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特色教材开发的思考
2011-02-20赵迎春
赵迎春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系,湖南 长沙 410124)
高职特色教材开发的思考
赵迎春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系,湖南 长沙 410124)
我国高职教材仍然存在教材建设缺乏统一标准、沿用学科体系下的编著原则、教材内容未能及时更新、教材编撰的实践性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开发行动体系下、体现专业连续性、“教、学、做”一体化、包含实训教程、“课证融通”内容的立体化高职特色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高职;特色教材;教材开发
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整体而言,教材体系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形式,关系到高职院校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其二,在实践层面,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高职教育在经历了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初具规模到二十一世纪的大力发展的过程之后,高职的教材建设也开始慢慢脱离本科教材的思维约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出现了一系列初步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二十一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然而,目前的教材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鉴于此,本文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对高职教育教材开发发表几点看法。
一、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教材编写评价标准及统一的专业目录,使得教材出版的管理比较松散,再加上出版社的改制导致的激烈竞争,教材出版比较混乱,教材质量难以保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重复建设。不管该专业的特色教材是否存在,重复建设同专业教材;其二,重复出版。一些教材换汤不换药,随便更改主编;其三,抄袭现象严重。教材中大量的材料、数据、图表等只是稍作修改后即用,而主体都是同一个。因此,要改变目前的状况,提高高职教材的质量,围绕具体专业制定统一的、全面的、规范性的教材建设标准日益迫切。
(二)大部分教材沿用学科体系下的编著原则
很多高职教材依照本科、专科的同类教材而编著,依然按照学科体系组织材料,再由编者做删减、增补、调整而成。这类教材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重理论,轻实践,编写理念陈旧,不能与“行动体系”、“就业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等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紧密结合,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特色。
(三)内容未能及时更新
目前,由于编者大多是长期在校的教师,缺乏在第一线真实岗位才能取得的第一手实践经验,使得教材跟行业的联系不太紧密,也未能密切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很多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政策、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材料,与高等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四)教材编撰的实践性严重不足
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应用人才”,实践性教学已经占到高等职业教育总学时数的1/3~1/2,所以,加大和强化高职教材的实践环节的编撰是必要的。但事实上,由于很多高职教材在内容、编排的安排上具有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和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的缺憾,在课堂上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材很少。而与此同时,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践教学教材也严重不足,上述情况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二、对高职教材开发的思考
(一)教材体现以行动为导向
开发以行动为导向的教材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客观需要,行动导向教材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不以学科知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依据,而是以完成某一具体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设置教材具体内容;二是课程之间及课程和教材的具体内容不是遵循学科知识(理论)自身的逻辑顺序,而是按工作过程(次序)进行排列。高职教材要打破学科体系教材追求完整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建立基于行动体系下教材基于“能力本位”、以实践为主导的能够充分提供职业准备的教材。在教材建设时,要把握行动体系下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于职业能力的原则。
以《职场商务英语》为例,传统“商务英语”教材大多按照学科体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内容体系是完整的,但各模块间缺乏一条紧扣工作岗位的线索,即工作次序逻辑性不强,学生在学完该课程之后,难以把岗位知识与该课程联系起来。基于此,《职场商务英语》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下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按照开展商务业务具体的基本工作流程(进入公司-进行客户的开发和接待-对产品的促销和推广-进行产品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先后顺序,开发了四个对应的学习模块。全书不仅介绍了公司概论、客户接待和开发、营销以及进出口的流程等专业知识,同时,还充实了管理、人事、礼仪、策划、广告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该书不仅培养学生进入外贸公司当单证员、业务员和翻译助理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在公司担任管理人员、策划人员、行政助理及业务助理等能力。
(二)教材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自从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要以就业为导向,要由以往的以“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调整为以“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来,高职教育的课堂进行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职课堂上提倡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强调毕业后从事某一职业或者岗位群的能力。而若想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材要紧紧围绕应用能力这条主线来设计,应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和从业所应具备的相关能力要求,构建职业能力训练模块,加强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应用技能的培养,在教材中增加实践内容的比重。以《职场商务英语》为例,其每一个学习情境分为“商务听说”、“商务阅读”、“商务翻译”、“商务写作”、“职场模拟”五个学习环节,每一个学习情境有四个学时。在前两个学时,学完“商务听说”、“商务阅读”,学生的实践以听说和提高阅读能力为主,在后两个学时的学习中,学生完成“商务翻译”、“商务写作”、“职场模拟”三个任务,学生的实训以提高翻译、写作和对本单元的职场模拟表演为主。每一个学习情境的五个环节都以学生的实践为主,改变了以往坐着听理论的学习方法。同时,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再配以新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在实践中建构知识,以此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配套实训教程的开发
由于“教、学、做”一体化课堂的实践内容的加强,必定导致学生在课后自学时间加大,如果没有《实训教程》的辅导,学生在实训时会出现无所适从和无从下手的状况,而教师如果对每一个实训项目临时找资料讲解,也会出现被动教学,手忙脚乱的现象。因此,除了在主教材中加大实践内容的份量,编撰基于主教材的配套实训教程是必要的,以给学生清楚,明白的指导。尽管《职场商务英语》加大了实践的内容,例如,每一课文专门设置了实训环节,每一个学习环节增强了实践的力度,教材中的阅读、听力以及录像等很多资料来自于往届毕业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很多案例来自于国际商务活动的真实内容等。但是,对于怎样完成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注意事项无法在教材中全部讲透,而学生也无法全部在自学中获得完整信息。笔者在多年教学的实践摸索中,针对“商务英语”课程长年没有实训教程的现状,开发了和《职场商务英语》配套的《职场商务英语实训教程》,解决了多年以来本课程缺乏实训教程的问题,改变了学生实训无据可依的状态。
(四)教材体现“课证融通”
教材的使用和开发不但要针对一定的岗位(群),还应从学生适应更换工种、扩大就业面和增强未来适应性的整个职业生涯考虑,体现教材的科学性、职业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不仅要基于该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而且要实现教材内容与该专业的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及技能鉴定标准对接,内容应该涵盖相关考试的内容。《职场商务英语》在每一个学习环节都融入了“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一级)的内容,学生在此课程的学习中,也做好了“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一级)考试的准备。
(五)教材体现立体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职教学场所正在从课堂向实训室、模拟实训室以及实际工作场所转移,为适应这种立体化教学发展要求,在教材建设中应加大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教改相结合的力度,将各种媒体介质和教材资源有机整合,形成立体化的教材,即包括纸质教材、影音教材、网络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案、试题库与考试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多能教学包,以及基于互联教学网站等教学资源,而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提供一种教学资源的解决方案,实现教学信息化、网络化。
(六)教材体现连续性
在编写高职特色教材时,要充分考虑该课程的课程性质和定位,把握该教材与同专业其他教材的连续性、衔接性和关联性,注意把握教材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避免知识的重复和重叠,体现系统性。“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导入课程,涵盖了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函电、商务英语单证、商务英语视听说等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在编写《职场商务英语》教材之时要把握好专业知识的度,注意导入课的内容只是为专业课打下基础和铺垫,所以知识面要广到覆盖上述课程,但是内容不能深到超越上述课程,因为更加深入的知识和实践会在上述专业课程里面体现,以避免出现知识的重复性。
高质量的高职特色教材是培养高职人才的基本保证,有了好教材,教师才能得心应手的授课,学生才能好好上课。理清高职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加快高职院校教材改革与建设的步伐,根据高职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把握高职教材的定位,开发具有“浅、准、实、新、宽”等特点的高职特色教材,开发“实用”、“够用”以及重实践的特色教材,是时代所需,是学生所唤。
2009-2010年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高职高专英语类教学改革与建设课题“基于ISO管理理念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6);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YB0906)
赵迎春,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
G712
A
1674-7747(2011)24-0034-03
[责任编辑 李 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