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2011-02-19王迎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景区利用旅游

王迎涛

(郑州大学 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基础之上。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然而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不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必将影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因此,有必要寻求区别于传统旅游资源利用模式的新途径,深入研究促进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方法。循坏经济是在当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它倡导的是一种资源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目前,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最佳模式,是21世纪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战略选择。①

一、基本概念

1.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K·E·Boulding) 于1966年提出的,迄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对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的简称,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②在西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循环经济传到中国,尤其是近年来资源能源供应紧缺及环境污染加重的情况下,循环经济的发展受到空前重视。

循环经济实际上就是要减轻地球环境的负荷, 维护生态平衡, 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发展要求必须以技术为核心, 减少污染排放量, 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 更多地回收废物和产品, 即尽量减少废弃物量, 同时还要能够以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处理废弃物, 其目标要求必须取得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从而能够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把经济和环境系统割裂的弊端,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为传统经济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

2.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旅游经济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要能力。其实质主要体现在公平性、可持续性和共同性等诸方面。由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为前提的,这里所指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满足旅游活动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而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旅游活动的资源开发和利用③,是一种代际分配合理,部门配置得当,空间布局优化,使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得到最佳发展的旅游资源利用方式。④其基本内涵是在综合考虑旅游资源和环境资产跨代配置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旅游资源的生产能力和承载力,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永续的资源利用条件。它是以生态环境效益为前提,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科学的规划、开发、利用不断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以社会效益为目的,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的需要、促进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要求对资源的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即通过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并把废弃物再次利用变成资源这样一个循环系统,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最少的减少污染和浪费,最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可以说循环经济理论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式和手段的理论。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和环境为依托的产业。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要求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达到较高标准,但旅游资源和环境又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其自身的价值。因此,循环经济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天然的耦合关系,这也就决定了旅游业必须走循环经济的道路。以循环经济的思想,指导旅游资源开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1)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控制、维护和修复;(2)合理调控旅游环境容量,减轻环境压力;(3)对已开发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延长其生命周期,提高资源利用率;(4)尽可能利用智力资源产生的科技水平对废弃旅游物品和环境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开发,以产生新的旅游资源。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三、 河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影响力强,经过20年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作为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和增长方式的影响下的旅游开发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水平不高

旅游资源开发应在科学的规划指导下进行。但目前,河南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景点景区建设,轻科学规划的倾向,造成某些建设方案思想贫乏、设计粗糙、内涵浅薄、产品质量低下、缺乏个性和特色、近距离重复建设等问题,造成了旅游资源的巨大浪费;由于过多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旅游区内大兴土木,工程布局不合理,破坏景区景观的协调统一和整体观赏效果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人工景点和服务设施建筑,与景区景观的相融性很差,例如,在著名的伏牛山景区,景区内人造建筑,特别是宾馆饭店数量过多,对山体、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建筑,特色不明显,与优美的生态环境不相匹配;洛阳的龙门石窟,在其对面的西山上有一个明显的现代建筑群,明显地破坏了旅游资源的原有风貌,降低了景区景观的审美价值。尤其值得深思的是,被河南省引以为自豪的三大旅游资源:古文化、根文化、历史文化,在旅游开发和利用方面与北京、西安相比,规模分散,可视的少,想象的多,整体景观少,分散文物多。河南根文化特色突出,但根文化更多体现在文字、语言上,游客到了河南,去哪里寻根,景观指向不明确⑤,神奇辉煌的历史文化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2. 缺乏客观、合理的环境衡量体系

在处理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行为上缺乏较为客观、合理的衡量体系———环境容量的评价⑥,是导致景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原因。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必须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一体,必须以保持和增进未来发展的机会为前提,实施可持续发展。然而,近年来,河南省部分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过度开发利用,突破环境承载力,造成旅游资源破坏,效益低下等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知名度较高的景点和景区,比如云台山景区,在旅游旺季时,长期“人满为患”,超容量运转现象极为严重,致使景点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转的退化,景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而这些问题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景点的吸引力,缩短了景点的寿命,严重影响着景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3.旅游行业管理深层矛盾突出,影响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可持续利用

目前,我省旅游业很大一部分旅游区(点)有多个互不隶属、级别同等的管理机构:风景管理处、文物局、宗教局、旅游局及当地政府等。例如,就洛阳而言,龙门景区由景区管理局管理,隋唐城遗址和汉魏故城由文物局管理,而汉魏故城景区范围内的白马寺景区,又由宗教局管理,小浪底西霞院则同时接受水利部门和旅游部门的管理,形成多个部门的交叉治理。开封、嵩山等景区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往往会造成有利共抢收,有问题就相互推诿的局面,导致运营机制存在漏洞,开发与保护难以协调统一,资源利用率及经济效益极其低下,与河南高品位及影响力强的旅游资源特色极不相称。

由此可见,当前,河南省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寻求区别于传统旅游资源利用模式的新途径、新方法。旅游循环经济是以生态效率为目标,按照生态规律进行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旅游企业运营与管理、旅游市场的培育开拓、旅游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起旅游资源环境持续利用、物质与能源循环利用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这种模式反映了我国在新形势下,旅游业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和战略转型。⑦实践经验表明,循环经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基于循环经济的河南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科学规划、生态设计

旅游规划是旅游开发的行动指南。只有搞好旅游规划,才能保证旅游资源有次序、有重点的开发,才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循环利用与保护。河南省一定要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的禀赋、现状和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合区域发展的旅游规划。在旅游规划中,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原则贯彻到旅游规划的方方面面。从各个环节、细节入手,预测旅游活动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可能性损害,提前做好保护工作。例如,在开发前要进行旅游循环经济的可行性研究,对开发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和评估;每个项目的设计建设都必须从生态角度考虑,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等,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对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的项目要坚决制止;避免旅游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盲目利用,可通过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即“文脉”),对旅游资源进行专题化、系统化的开发利用,塑造旅游精品、培养区域旅游品牌,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等方式实现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尽可能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合理规划旅游容量,避免旅游地饱和、超载,以及旅游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出现;建立健全旅游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经济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促使传统GDP向绿色GDP转变。

2.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核心支撑作用,实现旅游产业生态化

旅游产业生态化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在旅游企业内部贯彻旅游循环经济思想,利用清洁生产、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等技术,减少旅游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⑧譬如:(1)旅游景区:控制和制止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旅游设施建设,建筑材料尽可能就地取材,并注意回收循环利用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液、废料等;适时控制游客数量,应用环境定期监测、污染物生态防治等技术,指导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发挥区域的能源优势,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清洁的、免费的、可持续利用的能源,代替传统的燃料,注重从源头削减,节约原材料与能源。(2)旅行社:向游客推出生态旅游路线,积极开发绿色和低耗能的旅游产品,引导旅游者进行绿色消费;导游在接待和讲解中,应向游客灌输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培养游客的生态旅游意识,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压力。(3)旅游饭店:由于能耗巨大,应考虑使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代替部分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经营中尽可能提供和推出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和服务,控制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对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和回收,对于难以处理的生活垃圾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堆肥、生态处置等方法进行处理,减少对大气、土壤、水体等造成的环境污染。(4)旅游交通:尽可能要求旅游者以步代车或乘坐节能、无污染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提倡采用节能减排技术,高效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禁止使用有害环境和干扰生物栖息的交通工具。

除了通过以上途径实现旅游企业内部的生态化外,还要根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实现旅游企业与企业间的生态化。即要使上游企业的废料(副产品)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在企业之间形成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闭合路径,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量。如旅游景区的枯枝落叶、粪便等可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发酵产生的沼气为旅游饭店、餐饮业供电、供暖、供热和作为无污染燃料的来源。沼气渣又可返回旅游景区作为植物的肥料。由于餐饮业的剩渣、剩菜中油脂含量高,可将餐饮业中的废油脂提炼成生物柴油供汽车等旅游交通工具使用等,从而实现旅游景区与旅游饭店、旅游饭店与旅游交通间的物质循环利用。⑨

3.健全促进河南省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法规

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切实可行的循环经济政策和健全的法规制度是旅游业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河南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利于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及法规制度以推动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政策方面,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贷款规模,制定激励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融资和利用外资措施,采取包括减免税收、价格补贴、低息贷款、信贷担保等经济激励和惩罚手段;法律法规方面,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的法律法规,如《清洁生产促进法》、《节能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等,二是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河南省省情,加快研究建立和健全旅游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如《旅游景区循环经济发展条例》、《旅游景区废弃物管理条例》等,并配套制定实施细则,形成旅游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使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保护旅游资源免受污染和人为的破坏。

4.以循环经济为出发点,建立“多元综合”的运营机制

根据有关研究,作为公共资源的旅游区治理模式,是一个由旅游区发展导向所驱动、旅游区利益相关者利益互动、并与旅游区的环境介质相联系的集成系统。以循环经济为出发点,可以确立正确的旅游发展导向,完善运营机制,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更好地满足旅游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⑩就河南而言,政府部门应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遏制开发经营活动中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行为,建立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和合作的运行机制,避免多头管理,做到产权清晰、职权明确。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河南省还需要考虑妥善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员工、当地居民的利益均衡关系、各部门合作协调的关系、本地资本运作与外资引入的关系等问题。努力实现投资多元化、经营多元化、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策略,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做到旅游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5.加强循环经济教育,积极推行旅游“绿色消费”和“理性消费”

旅游循环经济要靠政府、专家、学者的推动,更离不开企业、公众和民间团体等社会各界、各类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而目前,我国循环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循环经济的思想还未在大众心里普遍接受,因此,要根据人们的接受程度,运用各种媒体,通过社会舆论、行政力量、榜样感化和利益约束等手段,对各层次公众积极开展旅游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培训和管理。可在旅游区建立各种标识系统,包括科学解说、设立与环境协调的废物收集箱、为游客配发印有生态旅游口号等引导游客进行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即引导游客转变消费观念,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尽可能减少废物排放,实现可持续消费。同时,还要引导旅游者做到理性消费,尤其对出游地、出游时间的选择上要尽量避开高峰期,既保证旅游质量,又减轻对旅游区的压力。也可采用适当的处罚手段,引导规范公众的行为符合旅游循环经济模式;旅游院校应开设生态旅游、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课程,增加学生的环保知识与意识。这样通过生态教育,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水平和参与意识,使他们树立与旅游循环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使循环经济的思想行为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以促进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实现。

注释:

①李 伟,黄远水.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4,25(2):130-134.

②孙国强.循环经济的新范式: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③李 固.浅议旅游资源开发的三个层面[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20(1):68-69.

④秦 容.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8-50.

⑤赵丽萍,王迎涛.河南省旅游资源持续利用问题探讨[J].资源与产业,2006,8(6):71-72.

⑥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⑦尹德亮. 旅游循环经济势在必行[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2):68-69.

⑧⑨袁 花,明庆忠,吕利军.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1):161-163.

⑩赵伟峰.基于循环经济的凤阳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J].北方经贸,2009,(2):117-120.

猜你喜欢

景区利用旅游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