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让管理更有效
——基于中职教育资源整合后学校管理的思考
2011-02-19孔祥富
孔祥富
(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句容 212400)
文化让管理更有效
——基于中职教育资源整合后学校管理的思考
孔祥富
(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句容 212400)
中职教育资源整合后,中职学校的规模明显扩大,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很难有质的突破与提高。基于此,整合后的中职学校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文化建设,并以此推进学校整体发展。
中职教育;资源整合;管理;文化建设
近年来,全国各地加大了对中职教育资源整合的力度,使中职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加。但是,与此同时,整合后的中职学校,在工作与管理过程常常出现不协调,甚至“排斥”、“堵塞”现象,导致1+1<2,甚至局部出现1+1<1的现象。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是整合后的中职学校共同面临的课题。
一、凝练精神文化,孕育学校精气神
整合后的中职学校,由于合并学校价值观念和办学目标、模式等不尽一致,因此,会产生相互摩擦、碰撞与冲突,严重影响整体协同效应。美国学者坎宁安和格莱瑟也指出,成功的学校都有浓郁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与追求卓越的愿景相一致,给人指明了共同的方向,提供了成功的模式,并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和员工学习、工作的意义所在。因此,整合后的中职学校,要紧紧抓住中职教育资源整合的契机,及时凝练学校的精神文化,孕育学校精气神。
(一)建立“共同愿景”,注重目标引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一种归属需要,一种能够归属于某项重要任务、事业或使命的内心渴望。这些抱有强烈目标感的人一旦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强大的综效,朝向个人及团体真正向往的目标迈进。当人们真正共有愿景时,这个共同的愿景会紧紧将他们凝聚起来。[1]整合后的学校要充分利用规模的扩大,资源的优化,实力的提升,提出远景规划与目标,使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统整价值取向,注重精神凝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2]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必须有其独特的、以师生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来引领和支撑。而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针和“三风一训”,是反映学校师生共同价值取向与追求的集中体现,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核,是学校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因此,整合后的学校要在充分利用(合并学校)原有传统与现实积极精神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拓展视野,开拓创新,努力发挥整合效应,凝练、建构新的办学理念、方针和“三风一训”。在充分发挥校长的文化领导作用的基础上,发动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并通过加强学习、宣传和渗透,使其理解并接受新的理念、方针与“三风一训”,提升认同感,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三)提炼办学特色,注重特色彰显
朱永新教授有句名言:特色就是卓越。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强劲的生命力,也就没有优势。[3]因此,整合后的学校,要尽快提炼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而特色是一所学校个性的体现,是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学校的独特标识,其中精神文化是特色的核心所在。因此,整合后的学校要在充分尊重、吸收、融合原有整合学校特色的基础上,从办学理念、学科特色、教学特色三方面去提炼整合后的新学校的办学特色,并通过彰显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
二、修炼行为文化,打造学校中流砥柱
整合后的中职学校规模迅速扩大,人员组成相对复杂,领导、教师与学生行为准则、方式、习惯都不尽相同,往往会相互影响与干扰,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管理科学告诉我们,能够影响到组织具体行为的信念可能更需要变革。如果一个组织中的人们相信自己所处的是积极向上、前途光明的团队时,他们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谋求在这个行业中的发展。如果他们相信许多在工作上做出了业绩的同仁会得到赏识和奖励时,他们就会以更大的热情做出更大的成绩,反之亦然。[4]因此,整合后的中职学校要通过行为文化的修炼,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打造学校中流砥柱。
(一)重视领导班子行为文化建设,建立一支有公信力的干部队伍
整合学校要通过建立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机制,在公开、公正、公平的氛围中,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广泛参与,充分考虑竞聘者是否有追求卓越的精神,是否有令人信服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业绩(特别是省市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创意论坛的业绩),是否具有一名有效的管理者的品质(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重视对外界的贡献,善于利用长处,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善于做有效地决策。[5]),是否具有亲和力,是否善于倾听各方意见和规范自身的管理行为等,确实把德才兼备、有公信力的教师,选拔到领导岗位;通过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机制,并依此强化领导班子行为文化建设,从而使领导班子行为文化建设过程,就是追求卓越品质与精神的过程,就是确立领导干部公信力的过程。
(二)重视教职工行为文化建设,修炼一批骨干教师
整合后的中职学校规模更大、目标更高、功能更复杂,需要通过积极向上的行为文化,修炼一批骨干教师起支撑、引领作用。因此,整合后的中职学校应通过建立激励性培养、培训制度,广泛搭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展示平台,使每位教师有成功、成名、成家的机会;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论坛制度,增强骨干教师的话语权,使骨干教师得到更多的尊重,有更多的成长、发展机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福利待遇方面的倾斜,使骨干教师得到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实惠。努力营造“人人有追求,个个在努力”的教职工行为文化氛围,有效打造“积极向上,前途光明的团队”,并以此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
(三)重视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培育优秀学生群体
整合后的中职学校要通过狠抓学生的入学常规教育,使学生行为文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要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按年级制定习惯训练系列,进行强化训练,以形成良好的学生行为文化;要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培育优秀的学生群体,并依托学生社团阵地及优秀学生群体的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协调发展。
三、磨砺制度文化,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
吉姆·柯林斯指出:“持续辉煌的业绩需要建立一种文化,使自律的人们采取规范的行为”,“训练有素的文化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需要人们遵守一贯制度,但另一方面,它给人们制度框架下的自由和责任。”[6]整合后的中职学校,教职员工来自不同的学校,其原有的管理制度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制度的制定、运行过程也不一样,为避免教师的迷茫与无所适从,也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整合后的中职学校,需要建立适应发展愿景的、积极向上的制度文化。
(一)建立科学制度,使学校有序发展
学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整合后的学校发展目标、任务、特点,融合、吸收原有各校管理制度合理内核,制定科学的规章与制度;要在建立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的基础上,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监督制、工作业绩考核制等目标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学校要通过操作层面上的“五定”,即定岗、定员、定人、定工作量和定工作岗位职责的相关制度,使每位教职员工“有事可做、有事能做,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二)融入人文元素,使制度深入人心
学校在制度的制定、执行过程中,应融入人文元素,让制度走向人文,让规范深入人心。
1.让教职员工广泛参与制度的制定过程。制度的制定要让融合新学校发展目标、任务、特点,形成新的文本,让全体教职员工参与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再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使制度的制定过程就是发扬民主管理的过程,就是交流沟通、统一思想的过程,就是学习制度、认识制度的过程。
2.让执行过程多一些沟通和交流。由于对制度的认识、理解不够到位及受旧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制度执行初期,势必会有一部分教职工一时难以适应,其行为与制度及规章可能相抵触。此时,各职能部门在严格执行制度及规章的同时,更要加强与相关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共同分析问题的原因及改进策略。
3.让执行过程多一些关爱和感动。整合后的中职学校,要在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教职工的利益,尽力满足教职工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主动关心困难教职工的生活与工作,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与幸福感,使制度执行成为广大教职工的一种自觉行为。
(三)强调正向引领,凸显积极向上
哈佛大学教授康特说:“薪资报酬是一种权利,只有肯定才是一个礼物。”整合后的学校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应少用“负激励”(如批评、惩罚等),多用“正向引领”。
1.多一些领导带动。管理的起点是修己,即所谓“先正己方能正人”。作为学校管理者,凡事都应以身作则,不摆领导架子,平等地与教师们协商问题、解决问题。
2.多一些表扬激励。整合后的中职学校,应及时表彰、激励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增强各种典型人物的成就感与话语权,让身边的榜样凸显出来,使全体教职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形成一种积极的执行文化。
四、建设物质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的物质基础,首先,是一个完备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它又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7]整合后的中职学校,要以新学校的发展愿景等精神文化思想为核心,引领校园环境建设,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使学生周围的陈设布置也成为教育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蕴涵审美张力
整合后的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布局调整的机会,本着科学规划、合理美化、整体优化的指导思想进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的布局与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统一,人文要素与自然要素的统一,历史要素与现实要素的统一;校园建设要努力做到建成一处、绿化一片、美化一方、成为一景;要使现代文明与自然美景相映成趣。
(二)倾注人文关怀
通过在校园的醒目位置标上学校的“三风一训”,使学生铭记学校的精神内核;在公共场所,建立学校德育长廊,用以记录、展示学校、家乡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了解职业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使师生们常常经受历史的洗礼,从而多一份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楼梯、楼道及专用教室张贴名人肖像、名言哲语与风景图画,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而道路旁、草地中各种别致的校牌、标语牌,以其特有的活泼方式,警示和约束着师生的言行,使人们在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同时,培养关爱自然的人文情怀。
(三)体现学校风格
整合后的中职学校建设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充分考虑各专业部(办)的布局,既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浑然一体;既突出标志性建筑的核心地位,又彰显各专业的专业实习、实训中心建筑的各自特点;各类建筑依势而建,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学校还可通过广泛开展楼、路、桥、广场的命名征集活动,把学校教育理念、文化精神融入其中。
五、创建活动文化,实现学校活力发展
学校文化活动是学校办学理念外化为广大师生行为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学校文化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悉心建设的结晶,是造就优秀人才的重要条件,也是彰显学校特色,实现学校活力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打造传统主题文化
有序开展与时令相关的具有传统色彩的主题系列活动。如,结合三月份的文明礼貌月,开展以自尊、自爱为主题的文明礼貌修身教育活动;结合四月份的清明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结合五月份的五一劳动节,开展劳动养成教育、诚信敬业教育活动;结合六月份的学生实习,开展创业、就业教育活动;结合九月份的新生入学,开展校史、常规教育活动;结合十月份的国庆节,开展国情教育活动;还有十一月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十二月的法制宣传月等,着力打造传统主题文化活动的品牌,以此影响、凝聚学生,感染、熏陶学生。
(二)丰富专业、企业文化
学校要重视学校文化与专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注意吸收先进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挖掘专业在学校建设中的技术魅力。各专业部(办)要围绕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积极开展具有校本特色与专业文化内涵的主题系列活动。通过专业、企业文化周、活动月、专业社会实践服务周等形式,广泛开展专业文化报告会、图片展,了解专业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开展企业文化报告会、与相关企业经理面对面交流、观看企业文化宣传片等,接受企业文化、专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素质。
(三)力推创业主题文化
大力开展以“三创”(创新、创业、创优)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通过师生技能展示节,参加校、市、省技能大赛;组织创新报告会,观看创新图片展,参加校、市、省创新大赛;组织优秀毕业生创业事迹报告会,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开展就业、创业畅想评比;评选学校创业之星等,以培养学生的“三创”意识,增强学生的“三创”能力,等等。
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曾说过,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公司的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就无法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同样,对整合后的中职学校而言,整合可以一时扩大学校的规模,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很难有质的突破与提高。鉴于此,对于整合后的中职学校管理,在被称为“21世纪的心灵书”的《旷野的声音》中,有一句话值得我们谨记:“只要我们敞开胸怀,互通有无,这个世界到处是食物和水,最重要的是,现在我懂得珍惜——我在思维中获得的许多精神指引。”[8]
[1]陈乃林.终身教育纵横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5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4.
[3]朱永新.诗意与理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江风.让员工自己奔跑[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卷首语.
[5]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3.
[6]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159.
[7]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3:105.
[8]玛洛·摩根.旷野的声音[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27.
Culture Makes Administration More Effective——Thinking Based on Development of School after Integr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Resources
Kong Xiang-fu
(Jurong Secondary School,Jurong 212400,China)
After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vocational schools expanded significantly.However,if there is no cultural change,it's very difficult to have a breakthrough and increase in quality.Based on thi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 after integration need to focus on all-round construction,thus lead the school to develop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resources integration;management;cultural construction
G712
A
1674-7747(2011)07-0077-04
孔祥富,男,高级教师,副校长,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数学教育及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 曹 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