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2011-02-19肖建辉
肖建辉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1450)
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肖建辉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1450)
随着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汽车产销量的日益增加,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目前我国物流业的整体发展远远滞后于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受利益分配不协调、信用机制不健全、人才缺乏等因素影响,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层次不高,联动机制未能有效建立。为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应树立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意识,提升物流业整体服务能力,加强汽车制造业物流规划与管理,建立科学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机制,全方位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良性互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汽车制造;汽车物流;联动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政策的出台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汽车市场开始了延续数年的井喷式发展,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最乐观的预期。如《2008~2010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提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达到800万~900万辆。[1]结果这个目标2007年就实现了,比之前的预测提前了整整3年。到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360万辆,[2]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国和消费国,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800万辆,[3]稳居世界第一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位置,预计未来20年仍将高速增长,到2030年我国汽车总量将是现在的13倍,达到7500万辆。[4]我国汽车制造业如此迅猛的发展必然要求高速发展的物流业与之相匹配。但应当沿着怎样的发展路径,采取怎样的发展模式,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才能相得益彰,实现长久双赢呢?笔者认为,综观世界产业发展历史与当今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种种现实并放眼未来的发展趋势,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其中一个最值得探讨的课题。
下面,本文将在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着力探讨构建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路径与机制,以期推动两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一、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现状
所谓联动,即“联系”和“互动”之意,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事物,当一个运动或变化时,其他的也跟着运动或有序变化。所谓产业联动,是指产业之间互补、合作与相互作用的关系,或者是以产业关联为基础,位于产业链同一环节或不同环节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产业协作活动。[5]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主要是指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随着对方的变化而有序变化,随着对方的发展而与之匹配地有序发展。即汽车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互相深度介入对方企业的管理、组织、计划、运作和控制等过程,共同追求资源集约化经营与企业整体优化的协同合作。[6]
在我国,许多汽车物流企业是从汽车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或者是跟随着汽车企业的发展而成立的内资或合资物流企业,如一汽陆捷物流、上海安吉物流、长安民生物流、广汽商贸等分别是跟随着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起来的。整体来看,汽车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在整个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物流技术与管理上也占有绝对优势。汽车制造企业往往通过物流业务外包与物流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因而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情况主要看是否有物流外包以及外包的程度,有无物流外包表示是否有联动,物流外包的程度关系到联动的紧密度。从层次上看,二者之间的合作可划分为简单的互需性合作、长期性互利合作、战略性共赢合作。现阶段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主要体现为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分离外包、汽车制造企业业务流程改造以及适应汽车制造企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和能力提高、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环境营造等。在我国汽车制造业中,外包物流仍然比较谨慎,仍以较为传统的仓储、运输业务和部分包装等业务为主,汽车物流的主角仍然是汽车生产厂,我国的物流业还承担不起复杂的汽车物流中的规划、运作和管理工作,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中的份额仅占到18%。[7]有资料显示,在欧美,汽车物流50%~ 80%以上由第三方来承担。[8]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占行业物流的50%以上时,物流社会化产业才算真正形成。[9]因此,两业联动水平与层次总体不高,多为简单互需性合作与部分长期性互利合作,战略性共赢合作相对较少,两业的联动发展滞后于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
二、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的主要症结
1.对“双赢”重要性认识不够,合作期间不能做到真正的“双赢”。在物流外包市场上,汽车制造企业往往处于相对主动和优势的谈判地位,而物流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则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经常听到物流企业抱怨货主一方面拼命压价,另一方面对服务要求苛刻,致使自己连运营成本都保不住,根本不可能实现所谓的“双赢”。[10]产业联动行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互利行为,任何利益不对称的产业联动行为都是不稳定的。[11]如果物流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利益,就不可能按照汽车制造企业现在及未来的需求去自我改造,而是独立地按照自己的发展轨迹向前发展;如果汽车制造企业找不到能够完全接手自己剥离出来的外包物流业务的企业,也不可能着手去研究有效管控外包物流业务的手段与措施。因此,如果双方没有贯彻始终的“双赢”意识,仍将各自发展,不可能深入联动。
2.物流企业不能提供完全满足汽车制造业需求的物流服务。汽车制造企业要求精准、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从供应链角度来说,汽车制造业物流是世界公认的最复杂最高端的物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补给品维修物流、回收物流等。一方面,汽车的供应链较长,零部件种类较多,一辆车的零部件就有近万种,汽车制造业物流组织、计划、管理的难度比一般物流要大;另一方面,汽车制造业物流要求精准,汽车制造企业每条生产线都有明确的生产节拍,并精确到秒,供应物流、线边物流等必须与之匹配才能保证正常生产。如广汽丰田目前有两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生产凯美瑞和雅力斯,生产线的生产节拍为78秒,即每78秒就生产一辆车,生产现场场地有限、周转容器有限,要求每一零部件必须准时送到生产线,任意零件的滞后都会导致生产线停工。同时,两种车型还会不时切换生产,每次切换都需要几千种甚至上万种零部件同时切换,这些都要求物流能与之适应。但我国物流企业还不能提供完全满足汽车制造企业需求的物流服务,具体如下:
一是对汽车制造业物流缺乏认识,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许多物流从业人员不了解汽车制造业物流的具体内容,不了解汽车制造业对物流的真正需求,更不会从供应链的角度去认识汽车物流,对汽车制造企业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够,跟不上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形势与要求。
二是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偏低,物流技术较为落后,物流标准化水平偏低。物流企业没有严格进行标准化作业与质量控制,运营模式单一,凭经验运作程度较高,物流设施与设备、信息系统及管理水平等与汽车制造业特别是主机厂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根据汽车制造企业需求进行“量身定做”的服务能力不强。大部分物流企业只能提供较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对高端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增值业务服务有限,一体化服务的物流供应商更是缺乏,创新能力不够,较难形成战略性双赢。
3.汽车制造企业不能对深度物流业务外包进行有效管控。一是对现代物流和物流外包认识不够。汽车制造企业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去认识汽车制造业物流,仍是孤立、简单地从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去看待物流业务,对供应物流、生产物流、线边物流、包装等增值服务认识有限,进而从紧或减少必要的物流投入,不利于物流整体外包的发展与战略共赢关系的建立。
二是将生产与物流作为一体进行的系统性规划不够。包括主机厂在内的汽车制造企业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有效的一体化物流规划,致使物流缺乏整体战略、统一规划等,导致了许多重复建设、流程不合理、迂回运输、倒流、交叉作业、重复搬运和无效搬运等,进而导致了各种浪费,增加了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有数据显示,欧美汽车企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是8%左右,日本汽车企业甚至达到了5%,而我国汽车企业则普遍在15%以上。我国汽车物流企业车辆空驶率高达38%,整车物流车辆空驶率高达39%,运输成本是欧美国家的3倍。[12]
三是汽车制造企业缺乏深度外包物流业务有力的管控手段与措施。汽车制造企业虽然有物流控制管理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但效果不佳,质量、安全、时效、服务态度等不能完全受控,也缺乏对物流企业直接进行指导、培训和管理的机制。
4.两业联动机制不健全,制约了联动发展。一是利益分配不对等,阻碍了两业的联动发展。汽车制造企业在合作中处于主导与强势地位,而且主要从自身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或看待合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拼命压价,苛刻要求物流企业,挤占物流企业应有的利润空间,打击了物流企业积极性,严重制约了物流企业发展,阻碍了两业联动发展。
二是信用机制尚未健全,制约两业联动发展。物流外包过程涉及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众多领域,以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客户等众多参与主体,所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信用体系健全的基础之上。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缺乏可靠的信用评定体制,各参与主体之间也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使得某些物流企业当业务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或者要挟汽车制造企业,或者提出不合理加价。许多汽车制造企业为了不受制于人,不敢过多地实行物流外包或物流整体外包,结果制约了两业间的联动发展。
三是高端物流人才匮乏。两业的联动发展需要物流技术专家、供应链管理专家、战略规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他们是汽车制造企业实现流程再造、一体化物流规划和两业无缝对接、建立科学行业标准的关键。但目前这种高技术人才匮乏,物流人才培养机制也未能有效建立,从而制约了两业的联动发展。
5.联动发展环境较差,政策支持不够,制约了两业联动发展。一是物流市场低价竞争风气盛行,竞争秩序亟待规范。大部分汽车制造企业在外包物流服务时是以价低者得标,各物流企业为了获得业务往往会拼命降价,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参与竞争,结果中标后为获取利益而不至于亏损,往往只能降低质量和服务标准。如在整车运输市场,商品车运输车多为一些实力不强的个体老板所有,为争取到业务,拼命降价,后来为了赢利,就违规改造车辆,由最初只能装载6辆车,逐步违规改造成能装载8辆、10辆,甚至24辆车,整个商品车运输车市场95%以上都不符合国家要求,同时政府部门也只是以罚代管,市场竞争严重失调,竞争秩序亟待规范。
二是统一管理平台不够,物流服务标准体系未能有效建立。目前我国物流管理部门涉及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铁道部、运输部等部门,政府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与平台来对物流进行有效管理。许多标准没有建立,严重影响了物流活动的有效对接,或者虽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如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应用的正确率不足15%。[13]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业与外界系统的有效衔接,导致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
三是相关物流政策不完善,政策环境欠佳。虽然国务院于2009年2月审议并通过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作为振兴物流的九大重点工程之一,但缺乏针对两业联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规定。增值税抵扣政策不一致,营业税重复征纳,路桥费过高等,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两业的联动发展。例如,仓储营业税仍为5%,未能纳入增值税进项抵扣范围,不利于甚至阻碍了汽车仓储物流整体外包的发展。
三、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路径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要求配套的物流企业必须迅速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以确保各类物流服务水平能与对应的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客户需求相匹配,进而促进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促进汽车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因此,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趋势为:由简单的互需性合作到注重长期性的互利性合作,最终发展成基于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战略性共赢合作,以实现最大化共赢,促进两业产业升级。
基于我国汽车制造业和物流业在联动中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两业联动发展的趋势,笔者认为,为实现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应遵循以下发展路径:
1.转变观念,树立“双赢”发展意识。树立“双赢”发展意识是促进两业联动发展的前提。国家有关部门、汽车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要认识到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剥离、物流运作分立、物流业务整合外包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要认识到物流企业必须专业化,必须从供应链的角度深入参与各类物流服务;要进一步加强对两业联动的认识,理解两业联动“双赢”的本质,明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而物流业的发展也能促进汽车制造业的进步,促进汽车制造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只有两业有效联动,才能持续推动两业快速发展。
2.物流企业应提升按照汽车制造企业物流需求“量身定做”的服务能力,为两业联动发展提供基础。为全面提高汽车物流服务能力,必须提高物流企业整体管理服务能力。
首先,物流企业应具备一体化的规划与企划能力。(1)物流企业要真正通晓汽车供应链物流,全面熟知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包括了解汽车制造企业的战略规划、产销模式、产销规模、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及物流外包需求等。(2)要从供应链的角度参与到汽车制造业一体化物流规划中去,从双赢的战略高度制定、实施一体化方案,逐步培养并具备一体化规划和企划的能力。
其次,物流企业应具备良好的运营能力。物流业务的运营能力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物流企业应具备如下几种能力:(1)要有强有力的物流系统管理能力。包括对物流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完善的管理准则、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建立起仓储、运输、包装加工、配送等各环节的系统评价体系和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提升物流系统的管理能力。(2)要有强有力的现场管理能力。针对售后零部件物流中心、供应零部件物流中心、整车车场、生产线边物流,建立起有效的现场管理模式,对现场物流作业进行实时控制和调整,形成强大的货位和库存管理能力。(3)要有强有力的业务运作能力。持续提升物流各项业务的运作能力,如运输能力、存储能力等,强化供应链管理中的整合运作能力,特别是一体化物流方案实施能力,确保汽车制造业的正常生产和4S店及客户的满意度。(4)要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通过整车对流物流的整合、供应零部件的循环集货与对流物流的整合、售后补给品零部件物流中心的整合及共同配送的整合,大大降低了单程或回程车辆的空置率。[14](5)要有很强的持续改善与创新能力。物流企业要针对各物流中心、配车现场、生产作业现场、信息系统、装卸运输存储设备和器具、作业流程、作业标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等内容,从安全、品质、效率、成本等方面进行改善或创新,形成机制并成为一种常态,确保公司的专业化水准,提供物流增值服务,不断满足市场及客户新的需要,提升企业竞争力。
3.汽车制造企业放手物流业务并加强对物流外包业务的管控水平。汽车制造企业应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对于那些为其核心业务配套服务的物流业务则应最大程度地实行业务外包,同时要强化对物流业务的规划和管理职能。具体来说:
(1)专注核心业务,重树外包观念。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业务的剥离、物流运作的分立与物流业务的整合外包,是汽车物流业发展的大趋势。汽车制造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最大程度地实行物流外包,并不是降低物流要求及对物流的掌控力度,而只是物流运作模式的转变,即主要将具体的运作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去执行,同时更重视物流的整体规划和对物流体系的控制,趋向于精细化和专业化管理,以整体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2)加强物流整体规划,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建立物流管理控制体系。汽车制造企业要做到专注核心业务,最大程度地实行物流外包,还必须同时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物流整体规划。汽车制造企业应从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物流发展布局,从供应链的角度对物流进行规划,制定并实施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二是实现业务流程再造。随着物流管理方式与运作方式的改变,汽车制造企业必须考虑外包物流业务的对接和管理,从供应链的角度入手发挥各合作伙伴优势,以整体最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为目标,再造整个物流业务流程。三是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控制体系。汽车制造企业要制定并执行有效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控制管理体系与风险防范体系,同时加强对物流企业的指导和培训,使物流企业能够按照要求进行专业化运作,两业之间能够顺畅对接。
(3)推动以汽车主机厂为主导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15]如广州丰田汽车城就是以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为核心,在其周围两公里范围内聚集了一级配套零部件企业和物流企业近30家,在50公里范围内还有几十家,从而形成了一个汽车产业集群。其物流方式有:通过地下通道24小时与主要一级配套企业无缝对接,同时通过牛奶式配送方式进行准时制(JIT)配送。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使得汽车物流业的布局和发展也形成了相应的规模和一定程度的集中,利用地理分布上的产业集群优势,就可降低成本,进行资源合理配置。[16]
4.建立科学的两业联动机制,使两业的联动发展有可靠的制度保障。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两业联动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两业的发展,因此应建立起科学的两业联动机制,使两业的联动发展有可靠的制度保障。
第一,应建立良好的两业联动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利益分配的合理性是两业联动的关键。建立良好的两业联动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建立起合理的价格协商机制,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价低者中标的局面。为此,汽车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必须了解物流各环节的成本,根据物流行业的利润情况、汽车制造业的利润情况及物流服务要求,协商确定各单元价格与合理的利润率,如租赁价格、运输价格、管理费率、利润率等;形成价格调整机制,根据物流成本的变化定期调整各单元价,如根据人工成本、燃油成本的变动定期调整价格,同时定期调整不合理项目及价格等。二是要建立起保险联动机制,以最低成本规避生产、物流中的各种风险。如汽车制造企业统一购买各种保险,只对物流企业进行激励性处罚,物流企业不需购买相关保险。三是要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共赢的局面。物流企业致力于创新、改善,对此创造的利益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
第二,应健全两业联动的信用机制。诚信是两业联动合作的基础。物流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应建立起本公司的诚信体系,提高诚信度,并取得国家或行业颁发的相应证书;在日常的物流服务中,要以良好的信用保障机制服务客户,真正做到诚信服务,并与汽车制造企业建立战略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汽车制造企业在物流外包过程中也应建立起相应的信用评价机制,定期对物流服务商进行信用评价,并据此确定外包业务范围、份额及合作关系的紧密度等。
第三,应建立起两业联动的改善与创新机制。改善与创新是两业联动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是进一步培养全员的改善创新意识,这是建立两业联动改善创新机制的基础。通过一系列改善创新活动和教育培训,强化全员改善意识,形成全员改善创新意识的局面。二是成立改善创新联动机构。以汽车制造业或关键物流企业为主建立联动改善创新委员会,专门组织推进涉及跨企业的物流改善创新工作,通过专项改善课题优化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三是通过联动模式创新、组织机构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等形式,实现企业联动发展的持续创新,形成汽车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共赢的局面。
第四,应建立起两业联动的物流技术协同发展机制。物流技术协同发展是两业联动发展的关键。物流技术主要包括运输技术、库存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技术、集装箱化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等,其中物流信息技术尤为重要,主要包括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等。考虑到汽车供应链较长、协同性难度大、管理困难等特点,汽车制造企业应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系统,并尽可能向上下游客户延伸,而物流企业也应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开发相应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尽可能地向两端延伸,并与汽车制造企业有效对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对接与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同时,汽车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要实现物流技术的标准化,以确保技术使用同步,使两业在技术上无障碍对接。
第五,要建立起两业联动发展的人才使用与培育机制。人才是两业联动发展的核心。从根本上说,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形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员工各种能力匹配与整合的过程,即要使有限的人力资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利用,要通过教育、培训、引进等手段,把短缺的人力资源尽快弥补起来。[17]为此,两业应建立相应的协会或组织定期沟通、参观学习等活动,实现经验和信息共享,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和人才梯队规划;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并实施有效的薪酬策略,给员工创造宽松的职业发展空间,为关键人才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以留住优秀人才;建立系统的培训管理体系,提供系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满足职业发展要求;同时建立互派人员到关键岗位研修和适度的人员流动机制,根据发展战略的需要,大胆引进优秀人才,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实现组织目标等。
5.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使相关政策成为两业联动的重要推手。良好的政策是两业联动顺利发展不可或缺的推手。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要逐渐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政府、行业定期公布可参考的行业成本情况和市场指导价,积极进行市场引导,汽车制造企业应以保证服务质量为前提,进行性价比选择,逐步扭转物流行业恶性价格竞争的局面,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二是要完善国家标准化体系,完善物流领域的信用体系。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制造业物流系统和物流行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要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淘汰落后、不适用的标准。同时,要加强通用性强的物流设施设备、工器具、技术标准、物流作业及服务标准的制定,如商品运输车长宽高的限制标准、零部件流转中的各种器具等。要建立物流业诚信控制体系,通过对物流企业资质、信誉度的权威评价,进一步规范物流企业的运作行为。三是要加强国家相关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政府要制定两业联动的产业引导政策及各项支持政策,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鼓励,特别要积极引导与物流业的联合,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来降低物流成本,政府要积极协调两业之间的关系,及时妥善地解决联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两业深度联合出谋划策。[18]
总之,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相互发展,相互制约,使两业联动发展在实现双赢的同时,有效推动两大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两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对于促进制造业和物流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2008~2010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EB/ OL].http://www.askci.com/reports/2008-12/2008121085525.html,2010-01-29.
[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三大隐忧困扰我国汽车产业[EB/OL].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129/06537332112.shtml,2010-01-29.
[3]2010年汽车产销量双超1800万辆刷新全球历史纪录[EB/ OL].http://www.cnstock.com/index/gdxw/201101/1110773.htm,2011-01-18.
[4]2011年-2015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市场全景调研报告[EB/OL].http://doc.mbalib.com/view/d3903ea7ed22eaff69d3923b4f08e a3.html,2011-02-29.
[5]、[11]吕涛,聂锐.产业联动的内涵理论依据及表现形式[J].工业技术经济,2007(5):2-4.
[6]黄有方,严伟.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趋势及建议[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0(1):1-5.
[7]、[8]肖建辉.我国汽车企业资源整合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10(6):50-52.
[9]、[14]张邱临,黄立平.整合我国汽车整车物流资源[J].世界汽车,2003(12):19-20.
[10]王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本源和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09(2):16-19.
[12]闻睿.中外专家上海会诊中国汽车物流难题[J].专用汽车,2009(5):27.
[13]王茂林,刘秉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趋势[J].现代管理科学,2009(3):59-60.
[15]、[18]李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策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10):103-106.
[16]王珍珍,陈功玉.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竞合模型研究——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2009(7):28-34.
[17]刘梅康.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问题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12):96-99.
A Survey on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Vehicle Production and Logistics Industry
XIAOJian-hui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511450,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ehicle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China's volume of vehicl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has ranked first in the world,and meanwhile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vehicle production and logistics industry is attracting more intention.But currently in China,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industries is low;the stage is not high;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significantly lag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and still the mechanism for the two-industry interaction has not yet been effectively built due to the uncoordinated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the imperfect credit mechanism,and the shortage of talent.Thus,to promote the positively and interactively development of these two industries,we should establish the awareness of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these two industries,enhance the overall service capacity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strengthen the automobile logistic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establish a scientific mechanism for the two-industry interactive development,and promote th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vehicle production;automobile logistics;interactive development
F251.1
A
1007-8266(2011)07-0037-05
肖建辉(1975-),女,湖南省长沙市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高级物流师,主要研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陈静