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职业教育发展方略八大关键词

2011-02-20马庆发

职教通讯 2011年3期
关键词:十二五职业院校办学

马庆发

(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

“十二五”职业教育发展方略八大关键词

马庆发

(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

“十二五”职业教育发展方略,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重大问题。未来五年的职业教育发展方略更需要顶层设计,建议运用“六个抓手”,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创新驱动型发展思路”取代“要素驱动型发展思路”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发展依赖路径的选择和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如果说“结构调整、质量提升”是对未来五年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的概括,那么落实和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体制改革、自主办学、质量提升、反贫困责任、职业教育共同体、示范院校建设和顶层设计等八个关键词则是具体改革发展重要内容与着力点。

十二五;职业教育;发展方略;关键词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开启之年。“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进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行结构大调整、发展大转型和内涵大提升的有利时机。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的目标要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需求结构调整、空间布局结构调整以及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培养数以千万有知识、技能型、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国家意志和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支撑”,具体包括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人才支撑主要体现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办体现地方或区域特色的专业、专业群,为地方培养和输送技校生、职高生、专科生、高职生以及本科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基础。技术支撑主要体现为根据社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推广科技成果和技术转让,提供技术资料、信息服务等。文化支撑则更多地体现在引进先进文化的同时,发挥职业教育在职业知识、职业伦理、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入社会和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历程。这是因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最佳选择,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调整和优化教育结构、为促进充分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另一方面,现今的职业教育仍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发展中的一个“短板”或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何从国家意志和基本国策转向全民共识与自觉行动,则将成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迫切首选“重要课题”,其间职业教育发展方略的问题探索和对发展中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和质量提升。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两难矛盾”:既要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又要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广泛吸纳劳动力优势;既要保证发展规模,又要调整结构,强调内涵发展,避免“教育浪费”;既要追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结构需求,又要依据国情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一方面,面对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换代的要求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生源,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招生困难日趋严重;既要规定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的规模、基本条件和所谓的“硬指标”或“苛刻标准”,又要倡导“差异性发展和特色办学”;既要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又不赋予企业相关的利益回报……,这是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为此,未来五年的职业教育发展方略更需要顶层设计,建议运用“六个抓手”,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首要抓手”是因地制宜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差异发展,优化结构和创办特色;“柔性抓手”是增强职校毕业生工资增长指导线的引导作用;“刚性抓手”是强化劳动准入制度,先培训后上岗;“弹性抓手”是满足职校生升学和就业的两种需求,纵向贯通,横向衔接;“隐性抓手”是进一步创建职校生生涯发展与晋升的平台;“显性抓手”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值的类型教育,实行学历教育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

一、结构调整、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发展主旋律

现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新驱动型发展思路”取代“要素驱动型发展思路”,而这些转变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发展依赖路径的选择和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如果说“结构调整、质量提升”是对未来五年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的概括,那么落实和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体制改革、自主办学、质量提升等四个关键词则是具体改革的发展重要内容与着力点。

(一)关键词1:落实和实施《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三大战略”,即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理论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点、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水平等。学习型社会主要是指终身学习的基础与机会以及相关条件、社会氛围等支撑。人力资源强国旨在实现“从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向“人力资源大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体包括人口素质、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与教育质量、城市化进程、自主创新能力。《教育规划纲要》中的5个主题词:教育质量、教育公平、人才本土化、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国际化,不仅是指普通教育,而是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着力点和重心。职业教育从“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政府政策导向”转向“市场资源配置导向”,形成职业教育自主办学和教育家办学的格局和建立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目的,首先是为了落实与推进改革,如果《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相关的条文在地方与职业院校发展中见不到任何影子或具体进展与变化,那么《纲要》就成了墙上规划或抽屉里的文件;其次《纲要》中的目标与任务不落实、不执行,会让公众彻底丧失对教育改革的信心;再次,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与其说是以改革为重点,不如说依法治教和回归职业教育原点更为重要;最后,完善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包括物质资源、技术资源、权利资源和信息资源(劳动力市场供给信息)等。《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重点在地方政府,将职业教育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性、人力资源开发动力性的战略;职业院校的实施任务,在于培养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关键词2: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体制性障碍”,其中有政策性、行政性、管理性、公共服务性、公共财政等方面的制度性和体制性等方面的障碍。健康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中,教育举办者、办学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责明晰,具体可概括为:作为职业教育举办者的地方政府负责投入与依法监管、提供公共服务和引导发展,“牵牛鼻子,而不是抬牛腿”;作为办学者的职业院校长、领导,负责执掌学校的办学权、行政权和独立法人权;作为学校的教育者,自主教育、独立科研,对学校的发展享有知情权、自主参与管理与监督权;作为受教育者(学生)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和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和评价的权利;作为职业教育受益的企业、行业除了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之外,还应享有的“回报、补偿”和政策层面的相关保障。近期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一方面,确定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和试点单位,另一方面则是探索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推进。

(三)关键词3:自主办学

首先,自主办学是职业教育办学者不断追求和争取的天职。一方面,赋予办学者的应有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校长则更多地肩负使命和重任。其次,众多成功职业院校的发展经验证明:自主办学提升了办学水平和特色的彰显,同时,自觉探索市场背景下的办学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此同时,为构建现代职业学校教育制度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当然,没有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成功实施,自主办学则是“一句美丽的口号”或“良好的愿望”。再次,自主办学构筑了“教育家办学”理想的实现平台。办学者要努力成为“教育家”,亟需改变“行政化办学思维”,即在办学过程和发展历程中,把对学生的负责、对教师的服务、对社会的承诺以及对地方的贡献作为行动的准则和基本常识。总之,自主办学不应是“职业教育理念”,而更应是“职业教育制度概念”的一个重要范畴。至于有人喜欢在“自主办学”的表述前面加上“依法”两字,其实是曲解了“自主办学”的本质内涵与前提条件,不依法办学,那是违法和禁止的,这种教育根本不容存在。为此,在论述自主办学问题时,“依法”两字就没有必要添加了。

(四)关键词4:质量提升

“质量”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职业院校的声誉靠办学质量来张扬;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靠就业质量和持续发展质量来体现;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靠教师与学生共生性成长质量来评价;办学特色靠院校的服务质量来彰显;办学模式改革成功与否靠社会大众认可程度质量来鉴定。为此,职业教育质量包括学生的学业质量、就业质量、生涯发展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教师服务质量和为社会贡献质量。至于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首先着力于学生发展和教育;其次着力于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再次着力于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最后着力于现代教育制度建设。质量提升也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价值追求和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职校生的就业质量,影响到生源质量和学校的社会认可程度。就业应从抓数量变抓质量,就业质量主要指标是指待遇。比如工作性质,工作是不是正规,收入是不是合理,有无保障等;另外,包括规定的权益、工作环境和相关条件。就业质量改善是无止境的,和主观感受有关。

二、差异发展特色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心

职业教育的差异发展基于三个依据:一是我国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产业结构等差异性,决定了职业教育适应地方发展需要和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二是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方式与能力的差异;三是面对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新要求,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则是通过差异发展来体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注重职业教育差异化发展。事实上,“差异”不是“差距”,而是“特色”的一种表达。这是因为,差异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由于差异化,自然界变得丰富多彩,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一规律反映在职业教育领域,就是在不同的区域条件下,不同类型的职业院校决定着其生命力的强弱和发展质量的高低。概而言之,差异化发展成为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方式、差异化发展是推动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差异化发展有利于创办特色,使职业教育更具影响力。职业教育差异化发展包括下列四个关键词。

(一)关键词5:反贫困责任

农村职业教育应将“反贫困责任”作为当下的历史使命。由于我国的“二元结构”的特殊国情,“三农”问题历来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职业教育或培训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提高农民和农民工经济收入。2011年,我国将贫困标准提至人均年收入1 500元,相比2008,2009年的1 196元,提高了25%,然而,反贫困压力仍然巨大。正如2010年温家宝总理所言:“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旦农民、农民工仍处于贫困的生活境界或未能脱贫,那么幸福、尊严则是“纸上谈兵”,难以兑现。为此,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心,首先,致力于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其次,为农村产业化发展提供合格的劳动者;再次,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合适的培训和有效的职业指导,提高“劳动力转移的质量”,促进农民工“就业质量、就业能力”,使他们融入城市。让进城人口完全离开农村,变为真正的市民,彻底根除其农村的老根,是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共同道路。虽然具体实现方式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人口的流动及其土地和房产的流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除了户籍制度的问题之外,目前当务之急则是,着力于将农村劳动人口负担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蓄水池”,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促使农民、农民工充分就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城乡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收入差距要缩小,甚至让农民收入略高于城市;二是在公共服务,特别是公共教育服务方面,要让农民享受到公共服务要和城市差不多。

(二)关键词6:职业教育共同体

职业教育共同体的概念完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各级各类办学主体和实施机构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合作、互补发展、专业结构优化、课程特色创新;二是学校、社会(企业、行业)和政府形成合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伙伴制的共同体,职责明确、各归齐位、各得其所(一种大职业教育发展观);三是跨区域,以行业、产业为纽带组成职业教育集团或依据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新要求,合理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与职业院校布局,实行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共同体。职业教育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费、变化周期短的教育类型,更需要建立职业教育共同体,既可避免重复建设、低层次重复,又可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职业教育资源由“存量”向“增量”的转变。无庸置疑,以职业教育共同体为导向的办学模式改革将是今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三)关键词7:示范院校建设

数年前,开始的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建设项目,百余所院校的项目成果和变革的影响力已经令国人刮目相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佐证了这样一个道理:示范性院校建设一方面推动了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升了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张力;另一方面体现了差异化发展的特色与影响力、示范性作用与借鉴的功能。近期,教育部公布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计划”包括10个方面和30个项目载体,三年分批重点建设1000所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使其成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的示范,成为国家和区域产业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无论是高等职业院校或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示范性建设,其重点任务包括: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和改革评价模式,而这些任务目标的实现和示范性价值追求,亦可概括为“差异化发展和特色创新”两大方面。所谓特色创新,主要是指在职业教育差异化发展的历程中,形成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特色、教育教学特色、专业特色、教师专业发展特色、学校管理特色和评价模式特色等标志性的示范院校。

(四)关键词8: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原来是系统工程的专业用语,说得是“从高端出思路”,这一用语被运用于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就是要“登高望远、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具体而言,就是从四个视角去勾勒职业教育发展方略:一是从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条件下,审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和差距,以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研究重大问题,既包括“应然”的未来问题,也包括“实然”的现实困境和瓶颈问题;二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面对现阶段的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和“二元结构”日趋严重以及转型期社会出现的“就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多重“两难问题”与矛盾,选择和确立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三是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适度超前的规划目标,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职业教育;四是职业院校的规划先行,以短期目标和重点突破为重点,聚焦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和专业结构调整,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从“关注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从“抓就业率”转向“就业质量”;从单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转向“学生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并重。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应分为国家、地方政府和职业院校三个层面,分别代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顶层设计”。以职业院校的“顶层设计”发展规划为例:以自主办学为导向,制定“校本发展规划”,确立重点任务和具体目标,每年一个重点目标,两年一个大突破,三年一个大变化。例如,关于办学模式改革目标,力求形成“三合”机制,即合作、合力和合心,加强校企合作是基础、形成人才培养合力是过程、促进职业教育共识是合心,以培养有知识、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重。职业院校应进一步明确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即学校教育是基础、企业实践是关键、校企合作是平台、工作与学习—循环培养是保障。职业院校的发展规划是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而办学理念是不可复制的、是学校持续性和传承性的“发展基因”(DIN)。再有,职业院校规划中的专业建设则是核心内容。就其专业建设“顶层设计”而言,可从四个子系统去规划:专业标准建设系统(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层次类型与规格);课程标准系统(课程标准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五业”课程体系(学业、专业、就业、创业和事业);师资队伍建设系统(分类、分层次和体验式生涯发展);条件保障系统(设备与设施、实验与实训室、质量保障支持与评价)。“顶层设计”规划中的专业建设的几个思考为:“专业建设”不只是解决“实然”的问题或“是如何”的问题,而往往应与“应然”的问题即“应该如何”的问题相结合。具体而言:专业设置应对新兴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专业建设聚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旨在提高技能人才质量的张力。众所周知,专业是按照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分成的学业门类,是知识和技能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没有专业建设的坚实支撑,职业教育就没有前途和就业质量,同样,知识不存,技能焉附。通常专业建设是学校发展定位的具体体现。专业设置和培育专业,一定要深入分析产业和就业需求,尤其是重视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需求分析,还要重视长远的趋势性分析(适度超前发展),应该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准人才。专业建设重点放在提高专业水平(准确专业定位、凝练专业方向)。首先要关注中高职专业衔接,其次必须科学设置专业标准,再次必须加强课程开发,尤其是课程的二次开发、最后精品课程优先在优势专业中产生。为此,“顶层设计”的职业院校规划思路主要为:(1)基于规划建设的项目发展(促进);(2)基于人才培养的规划发展(反思);(3)基于提升教学质量的规划发展(改革);(4)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发展(平台。)

“十二五”规划建议精神和发展的主题主线为:抓住机遇、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惠及民生和推动改革。对职业教育发展而言,就是自觉地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个教育发展的大局之中,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稳步推动实施国家重大教育发展项目和改革试点。目前,职业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职业训练或培训,而是完整地包括职业教育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换句话说,如只是单纯的技能学习,而忽视认知和情感,则职业学校与一般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就无差别,同时,也抹杀了职业教育的功能。

职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教育包括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中技术教育则是通往工程师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应对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要提供技术、人才支撑的重要教育类型。因此,加强和深化技术教育改革将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狭义的职业教育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内部的结构与分工,是整个现代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构成部分;(2)职业教育的目的是直接培养从事特定职业所需要的中级或初级技术、管理人才;(3)职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从事特定职业所必备的相关知识、技术与技能、职业道德与态度,同时,也还包括必要的普通基础知识的教育等。为此,“十二五”期间的职业教育发展方略只有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同步,方能更具生命力,这是因为现代产业体系是在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适应资源开发、经济结构演变、产业技术进步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社会关系一系列新变化所形成的产业演化的整体性结构。所以职业教育结构调整与现代产业体系整体性结构相一致,将是有价值的选择。

Eight Key Words of the Twelfth Five-Yea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MA Qing-fa
(Research Cente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China)

The twelfth five-yea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which should be designed in a top level,conc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n china.To push the chang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mode,it suggests adopting six“grippers”.Nowadays,“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replaces‘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and‘innovation-drive development thought”replaces“factor-drive development thought”,which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ath and the reposi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If“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quality improvement”summarize the leitmotif of the twelfth five-yea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then the focus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revolution should be the eight key words:implement“national education planning framework”,system reform,independent schooling,quality improvement,anti-poverty responsibility,vocational education community,exemplaryschool construction and top-level design.

the twelfth five-year program;vocational educ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keywords

马庆发,男,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与国际职业教育思潮。

G710

A

1674-7747(2011)03-0001-05

[责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十二五职业院校办学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