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想象力 提高创新力——浅析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011-02-20王远礼江苏省仪征市铜山初级中学
王远礼(江苏省仪征市铜山初级中学)
以“自主、探究、合作”为新理念的素质教育,对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如何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从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个角度,作了一些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想象力的发展。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都是因为有丰富的想象力,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课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再现形象,促进想象
即根据课文的描述(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自己头脑中再现形象,促进想象,进而引导学生去感知未见过的人、事、物,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镜,如品其味的效果。
1.再现形象画面,领会深刻内涵。陈毅诗曰:“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如果仅凭教师讲解陈毅如何忠诚、英勇,总会觉得有些空洞。倒不如通过引导学生再现诗中画面:陈毅同志发誓,即使牺牲后到了阴曹地府,也要召集旧部直捣阎王殿斩杀阎罗王。通过这种再现,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又使其进一步理解了诗人视死如归的精神,领会了诗人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国民党反动派无比仇恨的思想感情。
2.推敲关键词语,突出作品形象。在分析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暖”“寒”,通过体会字词,再现红军过金沙江、大渡河的情景,加深对红军精神的理解。“暖”字突出了金沙江浪高水急、水拍崖岸的情景,也表现出红军渡江过后一片欢腾的景象和愉快的心情,进而表现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寒”不仅写出大渡河上铁索悬空,寒光闪闪,令人心惊胆寒的景象,也写出了红军攻占泸定桥时激烈战斗的气氛,表现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可见,借助再现形象画面,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借助创造促进想象
即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进而促进想象力的发展。而创造又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的过程。
针对创造的复杂性和发展创造的困难性,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训练。
1.扩充:对一篇课文进行加工,经过创造,扩充内容,发展想象。例如学习《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体会农民生活的艰难,再联想父母的辛劳,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接续:按课文叙述展开想象,为人物安排可能的结局,或为事件的发展提供另一种可能。如学习《最后一课》,可以写篇题为《小弗朗士长大了》或《韩麦尔回来了》的小作文,表现故事、人物的最终结局。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在头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如《七颗钻石》:罐子无水到有水,由泥罐变成金罐子,水变成钻石,最终变成七颗星星。通过层层夸张,充分表达作者美好的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拟人:展开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例如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中:“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向前不停息。”全诗中大量运用拟人手法,体现总理爱人民,人民寻总理,大地高山都感动的深情。
语文教学中如何借助创造促进想象呢?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一些尝试。
1.发挥合理想象,填补作品空白
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深入体会作品的完整形象。有的课文因表达需要常留下一些空白,需要读者去揣摩、去想象。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创造、想象把省略的地方补充出来,领略言外之意,从而进入作品的情境。
例如学习《木兰诗》时,我就通过下列引导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问:“大家想想,木兰无兄但有姐,她可以不去,又为何要冒欺君杀头之险代父从军呢?”学生说:“为了体贴父亲,为国杀敌,保卫家园。”“很好,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可见她不图功名利禄,唯求忠心报国;‘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见她英勇善战,战功显赫。”“很好,那么大家想象一下,如此忠心报国的木兰在战场上会是怎样的呢?”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积极发言,什么“所向披靡,勇往直前,力挽狂澜,英勇善战……”把本无战场的战争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木兰所做的不仅是为了父亲,更是为了祖国,为保卫家园而奋战,她是中国古代的巾帼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开展想象活动,创设新的情境
为了使学生能迸发富有个性的创造力,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有趣的作业,唤起学生的创造热情,使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想象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
在教学《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时,就创设一种情境:假如你就是杨利伟,你在出征前会想些什么,又想对祖国人民说些什么?如果此时你在空中,看到太空的景象会是怎样的,又有何感想?为了这次练习,不少学生翻阅了大量太空资料和有关杨利伟的报道,搜索材料来验征自己的描述。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在创作中促进想象
1.扩展想象:对于教材中的有些课文,学完后,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加以扩写,让故事在学生创造中获得一次创新,以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完《皇帝的新装》时,就可让学生想象皇帝在游行结束后将如何对待受骗一事,以此写一篇题为《皇帝知道被骗后》的作文。
2.推测想象:有些课文的结尾比较含蓄,没有明确交代人物的命运,而中学生有好奇心和善于想象的习惯,往往会猜测人物的最终下场和故事的最终结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引导他们进行推测和想象。例如,学完《故乡》,引导学生思考“迅哥”和“闰土”关系演变的原因,推测“宏儿”和“水生”关系的发展,写一篇作文《宏儿回故乡》。
3.虚构想象:文学作品需要虚构,通过虚构,往往使作品更具有诱人的魅力。打开电视,众多的电视剧都有一个共同的小标题:“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可见虚构的重要性。而虚构本身就是一种想象,故在作文训练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虚构想象的能力。例如,学完《愚公移山》一课,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是愚公,你认为最明智的做法应是怎样的?以此写作文《愚公不愚》。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去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仅要“授之鱼”,更要“授之以渔”。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