类登上月球以后的美好生活。在活动中,同学们各有所好,各取所需,只要有收获,老师就认同。
2.蹲下身去,积极参与。一方面,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合作者的身份全过程参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与学生共同讨论选择课题,设计学习活动,把自己当作一个教学资源,在与学生的思维碰撞中激发学生的灵感,使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出现生成性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下水”,自己搞课题,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并接受他们的评价。这样,教师已不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旁观者”,而是成了一个学习者,更易获得学生的认同。作为教师,也会在切身的学习中加深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3.协同各方,形成合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跨学科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促使语文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还要借用外力。在我们学校,定时定点的集体备课制度,使每一堂课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也显得势在必行,如“戏曲大舞台”这次学习活动,尽管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提前请音乐教师作好了铺垫。为了增加知识背景、生活背景,我们充分开发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科研部门的教育资源。各方协同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合作的榜样,可以向学生提供合作的方式、技巧,同时也拓展了综合性学习的领域,对师生都会有重要影响。
三、变革学习内容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能在多学科交叉中出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应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综合性学习中,出现一种跨学科学习,人文、地理、自然、社会、音乐、历史都会在综合性学习中出现。在这里我们既要克服“唯语文”倾向,强调学习的统整性,也要认识到综合性学习应以语文为主导,立足语文,放眼世界,把语文学习融入各学科的学习中去。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开发校本资源,展示地区特色。综合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活动设计的空间,我们可以从地区特点出发,对课本内容作相应改动。我校地处钱塘江畔,杭州湾跨海大桥西南。关于钱塘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且校、桥同名,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校本资源。因此,我们开发出 “钱塘江,我们的母亲江”“我为大桥增光彩”这些综合性学习活动。特别是“我为大桥增光彩”综合性学习非常成功,活动场面的照片还在全国性的《中学生》报刊上登载。
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要善于把握时机,利用活动中的生成性目标,开拓出另一番活动的新天地。在“漫游语文世界”活动中,有一组同学对对联特别感兴趣,收集了很多优秀的对联。在研究成果汇报会上,其他同学对此也兴致勃勃。见此情景,我意识到,此处或许有文章可作。于是我临时加了一节课,专讲对联知识。从一字对讲到七字对,从明朝解缙巧对门前财主竹,讲到鲁迅的“比目鱼”对“独角兽”,从毛泽东、周恩来的巧对故事讲到历史上的许多名联。从此,我们在班级里开始了长期的“征集对联擂台赛”,每周由老师出一个对联,贴在教室墙壁上,应对者把下联写在旁边,每周评出一个擂主。同学们踊跃参加,而且常常有佳对出现。如老师给出“海阔凭鱼跃”,学生有对“天高任鸟飞”的,有对“路遥任君行”的,有对“庭深随燕翻”的。用这些熟语或其他自己出的上联征对,让学生感到答案的丰富多彩,本身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项活动由上学期坚持到这学期,把本来两、三课时该结束的一次综合性学习,转变为一种长期的趣味性活动,这难道不是对新课程理念的一种绝妙注解吗?当然,通过这样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语文修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出现,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同时也向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在多年的施教过程中,我们遇到不少困惑:农村初中教学条件相对简陋,学生的素质基础、活动条件处于弱势,束缚了一些活动的开展;由于综合性学习需要多方面、多学科综合,教师自身素质一时难以适应;综合性学习与目前的评价制度尚未直接挂钩,事实上影响了教师对它的重视度,容易成为阅读教学的附庸。由于教师对其开放度难以把握,出现盲目随意、流于形式、甚至半途而废等现象。这种种困惑有待于我们继续思考并试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