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富向民富的转型

2011-02-19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国富财富转型

敖 翔

(1.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信阳 464000;2.中共中央党校 哲学教研部,北京 100091)

一、国富向民富转型的内涵

“十二五”规划表明中国将进行继20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制度转型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型之后的第三次历史性大转型,这是一次全方位发展模式的转型,是开始由国富到民富的转型。所谓国富到民富的转型,主要是指把强大的国家资源和财富通过科学合理地由全体国民占有和分配,防止或消除、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现象,防止公共权力对民众财富的不恰当占有和侵害,鼓励民众积累财富,让财富向民众倾斜,使中等收入者成为主要人群,构建中产阶级占主体的橄榄型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公认,居民人均收入大大提升。但由于唯GDP标准,使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利益结构和社会分配结构明显失调。一方面是国家及富裕群体的收入迅速增长;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社会成员的实际收入和实际财富没有得到应有的增长。2010年1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指出:“在1995至2007年间,劳动者报酬占比从51.4%下降到39.7%,共计11.7个百分点。”这种状况不仅妨碍了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实现,而且造成了种种社会矛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形成了不利的影响。时至今日,已经到了强调由国富到民富转型的时候。

二、国富向民富转型的意义

1.有助于充分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

个人财富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创造力的起点,是社会成员个人生存、发展、创造的基本平台,是人们主要活动同自身利益的结合点,是人们充分激发自身创造热情、创造潜能以及创造智慧的物质基础。只有民富才能够形成“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①的局面。

2.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多年来民众财富没有得到应有的增长,致使内需拉动萎靡不振,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实现由国富向民富转型,让民众的财富得到应有的实际增长,使大多数人拥有巨大的消费能力和多样化的消费方式,从而大幅度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内需拉动力。另外,国富向民富转型能够确立个人财富以及个人创业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确立个人财富、个人创业在市场经济社会当中的平等地位,能够有效地发展个人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消除行业垄断现象,并进而有效防止国富民穷和国进民退等长期存在的痼疾。所以,为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富向民富转型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3.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

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实现国富向民富的转型。通过这种转型,能够改善民生状况,消除贫困问题,缓解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能够使多数社会成员拥有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平台,对前景心存希望;能够使弱势群体有足够的社会尊严,平等地交往与生活。凡此种种,有助于消除群体间的隔阂、抵触甚至是冲突的根源,使社会各个群体实现团结合作、互惠互利、各得其所的良性互动局面,进而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

4.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中国共产党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合法利益是民众应该得到的,生活富裕是民众应该实现的,所以能否实现国富向民富的转型直接关系到民众对于执政党和政府是否认同和拥护。就这种转型而言,执政党和政府就应该让全体人民过上美好富裕的生活,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唯有如此,我们党和政府才会得到民众的认同和拥护,执政基础才能够随之不断地得到巩固。

5.有助于国家的强大

民富和国强两者本应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在具体分量上民富更为重要。民富是国强的基础并容易导致国强。民富所形成的整个社会可持续的创造活力能够为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持续的推动力量,能够直接为国家的强大提供持续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能够使国家最大限度地消除内耗,进而使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更加强大。对民富目标的追求,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国强,民富将失去根基,而没有民富,国强也将徒有虚名。

三、国富向民富转型的措施

1.解放思想,深化推进转型的思想力

突破只有国家投资、政府花钱搞的项目和企业才算搞社会主义的观念,树立只有人民才是财富创造主体的新观念,突破只有国强才能民富的观念,树立民富国强即小河有水大河满的观念,对此,全社会理解得越深越广,就越是利国利民。解放思想,就要求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基础,在于它承认追求财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人民的正当要求和欲望,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市场经济扩大了个人经济的权利、个人选择的权利,扩大了创新的发展空间,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经济是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通过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促进财富增加的过程”②。只有切实解放思想,树立千辛万苦去创业和千方百计来经营的精神,树立千家万户搞生产和千山万水找市场的精神,树立千头万绪抓尊重群众首创为根本的精神,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民富为目标抓经济发展,才能够实现社会稳定和民富国强,才能最终深化推进转型的思想力。

2.提升企改,形成推进转型的牵引力

企业改革的提升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的提升和非公有制企业改革的提升。凡是非国有经济发展快的省区,其整体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快;反之,凡是非国有经济发展慢的省区,其整体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比较缓慢。③国企改革首先应深化市场化,“中国经济改革的辉煌成就,应归功于市场化;而今,经济生活存在的种种问题,市场秩序不良,国企陷入困境,分配不公等,均系市场化不彻底不完善所致”④。经济市场化必然导致民营化,产权多元化和资本社会化又是市场化、民营化的前提。国有企业改革导向必须从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经济发展的综合质量提升。为此,国有企业去垄断化至关重要。非国有企业改革的提升“要看它们在企业改制、增长方式转型和加强管理方面的进展和成绩”⑤。非国有企业要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本和精力,力求从粗放型的传统增长方式下解放出来,在市场竞争中以具有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取胜,以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而立于不败之地;在加强经营管理方面,要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要有自己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战略,要形成一套适用于本企业的激励机制和制衡机制,要有自己的技术战略和人才战略,等等。总之,只有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驾马车的改革齐头并进,国富向民富的转型才会有足够的牵引力。

3.调整分配,增强推进转型的承载力

数字显示,由于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连年下降,导致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中用于最终消费的份额不断减少,而总储蓄和投资则在不断扩大,最终造成中国国内总需求的严重失衡。中国当前的国民收入分配不仅是公平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效率问题。民富目标包含进一步改善人民收入的整体水平而将蛋糕继续做大和缩小贫富差距而将蛋糕切得更加合理两个方面。而后者较于前者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因此,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应作为未来五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核心举措。只有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我们才能在新的起点上提升增强推进转型的承载力。

4.关注民生,凝聚推进转型的向心力

民众当前的注意力正在向更能体现社会发展水平的人均GDP转向。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中国的平均工资水平要比GDP的增幅更大,但不少人并没有感觉更幸福,要求增加收入的呼声甚至比以往更强烈。一面是蜗居的抱怨,一面是地王的涌现;一面是就业难,一面是民工荒……当收入、就业、住房、养老、医保、环保等问题成为中国百姓关注的焦点,中国GDP的增长进程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中国仍是一个人均GDP在国际排名100位以后,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民生问题的解决,成为当今能否实现由国富到民富转型的头等大事。为此,就必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只有顺应时代切实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凝聚推进由国富到民富转型的向心力。

5.转型政府,提高推进转型的执行力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困难,全面改革到了一个两难时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转型滞后。“中国的发展模式集中于政府及相关企业的财政力量上,这导致了消费不足,财富和收入集中,贸易顺差扩大以及资产泡沫频繁出现,从而损害国家财政的健康。这种模式造成大量以国际标准衡量的收入与财富的不平等…… 中国需要调整增长模式来避免潜在的经济危机,维持高速经济增长。而最关键的转变在于将经济权力交到民众手中。”⑥要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最迫切、最现实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实现政府转型,即政府主导模式亟待改变成为政府公共服务型模式,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保证社会转型得以成功的关键。“因此,把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把无限政府转变成有限政府,也是加强政府执行力的需要。”⑦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创造发展环境的主体,企业和个人是创造财富的主体。要鼓励和保护合法的创新行为。政府只能按照法律行使职责并且要受法律的约束,根本上是履行社会公平原则与始终接受公民监督。公共服务型政府应该具有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良好社会环境的创造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三种身份。邓小平曾经说过:“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⑧政府既是解放思想的倡导者,又是企业改革的指导者,既是民生问题的解决者,又是分配调整的执行者。实现政府转型,是提高国富向民富转型执行力的必然要求。

注释:

①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05-06-27(10).

②高尚全.民本经济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90页.

③④熊映梧.中华民富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6,372页.

⑤⑥陆新之.中国人为何勤劳却不富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43,123页.

⑦南 山.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页.

⑧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6页.

猜你喜欢

国富财富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Investigation on pulsed discharge mode in SF6-C2H6 mixtures
走进绿水青山 聚焦退耕还林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万有引力重点知识梳理和分析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